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子不远行”前一句是啥,“子不远行”前一句是什么?

2020-12-17 14:44:15 字数 4619 阅读 6772

1楼:匿名用户

父母在,不远行,子欲孝,亲不待。

也说父母健在,子不远行

2楼:乐为人师

家有高堂,子不远行。

“子不远行”前一句是什么?

3楼:爱涛

父母在,不远行.

【解释】:父母在世,不出远门

【类似】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家有百岁老,下一句儿子不远行的谚语

4楼:一老夫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家有百岁老,儿女不远行,意思就是家中有百岁老人,儿女要守在老人身边,不要出远门。因为百岁老人已经进入生命的极限,随时有可能发生意外,不远行是正确的。

俗语:无以立的前一句是什么?

5楼:电商新手

不学礼,无以立。出自《论语·季氏篇第十六》

释义:学礼则品节详明,而德性坚定,故能立。

礼教恭俭庄敬,此乃立身之本。有礼则安,无礼则危。故不学礼,无以立身。

“父母在不远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6楼:天下相思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白话文: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扩展资料

辨析:有些人以为孔夫子意思为,有父母,就守在家里孝敬父母就行了。这是曲解圣贤的意思了。如果家境贫寒,难道让父母跟着你饥寒交迫?这不仅不是孝,而且是最大的不孝。

有些人把“方”有人解释为方向、去处,这是不对的,而应该解释为“理由、道理”,这个“理由、道理”包括给父母讲清楚“游”的“理由、道理”,更包含对父母的安置、赡养即对孝的兼顾。

7楼:歪歪爱子鸣

你问的这句话,原文是: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

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8楼:豪侠

父母在不远行,远行必有方

有句话说的大概意思是 父母活着 子女不远行 那句话是什么啊

9楼:九月路人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的意思是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10楼:姚姚一一

父母在 不远游 游必有方

11楼:匿名用户

天上九头鸟,地下湖北佬.

如果回答对您有用,请及时采纳。

12楼:百转千回

还有句话,好男儿志在四方。

“父母在,不远行”的下一句是什么?

13楼:天下相思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出自《论语·里仁》。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白话文:父母年迈在世,尽量不长期在外地。不得已,必须告诉父母去**,为什么去,什么时候回来。并安排好父母的供养。

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敬父母,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去奋斗。

扩展资料

辨析:有些人以为孔夫子意思为,有父母,就守在家里孝敬父母就行了。这是曲解圣贤的意思了。如果家境贫寒,难道让父母跟着你饥寒交迫?这不仅不是孝,而且是最大的不孝。

有些人把“方”有人解释为方向、去处,这是不对的,而应该解释为“理由、道理”,这个“理由、道理”包括给父母讲清楚“游”的“理由、道理”,更包含对父母的安置、赡养即对孝的兼顾。

14楼:啊桐的小官人丶

“父母在,不远行”的下一句是“游必有方”

这句话的原文是“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出远门,必须要有去处。体现了当父母在世的时候也会很牵挂自己的子女,为了敬孝道,作为子女不应该离开父母太久,或者太远,以免父母担忧,而且就算要离开,也应该告知父母去处,并且不能出门太久。此句出自孔子的经典语录《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

解释: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1]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属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出生地鲁国陬邑(今属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成为中国二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他兴办私学,突破官府垄断,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曾受业于老子,带领部分**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孔子去世后,其**及其再传**把孔子及其**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被尊为儒教始祖(非儒学),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

15楼:源味儿

"父母在,不远行”的下一句是“若远行,必有方”。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篇第四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它的意思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的意思就是去处、地方、处所。

孔子的这句话意思是辩证地强调子女应赡养并孝顺父母,但也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出外奋斗。在孔子看来,子女对父母的责任是最重要的。不远游是“父母在”的结果。

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可以是照顾父母的起居,可以是农耕赡养父母,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

因为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必有浓浓的牵挂之情,所以孔子着重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务必对父母尽责。 此句话侧面也含有孔子不反对当子女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的意思。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词**析主要参考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1980:40

16楼:命运与梦

详解:三人都把“方”解释成“方向、方位、处所”之类,但这里的“方”通假“谤”,这在《论语》中并不是孤例,例如“子贡方人”这句也是这个意思;“远”,不是指距离远,而是指偏远险恶之地;“游”,这里指的是“游学”。

该句意思是,当父母还健在时,即使像“游学”这样有意义的事情,如果要以身赴险,孔子也是不赞成的,如果一定要去,那么就会有“谤”,也就是被诅咒的意思。这里的诅咒,可能是旁人的,也可能是命运的,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这也是一种诅咒。

孔子在这里说得很平实,对于一个家庭,家族的传承是很重要的,别以为这是封建思想,试想,所有人都断子绝孙,那人类还存在吗?唯一需要纠正的,就是家族传承并不一定以男性为基础,女性也一样。而古代人的寿命都比较短,父母在,对于家族来说,最重要的是抓紧时间延续其香火,任何以身赴险的事情,必不可取。

即使香火已延续,一旦以身赴险使得白发送黑发,那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不孝了。这点,对男性女性都是一样的。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孔子说:“当父母健在时,即使是游学也不能到偏远险恶之地,否则一定招致旁人或命运的诅咒。”

带有俗语的句子

17楼:匿名用户

含有诗句 1我目不转睛地盯着这道数学题,正要灰心时,突然恍然大悟,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 2现在不抓紧时间学习,以后就晚了

18楼:

面对这沉重的打击,他一蹶不振,爸爸走过来安慰他说:“吃一堑,长一智,没有什么过不了的坎!无志之人常立志,有志之人立长志。爸爸还说:“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孔子的名言家有老人子不远行

19楼:冰之炫

出自《论语·里仁》中,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介绍: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这里“方”指一定的去处,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20楼:空山新雨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第一句是今夜你要去远行的歌曲名是

1楼 淼淼溪水 干杯朋友歌词 干杯朋友 田震 雨中的鸟依然在飞 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 干了这杯酒 忘掉那天涯孤旅的愁 一醉到天尽头 也许你从今开始地漂流 在没有停下的时候 让我们一起举起这杯酒 干杯啊朋友 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 干了这杯酒 天空是蔚蓝的自由 你渴望着拥有 但愿那无拘无束的日子 将不再是一...

和“不忘初心,继续前行”意思相近的句子有哪些

1楼 饿咯哦模具 1 不忘初心,坚持不懈。 2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3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4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5 不忘初心,不懈努力。 6 不忘初心,财源广进。 7 不忘初心,乘胜追击。 8 不忘初心,莫忘初衷。 9 不忘初心,勿忘前志。 10 不忘初心,后事之师。 11 不忘初心,必有...

歇后语,胖子骑自行车一,歇后语两个胖子在一起下一句是什么

1楼 课文你来说 没有查到该歇后语,类似的有 胖子乘车 碍着两边的人 大胖子骑瘦驴 不相称 2楼 我叫朱小晓 真的有这个歇后语吗? 歇后语两个胖子在一起下一句是什么 3楼 日月潭 地名 明水两个胖子 地名 合肥关羽失荆州 歇后语 骄兵必败老对,爹对, 对对子 ?老虎拉车 歇后语 谁敢 赶 啊?和尚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