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阳光语言矫正学校
(1) (会意.从“囗”( 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2)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state]
国,邦也.——《说文》
以佐王治邦国.——《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
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
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左传·隐公元年》
丘也闻有国有邦者.——《论语·微子》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左传·庄公十年》
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汉· 贾谊《新书·过秦论上》
(3) 国都,一国最高政权机关所在地.又称国城,国邑 [capital]
国中九经九纬.——《考工记·匠人》.注:“城内也.”
三曰国禁.——《周礼·士师》.注:“城中也.”
在国曰市井之臣.——《孟子》.注:“谓都邑也.”
土国地漕.——《诗·邶风·击鼓》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左传·隐公元年》
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左传·僖公三十三年》
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战国策·齐策》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馋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范仲淹《岳阳楼记》
(4) 国家
聊以行国.——《诗·魏风·园有桃》
国无有残.——《诗·大雅·民劳》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宋·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唐· 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国人皆以诸先烈之牺牲精神为国奋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序》
(5) 古代王、侯的封地
汉王之国,良送至 褒中.——《史记·留侯之家》
孟尝君就国于 薛.——《战国策·齐策》
(6) 帝王 [emperor's].如:国孝(为皇帝、后妃或皇帝父母服丧);国丈(帝王的岳父);国太(帝王之母的俗称);国姻(帝王的姻亲)
(7) 部落 [tribe]
[韩]凡七十八国.伯济是其一国焉.大者万余户,小者数千家,各在山海间.——《后汉书》
(8) 地方 [place]
荆州北据 汉沔,利尽南海,东连 吴会,西通 巴蜀,此用武之国.—— 晋· 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诗·魏风·硕鼠》
(9) 家乡 [hometown]
[侃]欲逊位归国,佐吏等苦留之.——《晋书》
文言词语常有一词多义现象。找一例带有国字的文言文。
2楼:东北毛毛虫
①解释为“国都、都城“的句子: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国:国都。
②解释为”疆域“的句子: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国:地方。
3楼:匿名用户
1.《史记·项羽本复
纪》:“此天下制辩士也,所居倾国。
①解释为“国都、都城“的句子:
②解释为”疆域“的句子:
2.北方有佳人,
绝世而独立。
一顾倾人城,
再顾倾人国。
宁不知倾城与倾国?
佳人难再得!
①解释为“国都、都城“的句子:
②解释为”疆域“的句子:
文言文一词多义
4楼:匿名用户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 3、准备。(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
(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11. 诚:1、诚心(帝感其诚)2、的确,实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3、果真(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
12. 惩:1、苦于(惩山北之塞《愚公移山》) 2、惩罚
13. 驰:1、骑(愿驰千里足) 2、驱车(追赶)(公将驰之)
14. 出:1、发、起(方其出海门) 2、 在边疆打仗(出则方叔、召虎) 3、来到(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兵) 4、产生(计将安出)
15. 辞:1、推辞(蒙辞以军中多务) 2、语言(未尝稍降辞色)
16. 次:1、编次。(吴广皆次当行《陈涉世家》) 2、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17. 箪:1、用箪装着(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2、古代装饭的圆形竹筐(一箪食,一豆羹)
18. 当:1、承当,承受。
(当之无愧) 2、应当。(当奖率三军《出师表》) 3、将要。(今当远离) 4、对着,向着。
(木兰当户织《木兰诗》) 5、值,正在。(当时此,诸郡县苦秦吏者《陈涉世家》) 6、抵挡。(“锐不可当”)
19. 道:1、道路。(会天大雨,道不通《陈涉世家》)2、道义。(伐无道,诛暴秦) 3、方法。(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4、说,讲。(不足为外人道也《桃花源记》)
20. 得:1、能够(二者不可得兼) 2、得到、获得(故不为苟得) 3、同“德”,感激(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5楼:匿名用户
顾:看,照顾、看管引:带领、吸引、拉,负:败,背,扛,遭受幸:幸运、宠幸、庆幸因、国为、依靠、沿袭、以:用,来,认为之:的,到,他
文言文一词多义中‘而’
6楼:匿名用户
文言文中的而主要有以下几种用法:
(1) 表示对称或领有,相当于“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经·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书法字“而”
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聊斋志异·促织》
早缫而绪,早织而缕。——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
而翁-----你的父亲
(2) 表示指示,相当于“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这个人。
〈连〉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可不译
古文形体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2)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3)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乡(通“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万钟则不辩(通“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4)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5)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6)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8) 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9) 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助〉(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3)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论语·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5) 结构助词,用于介宾结构修饰的状语之后。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的”式定语从句结构中,介词“因”构成的状语表示动词“应收取”“应收”的原因,“而”在其中辅助状语对动词的修饰。)
〈动〉(1) 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通“能”
①能够。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②才能。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7楼:匿名用户
按词性划分如下:
〈代〉(1) 表示对称或领有,相当于“你”、“你的”
予岂不知而作。——《诗经·大雅·桑柔》
余知而无罪也。——《左传》
子归,殁而父母之世。——《国语·吴语》
尽于酒肉,入于鼻口矣,而何足以知其所自来?——《庄子·徐无鬼》
(2) 表示指示,相当于“这样,此”
同是被逼迫,君而妾亦然。——《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而夫------此人;这个人。
〈连〉从古沿用下来的连词,可连接词、短语和分句,表示多种关系,可不译
(1) 表示并列关系,相当于“和”、“与”。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孟子.告子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2) 表示递进关系,相当于“而且”。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干严谴而不悔。――明·钱谦益《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3) 表示承接关系,相当于“就”、“才”。
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宋· 苏轼《石钟山记》
乡(通“向”)为身死而不受——《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万钟则不辩(通“辨”)礼义而受之——《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
(4)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但是”。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荆有余地而不足于民——《公输》
(5)表示目的关系,相当于“来”
缦立远视,而望幸焉。——《阿房宫赋》
(6) 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
诸君而(如果)有意;瞻余马首可也。——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
(7) 表示修饰关系,连接状语,相当于“地”
吾恂恂而起。——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8) 表因果关系,相当于“因而”、“所以”。
自公(袁可立)倡议,而新旧两城屹立如金汤。——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家庙记》
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荀子·劝学》
(9) 表示反问,语气强烈,相当于“难道”“岂”。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论语·颜渊》
〈助〉(1) 表示偏正关系,相当于“之”,“的”
虞之与 虢,相恃而势。——《淮南子·人间》
(2) 与“上”、“下”、“前”、“后”、“来”、“往”连用,相当于“以”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易·系辞上》
(3)语气助词,相当于“啊”或“吧”。
唐棣之花,偏其反而。——《论语·子罕》
若敖氏之鬼,不其馁而。——《左传·宣公四年》
(4) 语气助词,用于句末,表示感叹,相当于“耳”,“哪”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论语·微子》
(5) 结构助词,用于介宾结构修饰的状语之后。
应收股利是指企业因股权投资而应收取的现金股利以及应收其他单位的利润。(“的”式定语从句结构中,介词“因”构成的状语表示动词“应收取”“应收”的原因,“而”在其中辅助状语对动词的修饰。)
〈动〉(1) 如,好像
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吕氏春秋》
(2) 另见 néng, 通“能”
①能够。
行柔而刚,用弱而强。——《淮南子·原道训》
②才能。
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庄子·逍遥游》
文言文《礼记·学记》里的文学常识,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
1楼 最帅的王汪汪 1 教学为先 前省略介词 以 。 以 为 通常翻译作 把 当作 2 其此之谓乎! 是固定句式 此 之谓也 的运用形式,通常翻译为 说的就是 啊。 其 表推测,译为 大概 。 3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 中 反 为通假字,通假 返 。 4 又从而庸之 中的 庸 为形容词意动用法,解释为 ...
寻找文言文中含有"亲戚"一词的句子
1楼 匿名用户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天时不如地利》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陶渊明诗 寻找 一词在文言文中怎么说 2楼 匿名用户 好些词可以解释成现在的 寻找 觅 问 求 3楼 匿名用户 求 觅 索 寻 问 访 古文中亲戚和亲人一样吗 4楼 匿名用户 你好,古文中没有亲人一词。在汉语中亲人 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