1楼:抱歉不是乐天派
花木兰 在 历史上 是实有其人的,只不过她不是姓花,而是姓魏。下面是抄来的别人的研究资料: 木兰是一位忠教、刚烈的巾帼英雄。
千余年来一直为人民所敬仰,但木兰故里在**却众说纷纭。其实通过具体分析,是不难弄清真面目的。关于木兰故里,报章杂志报道有的:
《中华活页文选》合计本第五期徐鹏注《木兰辞》时说:“关于木兰的姓氏和籍贯……后世有多传说:有人说她是谯郡人,人有说她是宋州人,有人说她是黄州人,有人说是商丘人。
”1984年8月22日《羊城晚报》绍铎文章说“木兰并不姓花,而是姓魏……亳州人。”1985年2月5日,新华书店报道:延安建成《木兰陵园》时说:
“相传木兰为延安府尚义村人氏”等等,可以看出,这些报道的籍贯不外于宋州、商丘、亳州、谯郡、黄州和延安六处。 为什么说木兰故里在虞城? 1、上述报道的六处地方,除黄州、延安之外,四处都是指虞城营廓这一个地方。
营廓并未迁移,只是因为朝代不同,归属不同的缘故。大家知道,谯郡、亳州都是指亳州这一个地方。宋州、商丘也是指商丘这一个地方。
营廓,在古代属于亳州,所以在古书上记载:“木兰乃亳之谯人也”,这是事实。但宋代以后即划归宋州睢阳郡,即现在的商丘县,所以又有人说:
“木兰乃宋州人,或商丘人”,也是事实。为什么又说她是虞城县人呢?这也是历史变化形成的。
1951年,经政务院批准,从商丘县东南划出八个区,新建一个谷熟县。营廓属于商丘东南的黄冢区,随之划归谷熟县。到1954年又经***核准,谷、虞两县合并为虞城县,撤消谷熟县,营廓镇自然归属了虞城。
这已是四十多年的历史了。 2、营廓有祠在碑存,物证在世 花木兰 故里在河南虞城,自唐代已有定论。在河南省虞城县营廓镇,不但有唐、宋、元、清历代修建的祠堂,而且至今仍存在元清两代的记事碑,详细记载着木兰的故里、英迹及历代修祠情况,木兰被逼自尽,唐追赠“孝烈将军”,并立祠纪念。
到金泰和年间(1201——1208年即南宋嘉泰年间)敦武校尉归德府谷熟县营城镇酒都监乌林答撒忽刺,在此重修大殿、献殿各三间,至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睢阳府尹梁思温,倡议募捐二千五百贯,又大修木兰祠三节,山门、大殿、献殿、配房100余间。大殿内塑有木兰闺装像,献殿竖有戎装像。并立《孝烈将军祠像辩正记》碑(今存),详细记载着木兰身世、英绩、故里等,改“昭烈”和“孝烈”,改“娘娘庙”为“木兰祠”,从此改正了俗误,以正芳名。
每年四月八日(木兰生日),府、县官吏率领耆老邦民前往致祭,后来沿袭成四月初八前后三天的香火大古会,豫、皖、苏、鲁交界百余里的群众,纷纷赶会进香,农贸交易,千余年来延续至今不衰。 清代嘉庆十一年(1806年)对祠堂又进行大修,并立有《孝烈将军辩误正名记》碑(今存),记载了木兰的故里、身世等,进一步晓喻为“孝烈将军祠”,以“扫尽一世之讹误,以显我孝烈将军之青天白日”。到四十年代,经历代翻修,殿房已增至200余亩,有和尚
六、七位,祠地400余亩,这里古木参天,碑石林立,有历代文人的记事碑和火香碑40多通,是一座相当闻名的大祠院。题诗碑有多通,现录三首如下: 题木兰庙 唐杜牧 弯弓征战作男儿,梦里曾经与画眉。
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 过商丘 明曹琏 亳上商丘绕故宫,荒台古幕冷秋风。火星有庙应分野,金果无园发旧丛。
代父尚看传孝烈,死国犹复许忠。悠悠往事空留迹,尽关行人感慨中。 木兰祠 清徐肃 远廊东南孝烈祠,木兰桑梓记隋时。
仓皇戎檄催穷老,慷慨中闺有健儿。 铁甲环来杂配冷,鸾书绝去令威迟。千年血食瞻灵爽,伏腊金枝宛宛披。
可惜该祠1943年抗日战争时毁于兵火,三节院落,几十通石碑大部被毁。但还幸存有元、清石碑两通和部分殿堂。80年代初修了配房和碑楼,九十年代重修了大殿、木兰像、木兰墓和大批名人题字碑等。
现已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历史名人著作和各地《志书》的记载与虞城元代碑记载略同。如明万历进士吕坤在《闺范图说》云:
“木兰,商丘人,父病不能从军,为有司所苦,木兰代父戎边十二年,人不知其女也。”明天启宰相朱国桢在〈涌幢小品〉中说:“孝烈将宫,安徽亳县人,姓魏,名木兰,化装成男儿,替父从军……乡人为她立庙,每年四月八日,在她生日时,向她致祭”等,可以看出在三百
六、七十年前,这些历史古人就已有明确记载。清刘澎年的〈三十二兰诗钞〉云:“木兰姓魏,亳地人。
”现代学者徐鹏、骆铎在报章杂志上发表文章,都说“木兰姓魏,亳地人。”雍正〈完县志〉载“将军亳州人也,姓魏,木兰其名”等等。这些记载,在语词上虽有某些不一致,但在基本事实上是一致的。
他们的记载都与虞城的元代碑记载是相符的。这个问题在 历史上 早有定论,不是今人才认定的。而营廓镇地处商丘县东南40公里,虞城县南35公里,亳州北23公里。
在宋代以前,属亳州或谯郡、亳地等,宋代以后即划归商丘。这个地方,在建国初已从商丘县划规了虞城县。 4、近300年前的省、府、县三层志书,均有一致的记载。
清初〈河南通志〉说:“木兰,宋州人,姓魏氏……唐封孝烈将军。”雍正〈归德府志〉云:
“将军魏氏,本处子,名木兰……木兰之父耄赢,弟妹皆稚呆,慨然代行……天子嘉其忠勇,除尚书郎,不受,释戎装,衣其旧裳……欲纳官中,不从,遂自尽。追赠:将军,谥“孝烈”。
今商丘营廓镇,有庙存,盖其故家也。雍正〈商丘县志〉更有其详细记载,不再赘述。 5、在极其精练的〈木兰辞〉中,还有三处可以说明,木兰是营廓镇的情况。
(1)辞讲”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在隋、唐时代,黄河中下游大致是从封丘一带流向东北入海的。从虞城到黄河边,100公里左右,土官带领骑马士卒,当天是可以赶到“黄河边的”。那么,如果黄州有个 花木兰 ,她早晨从长江边辞别了爷娘,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他用什么办法能“暮宿黄河边”呢?
(2)从木兰出征路线看,也是符合木兰故里在营廓的情况:辞讲“朝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朝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声啾啾”。可以看出他出征的路线是:
家乡—黄河—黑山—燕山。当是由黄河南边不远处出发“暮宿黄河边”,再由黄河边出发,“暮至黑山头”,这是合理的。黑山,在黄河北不远处,就有多年黑山。
据《元和郡县志》、《水经注记载:在河南境内黄河北岸几十至百公里处就有三处黑山。所以,朝辞黄河去,晚上是可以到达“黑头山”的。
太行山古代亦称燕山。所以在黑山的某处闻道“燕山胡骑声啾啾”是乎合理的。(3)当木兰胜利归来时,有“爷娘闻女来,出廓相扶将”句,这个“廓”字,就是特定名词,他和徐诗“远廓东南孝烈祠”的“廓”字是一样的,都是指的营廓镇,爷娘闻女荣归,而相扶着走出营廓迎接归来的女儿。
所以才有“出廓相扶将”之句。如果在黄山或“尚义村”有个木兰的话,她爷娘只能“出山”或“出村”相扶将了,怎能说“出廓相扶将”呢?这就是一个印证。
6、木兰故里在虞城营廓,这个事实,早已为大家所共识。如1981年出版的〈中国名胜记号典〉,把“木兰祠”作为词条已列入“词典”,注明其故里在虞城。1990年出版的〈中国测绘地图册〉,在虞城西南部清晰的标着:
木兰祠。1991年河南省社科院学者王大良的文章指出:“木兰祖籍在豫东”。
1993年1月河南社科院教授任崇岳在〈郑州晚报〉发表的考证文章,题目就是“木兰祖籍在虞城”。1993年3月28日河南大学教授朱绍候“赞木兰”的诗就有“巾帼英名留虞城”句。1993年5月在“木兰文化研讨会”上,六十多位专家、教授、学者,一致认为:
花木兰 故里在河南虞城!并建议把“ 花木兰 ”戏中木兰籍贯改为“我乃宋州营廓人氏”。复盖全国、影响世界的〈人民**〉于1998年8月28日以“木兰故里展新姿”为题大量报道了虞城发展变化的文章,〈中国妇女〉海外版向世界报道了〈木兰故里在河南虞城〉的新闻,并配有木兰像、木兰祠、木兰陵园彩照等。
花木兰明明只是个织女,为什么会了武功去替父从军
2楼:匿名用户
为了剧情合理。而且征兵来的都是最底层的小兵,也不可能会武功。
花木兰替父从军,在军营十多年,为何没人识破她是女子?
3楼:楢崎
花木兰女扮**、替父从军的故事流传千古,这个为保家卫国而舍弃红妆的女孩,也由此成为女孩们心目中的英雄。如果花木兰的故事是真实存在的,很多人自然就会有一个疑问:再怎么女扮**,花木兰在军中这么多年,与男兵们同进同出,难道就没有被人识破吗?
这个问题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其一,花木兰是游牧民族的女孩,从小习武,体格壮实,刻意掩盖的话也能做到外表与男子无异;其二,古代没有女兵,所以军中将士们在思维定式的影响下压根就没怀疑过花木兰的真身;其三,花木兰的故事很大概率是虚构的,重点是宣扬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其现实可行性自然被刻意淡化了。
关于花木兰的出身,历史学家认为花木兰是南北朝时期的汉族人,但花这个姓氏在我国历史上却很少见,所以有人认为花木兰其实是鲜卑族人。假如花木兰是鲜卑族人,那么她的体格就很可能不像中原女子那样纤弱,而是有着大骨架、黑**等粗犷的特点。根据《木兰辞》的描写,花木兰家只有一个男丁,为了不让独子去参军,花木兰可能从小就被当成男孩来教养。
体格壮实,会武功,加上刻意淡化胸部等女性特征,花木兰在军中蒙混过关也不是什么难事。
另外,《木兰辞》最后写花木兰归来后能面见君王,说明她既有军功也有地位,那么在军中她就有资格要求单独的帐篷,借此与普通士兵隔离开来,从而隐瞒自己是女孩的事实。
4楼:感性的被单公主
因为花木兰作战勇敢,别人都以为她是一个男生,没有人怀疑她的性别。
5楼:一起娱乐七分钟
因为花木兰特别的孝顺,替父从军。她在军营中打扮的像个男孩子,小心翼翼,当然不会被识破。
6楼:向死而生的态度
花木兰之所以没被人识破,是因为周围的战友是同乡为她打掩护。
7楼:北山一师
因为花木兰本身长得有点像男孩子,所以说平时伪装的很好,就没有被大家识破。
8楼:天才人物我无敌
因为当时的人们思想比较单纯,另外花木兰伪装的也比较好,这都是其中的原因。
9楼:方
我觉得吧,这可能就是个传说,再说,女人也可以做将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