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有好水下联

2020-12-12 09:58:12 字数 4786 阅读 9898

1楼:匿名用户

出句:青山有好水;

对句:赤壁吟美诗。

出句:青山有好水;

对句:碧海行巨轮。

2楼:展宏图高升腾

上联:青山有好水

下联:绿竹生清风

横批:春深似海

3楼:匿名用户

上联:青山有好水

下联:蓝天挂祥云

中华传统文化之对联文化

4楼:匿名用户

对联文化: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写景状物,也可以是写人叙事。

对联的起源: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

对联文化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的内容可以是写景状物,也可以是写人叙事。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对联作为一种习惯,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对联称为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对联一般不需要押韵(律诗中的部分对联才需要押韵)。大致可分诗对联,以及散文对联,严格、分大小词类相对。传统对联的形式相通、内容相连、声调协调、对仗严谨。

历史渊源-对联的起源

楹联习俗源于中国古代汉语的对偶现象,早在秦汉以前,中国民间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习俗。所谓桃符,即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茶”和“郁垒”的名字,分别书写在两块桃木板上,悬挂于左右门,以驱鬼压邪。这种习俗持续了一千多年。

西晋时期(公元290年左右),出现合律讲究的对句,可视为其形成的重要标志。在一千七百余年的历史传衍过程中,楹联与骈赋、律诗等传统文体形式互相影响、借鉴,历北宋、明、清三次重要发展时期,形式日益多样,文化积淀逐渐丰厚。

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于桃木板上。据《宋史蜀世家》记载,五代后蜀主孟昶“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公元九**年),学士幸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是中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王安石诗中“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就是当时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人们才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出现现代所见的春联。据《簪云楼杂话》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后,除夕前,曾命公卿士庶家门须加春联一副,并亲自微服出巡,挨门观赏取乐。尔后,文人学士无不把题联作对视为雅事。

入清以后,对联曾鼎盛一时,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还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21世纪初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对联的创作方法及规则

又对又联

对联的基本章法,是又对又联。

对,是对立的两个事物,或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联,是两者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统一起来,表达一个主题。

对 仗对联是要成“对”的,即由上联和下联所组成。上下联字数必须相等,内容上也要求一致,亦即是要上下联能“联”起来,两句不相关联的句子随便组合在一起不能成为对联。

对联一般都是竖写,上联末字(仄声)贴在右边(上手),下联末字(平声)贴在左边(下手)。

对联的对仗,虽然与诗有相同之处,但它比诗要求更严。对联有宽对和狭对之分。宽对只要求上下联内容有联系即可成联,而狭对则要严格按《笠翁对韵》的标准来撰写。

不过在实用对联中,采用宽对较多,而狭对则往往因为对仗的要求太严,束缚了人们的思维,有因文害意之嫌,故而很少应用。

平 仄对联的平仄规律,与诗基本相同,一殷套用诗的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断定对联的上下联,除从联文的内容中去辨别,更为重要的是从联文字尾的平仄声去判定。对联严格规定上联末字用仄声,下联末字用平声。

后人称这种规则为仄起平落。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结 构对联除要求押韵和对仗外,词组和结构也是有一定规则的。如:

单组,四字结构:

上联:知足常乐;

下联:能忍自安。

对联上下联的词组和结构,应保持一致和统一,上联是动宾结构,下联也就必须是动宾结构的词组,如“摇红;涤翠。”上联是偏正词组,下联也必须以偏正词组与之相对,如“同心结”与“并蒂花”,就是相同的词组结构。在谋篇布局对联词组时,一定要注意上下联的词组结构必须相同,这亦是对联作者必须遵循的一条重要规则。

基本要求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5、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6、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

5楼:匿名用户

经典咏流传》对联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国独有的文学形式。作为启蒙经典,《声律启蒙》教给一代又一代孩童的,不仅是对联字句中的对称工整之美,还有“天地人和”的中国智慧。睡前一起来听,诸君晚安~

真实对联 请文学高手出下联 上联;今年年水荒

6楼:匿名用户

出句:今年年水荒;

对句:昨处处火热。

出句尾字是平声适宜做下联。

上联:昨处处火热;

下联:今年年水荒。

7楼:匿名用户

今年年水荒

能解释一下意思么?

往日日光晟

今年年水荒

8楼:杰答答

今年年水荒

他岁岁收厚

9楼:华夏禽兽

不懂第二个年何意,那个位置应该是动词

10楼:山口坛斜

往日日天旱

今年年水荒

对联,生对什么

11楼:虎画美学研究

要看具体语境的

对发、死、活、等等都可。

12楼:江淮一楠

1生对熟。2生对绝。3生对起。

13楼:展宏图高升腾

生对:老青有醉

起落去死出

子动卒活存

产骗畸在下等等

14楼:老实话好听

死 、灭 、熟 、起 ,等等多了去了 。

各位才华横溢的文学高手,求对联!

15楼:l笑蓉

实学真才德佳品良世无双;思深虑熟笃行致远人中龙。

16楼:匿名用户

学,识规矩方圆知律法品德

德令行规

思,论天地玄黄求乾坤轨行

17楼:匿名用户

学无止境德居首

行有多重思必先

18楼:滕城祥珠

上:好学深究德为上

下:勤思笃行品亦高

19楼:匿名用户

学优德品晋

思阔行为高

20楼:匿名用户

好学先生圣贤德

勤思晚辈当下行

21楼:流光and暗涌

学富五车德行好,事而三思举止规

对联问题,请高手帮忙

22楼:残烛老翁

贷款群里多有诈

理财队中少无欺

23楼:虎画美学研究

贷款群里多有诈

借钱人中常无赖

24楼:蝎之樱桃

贷款群里多有诈

擦亮双眼少上当

25楼:南山白云

贷款群里多有诈,

供钱伙内少无欺。

小心上当

26楼:匿名用户

贷款群里多有诈

赊帐人中总无还

谁能看懂图上的对联

27楼:山有风

右边:大道无私邀明月为开觉白云补山缺。左边读不全,补上:善行有度借娑婆作契津含频沁果圆。横额,大善禅寺。

28楼:匿名用户

大道无私邀明月为朋 看白云补山缺

善行有度借娑婆作契 津含类论果园

上联应该没错,下联中“论”字有点不确定。具体意思他太深奥,没太明白。

上联:水秀青山萦客梦。下联对什么好

1楼 匿名用户 上联 水秀青山萦客梦 下联 岭魅涧蓝留人寐 2楼 雲淡風輕 水秀青山萦客梦, 白云蓝天是帝乡。 上联 青山秀水水秀青山,求下联 3楼 蜂见花 青山秀水水秀青山 幽径奇峰峰奇幽径 4楼 桐昌 青山秀水水秀山青 峰峦叠翠翠叠峦峰 5楼 匿名用户 刚想回答 美女泡偶偶泡美女,结果出补充了,...

肉丸子要用冷水煮好还是热水煮好,肉丸到底是冷水下锅还是热水下锅

1楼 用热水下锅,扮肉酱时要扮上劲,注 先加葱姜汁搅拌后放盐料酒再上劲搅拌后加入鸡蛋打匀上生粉,旁边烧水等开了后,下肉丸,肉丸大小最好一口一个不要太大,以免不熟。新年快乐 2楼 匿名用户 冷水 肉丸子能熟吗 呵呵 新年快乐 当然冷水烧开 肉丸子下去咯 3楼 百度用户 新年快乐 当然用热水煮洛 肉丸到...

对联《丨乱叶飘舟出》上联:墨把青山收入画,下联

1楼 流鱼落辉 墨把青山收入画 乱叶飘舟 风将皓月请出屏 流鱼落辉 2楼 可美丽迪赛斯 1 墨把青山收入画, 琴将雅韵带回家。 或 情将美女娶回家。 比较露骨一点 2。墨把青山收入画, 爱逼浪子做回人。 3楼 墨香侠士 墨把青山收入画 琴将绿水谱成歌 墨把青山收入画 笔将金菊碾成诗 墨香侠士拙笔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