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秋枫漾伊容
让学生带着问题轻松走进课堂,在愉快且又适度紧张中学习、**;又要让学生带着新的更高层次的问题走出课堂。要想达到这种教育效果,就要在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功夫。
课堂教学设计是指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对课堂教学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将一般教学理论具体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的筹划的过程。课堂教学设计的要点应该是正确地确定教学目标,合理地选取教学方法,它不但包括教学目标、内容、和形式的选取,教学方法和教学**运用过程的规划,还包括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及教学管理的设计。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保证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一份优秀的教学设计必然是对影响学生学习成果的各种因素加以优选的成果。
如何具体地搞好课堂教学设计,将是摆在我们在教学中所面临和关注的一个问题。
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活动的依据,在遵循一般的教学论的原则的前提下,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我认为还应该突出以下三个教学设计原则。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遵循哪几个原则
2楼:秋枫漾伊容
一、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与学生的认识过程一致性的原则。
学生学习的尽管是前人已知的知识,但这种知识对学生来说仍然是新鲜的未知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对数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认识过程,我们的教学过程是改善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如何使我们在课堂上传授知识的过程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是我们应该给与充分重视的一个问题。
学生认识知识的过程总是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从局部到系统的。因此我们所设计的课堂教学过程应符合学生的这种认识规律。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顺利,这也是保证我们教学成功的关键。
而我们的教材偏重于一般性的结论和抽象的演绎过程,在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往往使学生学起来感到困难。因此常常需要我们教师设计一些问题,作为过度性环节,使学生认识到问题的背景,体会到从具体问题出发,概括出抽象概念和理论的具体过程,理解到这些概念和理论的实际意义,使学生顺利地完成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到抽象的认识过程。比如在选修系列4中对极坐标的引入,学生感到抽象不好理解,可以设计一个炮兵**的问题,为了击中目标,总是要旋转炮筒的角度,还要确定炮位与目标的距离,通过这个具体的例子,使学生在认识上有一个飞跃,完成甴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过程。
数学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它受人的一般认识规律的支配,又有着它自身的特点,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认识过程和规律,使教师传授知识的过程与学生的认识过程相吻合,这样可以使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学习更加顺利。
二、传授知识与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
思维能力是各种数学能力的核心,注重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与传统的数学教学的根本区别之一。客观地说,我们大家都意识到,仅仅传授知识以及不够了,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心理学指出,思维正是寻找和发现那些从本质上来说属于新东西的过程。
目前我们广大的老师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有比较明确的认识,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在注重基础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值得我们**的一个问题。数学总以严密的系统的结合和演绎形式出现,直观、直觉、归纳和类比的结果。因而数学的表现形式,只是思维的结果,我们还必须看到掩藏在结果后面的思维过程。
思维能力的构成比较复杂,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只是演绎。应当指出,在演绎和各种非演绎思维中,演绎的创新可能性的空间最小,如果仅把思维局限于演绎,这无异于捆住思维的手脚。事实上,那些直观、直觉、归纳和类比等非演绎思维,则有着较大的创造可能。
在教学中应当注重挖掘数学的“表”和“里”,揭示并依据教学的需要改造有关的思维过程,付诸课堂,才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只有结合教材恰当地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思维,才能使学生对问题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培养思维能力需要揭示思维过程,这恰好与学生学习知识所需要的思维过程吻合,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落实到课堂上,既能传授知识,又能落实思维训练,是我们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揭示自己的思维过程,又要重视学生的具体思维过程。恰当合理地设计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地进行思维和交流,正是这两种思维过程的有机结合,这也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具体过程。
三教师引导与学生自主活动相结合的原则。
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在这种活动中,师生都有认识客观世界的任务,但教学的目的决定了学生的认识活动是更重要的一方面,学生是这种认识活动的主体。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有效地引导学生逐步加深认识,而在这种认识过程中,必须给学生一定长度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在自主的活动中不断地加深认识。不应该让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认识过程,被动地理解教师的思维结果。
例如在“二项式定理”的教学中,不必甴教师直接给出二项式定理的结论,可以设计学生自主活动,尝试发现,大胆猜想的过程。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要遵循哪些原则
3楼:最爱秋天的传说
1、数学课程观 课程观它是所有的学生都要达到的基本的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它期望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适合他个体的、个性化的发展,保底上不封顶。 2、课程内容 又有基本性又有发展性,课程内容首先要反映社会的需要,要反映学科的特点,同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3、教学观与学生观 教育是一个主动的学的形为,因此,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我们老师应该学会从如何利用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进行教学,这是很重要的。
一个好的教育核心是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所以这是一个真正的教学观,所以在《义务教育法》里明确写到了启发式教学。 4、评价观: 建立多维的、多元的评价体系。
5、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观 随着时代的发展信息要求越来越高了,信息技术与我们数学课程的整合。用多**进行教学,它有很多好处,它能够节省时间、能够帮助老师教学、帮助学生扩展视野有很大的好处;但是最核心的问题,就是通过多**教学能够把课讲得更好,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让学生建起直观、加深理解。老师还要善于挖掘身边的资源,把资源用到我们的小学、中学的课堂教学当中。
我在教学中是这样认真贯彻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 1.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具有刻意求新的意识和大胆尝试的精神。 要重视继承前人优良的教育传统,决不意味着墨守成规。
而要坚持“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研究初中数学教育发展史上值得借鉴的经验,也要以科学、审慎的态度来分析批判以往初中数学教学中失败的教训,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作大胆的尝试,要敢于超越传统,综合创新,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评价中主要观测:(1)在教学设计上有没有新的思路?
(2)在课堂教学模式上有没有新的探索,新的尝试?(3)蕴涵的教学思想有没有站在时代的前沿? 2.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做到服务与指导相结合,教师“教不越位”,学生“学习到位”。
课堂教学是教与学有机协调的系统,重教轻学,课堂教学中缺乏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收到好的效果;反之,重学轻教,片面强调学生的主体性,忽视或轻视教师的主导性,也不可能有好的教学质量。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证明,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有机统一,才能获得最佳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努力摆正自己的位置,力求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
教学中,不仅考虑到教师怎样教,而且考虑到学生怎样学。使教学真正从学生的学出发,能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设计。特别是能顺着学生的思路来设计教学过程,在教学中不回避问题,随时根据学生学的情况调整教学,加强提问的启发性,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力求服务与指导相结合。
真正做到北师大的周玉仁教授所提倡的: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点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点体尝成功的愉快。
在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下,数学教学设计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
4楼:匿名用户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是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是一种固定不变的模式,即复习新课-讲授新课-练习巩固。即使在学习环节中注重了“预习”,也是为了更好地“讲授新课”,为了更好、更快地让学生接受“新知”。久而久之,客观上导致了学生思维的依赖性和惰性,因而也就根本谈不上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以致于丧失了创造力。
因此,新的数学课程强调,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1、教学设计的特征
传统意义上的教学设计过分强调预设、封闭,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师生的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而现在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以实现结论与过程,认知与情感、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统一。因此,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教学设计应该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1.1整合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应体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有机整合;在设计的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紧紧围绕目标,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获得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1.2交互性
课堂师生交互实现了教学过程的完整化。教学本是师生双方在同一时空中共同参与的传授活动,双方互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贯穿着教学的全过程。一份好的教学设计不仅应体现教师如何教,同时也应体现学生如何学,以促使师生之间的知识互动,情感互动和思维的碰撞,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1.3开放性
教学设计在教学内容上,应从传统的书本知识向学生的生活数学开放,把学生的个体知识,直接经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在教学过程上,应从单向的教师教,学生学向师生交往,互动开放,让预设的教学目标在实施过程中开放地纳入学生的直接经验以及始料未及的体验;在教学方法上,应从灌输式、填压式的教学向学生的自主学习、**学习、合作学习开放;在练习的设计上,应从答案唯
一、解法唯
一、向条件、问题算法和结果的不唯一开放,以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1.4实效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重在实效。教学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所有的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教学**的选定,教学情境的创设,课堂教学结构的安排等,都必须注重实效,并摒弃与实现目标无关的内容,方法和形式,扎实地提高学生的素质。
2、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策略
课堂教学设计反映着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学策略,反映着教师教学的轨迹。在新的课改实验中,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课堂教学结构,学生学习方式和师生角色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无疑教学设计应与时俱进。其主要策略是:
2.1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参与兴趣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份。学生一旦对学习发生了兴趣,就会在大脑中形成优势兴奋中心,促使各种感官包括大脑处于最活跃状态,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从而为参与学习提供最佳的心理准备。可见浓厚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各种途径创设与教学有关的、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教学情境,形成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产生跃跃欲试的探索意识,以激发学生参与兴趣。教学中,教师可采取讲故事、猜谜语、念儿歌、开展游戏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需求。例如,有的教师在教“分数的基本性质”时,别具匠心地创设了情境,使学生在愉快而又紧张的氛围中学会这一抽象的知识。
刚上课,教师给学生讲一个“猴子分饼”的故事:猴山上的小猴喜欢吃猴王做的饼。一天,做了3个大小同样的饼,先把第一个饼平均分成4块,给猴甲1块。
猴乙看到说;“太少了,我要2块”,猴王把第二块饼平均分成8块,给他2块。猴丙更贪心,说:“我要3块”,猴王又拿出第三个饼平均分成12块,给他3块。
“小朋友,你们知道哪只猴子吃得多?”不一会儿,学生都说:“同样多”。
于是,教师追问:“聪明的猴王是用什么办法来满足小猴的要求,而且又分得公平呢,你们想知道吗?”正当学生聚精会神地听完故事,而又百思不得其要领时,老师说: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们就知道了!”在学生最佳的心理状态之下进行了新课。在教师引导下,大家通过比较、综合、抽象、概括,逐步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的内涵后,教师风趣地激活学生的思路:
“现在你们知道猴王是用什么规律来分饼了吧!”“如果猴丁要4块,你们想猴王该怎么办?要5块呢……”学生们信心十足地回答出来,此时老师充分表扬大家:
“你们真比猴王还聪明!”既巩固了新知识,又满足了学生求知欲望,整个40分钟学生始终在愉悦、欢乐但又紧张的气氛中学习,体现在“在愉快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愉快。”
2.2精心设计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合作**
新课标主要的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合作—**”的互动式教学,教师通过相互矛盾的事件引起学生认识的不平衡,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
2.3注重过程,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这一理念揭示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为了掌握现成的知识结论,更重要的目的是将可得的知识迁移到新情境中,让学生创造性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