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人称代词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文言文中人称代词有那些?

2020-12-26 16:05:41 字数 6742 阅读 6484

1楼:文以立仁

文言文中第二人称代词:汝,尔,乃,若,而,子,君,卿,公,足下。 如:

1、甚矣,汝之不惠。

2、尔安敢轻吾射?

3、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先主曰:“君与俱来。”

7、吾知所以距子矣。

8、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9、公等遇雨,皆以失期。

10、然足下卜之鬼乎?

11、愿诸君勿复言。

12、卿太重,将非鬼也。

2楼:逢炫明镜未

第一人称代词有“吾、我、予(余)”等。

第二人称代词有“女(汝)、尔、若、而、乃”等。

第三人称代词有(上古汉语没有真正的第三人称代词)“彼、之、其”等。

在文言文中第一人称代词第二人称代词第三人称代词有哪些?请举例说明最好能交代出自哪句话哪篇文章

3楼:匿名用户

第一人称:又叫“自称”。常用“吾、我、余、予”等,还有帝王的专称“

朕”和“孤”字。通常都可译为“我”、“我们”、“我的”、“我们的”。

例:1、已得履,乃曰:“吾亡持度。”《郑人买履》——已经拿到了鞋子,竟然说:“ 我忘记了拿尺码。”“吾”用于句首,作主语,代替“我”。

2、吾知子所以距我也,吾不言。《公输》——我知道你用什么办法来对付我,但我不说。“我”用于句末,代替说话之人,作宾语。

3、余闻而愈悲。《捕蛇者说》——我越听越觉得悲伤。“余”用于句首,代替听话之人,也就是柳宗元,作主语。

4、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我看那巴陵的美景,全集中在洞庭湖上。“予”字用于句首,代替“我”,作主语。

5、朕乃天子,说话岂能儿戏?——我乃一国之君,说话岂能反悔?“朕”便是皇帝的自称“我”。

6、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我有了孔明,就像鱼儿有了水。“孤”字用于句首,代替刘备,作主语。

第二人称:又叫对称,常用“尔、汝、女、若、乃、而”等。通常译为“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7、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你怎么敢轻视我射箭的本领呢!“尔”字用于句首,用来称代卖油老人,译为“你”,作主语。

8、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愚公移山》——你的思想顽固啊,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汝”字用于句首,用来指代“智叟”译为“你”,作主语。

9、子曰:“由,诲女知之乎?”《论语十则》——孔子说:

“仲由,教导你的话都明白了吗?”“女”字用于句中,又在动词“诲”之后,作“诲”的宾语。代替“仲由”,译为“你”。

10、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你是个被雇佣给别人耕田的的人,怎么会富贵呢?“若”用于句首,用来称代陈涉。相当于“你”。

11、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乃翁。陆游《示儿》——大王的军队平定了中原的日子,家中祭祀时不要忘了把这个喜讯禀告给你的父亲。句中的“乃”就是代词,“你的”。

12、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促织》——你爹爹回来时,一定会跟你算账的。“而”便是代词“你”。

第三人称:又叫他称,主要有“彼、其、之”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又可以用来代事,其用法更为灵活,通常译为“他、他的、他们、他们的”等。

例:13、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他们的士气衰竭了,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这里的“彼”和“之”都是代词,用来指代齐国的军队,相当于“他们”。

14、其妻献疑曰《愚公移山》——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其”字用来代替愚公的妻子,译为“他的”。

15、北方有侮臣者,愿借子杀之《公输》——北方有个欺侮我的人,希望能借助您的手把他杀了。句末的“之”就是代词,代替“侮臣者”,相当于“他”。

关于己称,即“自称”,常用“自、己”二字,均可译为“自己”之意。

例:16、自云先世避秦时乱。《桃花源记》——自己说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的战乱……“自”便是自称“自己”。

1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自己所不想要的,不要强加给别人。“己”字也同上一样,指“自己”。

还有旁称:亦即称别人,常用一“人”字,可能译为“别人”、“人家”。

例:18、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论语》——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就怕自己没有才能。这里的“人”字,即旁称。

19、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鸿门宴》——现在人家有大功却要击杀他,这是不道德的。“人”字旁称“人家”。

至于尊称:即对人的礼貌称呼法,有“君、子、公、卿、先生、夫子、足下、陛下、阁下”等之用,一般译着“您、您老人家,他老人家”之意。

例:20、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凭您微薄的力量,还不能削平像魁父那样的小土丘,又能把太行、王屋那两座大山怎样呢,句中的“君”便是愚公之妻用来尊称愚公的,相当于“您”。

21、子何恃而往?《为学》——您凭什么去呢?“子”便是对对方的敬称,相当于“您”。

22、公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不辱使命》——您也曾听说过天子发怒的情况吗?

23、卿言多务,孰若孤?《孙权劝学》——您说你事务多,谁像我呢?

24、公输盘曰:“夫子何命焉为?”《公输》——公输盘说:“您老人家有什么见教呢?”

25、足下事皆成。《陈涉世家》——您的事业都会成功。

26、陛下亦宜自谋,以谘诹善道,察纳雅言。《出师表》——陛下自己也应该深谋远虑,以询问治国的好方法,体察和采纳正确的意见。

27、久闻阁下大名,不曾晤面。——您的大名早有所闻,只是不曾会面。

以上各例,都是在对话中,灵活运用敬称来称代对方。

另外一种就是个人在对话中用的贱称,也叫谦称。一般用“臣、仆、妾、鄙人、寡人”等,均可译为“我”。

例:28、臣不胜受恩感激。《出师表》——我就受恩感动激励不尽了。“臣”乃臣子在帝王面前的贱称。

29、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乐羊子妻》——我听说有志气的人不喝盗泉的水。“妾”乃女子的贱称。

30、鄙人才疏学浅,难当此任。——我才智空虚学问浅陋,难于承担这一重任。“鄙人”是一般人自谦之词。

4楼:匿名用户

第一人称代词;愚、吾、余、予

第二人称代词;汝,尔,,足下,若

第三人称代词;其,彼,之.女

文言文中人称代词有那些?

5楼:百度用户

1、第一人称代词:

“吾、我、予、余、卬、台、朕”。

“吾、我、予、余”是常用的。“卬”在《诗经》中用的较多,“台”则在《尚书》中常见。先秦之前普通人也可用“朕”。

我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吾只作主语、定语以及前置宾语。余和予古音相同,是一对古今字,多做主语。朕多做定语。

2、第二人称代词:

女(汝)、尔、若、而、乃等。

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宾语和定语;而、乃一般只作定语。

3、第三人称:

上古汉语中没有第三人称代词,常用的有之、其等。

其一般只作定语,之一般只作宾语。

第三人称作主语的表达:1、重复前面出现的名词。2、省略主语4、人称复数表示法

第一,用单数人称表示人称复数。

第二,在人称代词后加侪、属、曹、辈等字表示人称复数。

5、谦称与尊称

谦称与尊称都不是代词,都是名词,但在句中所起的作用与代词是相同的。谦称有“寡人、臣、妾、仆、愚”等。尊称有“子、君、先生、足下、大王”等。

另外,古人自称名是谦称,称他人的字是尊称。

这样可以么?

6楼:匿名用户

余 予 吾 洒家 令爱

文言文中第一人称和第二人称都有哪些

7楼:

一、文言文中的第一人称

(一)第一人称代词,主要有“我”、“吾”、“予”、“余”、“朕”。都可以作主语、定语和宾语。

1、我:用于第一人称,译作“我”、“我们”

例: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述而》);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列子·汤问·两小儿辩日》)

2、吾:可译作“我”、“我们”

例: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论语·为政》)注:中古以前,‘吾’一般只能在否定句里作前置宾语 ,肯定句里一般用‘我’作宾语 / 中古时期“吾‘可作动词和介词的后置宾语。

3、予:可译作“我”、“我的”

例:升死,其印为予群从所得,至今保藏。(沈括《梦溪笔谈·活板》);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范仲淹《岳阳楼记》)

4、余:可译作“我”

例:余闻之也久。(王安石《伤仲永》);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袁宏道《西湖游记二则》)

5、朕:用于第一人称,我、我的。(秦始皇以后成为皇帝专用的自称)

例:朕皇考曰伯庸。(屈原《离骚》)

(二)、谦称代替第一人称,主要有“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一般人自称),“寡人”、“不谷”、“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但谦称是名词,而不是代词。

1、愚:可译作“我”

例: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司马迁《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

2、臣:可译作“我”

例: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诸葛亮《出师表》);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

3、仆:可译作“我”

例:仆始闻而骇,中而疑,终乃大喜。(柳宗元《贺进士王参元失火书》);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刘义庆《世说新语》)

4、鄙人:可译作“我”

例:且鄙人虽愚,独不知狼乎?(马中锡《中山狼传》)

5、不才:可译作“我”

例:至以上下相争,才德称位语不才,则不才有深感焉。(宋臣《报刘一太书》)

6、某:可译作“我”

例: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相助上以抗之。(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7、小人: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辞,亦称“小可”、“小子”

例:小人实不才。(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8、寡人:诸侯王的谦称,可译作“我”

例:桓侯曰:“寡人无疾。”(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战国策·唐睢不辱使命》)

9、:不谷: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可译作“我”

例:岂不谷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谷同好,如何?(左丘明《左传·僖公四年》)

10、孤:古代王侯对自己的谦称,可译作“我”

例: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认为大有所益。”(司马光《资治通鉴·孙权劝学》)

11、妾:古代妇女对自己的谦称,可译作“我”

例: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范晔《后汉书·乐羊子妻》)

(二)、文言文中第二人称

一、第二人称代词,主要有“汝”、“女”、“尔”、“若”、“而”、“乃”。

1、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

2、女:用法同“汝”,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3、尔: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

4、若: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世家》);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捕蛇者说》)

5、而:古同“尔”,可译作“你”、“你的(‘你们’、‘你们的’)”。

例: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6、乃:可译作“你”、“你的”。

例: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注:女(汝)、尔、若可以作主语、定语、宾语。而、乃很少作主语,不能作宾语,一般只作定语。

7、君:

8、子:在古代专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相对而言,称“君”比较宽泛。

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

9、乃:可译作“你”、“你的”。

例:10、乃:可译作“你”、“你的”。

例:二、尊称代替第二人称,主要有“公”、“卿”、“君”、“子”、“足下”。但尊称不是代词,而是名词。

1、卿:可译作“你”、“您”。

例: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除掌事,不可不学。”(《孙权劝学》);鬼言:“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捉鬼》)

2、君:尊称,可译作“你”、“您”。

例: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扁鹊见蔡桓公》);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愚公移山》);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苏轼《冬景》)

3、子:可译作“你”、“您”。

例:富者曰:“子何恃而往?”(《为学》);子不闻藏书者乎?(《黄生借书说》);王曰:“齐无人耶?使子为使。”(《晏子故事两篇》)

注:“君”与“子”都是第二人称代词,而且含有敬意。“子”在古代专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相对而言,称“君”比较宽泛。

4、公:尊称,可译作“你们”,“公”后加“等”表示复数。

例: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陈涉世家》)

5、卿:可译作“你”,表示尊敬或爱意。

例: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资治通鉴》)卿今当涂。(《资治通鉴·汉纪 》)

6、足下:可译作“你们”。

例: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以上内容,一半取自网络资料,一半取自书籍字典,经归纳整理,呈现于此,希望对提问人有所帮助。

古文中你、我、他三种人称有哪些,文言文中的三种人称代词都有什么?

1楼 扭转乾坤一世 第一人称 又叫 自称 。常用 吾 我 余 予 等,还有帝王的专称 朕 和 孤 字。通常都可译为 我 我们 我的 我们的 。 第二人称 又叫对称,常用 尔 汝 女 若 乃 而 等。通常译为 你 你的 你们 你们的。 第三人称 又叫他称,主要有 彼 其 之 等字,它们既可以用来指人,...

文言文中对自己的称呼有哪些,文言文中代表你的称呼是什么?

1楼 歌颂母亲 自称是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的称呼。帝王自称 寡人 老人自称 老朽 年幼者在年长者面前自称 小弟 和尚自称 贫道 贫僧 一般人自称 鄙人 。谦称都属于自称 还有自称 愚 选自《出师表》 在下 朕 末将 微臣 小人 下官 古代 文官 微臣 小臣 对皇帝 下官 对等级比他高的官 老臣 自己年龄...

文言文中主要的连词有哪些,文言文中有那些连词文言文中主要的连词都有哪些

1楼 桃子君 1 并列关系连词 与 既 同 及 而 况 乃至等 2 承接关系连词 则 乃 就 而 便 如 等 3 转折关系连词 却 而 致等 4 因果关系连词 因 是故 以致等 5 选择关系连词 或 抑 非 即等 6 假设关系连词 若 譬等 7 比较关系连词 如 同 不及 与其 不如 若 则 等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