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器是从秦朝开始有的吗,秦朝有青铜器吗

2020-12-17 11:53:46 字数 6038 阅读 1929

1楼:学汉文的小学生

青铜器最早出现在原始社会晚期,制作工艺在商朝和西周达到顶峰

2楼:匿名用户

到目前为止,被发现的

中国最早的青铜器是出自新石器时代后期。

甘肃东乡林家马家窑文化遗址出土的青铜刀,是中国目前最早的一件青铜器,距今约5000年。

在夏朝,青铜礼器已经出现:

青铜器的高峰是商周两代:

其实,到了秦朝,青铜器制造已经开始衰落,其工具属性被铁器取代,贵族日用开始被漆器取代。

秦朝有青铜器吗

3楼:匿名用户

当然有青铜器,当时铁器并不普及。例如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中展出的秦皇半自动战车,便是青铜打造。

4楼:泰坦巨猿之歌

当然有啦;青铜器在商朝时就已经出现了。而商朝在秦朝之前。

5楼:季蕴因

有,青铜器在5、6000年前就出现了,商朝是其鼎盛时期。秦朝当然有。

6楼:匿名用户

有 当时没有铁器的 在秦朝时期的战争装备比如剑 枪尖 都是青铜打造的

7楼:匿名用户

有,青铜从商周时期就有了,秦朝自然也有。

青铜器不是起源秦朝吗

8楼:学汉文的小学生

当然不是。青铜器在原始社会晚期已经出现,普遍使用是在商周时期。

秦朝是青铜器时代吗

9楼:匿名用户

上古传说.青铜时代 春秋战国 秦朝一统 大汉雄风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盛世 两宋辽金 草原帝国 大明王朝 大清帝国

秦代为何鲜有青铜器

10楼:

并不是秦代青铜器少,而是秦代时间短,在青铜器断代时候缺乏必要的标尺大部分被算到战国晚期或者西汉早期去了

除在秦始皇陵园范围内确切考古出土的,可以确认为秦代秦代青铜器发现的兵器多,礼器少。可以到陕西去看看另外东周时期秦国的青铜器也不少,也就是秦公器

11楼:匿名用户

1。这不是理科问题

2。这个结论**来的 不一定吧

秦朝时期有青铜鼎吗

12楼:上官冷均

商朝便有青铜器,秦朝当然有啦

13楼:匿名用户

有 商周就被誉为青铜时代 秦朝在其n年之后当然有啦

14楼:益益答题

有 西楚霸王项羽不就是在秦朝时举的鼎吗

15楼:心意的男人啊

必须有啊,周朝就有了

从秦朝开始,主要的关口

16楼:匿名用户

(一)山海关

山海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是河北明代长城的东端,也是明代蓟镇长城的重要关隘。因其北依燕山,南临渤海,山海相济,地势天成,故称山海关。山海关紧锁华北通往东北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之称。

山海关为明代开国大将徐达于洪武十四年(1381年)所筑。当时,明王朝刚刚建立,元朝残余势力虽退到塞外,但仍不甘心失败,经常派骑兵南下骚扰。徐达以非凡的气度和眼光,在此要冲设关屯兵,发动燕山等卫的屯兵15000多人,建筑和修缮山海关一带长城,并建筑了千古流芳的天下第一关——山海关。

山海关是一座威武雄壮的大关,关城呈方形,周长4公里多,城墙为土筑砖包,高12米,厚6米。

(二)黄崖关

黄崖关长城位于天津市蓟县城北28公里处的崇山峻岭之巅,是我国万里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东与遵化市马兰关接壤,西与平谷县将军关相连,全长41公里。其始建于北齐天宝七年,明代包砖大修。黄崖关山雄水秀,枕山带河,壮美的自然景观,在万里长城沿线实为少见。

荟萃水陆关隘、寨堡城墙、墩台、敌楼、敌台、烟墩等多种类型的防御工事,水关、八卦城和北极阁是万里长城沿线上仅有的。

(三)居庸关

居庸关在距北京市区50余公里外的昌平县境内。居庸关的名字,相传秦始皇修筑长城时,将囚犯、士卒和强征来的民夫徙居于此,后取‘徙居庸徒’之意,故名居庸关。汉代沿称,三国时代名西关,北齐时改纳款关,唐代有居庸关、蓟门关、军都关等名称。

此后各代称居庸关,关口这里山峦间花木郁茂葱笼,仿如碧波翠浪,故有「居庸叠翠」之称。

居庸关地势险要,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它有南北两个关口,南名‘南口’,北称‘八达岭’。居庸关两旁山势雄奇,中间有长达18公里的溪谷,俗称‘关沟’。这里清流萦绕、翠峰重迭、花木郁茂、山鸟争鸣,被列为‘燕京八景’之一。

(四)紫荆关

紫荆关位于河北省易县西北45公里处,地处太行山北段紫荆岭上,由于其北接居庸关和外长城相连,西临雁门关和黄土高原,东下华北平原,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是内长城第一重关,也是与山海关、嘉峪关等齐名的历史最悠久的名关之一。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

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险。

紫荆关是著名的天下九塞之一。秦汉称上谷关,北魏称子庄关,隋唐称白壁关。后来改称为浦阴陉,自宋朝中期至今改称紫荆关。

相传当时关城内外遍布紫荆树,盛夏荆花绽开,香飘万里,故荆关紫气被古人定为易州十大胜景之一。

紫荆关有城门9座,水门4座,里外城相连,城门则环环相套,不了解紫荆关城结构布局的敌兵,即便攻进关城 ,也像入了迷魂阵,最后只能被歼灭。由南向北而来,进入紫荆关城,第一道门建在今坡下村西山峡谷。关墙由关门向两翼伸展,直达顶峰绝壁,此关门现已塌毁仅存遗址。

过此关门,便是通向关城的十八盘古道了。在盘道顶端两山相间的谷地建有南天门。城墙东起万仞山顶经南天门至奇峰山山顶。

南天门西侧有通向军营的关门一座,关门东南侧额题‘阳和门’,东北侧为‘草场门’。关城池布局复杂,纵横交错,原关城总长10516米,现部分残缺。主城分为东、西两部,中间以墙相隔。

东城较小,设有文、武衙门,西城较大,为驻兵之地。阳和门外有黄土岭城,拒马河北岸有小新城,与西城隔水相望,中有铁索相连,呈犄角之势,为北关城的前哨。

(五)倒马关

倒马关长城‘内三关’之一,又名常山关、鸿上关。倒马关在河北唐县西北60公里,山路险峻,马为之倒,故而得名。倒马关位于太行山东麓,北临内长城,背靠唐河。

东南为险要的十八盘岭。自古以来,倒马关就为战略要冲。

倒马关处于一条古老的通道上,这条道称为‘灵丘道’。是当时山西高原北部通向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倒马关就是这条道路上的重要关隘。

(六)平型关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称平型关。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

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正德六年(1511)筑岭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都曾增修,这就是后来的关城。

平型关城据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公里余,今残高6米。关门坐西朝东,门洞用券栿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2.7米,墙厚2.

7米,今关楼已毁。城内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迹尚存。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地势很险要。

由于恒山和五台山都是断块山,十分陡峻,成了晋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时代,京畿恃以为安。

明代国力衰弱,蒙古骑兵频繁侵边,抢掠财物,尤其嘉靖年间为烈。最严重的一次是嘉靖三十二年(1553),蒙古鞑靼部俺答又率兵大举南侵,从大同深入浑源攻平型关,明军不能抵挡,遂陷平型关。接着由此直趋灵丘、广昌(今河北涞源),进逼紫荆关。

途中遇明将陈凤率军抵抗,蒙古兵便分头掠繁峙,犯蔚县并屠掠延庆诸城,后因连日下雨才引军北归。

平型关在现代战争史上曾写下辉煌的一页。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战争初期,1937年9月下旬,日本侵略军在占据了华北大片土地后,冀中一路沿平绥线方向西进。当占领了大同以后,便以精锐兵团进攻南面的雁门关及其东西关口,企图南下欧太原。

这时刚开到山西抗日前线的八路军,决定利用平型关的险要地形,给日本侵略军一歼灭性的打击。八路军以三个团的兵力冒雨埋伏在平型关至东河南镇(在平型关之东)公路附近的山地上,另以一个团和一个骑兵营的兵力出平型关向灵丘、涞源、广灵方向前进,以钳制敌人,保障侧翼安全。当日军约4000人,军车10o余辆,大车20o余辆,由灵丘向西前进时,八路军埋伏部队突然发起猛攻,迅速将敌军分割,白刃战。

经过一天激战,八路军歼灭日军1000多人,击毁敌全部军车。缴获各种枪支1000余支,还有野炮、机枪以及战马50匹。平型关战役是抗日战争开始后我国打的第一个大胜仗,它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七) 雁门关

雁门关(现属山西省代县)距山西省山阴县广武城10公里。该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历朝历代都视为拱卫京都、屏护中原的兵家重地。其以要塞、险峻和历史上多战事闻名全国,并被列为万里长城九大著名关口之一。

《吕氏春秋》记载:‘天下九塞,勾注其一’,春秋到唐,此处以勾注塞闻名。唐开始设关,勾注塞由雁门关所代替。

宋代雁门关为防御契丹之重地。元曾取消关隘设防。明洪武七年(1374年)因元废古雁门关,遂移置,始修筑关城于今地。

古雁门关在勾注山巅,岭前为大和岭口,后为白草口,距现在雁门关数里,古今雁门关截然两道:古雁门关道,由大和岭到白草口;今雁门关道,由南口到新广武。雁门关东、西山崖峭拔,中有路,盘旋崎岖,绝顶置关,谓之西陉关,亦日雁门关。

自宋以来,18个隘口,傍山就险,屹为巨防,外壮大同之藩卫,内固太原之锁钥,根抵三关,咽喉全晋,势控中原,对山西、京冀、中原之安危关系极大,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军事价值。雁门关与新、旧广武唇齿相依。

(八)偏关

偏关位于山西省偏关县,其东衔管涔山,西逼黄河,北连内蒙古,南通雁门、宁武,自古便为兵家争战、屯兵驻防之重地。偏关与宁武关、雁门关合称‘外三关’,是外三关中最西边的一座。因关城东仰西伏,状如人首之偏,故称为偏头关,后来人们习惯简称其为偏关。

五代至宋,在这里设立偏头寨,金时亦用此名,到元朝始名偏头关,不过那时的关城,在今偏关县城西的玉皇梁上。此城已毁,仅存遗址。今天我们所能见到的偏关城,为明朝所修筑。

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设太原五卫,偏关属镇西卫。洪武二十三年(公元139 0年),镇西卫指挥使张贤在偏关置偏关所,始筑新城。宣德四年(公元1429年),山西镇总兵由宁武关移驻偏关之时,又展拓了关城的南面。

以后经天顺、成化、弘治年间的几次扩建,偏关城才最后成为今天所见的规模,城周围约2.5公里,高11.7米,东、西、南三面各开一门。

不过当时的关城还仅是座土城,直到明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兵使范大儒才将新旧两座关城全部用青砖包砌了一遍。偏关关城,从40年代开始,逐年扒拆,现在仅城南门砖砌券拱门洞尚存,城墙仅城西侧有30余米砖墙残存。

(九)嘉峪关

嘉峪关是明代万里长城的西端起点,是明代长城沿线建造规模最为壮观,保存程度最为完好的一座古代军事城堡,是明朝及其后期各代,长城沿线的重要军事要塞,素有中外钜防,‘河西第一隘口’之称。

嘉峪关位于甘肃省西北部,河西走廊中西结合部,距今已有631年的历史。‘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它比山海关早建九年。

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关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历时168年,于公元1540年建成完工。正如史料《秦边纪略》所记:

‘初有水而后置关,有关而后建楼,有楼而后筑长城,长城筑而后可守也’。嘉峪关关城布局合理,建筑得法。关城有三重城郭,多道防线,城内有城,城外有壕,形成重城并守之势。

它由:内城、瓮城、罗城、城壕及三座三层三檐歇山顶式高台楼阁建筑和城壕、长城峰台等组成。内城是关城的主体和中心,其周长640米,面积2.

5万平方米。内城东西二门外,都有瓮城回护,面积各有500余平方米。瓮城门均向南开,西瓮城西面,筑有罗城,罗城城墙正中面西设关门,门楣上题“嘉峪关”三字。

关城内现有的建筑主要有游击将军府、官井、关帝庙、戏台和文昌阁。

嘉峪关关城依山傍水,扼守南北宽约15公里的峡谷地带,该峡谷南部的讨赖河谷,又构成关防的天然屏障。嘉峪关附近烽燧、墩台纵横交错,关城东、西、南、北、东北各路共有墩台66座。嘉峪关地势天成,攻防兼备,与附近的长城、城台、城壕、烽燧等设施构成了严密的军事防御体系,又被誉为天下第一雄关。

什么朝代开始有状元及地青铜镜,这是哪个朝代的青铜镜?现在大概值多少?

1楼 百度用户 科举时代称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唐代,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所以状元及地青铜镜始于唐朝。 这是哪个朝代的青铜镜?现在大概值多少? 2楼 爱缘在天边 这是照妖镜,哈哈! 你不把截图发给我,我怎么知道是什么? 请请专家看一下这个青铜镜出自哪个朝代 3楼...

青铜器的纹饰有哪些,青铜器上的纹样有哪些?

1楼 漫阅科技 青铜器上的纹样,常装饰在器物的腹 颈 盖和足部。纹饰的内容主要有动物纹 饕餮纹 夔纹 龙纹 凤鸟纹 蟠螭纹 象纹 鱼纹 蝉纹 龟纹 蛇纹 兔纹 犀纹 鹿纹 虎纹 蚕纹 蟾蜍纹等 人物纹 宴乐 狩猎 战斗 采桑 人面 羽人 竞渡等 几何纹 云雷纹 瓦纹 线纹 鳞纹 环带纹 重环纹 方格...

有谁知道我这是神马东东青铜器黄铜器

1楼 匿名用户 看上去像个盔甲护肩之类的,上面的孔应该是用来穿绳子的。使用青铜甲的人官职还是比较高的。 2楼 小狗 铜啊 这是神马东东??? 3楼 冰激凌牛奶 手机,概念手机, 一大堆 4楼 鲲腾合作社 小手机 手机店里很多 这样小巧的 但是不是很好用 这是神马东东 5楼 m尕倪 你好,无误望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