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切脉”的位置是A:肱动脉B:肱静脉

2020-12-10 10:33:26 字数 5321 阅读 4237

1楼:匿名用户

d动脉大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但在体表有时也能触摸到,例如我们用来测脉搏的位于手腕部位的桡动脉,测量血压的肱动脉。

中医“切脉”的位置是(  ) a.肱动脉 b.肱静脉 c.桡静脉 d.桡动

2楼:心无所谓伊人

与肱动脉伴行的两条静脉叫肱静脉。肱静脉在臂前区,与肱动脉伴行,有两条肱静脉伴行于肱动脉两侧,一般贵要静脉在臂中点汇入内侧肱静脉,也有贵要静脉汇入腋静脉的,桡静脉和尺静脉汇入外侧肱静脉。沿肱动脉上行至大圆机下缘处肱静脉汇合成腋静脉。

中医“切脉”的部位一般在( ) a.上臂肱动脉 b.上臂肱静脉 c.腕部的桡 动脉 d.腕部的桡静

3楼:匿名用户

c试题分析:脉搏即动脉的搏动.心脏收缩时,由于输出血液冲击引起的动脉跳动.正常人的脉搏和心率一致.医生可以根据脉搏诊断疾病.切脉一般取近手腕部的桡动脉,分寸、关、尺三部按察,掌后高骨处定为关,关前为寸,关后为尺;切脉必须在病人安静后才进行,病人手臂平放,手掌向上,医生用食、中、无名指的指尖分别平按在寸、关、尺三个部位,用力则由轻到重,用浮取、中取、沉取三种手法,体会脉象的情况,来诊断病情.故选:c.

通常测量血压和切脉的位置分别是(  ) a.桡动脉、肱动脉 b.主动脉、上下腔静脉 c.主动脉、

4楼:手机用户

血压主要是由心脏的泵血作用产生的.通常所说的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版血压,可以在上权

肢的肱动脉处测得.脉搏指的是动脉的搏动,可以在桡动脉处测得.正常人的脉搏的次数与心跳的次数是一致的.

故选d.

中医“切脉”的血管是(  ) a.动脉 b.静脉 c.毛细细胞 d.红细

5楼:枫岛

b试题分析:人体的血管有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种,动脉血管是将心脏的血液运送到

全身各处的血管,动脉血管的管壁厚,管内血流速度快,血液沿着血管向前流动,对血管壁造成的侧压力叫做脉搏,血液在血管中流动时产生的压力能反映人体心脏的工作状况,中医通常通过“切脉”的方法来检查身体健康状况,中医“切脉”的血管就是动脉。

有关人体结构与功能 的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手臂上静脉的

6楼:如期而至

a、中医给病人“切脉”时,感受的是手腕部挠动脉的搏动;故不符合题意.b、手臂上的一条条青筋是分布位置较浅的静脉血管,神经都分布在身体的较深部位,分布在体表的是神经末梢;故不符合题意.

c、大脑皮层是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大脑皮层上有躯体运动中枢,管理身体对侧骨骼肌的运动,病人右侧躯体偏瘫时,最可能是左侧躯体运动中枢受损;故符合题意.

d、在臀部肌肉注射青霉素时,吸收药物的主要是分布于臀部的毛细血管而不是臀部的肌肉细胞,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c

下列血管中流动脉血的是(  ) a.肱静脉 b.肺静脉 c.小肠静脉 d.肺动

7楼:吉原麻美

a、肱动脉连上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流静脉血,a错误;

b、肺静脉和左心房相连流动脉血,b正确;

c、小肠静脉连下腔静脉与右心房相连流静脉血,c错误;

d、肺动脉与右心室相连流静脉血,c错误;

故选:b.

测定脉搏的部位通常是在

8楼:按时国法的

如果测定右手的脉搏,用左手的食指和中指放到右手的手腕最右侧,与手的分界线大约差3厘米,这时你便摸到脉搏了。左手也是一样的。

主要资料:

脉诊脉诊是以手指按切病人动脉以了解病情的内在变化也称切脉或诊脉。

脉为血府,贯通周身,五脏六腑的气血都要通过血脉周流全身,当机体受到内外因素刺激时,必然影响到气血的周流,随之脉搏发生变化,医者可以通过了解脉位的深浅,搏动的快慢、强弱(有力无力)、节律(齐否)、脉的形态(大小)及血流的流利度等不同表现而测知脏腑、气血的盛衰和邪正消长的情况以及疾病的表里、虚实、寒热。如病变在肌表时呈现浮脉;病变在脏腑时,呈现沉脉;阴证病候时阳气不足,血行缓慢,呈现迟脉;阳证病候时血流加速,呈现数脉等。脉诊是中医辩证的一个重要依据,前人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是中医独特的诊法。

但在临诊中也有脉证不符的特殊情况,如阳证反见阴脉,阴证反见阳脉,因此把脉诊作为唯一的诊断方法是非常片面的,必须强调“四诊合参”,才能了解疾病全貌,作出正确的诊断。

1.切脉的部位:一般取寸口脉,即桡动脉腕后浅表部分。

2.切脉的方法;切脉时让病人取坐位或仰卧位,伸出手臂置于心脏近于同一水平,手掌向上,前臂放平,以使血流通顺。

切**脉,以三指定位,先用中指按在高骨(桡骨茎突)部位的桡动脉定“关”,继续以食指在关前(远心端)定“寸”,然后用无名指在关后(近心端)定“尺”。(见图3-3)。三指应呈弓形斜按在同一水平,以指腹按触脉体。

三指的疏密应以病人的高矮适当调整,如患者身体较高,医生三指排列可松一些,而病人身体较矮,则三指排列可紧一些,同时要三指排列整齐,否则影响脉形的准确性。

小儿寸口部位狭小,不能容纳三指,可用“一指”(拇指)定关法,而不细分三部。三岁以下的小儿,可用望指纹代替切脉。

切脉时运用三种指力,开始轻度用力,在**为浮取,名为“举”;然后中等度用力,在肌肉为中取,名为“寻”;再重度用力,在筋骨为沉取,名为“按”。根据临床需要,可用举、寻、按或相反的顺序反复触按,也可分部以一指直按的方法体会。

寸、关、尺三部,每部有浮、中、沉三候,称为三部九候。

3.寸口脉分候脏腑情况:寸口脉的不同部位,反映不同部位,反映不同脏腑的功能情况,以寸关尺分候相应的脏腑,这是前人的经验,在诊病时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但在临诊时仍需全盘考虑。

4.切脉应注意的事项:

①医者须全神贯注,仔细按触,反复细心体验,防止主观臆测粗枝大叶,时间也不能过于短促(每次诊脉时间不应少于50秒)。

②注意内外因素对脉象的影响:如小儿脉较**脉软而数,妇女数较男子脉细弱而略数,胖人脉较瘦人脉沉。夏天脉较洪大,冬天脉较沉小。

剧烈运动后脉洪数,酒后脉数,精神刺激和某些药物也可引起脉象的暂时变化。

③有些人因桡动脉解剖位置的差异,脉不见于寸口部而于拇指腕侧处,称为“反关脉”,从尺部斜向手背,称为“斜飞脉”。

5.正常脉象:健康人的脉象称为正常脉象。一般是不浮不沉。

不大不小,不强不弱,不快不慢,均匀和缓,节律整齐,又称为平脉或缓脉。平脉至数清楚,一息(即一呼一吸)之间四至五次;相当于72~80次,节律、强弱一致。脉象受体内外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生理的或暂时的变化,也属正常。

如年龄越小,脉跳越快,婴儿脉急数,每分钟120~140次,

五、六岁儿童常为一息六至,每分钟90~110次,青壮年体强,脉多有力,年老人体弱,脉来较弱,成年人女性较成年男性脉细弱而略快,瘦人脉较浮,胖人脉多沉,重体力劳动,剧烈运动长途步行,饮酒饱餐,情绪激动,脉多快而有力,饥饿时则脉较弱。

6.异常脉象与临床意义:在祖国医学有关脉学的专著中所记载的病脉有28种,然而根据脉位、脉率、脉力、脉形、脉流的流利度及节律等划分的脉象往往是混合构成,有些病脉是两个以上单一脉复合组成的脉。

现将临床常见的14种脉象及其临床意义分述如下:

(1)浮脉

脉搏呈现部位浅。轻取即得,重按反觉稍减。此脉多属外感表证,表明病位在表,浮紧为表寒,浮数为表热,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

常见于伤风、感冒及多种传染病的初期。但也有久病体虚或阴虚阳无所依,浮阳外越而呈现浮而无力的虚脉。

(2)沉脉(附伏脉)

脉搏显现部位深。轻取不显,重按始得。此脉主里证,沉而有力为里实,沉而无力为里虚,沉迟为里寒,沉数为里热,沉涩为气滞血瘀,常见于水肿、腹痛,久病及多种虚弱性疾病。

伏脉:比沉脉显现部位更深,重按推筋着骨始得。为邪气内闭或剧烈疼痛或厥证。

(3)迟脉

脉搏次数少,一息不足四至(每分钟脉搏少于60次),主寒证,迟而有力为冷积(阳虚阴盛),迟而无力为虚寒证,常见于心气虚弱等病证。

(4)数脉(附疾脉)

脉膊次数多,一息六至以上(每分钟脉搏多于90次)。主热证,浮数为表热,沉数为里热,洪数为实热,细数为虚热,弦数多为肝火旺,常见于热性病或甲状腺机能亢进,数而无力也可见于气虚证。

疾脉:一息

七、八至(每分钟120次左右),多属阳气极盛,阴气欲竭,或元气将脱的重证。

(5)滑脉

脉来流利圆滑,如盘滚珠,多属邪盛,痰食内滞。气血充盛的正常人有时可见此脉,妇女妊娠时多见此脉,病脉则多见于痰饮、食滞、瘀血、实热,如各种炎症,消化不良,实证闭经、恶性肿瘤等。

(6)涩脉

脉来涩滞不畅,如刀刮竹,多属精亏、血少、气滞、血瘀,常见于贫血、失血、产后及血瘀等疾患。

(7)弦脉

脉挺直而长,如按弓弦,有劲有弹力,脉管的硬度大。主气郁,肝胆病证及痛证。常见于外感少阳证,肝病,胆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及各种疼痛病证。

(8)紧脉

脉来绷急,应指有力,如绳索绞转,脉的张力大,脉跳有力。主寒证,痛证及宿食。见于外感风寒、剧痛等。

(9)缓脉

一息四至,不快不慢,不强不弱,脉来和缓,脉的硬度、张力适中,是有胃气的正常脉象,见于健康人。病脉则见于气机为湿所困之湿证,或病后复元。

(10)洪脉(附大脉)

脉形洪大,脉来如波涛汹涌,来盛去衰,脉形宽,波动大。主热证,阳热亢盛。常见于高热病人。

大脉:脉形大而无来盛去衰之势,多是病势进展之象,所谓“大则病进”(大而有力),也主正虚(大而无力)。

(11)细脉(小脉)

脉形细如线,脉形窄,波动小。主虚证(气虚血少)。常见于诸虚劳损,慢性病患者。

小脉也即细脉,主病与细脉同。

(12)促脉

脉来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快有不规则的间歇。为阳盛热实,或气血痰食停滞,见于气血痰食瘀滞,肿痛,诸实热证。脉细促而无力,多为虚脱之象。

(13)结脉

脉来缓慢,时见一止,止无定数,即脉搏慢而不规则的间歇,为阴盛寒积或气血瘀滞,见于气滞血瘀,痰结食积,症积、疝痛等。结而无力为气血虚衰,见于虚劳久病及各类心脏病所致的心律不齐。

(14)代脉

脉来歇止,止有定数,不能自还,良久复动,即有规律的间歇,脉搏动到一定至数歇止一次,歇止时间较长,为脏气衰微之征象,可见于心律失常的二联律,三联律等。

7.相兼脉与主病:引起疾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疾病的表现和变化是错综复杂的,因此临床常见的脉象,常是反映疾病多个方面的相兼脉。

相兼脉又称“复合脉”,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单一脉象的综合表现。只要不是完全相反的两种或几种单一脉,都可能同时出现而成为相兼脉,如浮紧、浮数、沉迟、沉细数等,其临床意义一般是组成相兼脉的各单一脉主病的总合,如浮紧脉主表寒证;浮数脉主表热证、沉迟脉主里寒证;沉细数脉主里虚热证等等。

9楼:西诅

哪那么复杂 测个脉搏而已 又不是看病

选b桡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