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岩画的有关,贺兰山岩画的有关资料

2020-12-12 22:55:56 字数 5757 阅读 6092

1楼:匿名用户

贺兰山岩画是古代先民们在漫长的岁月里运用写实或抽象的艺术手法,在岩石上绘制和凿刻的图画,它记录了古代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是世界上岩画分布最广、内容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早在1500年前就有发现。贺兰山岩画又是我国岩画较集中的地区之一。

贺兰山岩画简介

2楼:端木吟天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区),共27个地点。贺兰山岩画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舞、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牛、马、驼、虎、豹等多种动物图案和抽象符号,揭示了原始氏族部落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的文化内涵,是研究中国人类文化史、宗教史、原始艺术史的文化宝库。

贺兰山岩画有哪些特点?

3楼: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作为艺术的绘画自然也是这样。画家总是根据他所熟悉的东西作画,即使是想像力丰富的画家,也只能在他所熟悉的东西的基础上加以夸张。但是,现在在世界各地发现的大量古代绘画,却完全违背了这个规律,人们百思而不得其解。

很多岩画上都有身着类似宇航服装的人物形象或近似于现代飞行器一类的图案。在人类文明还处在萌芽阶段,生产力落后,技术手段陈旧,绝对造不出密封式头盔,绝不会超越时代去造这样的探空设备,更何况这些宇宙人模样又是出现在人迹罕至的山石上。今天人们对这些岩画中所表达出来的真正含义仍似懂非懂,因此,这些难以致信的岩画成了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个谜团。

1933年,驻扎在撒哈拉的法军中尉布伦南带领一支侦察队进入了塔里西山脉中的一个无名峡谷。在这荒无人烟的峡谷石壁上发现了大量壁画。1956年,他们对壁画进行了专门的考察,发现画中记述的是10000年前的景象。

其中有不少的画画的是“圆头”人像,画上的人有一个巨大的圆头,厚重笨拙的服饰,有两只眼睛,却没有嘴巴和鼻子。过去,一直不明白这些画的意思,直到人类发明了宇宙飞船以后才发现,这些圆头人像与现在戴着宇宙帽盔和穿着宇宙服的宇航员有着惊人的相似。

在墨西哥的帕伦克,传说是当年玛雅人的居住地,这里有不少的坟墓墓碑上都刻有雕刻画。其中有一幅刻在玛雅僧侣石棺上的浮雕画非常出奇。画上描述的是一个男人的形象,他弯身向前,双手握在一些把手或旋钮上。

他似乎是坐在一个正在飞行的飞船座舱里,排气部火花直冒。人们几乎用以觉察到那人面前的一块控制板,也可以看到一个火箭式导弹的头部。边上雕刻着太阳、月亮和灿烂的群星。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双手放在飞行器的凸出部分——大概是操纵杆或把手。但是古代的墨西哥根本没有任何种类的飞行器,更谈不上宇宙飞船了。这就是这幅画的奥秘所在。

除此之外,世界各地还发现了不少似乎是描绘宇宙人或宇宙飞船的绘画。比如多根人至今还保存着一张图画,内容是描绘他们信仰的神驾驶一艘拖着一条火焰的飞船自天而降的场面。美国的安德鲁·托马斯还在我国**地区发现不少令人费解的中国古代画。

他说:“令人震惊的是一幅画上绘着雪茄烟状的飞艇,飞艇水平地悬空系在一座圆锥形塔上。它为何采取那种姿势平衡,以及怎样保持平衡的问题,更令我大惑不解。

那锥形物显然还被利用来爬上和进入飞船。无法了解飞船推进器的情况,但飞船的大小估计和今天可容50多位乘客的喷气式客机差不多。”

还有日本的陶古,即一种陶制的蒙头小人雕像。经过美国宇航局科研人员鉴定,认为这些陶古是一些穿着宇航服的宇航员。这些宇航服不但有呼吸过滤器、密封的衣帽、连接的扣环、带缝的眼镜,而且还有由于充气而膨胀起来的裤子。

假若日本古代陶古真的是宇航员,那么别的绘画会不会也是画的天外来客呢?

在澳大利亚发现的一些岩画中,有的石头上就刻着“光的儿子”。这些“光的儿子”们,头戴着像是密封的宇航帽,帽子上还有像天线一样的东西,身上穿着臃肿的宇航服。

在中亚细亚的一幅岩石壁画上,还画了一个火箭的形象,画面上有紧绷的双臂和怪物的躯干的图案,象征着一股奇特的力量在支撑着火箭。火箭外侧还有一个人,鼻子上挂着一种东西,好像是呼吸用的过滤器或防毒面具。

在内蒙古阴山山脉的岩画中,有许多面容奇怪的,类似人头的画面,有些人头画面的头上还戴着像宇航服似的头盔。在这些画面的周围,还刻有许多天体的形象。有人分析这可能就是原始人所崇拜的“神灵圣像”,这些画面是否在告诉人们,这些形象是来自其他星球的?

在我国四川珙县发现的“珙(棘)人悬棺”旁的岩画上,也有一幅像是穿了笨重宇航服的宇航员的岩画,在两肩上还竖着像天线一类的东西。

贺兰山岩画是我国岩画中的一枝奇葩,在我国众多的岩画之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贺兰山岩画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山东麓的贺兰县金山乡,海拔1448米。岩画分布在面积约0.

21平方公里的山宕沟畔上,有300余幅。贺兰山岩石主要成分为灰绿色细粒长石石英砂岩,次要成分为暗色矿物,有云母、绿泥石。岩石硬度约7度,适宜凿刻,且可以长久保存,为制作岩画的有利因素和条件。

贺兰山岩画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有近3/5的岩画是人面像,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里是形形色色人面像绘画馆。岩画中的人物面部奇异,许多人面像画面简单,多数人面像有眉毛鼻子和嘴,而偏偏缺少一对眼睛,这可能与作画民族的习俗和信仰有关。在这些变化多端、诡异神秘的岩画中还发现了一幅装饰奇特的宇宙人形象。

这个宇宙人形象岩画在贺兰山北侧第6号地点,离地1.9米,面迎西南方向,高20厘米,宽16厘米,磨刻法制作。这是一幅惟妙惟肖形态逼真的身着宇航服的天外来客。

这位客人的装饰与我们今天地球上身着宇航服的宇航员相比,几乎是如出一辙。他头戴一顶大且圆的密封式头盔,头盔中间有一个观察孔,头盔连着紧身的连衣裤,双臂自然下垂,双腿直立。依稀可以看到右手提着件东西,给人一种飘然而至之感。

此外,在贺兰山还可以看到一些与此有关的岩画,如在山口北侧第1号地点上部有一似乎头顶圆形无线的人画像,高41厘米,宽195厘米,其下部有一个似乎头顶枝状天线的人面像,高47厘米,宽19厘米。

60年代初期,我国考古工作者在新疆的一座古老的山洞里发现了一批古代岩画,其中绘制的月亮的形象无疑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月图。由于其岩石的位置在新生代第四纪冲积层之下,因而可以断定是几万年以前,正处于旧石器时代的作品。在这些岩画中,有一组月相“***”最为引人注目:

一弯蛾眉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残月。使人们惊异的是,“***”里的满月并不仅仅画了一个圆圈来代表月面,而是在圆面的南端靠月南极处的左下方画有7条以辐射状散开的细纹线。这就是说,这幅月图的作者极其鲜明、难确地表现了月球上大环形山中心辐射出的巨大辐射纹。

这一成果在望远镜问世之后当然丝毫不足为奇,但是几万年前人类尚处于原始的社会,在“构木为巢”、“钻木取火”,“结绳记事”的时代,能画出一组月相的“***”就令人瞠目结舌了。况且,考古科学的发现又是毋庸置疑的。因而,这也是发人深思的一件事。

类似这样的岩画,在世界各地还有许许多多。这种现象恐怕仅用幻想和偶合是解释不通的。如果这都是原始人亲眼见到的外星人宇航员,把他们的形象刻在了岩石上的话,那么,这说明外星人的遗迹已经遍及了整个地球。

可是这些外星人是什么时候到地球的?他们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又走了呢?

为什么后来没有再发现他们来过呢?这些都是值得人们深思和研究的问题。

贺兰山岩画的故事

4楼:213陈连杰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

贺兰山岩画

,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

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

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

顶帽。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

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

期的画像。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

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

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5楼:匿名用户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介绍下贺兰山岩画的历史以及含义好吗?

6楼:匿名用户

贺兰山岩画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贺兰山在古代是匈奴、鲜卑、突厥、回鹘、吐蕃、党项等北方少数民族驻牧游猎、生息繁衍的地方。他们把生产生活的场景,凿刻在贺兰山的岩石上,来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再现了他们当时的审美观、社会习俗和生活情趣。

在南北长200多公里的贺兰山腹地,就有20多处遗存岩画。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贺兰口岩画。

这是自远古以来活跃在这一地区的羌戎、月氏、匈奴、鲜卑、铁勒、突厥、党项等民族的杰作,时间大致从春秋战国到西夏时期。贺兰山岩画在不同的地点有着不同的内容:石嘴山一带以森林草原动物为主,如北山羊、岩羊、狼等形象;贺兰山一带多以形形色色的类人首为题材;青铜峡、中卫、中宁一带的岩画则以放牧及草原动物北山羊为主。

在贺兰山白芨沟等地,还发现了成片彩绘岩画,内容以乘骑征战人物形象及北山羊、马等动物形象为主。彩绘岩画的发现,为贺兰山岩画增添了新的内容和形式。

内容与表现形式

贺兰口距银川城50余公里,位于贺兰山中段的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山势高峻 贺兰山岩画

[1],海拔1448米,俗称“豁了口”。山口景色幽雅,奇峰叠障,潺潺泉水从沟内流出,约有千余幅个体图形的岩画分布在沟谷两侧绵延600多米的山岩石壁上。画面艺术造型粗犷浑厚,构图朴实,姿态自然,写实性较强。

以人首像为主的占总数的一半以上。其次为牛、马、驴、鹿、鸟、狼等动物图形。人首像画面简单、奇异,有的人首长着犄角,有的插着羽毛,有的戴尖形或圆顶帽。

表现女性的岩画,有的戴着头饰,有的挽着发髻,风姿秀逸,再现了几千年前古代妇女对美的追求。有的大耳高鼻满脸生毛,有的口衔骨头,有的面部有条形纹或弧形纹。还有几幅面部五官似一个站立人形,双臂弯曲,两腿叉开,腰佩长刀,表现了图腾巫觋的造型形象。

动物图形构图粗犷,形象生动,栩栩如生。有奔跑的鹿,有双角突出的岩羊,有飞驰的骏马,有摇尾巴的狗,有飞鸟的图形和猛兽的形象,有部分人的手和太阳的画面,还有原始宗教活动的场面。   根据岩画图形和西夏刻记分析,贺兰口岩画是不同时期先后刻制的,大部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北方游牧民族所为,也有其他朝代和西夏时期的画像。

刻制方法有凿刻和磨制两种:凿刻痕迹清晰,较浅;磨制法是先凿后磨,线条较粗深,凹槽光洁。贺兰口岩画的题材、内容与表现手法都十分广泛,富有想像力,给人一种真实、亲切、肃穆和纯真的感受。

众多岩画为我们了解和研究古代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经济状况、风土人情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文物资料,堪称是一处珍贵的民族艺术画廊。

贺兰山岩画简介,介绍下贺兰山岩画的历史以及含义好吗?

1楼 端木吟天 贺兰山岩画分布在宁夏贺兰山东麓三市九县 区 ,共27个地点。贺兰山岩画属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中国游牧民族的艺术画廊 。在贺兰山东麓发现了数以万计的古代岩画,它记录了远古人类在3000年前至10000年前放牧 狩猎 祭祀 争战 娱舞 交媾等生活场景,以及羊 牛 马 驼 虎 豹等多种动物...

花山岩画的对联,花山岩画的介绍

1楼 匿名用户 花山岩画地处广西崇左市左江及其支流明江流域 范围包括崇左市宁明县 龙州县及江州区和扶绥县境内。 ,与其依存的山体 河流 台地共同构成壮丽的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包含约105公里左江 明江河段。 遗产区面积6621公顷,其中宁明县为第一遗产区,龙州县为第二遗产区,江州区和扶绥县为第三遗...

贺兰山风景区的景区简介,贺兰山风景区的主要景点

1楼 群群我爱你4熑 贺兰山位于宁夏和内蒙古交界处,是宁夏平原西部屏障,最高峰3556米,平均海拔2000多米,巍峨壮丽,树木葱郁,青白如骏马,北方称骏马为贺兰,故名。山上林木蔽空,泉水潺潺,景色秀丽。在位于银川平原和内蒙古草原之间的贺兰山中部,还辟有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自然保护区内集中有我国西北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