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善良的美小百合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间
第一句是物理变化 后面都是化学变化
一、成语与物质的变化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9.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化学性质).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诗词谚语
2楼:黑夜蝶幻舞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击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
3楼:匿名用户
物理1、小小称砣压千斤。
根据杠杆平衡原理,如果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分之一,则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倍。如果称砣的力臂很大,那么"一两拨千斤"是完全可能的。
2、破镜不能重圆。
当分子间的距离较大时(大于几百埃),分子间的引力很小,几乎为零,所以破镜很难重圆。
3、摘不着的是镜中月,捞不着的是水中花。
平面镜成的像为虚像。
4、人心齐,泰山移。
如果各个分力的方向一致,则合力的大小等于各个分力的大小之和。
5、麻绳提豆腐——提不起来。
在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小,则压强就大。
6、真金不怕火来炼,真理不怕争辩。
从金的熔点来看,虽不是最高的,但也有1068℃,而一般火焰的温度为800℃左右,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7、月晕而风,础润而雨。
大风来临时,高空中气温迅速下降,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相当于许多三棱镜,月光通过这些"三棱镜"发生色散,形成彩色的月晕,故有 "月晕而风"之说。础润即地面反潮,大雨来临之前,空气湿度较大,地面温度较低,靠近地面的水汽遇冷凝聚为小水珠,另外,地面含有的盐分容易吸附潮湿的水汽,故地面反潮预示大雨将至。
8、长啸一声,山鸣谷应。
人在崇山峻岭中长啸一声,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可以形成洪亮的回音,经久不息,似乎山在狂呼,谷在回音。
9、但闻其声,不见其人。
波在传播的过程中,当障碍物的尺寸小于波长时,可以发生明显的衍射。一般围墙的高度为几米,声波的波长比围墙的高度要大,所以,它能绕地高墙,使墙外的人听到;而光波的波长较短(10-6米左右),远小于高墙尺寸,所以人身上发出的光线不能衍射到墙外,墙外的人就无法看到墙内人。
10、开水不响,响水不开。
水沸腾之前,由于对流,水内气泡一边上升,一边上下振动,大部分气泡在水内压力下破裂,其破裂声和振动声又与容器产生共鸣,所以声音很大。水沸腾后,上下等温,气泡体积增大,在浮力作用下一直升到水面才破裂开来,因而响声比较小。
1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规律,平面镜所成的像大小相等,物像对称,因此猪八戒看到的像和自已“一模一样”,仍然是个猪像,自然就“里外不是人了”。
12、水火不相容。
物质燃烧,必须达到着火点,由于水的比热大,水与火接触可大量吸收热量,至使着火物温度降低;同时汽化后的水蒸气包围在燃烧的物体外面,使得物体不可能和空气接触,而没有了空气,燃烧就不能进行。
13、洞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根据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接近光速的宇宙飞船中航行,时间的流逝会比地球上慢得多,在这个“洞中”生活几天,则地球上已渡过了几年,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几千年。
14、千里眼,顺风耳。
人们利用电磁波传送声音和图像信号,使古代神话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为现实。并且人类的视野已远远超过了“千里”。
15、坐地日行八万里。
由于地球的半径为6370千米,地球每转一圈,其表面上的物体“走”的路程约为40003.6千米,约8万里。这是毛泽东吟出的诗词,它还科学的揭示了运动和静止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总是相对参照物而言的。
16、釜底抽薪。
液体沸腾有两个条件:一是达到沸点,二是继续吸热。如果"抽薪"以后,便能制止液体沸腾。
17、墙内开花墙外香。
由于分了在不停的做无规则的运动,墙内的花香就会扩散到墙外。
18、坐井观天 所见甚少。
由于光沿直线传播,由几何作图知识可知,青蛙的视野将很小。
19、如坐针毡。
由压强公式可知,当压力一定时,如果受力面积越小,则压强越大。人坐在这样的毡子上就会感觉极不舒服。
20、瑞雪照丰年。
下到地上的雪有许多松散的空隙,里面充满着不流动的空气,是热的不良导体,当它覆盖在农作物上时,可以很好的防止热传导和空气对流,因此能起到保温作用。
21、霜前冷,雪后寒。
在深秋的夜晚,地面附近的空气温度骤然变冷(温度低于0℃以下),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上形成霜,所以有"霜前冷"的感觉。雪熔化时要需吸收热量,使空气的温度降低,所以我们有"雪后寒"的感觉。
22、一滴水可见太阳,一件事可见精神。
一滴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透过一滴水可以有太阳的像,小中见大。
23、鸡蛋碰石头——自不量力。
鸡蛋碰石头,虽然力的大小相同,但每个物体所能承受的压强一定,超过这个限度,物体就可能被损坏。鸡蛋能承受的压强小,所以鸡蛋将破裂。
24、纸里包不住火。
纸达到燃点就会燃烧。
25、有麝自然香,何须迎风扬。
气体的扩散现象。
26、玉不琢不成器。
玉石没有研磨之前,其表面凸凹不平,光线发生漫反射,玉石研磨以后,其表面平滑,光线发生镜面反射。
27、扇子有凉风,宜夏不宜冬。
夏天扇扇子时,加快了空气的流动,使人体表面的汗液蒸发加快,由于蒸发吸热,所以人感到凉快。
28、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水往低处流是自然界中的一条客观规律,原因是水受重力影响由高处流向低处。
29、水缸出汗,不用挑担。
水缸中的水由于蒸发,水面以下部分温度比空气温度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外表面就产生了液化现象,水珠附在水缸外面.晴天时由于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少,虽然也会在水缸外表面液化,但微量的液化很快又蒸发了,不能形成水珠.而如果空气潮湿,水蒸发就很慢,水缸外表面的液化大于汽化,就有水珠出现了.
空气中水蒸气含量大,降雨的可能性大,当然不需要挑水浇地了。
4楼:堕落の天王
于谦的《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 ---这时候还是石灰石。(物理变化)烈火焚烧若等闲 --- caco3 =(高温)= cao + co2↑
粉身碎骨浑不怕 --- cao + h2o = ca(oh)2要留清白在人间 --- ca(oh)2 + co2 = caco3 + h2o
5楼:匿名用户
化作春泥更护花,化学变化
蜡炬成灰泪始干,化学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物理
有关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成语和古诗!
6楼:匿名用户
蜡炬成灰泪始干 化学野火烧不尽 化学水滴石穿 物理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化学冰冻三尺 物理只想到这么多,参考一下吧
7楼:匿名用户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人屠苏玉不琢不成器死灰复燃百炼成钢
下列诗句或俗语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 )a.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b.野火烧不尽,春风
8楼:小爱
a、蜡烛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森林树木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水滴石穿,金石可镂:只是状态变化,无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爆竹声中一岁除,爆竹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故选:c.
下列诗句或谚语都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者
9楼:匿名用户
c试题分析:a水**融是物质的相似相容原理。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是油类等可燃性物质遇火燃烧的现象。
是化学反应b龙虾和螃蟹 被煮熟时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高温变性,是化学变化。正确。c.石头大多由大理石(即碳酸钙)其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ca(hco3)2,是可溶性物质.
随着水流走了.绳锯木断是时间长植物纤维断开,没有新物质生成。物理变化。
错误。d海市蜃楼是空气中的尘埃达到胶体颗粒的大小而对光的散射作用,即丁达尔现象。正确。
请用成语或诗句来举例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比如说物理
10楼:暴走少女
1、千变万化:形象表达化学变化(化学变化)。
2、木已成舟:物体外在形状发生改变。(物理变化)3、花香四溢:分子在不断的运动(物理变化)。
4、蜡炬成灰:涉及到物质的燃烧现象(化学变化)。
5、滴水成冰:物态变化中凝固现象(物理变化)。
6、火上浇油:增加燃料使其燃烧更为充分(化学变化)。
7、铁杵成针:物体形状由大变小(物理变化)。
8、积沙成塔:积少成多的过程(物理变化)。
扩展资料:成语解析:
一、千变万化
【解释】:形容变化极多。
【出自】: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回:“官场中的事,千变万化,那里说得定呢。”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用于景物
二、木已成舟
【解释】:树木已经做成了船。比喻事情已成定局,无法改变。
【出自】: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三十四回:“如今木已成舟,也是林兄命定如此了。”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分句;中性词三、滴水成冰
【解释】:水滴下去就结成冰。形容天气十分寒冷。
【出自】:宋·钱易《南部新书》:“严冬冱寒,滴水成冰。”
白话文:寒冷的冬天,水滴下去就结成冰。
【语法】:兼语式;作谓语、定语;形容天气非常寒冷四、火上浇油
【解释】:往火上倒油。比喻使人更加愤怒或使情况更加严重。
【出自】:元·关汉卿《金线池》第二折:“我见了他扑邓邓火上浇油。”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有意扩大事态五、铁杵成针
【解释】: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出自】:明·郑之珍《目连救母·四·刘氏斋尼》:“好似铁杵磨针,心坚杵有成针日。”
诗词、名著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诗句或名著事件的描述中既隐含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的是(
11楼:722乌龟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b、陆虞后火烧草料场只有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白玉为床,金作马只有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
d、伐薪烧炭南山中,伐薪是指砍柴属于物理变化,烧炭生成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
故选d.
下列诗句、谚语或与化学现象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融,火上浇油”前者包含物理变化,而后
12楼:手机用户
c试题分析:a.“水**融”是指结构相似的物质能够相互溶解。
既相似相溶原理,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质的物理变化;“火上浇油”是由于油是可燃物,当达到着火点时它能够着火燃烧。由于火的温度很高,已经超过了油的着火点。所以油就燃烧起来。
由于燃烧时产生了新的物质,所以包含化学变化。错误。b.
龙虾和螃蟹被煮熟时,它们壳里面的一种蛋白质-甲壳蛋白会受热扭曲分解,释放出一种类似于胡萝卜素的色素物质而呈现红色。因为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正确;c.石头大多数的成分是大理石即碳酸钙。由于它能与水、二氧化碳反应生成可溶性物质ca(hco3 )2 ,随着水分流失,所以石头出现大洞。
由于有新物质生成,所以属于化学变化。正确。d.从表面看没有什么变化,实质上在不断的进行物质的溶解过程,以及溶解在水中的物质又重新回到固体表面的过程。
微粒脱离固体表面是物理变化,在水中形成水合离子的过程是化学过程。它形象地描述了溶解平衡的状态。正确.
下列诗词句或典故描述的主要是物理变化的是A
1楼 百度用户 a 爆竹燃烧 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 b 花草 树木等燃烧的过程中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 c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水和二氧化碳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项错误 d 水滴石穿,金石可镂,只是形状发生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