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7分)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

2020-12-13 10:57:40 字数 3520 阅读 8232

1楼:百度用户

小题1:诗歌前面两句写了幽静清凉的秋景 ,塑造了一个孤独无眠,久久地望月苦思的

游子形象, 诗人的心境是孤寂凄凉的 。(每点1分,共3分)

小题1:后两句不直抒 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 语气:不知那茫茫的

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 ,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

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 。(4分)

小题1: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能力层级d。答此题时要通过地白、冷露等意象分析可得知是秋夜,秋夜特有的凄清,而夜半时分诗人久久未眠,心情是孤寂凄凉的。

小题1:本题考查考生赏析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d。答题时要注意最后的问号,作者通过问来表现自己的乡思,这一问独具特色。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题目。(4分)十五夜望月(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

2楼:方子

(1)(2分)地白(白)凄清(第二回答“清冷、寂静、凄凉”等也可)

(2)(2分)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答出思念家乡、亲人即可)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题。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

3楼:手机用户

1、这首诗营造了一幅安静、凄凉的秋夜景色。银白的地面,树上的栖鸦,飘洒的冷露,芳香的桂花。通过这些景的描写,一幅安静、凄凉的秋夜景色,展现在眼前,为秋思创造一种感伤的氛围。

2、对于家乡和友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出诗人关心世间生离死别人家的疾苦,在此流露出无限同情的爱心。借景抒情。

前两句写景,地白、树栖鸦、桂花,不带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情。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人却并不采用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

(言之有理即可)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楼:匿名用户

【诗式译copy】

庭院中月映地白树栖昏鸦,

料寒露悄然无声沾湿桂花。

今夜里明月团圆人尽瞻望,

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谁家。

【白话文译】

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5楼:匿名用户

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3分)(唐)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楼:手机用户

小题1:(2分)“白”或“地白”;“冷”或“冷露”

小题1:(1分)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之情

诗词赏析一般从,内容鉴赏、主题赏析、手法赏析三个角度来赏析,从诗句中理解内容,从而感悟诗歌的主题。此外,’炼字”也是诗词赏析的重点,学会鉴赏诗歌用语的妙处。第8小题通过炼字,来体会诗句所表达的心境;第9小题通过赏词来理解诗歌主题。

中庭地白树栖鸦, 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入尽望, 不知秋思

7楼:凝听复凝望

中庭地copy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出自bai《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作者du是唐代的王建。全诗如zhi下:

十五夜dao望月寄杜郎中

(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这是一首以中秋月夜为内容七言绝句。以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注释】

1.十五夜:指农历八月十五的夜晚。

2.郎中:官名。

3.地白:地上的月光。

4.栖:歇。

【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枝上安歇着乌鸦。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人们都在望着今夜的明月,不知那秋天的思念之情会落到谁的家,小诗借用中秋赏月这一习惯,巧妙含蓄地把诗人的别离思绪表现了出来。

8楼:山猫动漫

唐诗精选:《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十五夜望月 唐 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结合全诗

9楼:弓雨薇

1、清幽、冷寂、悠远的特点。

2、将抽象的“秋思”具体化,表达了作者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答案意思对即可)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诗写的是哪个节的情景?

10楼:桃花飘零了

1、节日:中秋节

2、原文: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3、译文: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树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

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4、赏析:

这是一首中秋之夜望月思远的七言绝句。在民俗中,中秋节的形成历史悠久。诗人望月兴叹,但写法与其他中秋咏月诗完全不同,很有创造性,甚至更耐人回味。

《十五夜望月》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这两句诗有什么作用?

11楼:田光谱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逐渐消停下来,它们终于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清冷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

“树栖鸦”,主要应该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因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始的惊惶喧闹(周邦彦《蝶恋花》词有句“月皎惊乌栖不定”,也就是写这种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这句诗让人联想到冷气袭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如果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

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

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他选取“无声”二字,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盈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玉兔,那挥斧的吴刚,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

诗句带给读者的是十分丰富的美的联想。

阅读下面的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调笑令

1楼 灏晨 1 同 都是边塞诗。异 戴诗反映的是士兵对长期戍边的愁怨 韦诗通过刻画一匹焦躁不安的胡马的形象,表达出一种迷惘 悲壮 忧虑的复杂情绪。 意对即可 2 起兴。开头三句以边草起兴,感叹长期戍边的士兵如同边草。在望草叹老中也含有这种悲凉的感触,思乡之切与怨愁之深交织在一起。 烘托。通过边草 白...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8分)野步(宋)周密麦

1楼 无名 小题1 第一首诗描写的是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于郊野的隐逸者形象 第二首诗描写的是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 4分 小题2 两首诗 三 四句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周诗赋予蝴蝶以人的感情,和煦的春风让纷飞的蝴蝶陶醉了, 烂醉 二字形象地表现出蝴蝶沉醉花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