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古文中有几种说法,比如汝啊那些

2020-12-26 16:10:05 字数 7128 阅读 5149

1楼:匿名用户

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语。

古文的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

注意:女(汝)、尔、若 可以作 主语、定语、宾语。/ 而、乃 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

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兼职。

注意: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可用于单数,也可用于复数。第

一、二人称代词后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参考资料:郭锡良、李玲璞 主编 《古代汉语》p635

2楼:匿名用户

1汝 2 尔3君

在古文中“我”与“你”的说法?

3楼:村幼教育者

1、普通人:吾 、余、予、在下、鄙人、敝人、见、身。

例:吾日三省吾身。

意思:我每天多次反省我自己。

2、帝王:孤、寡人、朕。

古文中“你”的说法:“尔”“汝”“子”"若"“君”。

例:孰为汝多知乎?

意思:谁说你很有智慧的呢?

4楼:匿名用户

我:吾、余、予、在下、鄙人、敝人、见、身、孤、寡人。

你:汝、尔、而、若、乃、子、君、爱卿、阁下

5楼:殷勤快的话

你:若 尔曹 汝 子 你 乃(家祭无忘告乃翁)

6楼:匿名用户

你。余。汝。余。子。卿。尔。君。

7楼:匿名用户

我:吾、余

你:尔、汝、子

8楼:长生归尘

我:吾 、余、予、在下、鄙人、敝人、身。

你:尔、汝、子

9楼:匿名用户

我:吾,朕

你:君,爱卿,汝,尔

10楼:匿名用户

我作一下补充

你:阁下

文言文中"你"有几种说法?

11楼:匿名用户

我:吾,余,予,我,朕(在秦代之前是普通的第一人称,如《楚辞 离骚》中朕皇考曰伯庸)

你:女(汝),尔,若,乃,而,子等等

他:其,之等 上古汉语中没有用作主语的第三人称

12楼:匿名用户

尔 尔等江东群鼠!

汝 我誓杀汝!(我发誓要杀了你!)

子 好象也是的

公想不起来了!

13楼:匿名用户

好像有子汝尔

鄙人我也不大清楚也..就知道这么几个.

14楼:詹姆斯·邦

你:子、尔、而、乃、汝、公、君、卿、阁下、足下

在古文中 你,我的意思有几种,请写!!!

15楼:岁月不寒

古文的第一人称:朕、吾、我、予(余);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注意:朕----在先秦,一般人自称可用‘朕’/ 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语。

古文的第二人称:女(汝)、尔、若、而、乃、

注意:女(汝)、尔、若 可以作 主语、定语、宾语。/ 而、乃 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

古文的第三人称: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而是用指示代词‘彼’、‘之’、‘其’来兼职。

注意:古代汉语的人称代词没有数的分别,同一个词可用于单数,也可用于复数。第

一、二人称代词后可加‘侪’‘属’‘曹’‘辈’,表示复数。

参考资料:郭锡良、李玲璞 主编 《古代汉语》p635

“你”在古文中有几种说法?

16楼:几米要环游世界

说法有:“尔、汝(女)、彼、卿、而、若”等。

“汝(女)、乃”是殷商甲骨文里就有的,“尔、而、若”是西周以后才出现的。

“尔、汝(女)、而”之间有表义差异。“尔”与“我”配对,是第二人称代词的通称形式。春秋时期诸侯会盟时用“尔”称代对方,用“我”称代己方。

“汝(女)”与“馀(予)”配对,是贱称形式,含有鄙贱的意义。骂人或很不客气的时候用它称代对方。

“卿”在古代用为第二人称,表尊敬或爱意。

“而”表示亲密的意义,常来称代关系亲近的人。“若”在先秦文献里比较少见,《庄子》和汉代的《史记》里用得较多。

17楼:凉凉的凉面

说法有:“尔、汝(女

)、乃、而、若、戎”等。

“汝(女)、乃”是殷商甲骨文里就有的,“尔、而、若、戎”是西周以后才出现的,其中“戎”只见于《诗经》,可能与第一人称代词“吾、昂”一样来自周人的母语。

“尔、汝(女)、而、乃”之间有表义差异。“尔”与“我”配对,是第二人称代词的通称形式。春秋时期诸侯会盟时用“尔”称代对方,用“我”称代己方。

“汝(女)”与“馀(予)”配对,是贱称形式,含有鄙贱的意义。骂人或很不客气的时候用它称代对方。

“乃”与“朕”配对,是尊称形式,含有尊敬的意义,提到对方祖先或对方的功勋时多用它来称代对方,所以“乃”常作领属性定语。

“而”表示亲密的意义,常来称代关系亲近的人。“若”在先秦文献里比较少见,《庄子》和汉代的《史记》里用得较多。

古文中“你”的不同说法:“尔”“汝”“子”"若"“君”与感**彩之间的关系

18楼:匿名用户

子,君是敬语,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若为中性.例:若毒之乎?

汝一般为上对下也可表不敬.例:汝可知

尔表不敬的语气

19楼:匿名用户

汗````学了这么多年语文也没想过这个问题,感觉好象没什么差别吧,真厉害

古文中表示同意,赞成.有多少种说法

20楼:晴天便是安好

然也!余亦以为du然也!zhi

英雄所见亦同!

汝之言,余之愿也!

余颔dao首!

余抗臂以赞之!专

汝言既某之言也属!

余心所隐,皆汝之所言也!

言吾所思!

与吾意合也!

余意亦当之!

与之同赴也!

某纳之!

余归当以思!

盖其所言也,皆言余之不能言!

其意若何?皆吾之所感也!

君一席之言,某受教三生!

吾之心,长于君之身也!

君之情也,与吾同!

余亦有所感之!

是20个了吧!!想不出来

望采纳,谢谢。

“而”在古文中有几种意思?

21楼:匿名用户

“而”在古文中的意思如下:

1、用作名词,意思是:颊毛;胡须。

出处:周·周公旦《周礼考工记》:“作其鏻之而。”

释义:挂掉他的胡须。

2、用作代词、意思是:通“尔”你,你的。

出处:明·崔铣《记王忠肃公翱事》:“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释义:你父亲做吏部的长官,调我到京城任职,那么你就可以每天都好好侍奉母亲。

3、用作动词,意思是:通“如”。好像。

出处:秦·吕不韦《察今》:“军惊而坏都舍。”

释义:军队惊乱如同大房屋崩塌。

4、用作连词,表示并列、相承、递进、转折、修饰、假设、因果等关系。

出处:汉·班固《汉书·食货志》:“苟粟多而财有余。”

释义:积蓄储备,是国家存亡的命根子,如果粮食储备多且财物有剩。

5、用作助词,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

出处:春秋·孔子《论语子罕》:“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释义:我岂能不想念你吗?只是由于家住的地方太远了。

6、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

出处: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释义:不久,太阳下山了,人影散乱。

22楼:匿名用户

一在古文里有多种意思:1.做数词表示指人或事、物最少数量;序数第一;若干份的一份;动作了一次或短暂性;某一个、每,各、另,又;2.做形容词表示全,满;齐一,联合;统

一、专一;纯一不杂、独;3.做副词表示都,一概、很,甚、始终、一经、犹;4.做名词表示初次、第一次、开始

23楼:匿名用户

1.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杂”。

b.表相承,如“取~代之”。c.

表递进,如“~且”。d.表转折,如“似是~非”。

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不烈”。f.

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下。

〈助〉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3. 用于句中,表示反问,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4. 用于句末,相当于“耳”,“哪”

24楼:匿名用户

表并列表修饰

表顺承表假设

表转折表方位表因果

25楼:邗杏慎问芙

1.有的、有的人。2.或许、也许。3.语气词,常用在否定句中。4.通“惑”。5.又。

26楼:顿杨氏乘姬

“孰为汝多知乎”中的“为”意思是:以为,认为“孰为汝多知乎”译文:“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或译成:“谁说你知识丰富呢?”

文言文中,“为”的用法大致有四类。

第一类,动词

1读音:wéi。做,干

是不为也,非不能也。(《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不去做,并不是做不到啊。

2读音:wéi。治,治理。

为国以礼。(《论语侍坐》)

——用礼治理国家。

3读音:wéi。制造,制作。

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墨子公输》)——我从北方听说您正在制造云梯,准备用它来攻打宋国。

4读音:wéi。整理,准备

乃为装谴荆轲(《荆轲刺秦王》)

——于是整理行装,派遣荆轲上路。

5读音:wéi。当作,作为,变成,成为

然后以六合为家(贾谊《过秦论》)

——然后又把天下当作自己的家。

6读音:wéi。以为,认为

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我认为大王您这样做是不合里理的。

7读音:wéi。是,算是,算作,叫做,称做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陈涉世家》)

——于是陈涉就被立为国王,国号称做张楚。

第二类介词

1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对象。跟,对,向。

太子怒,如为王泣。(《韩非子》

——太子发怒,进去对着君王哭泣。

2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目的。为了。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与元九书》)——文章应该为了反映时代而著述,诗歌为了反映事实而创作。

3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荀子》)——自然界的运行是有规律的,不会因为有尧而存在,也不会因为有桀而灭亡。

4读音:wèi。表动作行为的受事者,给,替。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庖丁解牛》

——庖丁替文惠君解牛。

5读音:wéi。表被动,被

吾属皆为之虏矣!(《鸿门宴》

——我们这些人都要被他俘虏了1

第三类;连词。

1读音:wéi。表因果关系,因为。

为肥甘不足于口与?(《孟子·齐桓晋文之事》

——是因为山珍海味不够吃吗?

2读音:wéi。表假设关系,如果。

秦为知之,必不救也。(《战国策》)

——秦国如果知道这件事,必定不会出兵救援。

第四类,语气助词,用于句尾,表疑问语气,呢。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

——为什么飞上高空九万里以后才向南飞呢?

27楼:禚瑶盛鸟

而(ér)在古文中可作名词、代词、动词、连词、助词及词缀。

1、名词。

即“而”作为象形字的本义:胡须。

2、代词。

表示你;你的。如:“余知而无罪也。”《左传·昭公二十年》

再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

《记王忠肃公翱事》

3、动词。

通“如”。好像。如:“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4、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

表并列关系。如:“苟粟多而财有余。”

《论积贮疏》

表相承关系。如:“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扁鹊见蔡桓公》

表示递进关系。如:“君子愽学而日参省乎已。”

《劝学》

表转折关系。如:“吾见师出,而不见其入也。”

《肴之战》

表修饰关系。如:“吾恂恂而起。”

《捕蛇者说》

表假设关系。如:“吾攻赵,旦暮且下,而诸侯敢救赵者,已拔赵,必移兵先击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

表因果关系。如:“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廉颇蔺相如列传》

表时间、方位、范围的界限,相当于“以”。如:“今而后,吾将再病,教从何处呼汝耶。”

《祭妹文》

5、助词。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如:“虞之与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吧”。如:“岂不尔思,室是远而。”

《论语·子罕》

6、词缀,嵌在某些时间词后面。如:“俄而,百千人大呼。”

《**》

再如:“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

《醉翁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