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1997年
林黛玉的最后一句话是“宝玉,宝玉,你好---”,潜台词就是“你好狠心,好无情”,这是怀着对宝玉的怨恨而亡的,是无情。
《红楼梦》中黛玉香消玉殒片段:
贾府发生重大变故,宝玉离家远走,淹留不归,很久音讯隔绝,吉凶未卜.黛玉经不起这样的打击,急痛忧忿,日夜悲啼,终于把她衰弱生命中的全部炽热的爱,化为泪水,报答了她平生唯一的知己宝玉.那一年事变发生于秋天,次年春尽花落,黛玉就“泪尽夭亡”“证前缘”了,宝玉回来已是离家一年后的秋天.
往日“凤尾森森,龙吟细细”的景色,已被“落叶萧萧,寒烟漠漠”的惨相所代替;绛芸轩、潇湘馆也都已“蛛丝儿结满雕梁”.人去楼空,红颜已归黄土垄中;天边香丘,唯有冷月埋葬花魂.于是宝玉只有“对景悼颦儿”.
林黛玉的形象特点:
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姣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秉绝代姿容,具稀世俊美,诗云“颦儿才貌世应稀”。
黛玉《葬花词》: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夹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 年能再发,明 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 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艳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愁杀葬花人。
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侬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精卫填海这首诗最后一句话的意思,精卫填海最后一句话的意思
1楼 匿名用户 原文 北二百里,曰发鸠之山,其上多枯木,有鸟焉,其状如乌,文首,白喙,赤足,名曰 精卫 ,其鸣自詨。是炎帝之少女,名曰女娃。 女娃游于东海,溺而不返,故为精卫,常衔西山之木石,以堙于东海。漳水出焉,东流注于河。 译文 再向北走二百里,有座山叫发鸠山,山上长了很多柘树。有一种鸟,它的形...
在《老王》中如何理解最后一句话,《老王》的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楼 匿名用户 作者觉得对老王还不够关心,老王当他们夫妻俩是真心的朋友,但从作者最后要给他钱来看,他并不了解老王。文章开头 他蹬,我坐,一路上说着闲话 老王付出的是劳动力,作者付出的只是物质帮助,并没有给予老王所需的精神帮助,从全文看,这句话体现了作者的良知,作者在反省自己 2楼 可爱的冬己娃娃 幸...
手指文章的最后一句话应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
1楼 纳姐看世界 《手指》文章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是 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的全体,阐明 团结就是力量 的道理。点明主旨,起到了总结全文 画龙点睛的作用。 《手指》文章最后一句话是 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手,那就根根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 美丑之分了。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