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蚕织就百年锦绣”对联下一句是什么

2020-12-10 11:18:30 字数 2490 阅读 6387

1楼:大漠孤烟直在哪

银蚕织就百年锦绣

妙笔写成万世文章

金戈筑成万里长城

2楼:九鸾香

银蚕织就百年锦绣

金线纺出千载绫罗

3楼:u女郎

银蚕织就百年锦绣

金凤看尽万里河山

对联的文学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楼:呆娃娃

赋比兴运用巧妙,对仗工整;

承接古文言文文字简单,内涵丰富的特点;

5楼:匿名用户

对联,雏形于战国,盛于明清,这古老的民族文化至今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对联可以说是文学殿堂与艺术之宫的精品,既丰盈灵秀,且精悍隽永。它字数虽少,但概括的内容却包罗万象,或上下几千年,或纵横数万里,形式落落大方,欣赏一副寥寥几字的名联巧对,不亚于读一篇鸿篇大论值得人回味。

就其对仗工整而言,对联如诗,又逾越于诗,是诗的升华;从句式长短上看,它似词,又超脱于词,是词的异彩。这是文学所独有的特殊形式,尤其是逢年过节或重大喜庆,它比诗词更加普及受到大众欢迎,被誉为艺苑奇葩。。

6楼:匿名用户

对联是中国古典文学形式的一种,理所当然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它以诗、词、曲等前所未有的灵活和完美而体现了中国文字的语言艺术风采。对联之美在于对称、对比和对立统一。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二十引《复斋漫录》记载;晏殊一次邀王琪吃饭,谈起他一个上句:

“无可奈何花落去”,恨无下句。王琪应声对道:“似曾相识燕归来。

”晏殊大喜,于是把这个绝妙对句写进了《浣溪沙》一词。杨慎称这个对句“二语工丽,天然奇偶”。这就是对联的艺术魅力。

对联的艺术性,可以当代学者白启寰先生一副对联来概括;武侯祠对联

对非小道,情真意切,可讽可歌,媲美诗词、曲赋、文章,恰似明珠映宝玉; 联本大观,源远流长,亦庄亦趣,增辉堂室、山川、人物,犹如老树灿新花。

对联是我们传统的文学形式.仔细阅读下面这副对联,完成后面的题目

7楼:田虹

回复:一,中秋;二,除夕!?

号外:元宵

节、龙台头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腊八节………————打油翁!书荐!

8楼:伊黛贞藤

中秋,月圆,八月一半是十五元旦

清清爽爽的字对联

9楼:匿名用户

上联:清清爽爽的字

下联:干干净净的文

上联:清清爽爽的字

下联:文文绉绉的言

端午对联 40

10楼:匿名用户

亲,你的这五个都是诗句,没有一个是对联。写对联要符合下面的规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不能用重复字。

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至,词类相当。

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

上下联的意思要相近或相反。

就拿你的这个举例:

蒿草艾叶高高挂,

延续端午好文化

蒿草和延续、艾叶和端午、高高挂和好文化。这样你自己也能看出来,上下联是不是相对?

11楼:渡人渡己渡长生

1、粽子龙舟雄黄酒,端午文化传承久

糯米棕叶若叶竹,离骚天问一锅煮

2、端阳午日五月节,举杯共庆端午节

粽子糍粑糯米粑,解绳剥皮吃了它

3、屈原悔恨投罗江,谱写爱国新乐章

我辈幸福吃粽子,继承传统续国粹。

4、蒿草艾叶高高挂,延续端午好文化

绳绳叶叶规矩放,卫生环保人人夸

求一祠堂对联,望能加入堂号,本堂继宗

12楼:睢宁一指禅

礼乐继宗远;

诗书泽世长。

继承祖德,振千秋大业;

宗奉家声,启百代文明。

(备注:宗奉——宗仰敬奉)

13楼:阳城干部

宗孝传家久,读书继世长。

对联:连着火有柴就旺

14楼:匿名用户

濒临水无雨也湿

15楼:长沙码子

遇到你无奈倒霉

关于伟鹏的居家对联,谢谢

16楼:南山白云

伟水丰山宜居地,

鹏程万里休闲家。

张驰有道

17楼:锦语良言

伟业也是平地起,

腾飞亦有安乐窝。

请问,死人花蓝,对联怎么写?

18楼:叹笑人生

沉痛哀悼xx(称乎)千古,

阳:***敬挽

春天里来个百花开对联,对联是春引百花开竟放下一句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出句 春天里来个百花开 对句 夏季终到了万木荣。 出句 春天里来百花开 对句 夏季终到万木荣。 对联是春引百花开竟放下一句是什么 2楼 残烛老翁 春引百花开竟放, 风催万木苏争荣。 这个联在仄律有失替之疑,读起来不上口。 春天到,百花开,桃花梨花李花油菜花,红色白色黄色粉红色 的对联...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对联对下一句,人生真是寂寞如雪,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1楼 匿名用户 出句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对句 世界不能寒凉似冰 出句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对句 志气应该坚定似钢 人生真是寂寞如雪 上一句和下一句是什么? 2楼 匿名用户 李沉舟跪下来。在他身体已开始僵硬的兄弟朋友的尸首旁跪了下来,然后轻轻握住了他的手。 他好多年没握这一双为他一直伸出来而等待的手了。...

百闻不如一见的下一句是什么,百闻不如一见、下一句

1楼 匿名用户 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百闻不如一见 出自东汉 班固《汉书 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 百闻不如一见 下一句 2楼 星何大大 百闻不 如一见,兵难隃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出自 《汉书 赵充国传》 百闻不如一见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思是指听别人说多少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