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这首托物寓意的小诗,是唐人咏蝉诗中时代最早的一首,很为后世人称道。
首句“垂緌饮清露”,“緌”是古人结在颔下的帽带下垂部分,蝉的头部有伸出的触须,形状好象下垂的冠缨,故说“垂緌”。古人认为蝉生性高洁,栖高饮露,故说“饮清露”。这一句表面上是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实际上处处含比兴象征。
“垂緌”暗示显宦身分(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这显贵的身分地位在一般人心目中,是和“清”有矛盾甚至不相容的,但在作者笔下,却把它们统一在“垂緌饮清露”的形象中了。这“贵”与“清”的统一,正是为三四两句的“清”无须藉“贵”作反铺垫,笔意颇为巧妙。
次句“流响出疏桐”写蝉声之远传。梧桐是高树,着一“疏”字,更见其枝干的高挺清拔,且与末句“秋风”相应。“流响”状蝉声的长鸣不已,悦耳动听,着一“出”字,把蝉声传送的意态形象化了,仿佛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这一句虽只写声,但读者从中却可想见人格化了的蝉那种清华隽朗的高标逸韵。有了这一句对蝉声远传的生动描写,三四两句的发挥才字字有根。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这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它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诗的议论。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以为是藉助于秋风的传送,诗人却别有会心,强调这是由于“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种独特的感受蕴含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正象曹丕在《典论。**》中所说的那样,“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
”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唐太宗曾经屡次称赏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带有自况的意味吧。
沈德潜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唐诗别裁》)这确是一语破的之论。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三百篇比兴为多,唐人犹得此意。同一咏蝉,虞世南‘居高声自远,端不藉秋风’,是清华人语;骆宾王‘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是患难人语;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是牢骚人语。
比兴不同如此。”这三首诗都是唐代托咏蝉以寄意的名作,由于作者地位、遭际、气质的不同,虽同样工于比兴寄托,却呈现出殊异的面貌,构成富有个性特征的艺术形象,成为唐代文坛“咏蝉”诗的三绝。
蝉这首诗运用什么表达手法,什么作用
2楼:笃行在路上
这个是象征的手法的
以蝉自喻
.诗人赞颂的正是植根于人心灵深处的那种内在的品格和人格力量.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3楼:扣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次句写蝉声“流响”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3)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然能够声名远播。
4楼:
诗人以蝉自喻,亦是自勉自励.蝉声之所以远扬,一般人都认为是藉秋风传送之故.虞氏强调的则是蝉的生性高洁,是“居高声自远”的结果.
正如修养完美的人,并不需要过多借助外因,他的名声就会远播千里,受到人们的爱戴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诗人赞颂的正是植根于人心灵深处的那种内在的品格和人格力量.读完该诗,我们不难想象诗人自身清廉纯正的人品、雍容不疲的风度和高雅脱俗的气韵.
5楼:匿名用户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虞世南《蝉》)
诗人以蝉自喻,亦是自勉自励.蝉声之所以远扬,一般人都认为是藉秋风传送之故.虞氏强调的则是蝉的生性高洁,是“居高声自远”的结果.
正如修养完美的人,并不需要过多借助外因,他的名声就会远播千里,受到人们的爱戴一样.“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诗人赞颂的正是植根于人心灵深处的那种内在的品格和人格力量.
读完该诗,我们不难想象诗人自身清廉纯正的人品、雍容不疲的风度和高雅脱俗的气韵.
6楼:匿名用户
托物寓意,借助具体的对象表达丰富的含义,理趣情致跃然纸上,引人人胜。
蝉虞世南
垂缕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借秋风。
7楼:上官j紫怡
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高尚的情操。
8楼:匿名用户
蝉这首诗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诗人想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9楼:匿名用户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这首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
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实属“咏物”佳绝。
10楼:
以汉寓今 今指的是唐朝表现的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蝉 虞世南 (古诗鉴赏题目)
11楼:飞翔的蓝蜻蜓
1. 诗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出。
运用了由点及面表达手法即:清露---疏桐---声远---秋风。这种由点及面逐渐的表达手法,更好地激发了人们的联想。
2.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作者通过“垂緌饮清露”,“居高声自远”两句描写了蝉的特点。同时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3. 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这种居高致远完全来自人格美的力量,绝非依凭见风使舵,或者什么权势、关节和捧场所能得到的。
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
蝉,的古诗答案
12楼:安薄荷
作者是虞世南,字伯施,越州余姚(今属浙江)人。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令,故世称“虞永兴”。
第一句用比兴手法,暗示人的清廉高洁的品质。第二句写鸣蝉声,诗人以蝉自比,赞扬鸣声不同凡响。第三四句是全篇比兴寄托的点睛之笔,蝉声远传不是借助秋风传送,突出强调诗人的人格美,高洁品质。
a.首句:写蝉的形状与食性,含有象征意义。古代常以“冠缨”指代贵宦,诗人将“贵”与“清”统一在“垂绥饮清露”的形象中。
b.次句:说蝉声之远传。“流响”状蝉声长鸣不已,悦耳动听,一个“出”字,使人感受到蝉声的响度与力度。
c.三四句蕴含深意,表面立身品格高尚的人,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自能声名远播,表达出对高尚品格的热情赞美。
d.这首诗,事、景、情、议融为一体,显示出诗人寓情于景的艺术才能。
※(1)这首诗从整体上看运用了什么表达手法?请说出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答案:运用了托物寓意的手法,借对蝉的生动描写,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
(2)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蝉的特点?指出相应诗句并简要分析。
答案:首句写了蝉的形状“垂绥”,食性 “饮清露”,写出了蝉的生性高洁;次句写蝉声“流响”写出了声音的响度与力度。
(3)通过这首诗作者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答案:蝉声远传,是由于“居高”而致远,这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自然能够声名远播。
13楼:软糖控
虞世南《蝉》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 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芙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早蝉 白居易
六月初七日,江头蝉始鸣。 石楠深叶里,薄暮两三声。 一催衰鬓色,再动故园情。 西风殊未起,秋思先秋生。 忆昔在东掖,宫槐花下听。 今朝无限思,云树绕湓城。
早蝉 白居易
月出先照山,风生先动水。 亦如早蝉声,先入闲人耳。 一闻愁意结,再听乡心起。 渭上村蝉声,先听浑相似。 衡门有谁听?日暮槐花里。
六月三日夜闻蝉 白居易
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 微月初三夜,新蝉第一声。 乍闻愁北客,静听忆东京。 我有竹林宅,别来蝉再鸣。 不知池上月,谁拨小船行?
闻新蝉赠刘二十八 白居易
蝉发一声时,槐花带两枝。 只应催我老,兼遣报君知。 白发生头速,青云入手迟。 无过一杯酒,相劝数开眉。
答梦得闻蝉见寄 白居易
开缄思浩然,独咏晚风前。 人貌非前日,蝉声似去年。 槐花新雨后,柳影欲秋天。 听罢无他计,相思又一篇。
听蝉 赵嘏
噪蝉声乱日初曛,弦管楼中永不闻。 争奈愁人数茎发,故园秋隔五湖云。
《蝉》全诗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抒发了什么思想情感
14楼:草乙黄
《蝉》——虞世南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
古人以蝉居高饮露象征高洁,作者以比兴和寄托的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操。本诗与骆宾王、李商隐的《咏蝉》同为当时咏蝉诗三绝。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咏物中尤多寄托,具有浓郁的象征性。句句写的是蝉的形体、习性和声音,而句句又暗示着诗人高洁清远的品行志趣,物我互释,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关键要把握住蝉的某些别有意味的具体特征,从中找出艺术上的契合点。
蝉用细嘴吮吸清露,由于语义双关,暗示着冠缨**要戒绝腐败,追求清廉。蝉居住在挺拔疏朗的梧桐上,与那些在腐草烂泥中打滚的虫类自然不同,因此它的声音能够流丽响亮。诗的最后评点道,这完全是由于蝉能够“居高声自远,而不是由于凭借秋风一类外力所致。
这些诗句的弦外之音,它们所隐喻的深层意义无非是说,做官做人应该立身高处,德行高洁,才能说话响亮,声名远播。
《蝉》——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简析】
这首诗借咏蝉以喻自身的高洁。前半首闻蝉而兴,重在咏蝉;它餐风饮露,居高清雅,然而声嘶力竭地鸣叫,却难求一饱。后半首直抒己意,他乡薄宦,梗枝漂流,故园荒芜,胡不归去?
因而闻蝉以自警,同病相怜。全诗层层深入阐发主题:“高难 饱”,鸣“徒劳”,声“欲断”,树“无情”,怨之深,恨之重,一目了然。
实属 “咏物”佳绝。
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诗共三节,从整体上采用了什么手法
1楼 a梦的皉童 一种理想主义的抒情,想象 在希望的田野上从整体看采用了什么手法 2楼 运用了无声胜有声的表现手法 这种手法的好处是 让人有无限的联想空间。 歌词 我们的家乡 在希望的田野上 炊烟在新建的住房上飘荡 小河在美丽的村庄旁流淌 一片冬麦, 那个 一片高粱 十里 哟 荷塘,十里果香 哎咳哟...
小题1:从整首诗看.前两句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1楼 绘声绘色 由形到声 托物言志 托物抒怀皆可。写出了竹清白 坚贞 高洁的特点,表现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的情怀 题1 诗的第四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写 愁 2楼 匿名用户 第四句运用虚写 想象 曲笔 手法 不直接写征人思亲 而是设想亲人思亲之愁 含蓄深沉地表达了征人思乡之愁绪 感染力强。 1 诗的前...
使至塞上从载体上看是一首诗颔联运用了的修辞手法
1楼 匿名用户 律诗的四 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 王维的《使至塞上》全文是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蓬 蓬草。 这里 征蓬 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暗写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