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岩画的内容有哪些,花山岩画有哪些山水文化

2020-12-12 22:55:56 字数 4955 阅读 9704

1楼:北京创典文化

花山岩画的绘制年代早期可追溯至春秋

战国时期,距今已2500多年的历史。历经了战国、西汉、东汉等多个历史时期的不断完善,才形成这震撼人心的鸿篇巨著。

现存的花山岩画长172米,高50米,面积达8000多平方米,可辨认的图像有111组1800多个,内容包括人物、动物和器物3类,以人物为主。

人物只画出头、颈、躯体和四肢,无五官等细部。基本造型分正身和侧身两种。正身人像形体高大,皆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叉开,屈膝半蹲,腰间横佩长刀或长剑,神情潇洒。

侧身人像数量众多,形体较小,多为双臂自胸前伸出上举,双腿前迈,面向一侧,作跳跃状。

岩画中的中心人物居于画的**,身材魁梧,头戴虎冠,身佩长剑,威风凛凛,是队伍中的首领。

一般的头领也是体魄健壮,彪悍异常,与众不同,突出于群体之中。侧身人像数量众多,有的头戴饰物,有的赤身**,有男有女,动作刚健有力。

众多的体形较小的人物簇拥在身形高大的“首领”周围,形成众星捧月的构图。远看,岩壁上一片赤红如血,近看画像密密麻麻,整幅画面把许多元素混杂在一起,喧闹而热烈。

动物图像主要是狗,皆侧向,做小跑状。器物图像主要有刀、剑、铜鼓、铜羊角钮钟。刀、剑一般佩戴在正身人腰部。

画面上的铜鼓数量非常多,只画出鼓面,有的鼓面中心有芒,个别鼓面侧边有耳。这些图像在画面上交错并存,组合成一个个单元,排满整幅画面。

典型的组合是以一个高大魁伟、身佩刀剑的正身人为中心,脚下有一条狗,胯下或身旁放置一面或数面铜鼓,四周或左右两侧有众多的形体矮小的侧身人。

这些画面可能是一场祭祀活动仪式的记录,是巫术文化的遗迹。岩画由于长期暴露,许多画像颜色逐渐减退,模糊不清,有的画壁已崩落,现正在研究保护措施。

花山岩画正面临江,崖壁明显内斜。画面长172米,距江面最高90余米,底部高出江面30米,距离山脚一级阶地3米至10米不等。

花山岩画有哪些山水文化

2楼:匿名用户

花山壁画狭义是指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花山的崖壁画。广义是指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凭祥、龙洲、宁明、崇左、扶绥、大新、天等等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各县发现的崖壁画。因宁明县的花山崖壁画的画幅最大,人物画像最多,内容也最复杂,是上述各地崖壁画的代表作。

所以,人们把左江流域各县的崖壁画统称为花山崖壁画。

奇迹“初识壁画认前朝,色自丹丹迹未凋。”千年的时光,也打磨不去花山岩画的色彩,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关于绘画的颜料,目前已有定论。

据介绍,历年来国家文物保护部门的有关专家,先后用科技手段对花山岩画的作画颜料进行过检测,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原料——赤铁矿。然而只有这天然赤矿粉,无法在坚硬、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画,必须配以粘剂调合。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颜料里的确包含有胶着剂成分,但是检测出来的胶类,到底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

以当时较为原始提炼工艺,古骆越人又是如何获取这些成分的?胶与赤铁矿又是如何配制的?这又给人们留下了许多谜团。

数千年不变色的颜料配方,或许可以理解为古人偶然得到的,毕竟这还在经验和常识的范畴内。而他们如何“飞上”半空,在高达40多米的岩壁上画下岩画,则令人百思不得其解,发出“悬崖峭壁费登攀,泼墨涂朱更觉难”的感叹。

总结绘画方式

为了解开这个谜团,专家学者们反复观察壁画周围的地形,大致总结出了几种可能的作画方式,但这些猜想无一例外地有着重大的缺陷,无法完美地解决登高绘画的问题。

其一,自下而上攀援法,即利用崖壁画上部或下部的树枝、树根、或岩石裂隙等地形地物,攀援而上达到作画地点的方法。然而,在崖壁上有许多倒石锥坡、错落体、台地或石坎,这些画面位置有一定的高度,根本没有支撑点,而且崖壁陡峭光滑,无法攀登,站立尚且艰难,作画更不可能;

其二,自上而下悬吊法,此方法是以绳索、藤条之类为辅助工具,利用树根、岩缝等地物,从崖壁顶部悬吊攀援而下以达到作画地点。因为整座花山崖壁呈向外倾斜姿势,底陷上突,从崖顶到地面的垂直点与岩壁的距离达二十多米。如从崖顶往下吊人,无论如何也难于贴近崖壁;

其三,高水位浮船法,这是在山洪暴发、江水**之时,利用高水位浮船或木排到画壁下作画的方法。然而画像最高处距地面40多米,如果江水真的涨到这一高度,明江流域早已一片江洋,在这种情况下画师还有闲情逸致作画,那他们的心理素质恐怕非比寻常,强大得不可思议。

其四,直接搭架法,在坎坡上构搭一定高度的木架,画者攀在木架上作画。这种方法看似比较合理,但细究起来也有缺陷。从崖底至河边的平台最窄处仅3米宽,要搭架子,必须得从河里搭起,其难度可想而知。

绘画之谜

根据花山岩画上的羊角钮钟、环手刀、铜鼓等器具的形制,并与出土文物进行对比,专家基本可以确定岩画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年代的风吹日晒雨淋,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作画的?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崖壁上,这些图像又是怎么画上去的?“是谁挥得笔如椽,乾坤写此大诗篇”;“鬼斧神工输技巧,风吹雨打犹鲜妍”——这是古人对花山岩画的感叹,也提出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两个疑问。

花山岩画绘在裸露的悬崖峭壁上,最高处距地面40米左右,现代考古学家想用现代化的技术和设备对崖壁画进行准确的拍照和完整的临摹都感到一筹莫展,古代壮族先民在崖上作画的艰险就可想而知了。对于两千多年前的古人,这几乎是难于上青天。可以肯定的是,他们耗费巨大努力完成这样的巨作,显然不是漫不经心随意而为,而是一开始就有着明确的目的,那就是“让岩画千古流传,让观者心生敬畏”。

当他们在悬崖上描上第一笔的时候,他们绝对已经猜到了数千年之后人们看到这伟大杰作时脸上的表情,心中感受到的惊讶和震撼。

直到今天,也没有人知道他们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是古骆越人的巫师真有通神的灵感,从中得到某种神秘的启示?还是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高超的技术,克服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关?

似乎哪一种猜测都令人难以置信。

花山岩画的特点是什么?

3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花山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宁明县城西南的明江河畔,是一座断岩山,临江断面,形成一个明显内凹的岩壁。岩壁上留存有大批壮族先民骆越人绘制的赭红色岩画,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花山岩画。

花山岩画是我国战国至东汉绘制在崖壁上的图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也是我国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

花山岩画高达40米,宽221米。这里共有图像1800多个,最大的高达3米,最小的有0.3米。

岩画的人群分布在几千平方米的崖壁上。岩画气势雄伟,内容丰富,是我国最大的一处岩画点。

花山岩画内容丰富多彩,绘画技巧高超,非常富有特色,可以说是岩画中的精品。

花山岩画

关于花山岩画还有哪些谜团?

4楼: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从众多人物的姿态上看,花山岩画的画面更像是一场盛大的祭祀或节日庆典。画中人物大多双臂向两侧平伸,曲肘上举,双腿分开成屈蹲,明显是模仿青蛙的姿态,而蛙神崇拜正是壮族的古老传统,青蛙舞至今仍在民间有所流传。

其次,画面中出现很多铜鼓,这种重要的礼器也多用于祭祀场合。另外,一些人物形象有明显的性别特征,画面出现了身怀六甲的妇女、成群结队的小人,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殖崇拜。

据这些内容可以推断,画面表达了一种欢乐、庄严、神圣的场面,如果不是祭祀,也是某种庆祝仪式。而在古代骆越人的生活当中,盛大的节日庆典,往往是和祭祀同时进行的,在举行仪式的过程当中,当然也少不了敲铜鼓、跳蛙舞。

不管画面具体描述了哪一种场景,它都实实在在地反映了古骆越人的生活场景,表达了人们对英雄的崇敬和对力量的歌颂,以及祈望人畜兴旺、风调雨顺的美好心愿。

根据花山岩画上的羊角钮钟、环手刀、铜鼓等器具的形制,基本可以确定岩画创作于战国至东汉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令人称奇的是,经历了如此久远年代的风吹日晒雨淋,壁画的颜色仍然非常鲜艳,不知先民们是用什么颜料作画的?

在如斧劈刀削般、高耸险峻的崖壁上,这些图像又是怎么画上去的?这是古人对花山岩画的感叹,也提出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两个疑问。

同时,花山岩画表达着怎样的主题?那些错综复杂的符号代表了什么意思?人物为何整齐划一地跳起舞来?这也是一个难解之谜。

关于绘画的颜料,通过检测,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原料赤铁矿。然而只有这天然赤矿粉,无法在坚硬、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画,必须配以粘剂调和。

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颜料里的确包含有胶着剂成分,但是检测出来的胶类,到底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以当时较为原始提炼工艺,古骆越人又是如何获取这些成分的?胶与赤铁矿又是如何配制的?

这又给后人留下了许多谜团。

花山岩画

花山岩画的分布有什么特点?

5楼:北京创典文化

花山与“画山”谐音,壮语名为“岜来”,汉译为“有画的石山”。花山岩画高达40米,宽221米。这里共有图像1800多个,最大的高达3米,最小的有0.

3米。岩画的人群分布在几千平方米的崖壁上。岩画气势雄伟,内容丰富,是我国最大的一处岩画点。

花山岩画内容丰富多彩,绘画技巧高超,非常富有特色,可以说是岩画中的精品。

崖壁上的花山岩画

花山岩画的考古记载

6楼:碎城幻梦

花山岩画就像是一本还没有被破译的天书,至今还有许多令人无法解开的谜:花山岩画所传达的内容是什么?在两千多年前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情况下,在这高耸陡峭的岩壁上,这些图像是怎么画上去的?

他们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去画?有何目的和意义?岩画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何色彩如今还能如此鲜艳?

古人用的是什么颜料?等等一系列的疑问直到现在还没有找到令人完全信服的答案。

而关于岩画的内容,又是另外一个不解之谜,是专家们研究的又一个重点。由于花山岩画历史久远,又缺少相关文献记载。专家们只能就岩画的画面和出土的文物进行分析研究。

专家们有的认为这是描述骆越人抗击外敌入侵战争胜利的庆祝场面;有的认为是骆越人祈求上天保佑其兵强马壮、社会繁荣的愿望;有的则认为岩画是骆越人用来镇河妖,祈求风调雨顺的意愿......各种观点说法不一,至今还没有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

以花山岩画为中心的左江流域岩画长廊,以其岩画地点分布之广,作画难度之大,画面之雄伟壮观,都是国内外所罕见,具有很强的艺术内涵和重要的考古科研价值。从岩画中,我们不仅看到壮族先民古骆越人的绘画艺术成就,同时还感受到了古代壮族社会生活内容的丰富和勤劳、勇敢、奋斗的民族精神。

花山岩画的对联,花山岩画的介绍

1楼 匿名用户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 范围包括崇左市宁明县 龙州县及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 ,与其依存的山体 河流 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公里左江 明江河段。 遗产区面积6621公顷,其中宁明县为第一遗产区,龙州县为第二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为第三遗...

花山岩画是用什么颜料来作画的,花山岩画的绘画特点是什么?

1楼 北京创典文化 关于花山岩画绘画的颜料,通过检测,发现其中的主要成分是一种天然矿物质原料赤铁矿。然而只有这天然赤矿粉,无法在坚硬 光滑而且直立的崖壁上作画,必须配以粘剂调和。 经过进一步检验,发现颜料里的确包含有胶着剂成分,但是检测出来的胶类,到底是植物胶还是动物胶。以当时较为原始提炼工艺,古骆...

山洞里的岩画有什么来历,哥摩洞窟岩画的特点有哪些?

1楼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经过科学 家们艰苦的探索,撒哈拉 地区的绿洲之谜就算初步揭开了。科学家们看着这些撒哈拉大沙漠里的岩画,不由地产生了一个疑问 撒哈拉地区史前时期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刻画了那么多的岩画,可是他们是用什么办法来刻画的呢? 有的科学家说阿尔及利亚的恩阿哲尔高原的一种岩石叫路石色页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