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宾宾神锅”求对联,关于山水的对联

2020-12-10 11:17:25 字数 6085 阅读 9845

1楼:华睿vs帅

上联:海内存珍佳客到

下联:宾至如归意味回

横批:宾宾神锅

2楼:匿名用户

上联:宾至品尝海珍味

下联:宾去享用仙客归

横批:宾宾神锅

3楼:爽朗的f的

百味佳肴尽此中,

贵客远自四方来。

横批:宾宾神锅

4楼:俪翀

上联:宾宾神锅

下联:密密佛缘

横批:道法自然

5楼:匿名用户

宾宾神锅

来 大

宾 神

都 大

有 锅

嘴 美

关于山水的对联

6楼:睢宁一指禅

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7楼:半阳半月

山有廓顶天立地冷眼岁月更迭;

水无形从善如流热心风云变幻。

8楼:残烛老翁

山青水秀春常在

云淡风轻日总明

9楼:摇一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端午对联 40

10楼:匿名用户

亲,你的这五个都是诗句,没有一个是对联。写对联要符合下面的规律:

上下联字数要相等,不能用重复字。

上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仄声,下联的最后一个字必须是平声。

上下联的句式必须一至,词类相当。

上下联的平仄要相对立。

上下联的意思要相近或相反。

就拿你的这个举例:

蒿草艾叶高高挂,

延续端午好文化

蒿草和延续、艾叶和端午、高高挂和好文化。这样你自己也能看出来,上下联是不是相对?

11楼:渡人渡己渡长生

1、粽子龙舟雄黄酒,端午文化传承久

糯米棕叶若叶竹,离骚天问一锅煮

2、端阳午日五月节,举杯共庆端午节

粽子糍粑糯米粑,解绳剥皮吃了它

3、屈原悔恨投罗江,谱写爱国新乐章

我辈幸福吃粽子,继承传统续国粹。

4、蒿草艾叶高高挂,延续端午好文化

绳绳叶叶规矩放,卫生环保人人夸

广泽尊王庙对联

12楼:风雪渡寒舟

大而化之谓圣,

众所归焉曰王。关于广泽尊王的颂联很多,楼上所举也是其中一幅,描述广泽尊王得道坐化时场景。一般庙门立柱,用的比较多的是现在我为楼主所列举的这幅对联。

颂扬广泽尊王的神通品德,以及天下苍生对他的敬仰爱戴。

希望可以帮到你。

13楼:匿名用户

遥看一凤翔丹穴,

不见全牛化道身。

求一祠堂对联,望能加入堂号,本堂继宗

14楼:睢宁一指禅

礼乐继宗远;

诗书泽世长。

继承祖德,振千秋大业;

宗奉家声,启百代文明。

(备注:宗奉——宗仰敬奉)

15楼:阳城干部

宗孝传家久,读书继世长。

死者为科举举人墓碑对联

16楼:王位本

上:**厚禄今何在下:举人威名万古传

17楼:锦语良言

举人驾鹤天国去,

魁星荣耀列仙班。

对联有什么特点?

18楼:匿名用户

特点:

对联上下两联必须字数相等;讲究对仗工整;讲究平仄;意义相近、相关或相反。主要分四个方面:一是形式对称,二是内容相关,三是文字精练,四是节奏鲜明。

也有人将其称为对联四美,即建筑美、对称美、语言美和节律美。

(一)形式对称:对称,指上下联句的对仗形式,也称对偶形式。对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项重要的修辞方法,是对联的魅力和生命之所在。

什么是对仗呢?对仗,换言之,就是对偶句的对称。“对仗”一词**于古代宫中卫队行列(仪仗队),这种行列是两两相对排列,故称对仗。

(二)内容相关:对联,之所以称其为对联,不但在其中需要对仗,重要的还在于一个“联”字,对联不联则不能称其为对联。如果上下联是两个不相关的事物,两者不能照映、贯通、呼应,即成败笔。

比如:一劳永逸长生乐;万象回春大地新。

(三)文字精练:对联之所以从古至今千年不衰,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文字精练,表现力强,精悍短小,便于传播,对仗精巧,朗朗上口。如云南昆明西山三清阁联:听鸟说甚;问花笑谁。

(四)节奏鲜明:关于对联的节奏,将在有关章节里详细论述,这里仅就节奏与结构及平仄的一些相互关系加以说明。对联与诗词的不同之处在外在形式上。

即对联的字数、篇幅不限,相比之下比较灵活、自由,但有一点必须注意,即对联的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也就是说,所有的对联字的总数必须是偶数。

19楼:小毛熊爱秋天

一、对联特点

1、 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2、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3、 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4、 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

二、拓展说明

1、【对句】即“对联”中的“对”,是相互成对而没有统一中心的上下两句。一般有出句和应句,多由两人以上互相应对完成。如:张之洞,陶然亭。

2、【联语】在对句的基础上有统一的中心和主题的上下两句,一般由一人单独完成,多独立悬挂出来。如:水清鱼读月,花静鸟谈天。

3、【对联】是对句和联语的合称,是由两串等长、成文和互相对仗的汉字序列组成的独立文体,它以对偶句为基本形式,讲求声韵,格式自由的独立的文学艺术,它萌发于民间具对偶特点的对句,而后孕育于诗歌、骈赋,最后脱体于律诗成为对独立的对联。它具有民俗性、文学性、艺术性和实用性。它既独立于与诗、词、曲、赋、散文、谜语、俚语等各种文字艺术表现形式以外,但又能包容这些艺术形式的特长。

因过去对联常题写在楹柱上,所以也称楹联。

4、【对联的历史】目前认为,它萌芽于律诗之前,发展于律诗之后,鼎盛于诗、词日益衰落的清代,至今仍被广泛地使用。从历史朝代来说,对联的萌芽阶段:从汉晋到唐;发展阶段:

从五代到元;繁盛阶段:明清两代。

5、【桃符】据传,古代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桃树下有神荼(音“图”)、郁垒二神,主管万鬼,如遇作祟的鬼,他们就把它捆起来喂老虎。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即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为驱避鬼怪。到五代时,桃木板上的神像就演变为书写文字的对联。

6、【对联与文字】汉族语言不同于其它民族语言,其它民族语言往往很难做出文字上的两两相对和形式工整协调的对联。汉语文字字形方正,结构优美,音节分明,声调匀称。因此,汉字便于形成对句,适合创作对联。

汉字的特点使对联成为汉语言文学所独具的一种艺术形式,各种拼音文字都不可能产生对联。

7、【副】对联以副计量,上下联(全联)合称“一副对联”。

8、【言】诗体的“言”以每一句的字数计算,如五言、七言……对联则以上联(或下联)的字数计算,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四言;“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七言。长句,尤其是长联,一般称字,而不论言,如昆明大观楼长联称百八十字联,而不称九十言联。

9、【字】一副对联的字数为全联文字数量的总和。如:“愿闻己过;求通民情”为八字;“春风放胆来梳柳;夜雨瞒人去润花”为十四字;昆明大观楼长联为一百八十字。

10、【对联的标点】文章中引用对联一般在上联收尾处用标点符号。一般而言,单句联联尾用分号为宜;中长联,联中已用了分号、句号,上联尾用句号为宜;至于某些表达特殊语气的标点符号,可使用疑问号或惊叹号等。对联中一般不使用括号、引号、省略号、破折号、书名号等标点符号。

对联贴在墙上或门的两侧不用标点符号。

20楼:开心地的春天

概括起来对联的特点有两方面: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

作为文学的样式之一,对联与诗文词赋等固然有共性,但其个性也是很明显的。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楹联或对子,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它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概括起来对联的特点有两方面:一是字句灵活,二是对仗严格。

先说字句灵活。律诗每首8句,五言的40字,七言的56字;绝句每首4句,五言的20字,七言的28字。

词按词牌填写,各有规定字句数,如《浣溪沙》上下阕各3句,共42字,《满江红》上下阕各11句,共93字。

对联则不然,字数句数完全根据内容要求,可多可少。

最短的联,《挽九·一八死难者》:

死对“生”(注:此“生”字倒写)

只有2字。

《庐山含鄱口石坊》联:

湖光对“山色”

共4字。

人名巧对:

孙行者对“胡适之”

共6字。各都表达了一个完整的意思。至于上下联各4字者,比比皆是,无须列举。

长联更无字数句数限制,梁章钜认为40字为长联,而孙髯的《大观楼》联共l80字,钟云舫《四川江津城楼》联长达l612字。

21楼:小悦憨憨

对联有四个特点:

1、上下联

字数相等;

2、上下联平仄相对;

3、上下联词性相同;

4、上下联意思上要递近。

上下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对应位置词性相同。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对的位置上。

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按韵脚来分,上联韵脚应为仄声,下联韵脚应为平声,谓之仄起平收。节奏相应,就是上下联停顿的地方必须一致。

对联起源于我国古典诗词,源头可追溯到先秦典籍中的对偶句。商周两汉的对偶句及魏晋南北朝辞赋中的骈俪句,为后来对联的产生奠定了基础。盛唐以后,律诗、律赋的结构已臻于尽善尽美,对偶句已经成为诗文的组成部分,并且其独立性也在逐渐加强。

对联就是由格律诗中的对偶句和骈赋中的俪句发展而来的。

明清两代,对联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类对联都得到广泛的应用。自明朝起,由于皇帝垂青,上至达官显贵,下至平民百姓,吟诗作对蔚然成风。加之康乾二帝的推崇,一时楹坛高手云集,挥毫泼墨,各式名联异彩纷呈。

22楼:h爱不绝迹

(一)上下联平仄相反。

一般不要求字字相反,但应注意:上下联尾字(联脚)平仄应相反,并且上联为仄,下联为平; 词组末字或者节奏点上的字应平仄相反;长联中上下联每个分句的尾字(句脚)应平仄相反。

(二)上下联各自句内平仄交替。

当代联家余德泉等总结了一套“马蹄韵"规则。简单说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这样一直下去,犹如马蹄的节奏。

拓展资料

1、对联,汉族的传统文化之一,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对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文化艺术形式。对联相传起于五代后蜀主孟昶。

对联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瑰宝。

2、对联又称楹联,因古时多悬挂于楼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语、俪辞、联语、门对等通称,以“对联”称之,则开始于明代。 它是一种对偶文学,起源于桃符,是利用汉字特征撰写的一种民族文体,它与书法的美妙结合,又成为中华民族绚烂多彩的艺术独创。

3、对联作为一种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5年,中国国务院把楹联习俗列为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楹联习俗在华人乃至全球使用汉语的地区以及与汉语汉字有文化渊源的民族中传承、流播,对于弘扬中华民族文化有着重大价值。

母亲去逝出宾须的孝对联横批和门心母

1楼 长工百万 写几联供参考 横批可在以下任选 丝尽油干辞世驾鹤西去 贤淑本色昭示子孙后代。 英容永存 一朵祥云赴西天, 王母相邀品蟠桃。 抚育子孙功高无量, 无瑕人品万古流芳 。 风范永存 高风传梓里,亮节昭后人,终身辛勤劳作,一世淳朴为人 寿终德望在,身去音容留,悲痛化作力量,后浪当超前浪。 上...

关于神的对联,越多越好,神榜对联大全

1楼 匿名用户 给的分看起来不算少,但看看下面的工作量,这100分确实也不算什么,难怪至今也不见有人回答。容我来试试吧,不为分数,只当是应对挑战,实现自身价值。 三尺讲台启蒙开智 一身知识教书育人 和谐校园处处和和乐乐 蓬勃学子天天蓬蓬勃勃 天骄圣地跃马扬鞭齐奋进 智力中心翻江倒海共拼搏 爱岗敬业献...

关于朋友的对联,求交朋友对联

1楼 晓林清风 莫放春秋佳日过 最难风雨 故人来。 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疾风知劲草 路遥知马力。 良言一句三冬暖 恶语伤人六月寒。 良药苦口利于病 忠言逆耳利于行。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酒肉朋友不足道 患难之交才为重。 同心同德手足命 一心一意兄弟情。 求交朋友对联 2楼 匿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