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神是指哪十六位神仙

2020-12-09 11:09:45 字数 6664 阅读 9586

1楼:你好a星星

你说的应该是七十二全神吧?  【太上老君】 道教对老子的尊称。“老君”的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孔融传》;“太上老君”的名称,最早见于《魏书·释老志》。

《老子内传》:“太上老君,姓李名耳,字伯阳,一名重耳;生而白首,故号老子;耳有三漏,又号老聃。”

【玉皇】 道教中地位最高、职权最大的神。即昊天金阙至尊玉皇上帝,简称玉帝或玉皇大帝。相传其总管三界(上、中、下)和十方(四方、四维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狱、畜生及饿鬼)的一切祸福。

见《高上玉皇本行集经》。

【元始天尊】 道教最尊的天神。道教认为其处在无极上上清微的玉清圣境,为三清(玉清、上清、太清)的首席。又说其生于太元之先,故称“元始”。

每至天地初开,便以秘道授诸天仙,谓之开劫度人。见《隋书·经籍志》。相传有《元始天尊度人上品妙经》一卷,今《道藏》本衍为六十一卷。

【西王母】 神话人物。亦称金母、玉母或西姥。在《山海经》里,其为豹尾虎齿而善啸的怪物。在《穆天子传》里,则为一雍容平和、能唱歌谣的妇人。至《汉武内传》里,却成为年约三

十、容貌艳世的女神,并将三千年结一次果的蟠桃赐给武帝。《神异经》更为其塑造了配偶东王公,一年相会一次。在后代**、戏曲里,又称其为“瑶池金母”,每逢蟠桃熟时,大开寿宴,诸仙皆来为其她上寿。

旧时民间因将西王母作为长生不老的象征。

【王母】 即“西王母”

【金母】 即西王母。《名义考》:“金,西方成气,有母道,故曰母。”

【王母娘娘】 即“西王母”。

【东王公】 亦称东木公、东华帝君。古代神话中的男神。《神异经》:

“‘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名义考》:

“木,东方生气,有父道,故曰公。”《太平广记》载,东王公和西王母共理二气,并分别掌管男仙、女仙的名籍。

【东华帝君】 即“东王公”。

【九天玄女】 道教神名。一称玄女,俗称九天娘娘。传说为上古时女神,人头鸟身。

圣母元君的**,黄帝之师。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玄女下降,以六壬、遁甲、兵符、图策、印剑等物授予黄帝,并为制夔牛鼓八十面,遂破蚩尤。见《云笈七籖·九天玄女传》及《黄帝内传》等。

【玄女】 即“九天玄女”

【东岳大帝】 道教所崇奉的泰山神。古代封建皇帝多祭祀泰山,传说泰山神掌管人间生死。《云笈七籖·五岳真形图序》:

“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所宗者也。”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天齐王”。

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尊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简称“东岳天齐大帝”或“东岳大帝”。旧时各地多有东岳庙,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祀日。

【碧霞元君】 道教神名。传说为东岳大帝的女儿,宋真宗时封为“天仙玉女碧霞元君”。《蒿庵闲话》:

“元君者,汉时仁圣帝前有石琢金童玉女,至五代,殿圮像仆,童泐尽,女沦于池。宋真宗东封还次,御帐涤手池内,一石人浮出水面,出而涤之,玉女也。命有司建祠奉之,号为圣帝之女,封‘天仙玉女碧霞元君’。

”另据《太平御览》卷二六八引西晋张华《博物志》,也有东海泰山神女事。可知其渊源已久。

【玉朗】 道教仙官名。李商隐《重过圣女祠》诗:“玉朗会此通仙籍,忆向天阶问紫芝。

”《太平御览》转引《登真隐诀》:“三清九宫,并有僚属,例左胜于右,其高总称曰道君,次真人、真公、真卿,其中有御史、玉朗诸小号,官位甚多。”

【斗姆】 道教所信奉的女神。传说为北斗众星之母,故名。宋元以后崇奉渐盛,尊为“先天斗姆大圣元君。”

【三官】 亦称“三元”。道教所奉之神。即天官、地官 、水官。

传说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东汉张角曾作三官书,为人治病,见《后汉书·刘焉传》注。后道教又以三官配三元,城上元天官正月十五日生,中元地官七月十五日生,下元水官十月十五日生。

旧时各地有三官庙、三官殿。《道藏》中有《元始天尊说三官宝号经》等。

【天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详“三官”。

【地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详“三官”。

【水官】 道教信奉的三官之一。详“三官”。

【三元】 即“三官”。

【太一】 一作“泰一”。传说中的天神。宋玉《高唐赋》:

“醮诸神,礼太一。”《史记·天官书》张守节正义:“泰一,天帝之别名也。

刘伯庄云:泰一,天神之最尊贵者也。”

【六神】 ①六种神祗。《楚辞·九章·惜诵》:“令武帝以析中兮,戒六神与向服。

”王逸注:“六神,谓六宗之神也。”按“六宗”一词,始见于《书·舜典》,历来说法不一,有谓日、月、雷、风、山、泽者,有谓天宗日、月、星辰,地宗岱、河、海者,有谓四时、寒暑、日、月、星、水旱者。

详见俞正燮《癸已类稿·虞六宗义》。

【赵玄坛】 亦称“赵公元帅”。道教所奉的财神。其像黑面浓须,头戴铁冠,

有关桥的故事和传说

2楼:匿名用户

1、西湖断桥

一说古石桥上建有亭,冬日雪霁,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仍然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断之感,得名“断桥残雪”。另有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确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2、奈何桥

关于奈何桥,存在两种流行的说法。一说因地府有河名为奈河,一说因为汉语中“无可奈何”之意,刚好对应了人在转世投胎时对自己生前愿望的遗憾和无奈。

奈何桥在中国道教和中国民间神话观念中是送人转世投胎的地点,在这里会有一名称作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汤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

3、赵州桥

赵州桥建于隋代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和建造,距今已有约1400年历史,是当下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善的古代敞肩石拱桥。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

相传,鲁班周游天下途经赵州遇到洨河阻挡去路,于是在上天的感动和帮助下一夜之间造成赵州桥,蓬莱仙岛仙人张果老与柴王爷闻讯而来一**竟,两人施用法术企图让桥梁倒塌,但鲁班还是徒手力顶赵州桥。

4、鹊桥

鹊桥是传说鸟神受牛郎织女的真挚情感而感动派来的喜鹊搭成的桥。相传牛郎和织女被银河隔开,只允许每年的农历七月七日相见。为了让牛郎和织女相会,各地的喜鹊就会飞过来用身体紧贴着搭成一座桥,此桥就叫做鹊桥。

牛郎和织女便在这鹊桥上相会。

5、麻将桥

麻将桥是清道光年间在华治泾河上造的桥,当地有个周姓老人,对民间赌博十分憎恨,邀集10多名有识之士,把赌场统统围住,捉住赌徒,没收财注,梵毁财具。把没收所得的赌款,建造了此桥。今已圯毁。

3楼:匿名用户

1、万年桥

相传,师徒两人同为造桥工,分别建造两座桥,一座即这座万年桥,另一座是仅一里之南的大善桥。建造万年桥的是徒弟,刚刚学成满师,独立谋生;而造大善桥的是他的师傅。

万年桥建成启用时,徒弟请来了他的师傅与一帮师兄弟**,不料师傅却恼羞成怒:“你这样造桥,以后就再难修修补补,简直是砸了大家的饭碗!”

原来徒弟造桥精工细作,桥造得非常坚固,以至于业内人士说可以用上一万年,于是这座桥后来就被命名为“万年桥”。如今,大善桥早已坍塌,而万年桥依然挺立。

2、潘郎桥

约七百年前,由冠屿沈岙潘姓开明人氏在潘郎建桥一座,便于当地村民交通。当时人口稀少,经济欠发达,只是由几户人家自产农产品来到桥两端进行物物或者物钱交易。久而久之“潘郎桥”就在当地逐渐传开。

当地有一大姓“邬”氏听后心里有点不舒服,就联合村民,想改称“邬郎桥”。因潘姓是大姓,人口众多,又有干练之员为潘家出谋划策,坚持街名“潘郎桥”,理由是此桥为潘姓人所造,桥名约定俗成,改乃悖时,两姓争执不下,闹到县衙。

知县决定乘潘郎

五、十市日这天来踏看,了解情况再做定夺。潘姓获知,就于市日早晨在石刺头向赶集群众分发麻糍,每人发一双,叫他们都说去潘郎桥赶集。

知县一路过来,询问群众,都说去潘郎桥赶集,没有人讲是去邬郎桥赶集,于是就下达公文,命名曰“潘郎桥”。

3、金兰桥

金桥,原名金篮桥,又名金兰桥。相传几百年前,这里没有桥,一条五丈宽的白河斩断了南来北往的通途。

河南岸住着个叫周积德的农户。一天,他的两个儿子过河去看外婆,双双都被水淹死了。周积德一狠心,砍下了屋前房后十八棵大水桐,算是把桥架成了。

可是第二天,那两个木桥墩便象喝醉了酒,看着看着,垮倒在河心。

木头不行,石头还不行吗?周积德咬了咬牙,变卖了所有的家产,河边的石料垒了几十个大堆堆。两岸的农户,谁不想有一座桥呢?

周积德一领头,千家百户都来了。真是百家钱,千家米,没有钱米就出力。

百多号精壮汉子下到河里捞石脚,可举了七七四十九天,还有捞到河心的实地呢!几百斤重的方石料——放下去,就被流沙卷走了。周积德一气一急,便偏起个脑壳往石料堆堆上撞去,这一撞,却不料撞在一个老叫化婆的破竹篮上。

这个老叫化婆,人人都认得。因为修桥修了四十九天,每到吃饭的时候,她便来了。千家米,千家吃,穷人共着一“苦”字,当然少不了她那一碗,想不到误打误撞,她今天倒救了周积德一条性命哩!

桥没有修成,领头的急得要寻死,大家都难过得低下了头。这时,只听得这位老叫化婆笑嘻嘻地说:“我吃了你们四十九天饭,这只破竹篮就算是我的饭钱吧!”说完,就将竹簿往白河里丢。

说来也真奇怪,一只黄篾破竹篮,一落河面,立即发出了万道金光直刺得人睁不开眼睛哩。河水、流沙,急骤地向河两边闪开,片刻,露出了坚实的河床。接着,只见那竹篮变长了,变大了,变高了,打横了的篮框一头抵南岸,一头抵着北岸,提篮的弓形竹篾化作了一座眩人眼目的金桥。

修桥的人们一个个被惊得目瞪口呆。等大家回过神来时,老叫化婆却不见了。不但老叫化婆不见了,连周积德也不见了。

大家正在急得团团转,却听得周积德的声音从半空中传来:“深谢父老乡亲,我随观音菩萨到南海去了。”

大家抬头一看,只见桥头上空,飘着一朵五彩祥云,一位端庄的玉面菩萨坐在莲花台上,旁边站着一个人正是周积德。大家这才明白,那老叫化婆原来是救苦救难的南海观世音,慌得大家齐刷刷地跪倒礼拜。

据说,那只破竹篮就是观音菩萨采莲用的宝篮。为了纪念菩萨显圣,这座桥就取名为金篮桥。后来,人们又在桥头附近修了一座金篮寺,并塑上了观音菩萨和周积德的神象,一年四季,香火不绝哩。

4、鲤鱼桥

相传很久以前,这里原是一座木桥。小河沟东面村里住着一个姓关的读书人,他幼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同村有一个双目失明的孤寡老人张胡氏,无人赡养,整天吃了上顿没下顿。

冬天来了,老人还穿着破旧的单衣,冻得瑟瑟发抖。姓关的书生顿生恻隐之心,他与母亲商量,想把老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养活。母亲本来就非常同情张胡氏,她立马同意了儿子的意见。

他家本来就很穷,张胡氏来后,生活就越发艰难了。

为了度日,母亲不分日夜地纺纱织布,以供家用。书生刻苦读书,有时饿着肚子去上学。年长日久,他渐渐面黄肌瘦。

有一天,他上学走到桥头,见一个穿着农家衣服但长得非常清秀的姑娘站在桥头,手里捧着一颗大菱角。

姑娘害羞地上前说道:“公子,你每天饿着肚子去上学,太辛苦了!这个菱角给你吃吧,吃下它就不饿了。

”书生接过菱角,还来不及问明原因,那姑娘就不见了。公子吃下了菱角后,饥饿感顿消。不多时变得满面红光,精神振奋。

此后读书大有长进。

有一天早晨这位姓关的书生走到桥头,那姑娘又出现在他的面前。她手里捧着一颗亮闪闪的朱红色的宝丹说道:“公子,你进京赶考的日期快到了。

为帮助你求得功名,这颗朱砂宝丹给你带在身边,饥渴时把它含在嘴里,它不仅能帮助你解除饥渴,还可以使你读书不倦、下笔有神。”

书生千恩万谢,接过宝丹。姑娘又叮嘱他说:“满一百天的那天五更时候,你来到桥头,先拍三巴掌,再唤三声‘鲤鱼姑’。

我们又会见面,你就把宝丹归还给我,千万莫错过了时辰,倘若错过了,我就要遭受泥鬼的惩罚,变成一团污泥,永远不能回到阳间了。”

书生连忙上前打躬施礼,表示决不失信。他问姑娘:“好心的姑娘,你是谁?

你为啥这样多次帮助我呢?你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我会报答你的。”姑娘说:

“我是一个屈死鬼,名叫鲤鱼姑,是张胡氏的独生女儿。我十六岁那年,胡员外的儿子胡兰卓,带着几个家奴到我家抢亲。

我父亲拼死阻拦,被他们活活打死,我也跳到这河里淹死了。留下老母亲孤身一人,多亏公子把我母亲接到你家养活。公子对我恩重如山,怎能叫我不报呢?

”说完,鲤鱼姑又向书生深深地鞠了一躬。书生刚想说话,但鲤鱼姑瞬时又不见了。

考试的日子快到了。书生告别母亲,准备启程。母亲想到富人家的孩子去赶考,带足了盘缠,还有书童做伴。

自己的儿子只带了少得可怜的一点钱,孤身一人到千里之外的京城去赶考,路上的艰难可想而知。

便把儿子送到村头,叮嘱的话儿说了一遍又一遍。书生告别母亲,口含宝丹,匆忙挑着行李和书箱进京应考。考试时,他感到思如泉涌,下笔如神,不多时就交了卷。

到了放榜的时候,他果然金榜题名。

他想到归还宝丹的时间快到了,看罢皇榜便急速起程返乡。路上顶风冒雨,星夜兼程,丝毫不敢耽搁。谁知紧赶慢赶回到家中,归还日期还是已经过了。

他不敢怠慢,急忙来到桥头,先拍三巴掌,再喊三声“鲤鱼姑”,怎么也不见姑娘出现,只见桥下翻起一团污泥。

书生见状,知道因自己的误期,使鲤鱼姑再也不能回到阳间了,便嚎啕大哭。一连哭了三天三夜,他的泪水与河水汇合一起,把一条小河冲流成了一条大河。

为纪念鲤鱼姑,关公子请来能工巧匠,拆掉木桥,就地建起一座石拱桥。桥边竖立一块高大的石碑,上刻“鲤鱼桥”三个大字。1957年**这此筑坝拦水,仍取名为鲤鱼桥水库,拦水坝也叫鲤鱼桥大坝。

近年更名为鲤鱼湖后,人们仍把这一带的地方称之为“鲤鱼桥”。

5、大王桥

相传阳河上曾有一座唐朝所建的单孔石桥,人们在桥两侧居住繁衍。在一个久远的孟夏之夜,阳河上游山洪暴发,河水自南向北汹涌而至。村民们忧心忡忡,心急如焚,手持灯笼火把,匆匆奔上堤岸察看险情。

只见当时桥南河水急剧猛涨,比桥北高出许多,形势危急逼人。

人们惊恐万状,纷纷长跪于大堤,向苍天祈求。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只听轰然一声巨响,一个黑魆魆的庞然大物自桥下挟涛拍浪、奋力而出,倏忽之间,桥南的水位已骤然跌落!

一场可怕的决堤之祸顿时化险为夷,人们不禁奔走相告,以为这是“水大王”感人至诚而造化黎民,于是纷纷焚香祭奠,从此将这座石桥命名为“大王桥”以示感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