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易书科技
哲学与美的统一
叶朗先生在《现代美学体系》中反思西方审美哲学时指出:“西方美学史是与西方哲学史骈体而生成的。”中西美学界对亚里士多德美学思想众星捧月般的研究与**,很少将其美学理论与其第一哲学特别是其本体论联系起来。
而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是将其美学思考与其第一哲学的有关理论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对其哲学思想特别是第一哲学的梳理是解读其美学思想的第一步。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气魄宏大,内蕴精深,把以前的哲学兼容并蓄,力图融为一体。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空前的,在一定意义上也可以说是绝后的百科全书式的大学问家。
他科学研究的范围非常广博,涉猎到已经产生、正在产生和还未产生的学科,以至研究各门科学史的学者往往都要在他的著作中寻找各门学科的起源。在这一点上,他以前的学者无法与他相比,在他之后也没有学者能够做到。亚里士多德指出:
客观现实世界是真实存在且不以人的思想为转移的,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这个客观世界,哲学是关于客观事物的最根本最原始的科学。现实中的个别事物并不像柏拉图所说,是什么“理念的摹本”,而恰恰是一切存在中最真实的存在,是“第一实体”。柏拉图的“理念”只是一种同现实个别事物的存在毫无关系的莫须有的东西。
亚里士多德在西方最先对科学作了明确的分类,他把知识分为实践的、创制的和理论的三大类。实践的知识是只研究行为者的活动本身,不管活动的外在结果,它包括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等;创制的知识是关于技术的科学,一件作品就是根据技术的规则做成的,其中有诗学和建筑学等;理论的知识是为知识而知识,是对真理的纯粹思辨的研究,它包括物理学、数学和神学(或称第一哲学)。这三个理论科学的区别在于:
物理学研究的对象是自身具有变动原因的事物;数学研究的对象是不变动的,不能脱离事物而独立存在的;第一哲学的研究对象既是脱离事物而独立存在的,又是不变动的事物。他提出四因说,认为具体的事物是由于四种原因而构成,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亚里士多德尽管指出了这四种原因,但是他并不主张要找出任何事物的这四种原因。
他认为,在自然事物中,动力因和目的因往往与形式是合而为一的。如种子的目的就是长成大树,正是这一目的使它变化,目的达到也就完成了它的形式。所以,他认为只找出它们的质料因和形式因就可以了。
亚里士多德并不满足于找出具体事物的四个原因,他要进一步去探寻一切具体事物的最初的原因。他认为,这个最初的原因应该在“存在”中寻找。亚里士多德认为,所有的科学都研究存在的东西。
但是存在的东西各式各样,如颜色是存在的,二尺长是存在的,但是它们都不能独立存在,只有和一个中心点发生关系时,方能存在。我们在世界上只能看到具有某种颜色的东西,或者有某种长度的东西,这些具有某种性质和数量的东西就是中心点。这个中心点相对于性质和数量来说,是一种根本意义的存在,因为性质和数量等都要依赖它才能存在。
亚里士多德把这种根本意义的存在叫做实体,把性质和数量等叫做属性。属性是具体科学研究的对象,实体则是哲学的研究对象。严格地说,亚里士多德并没有给“什么是实体”以一个准确而完整的界定。
在《形而上学》中,他对作为第一性实体的个体事物进行了分析,认为它们是由质料和形式两个因素构成的。质料和形式在所构成的事物中起的作用是不同的。一个个体不能没有质料,质料是个体事物的基质。
但是没有和形式结合的质料对一个事物来说,它只是一个潜在的可能性。使质料成为现实的是形式。不仅如此,正是由于形式使没有具体规定的质料有了规定,所以形式才是某一个事物之所以成为某一个事物的决定性的因素。
因此,亚里士多德认为在作为实体的个体事物中,起决定作用的是形式,个体事物的属性都依赖于形式,所以形式才是个体事物的实体。既然把形式当做实体,形式就是本质,本质就是个体的共性。总之,亚里士多德的哲学作为存在的存在,艺术作为创制知识、表现现实的存在,美学是他的博大精深的哲学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他采取现实主义观点,探索希腊艺术的历史演变,剖析宏伟的希腊艺术杰作,从中提炼美学范畴,总结艺术发展规律与创作原则,高度肯定艺术的社会作用,焕发出深刻的艺术哲学思想光芒。(佚名)
为什么说《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部“哲学教程”?(二)
2楼:易书科技
旷世杰作
作为古代希腊伟大的思想家和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在西方的哲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思想对后人产生了很大影响。其代表作为《形而上学》,全书共14卷,142章。这是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这部巨著的第
一、第二两卷总结了他的前辈们的哲学思想,着重回顾了这些哲学家关于世界本源问题的看法。从古希腊的米利都学派、毕达哥拉斯、柏拉图以及德谟克利特的学说中都引证了许多,但同时指出这些都没有提示世界的本源所在。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四因说”,并指出**事物存在和发展原因的重要性。
第三、第
四、第六卷主要是讨论哲学的研究主题、对象以及科学分类的原则,并提出了若干个哲学研究的问题,如“哲学是否研究一切实体?有无不可感觉的实体存在?实体是一种还是有若干种?
”等等。这里亚里士多德不只是提出问题,实际上他对其中一些问题已做了回答。在第四卷当中他指出哲学对象是研究“存在”本身,或称为“存在的存在”,而存在的中心点就是实体。
其他各门科学是研究“存在”的一部分及其属性。第六卷根据科学的研究对象的不同,把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和制造的科学。哲学、数学和物理学属于理论的科学。
他认为哲学是研究既独立存在又不动的东西,它是其他科学的根本,优于数学和物理学。此外,他还论述了矛盾律这个形式逻辑的重要规律。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一方面是研究实体,另一方面是研究被认为是公理的那些真理。
因为这些真理是适用于每一种存在的东西的,对于存在一律有效。而研究这两种东西的人,应该能够说出一切东西的最确切的原理,这个原理就是:“同一个属性,不能在同一个时候,在同一个方面,既属于又不属于同一个主体。
”这个原理是不证自明的。
第五卷解释了30个哲学术语,有“哲学辞典”之称。实际上是30个哲学范畴,如实体、性质、关系、数量、对立等。对每一个范畴的含义和内容都做了规定。
第七卷阐述了他的实体学说,提出了“实体”的四种意义:本质、普遍、种和基质。第
八、第九卷主要是讨论了质料和形式、潜能和现实这两对范畴。第八卷还提出了实体的三种意义:质料、形式以及质料和形式的结合。
并且还认为:质料是潜在的实体,形式是现实的实体。第九卷在讨论潜能和现实的关系时,在一定程度上表述了它们两者的辩证关系,并指出:
现实的东西,原来一定不是现实的东西,但现实的东西的存在不能出于绝对不存在的事物,必须先有一个能成为现实的东西存在,这就是潜在的东西;潜在的东西的现实化就是运动。这三卷实际上是从不同角度来论述“实体”,在《形而上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十卷是独立**,论“一”,即讨论整体、连续、同一以及相关概念。第十一卷简单概括了《物理学》和《形而上学》前几部分,通常认为是伪作。
第十二卷主要讲宇宙总因的问题,这里表现了亚里士多德的神学思想。他认为宇宙间存在一个永恒的实体,它是没有任何质料的,亚里士多德称之为神,所以神是不依赖于任何东西的“自在自为”的东西,是至善的永恒存在。黑格尔把亚里士多德的这种神学理论称赞为“再没有比这个更高的唯心论了”。
第十三、第十四卷集中批判了数论派和理念论。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的批判集中在一点,就是提出了理念论。把一般的“理念”看成是个别事物之外而独立存在的东西,从而使一般和个别分离开来。
批判数论派时指出:他们看到了感觉事物具有数的属性,便设想事物均属于数,事物均由数所组成,这是荒谬的。数学的对象不能脱离感觉事物而存在,数存在于可感觉事物之内,数绝不能独立存在。
为什么说《形而上学》是西方哲学史上的第一部“哲学教程”?(一)
3楼:易书科技
亚里士多德aristoteles(古希腊约公元前384年-公元前322)
亚里士多德思想的结构和内容是如此之深,以至不仅我们常常在不知不觉中用他的概念和术语思考问题,而且连他的反对者也不得不用亚里士多德式的语言去反对他。不同观点的人会对他做出不同的评价,但是,回顾人类思维的历程,谁都不会否认,亚里士多德是西方文化的一大奠基人。——英国学者乔纳逊·伯内斯当我们谈到古希腊哲学时,有一个人物是不能不提到的,那就是亚里士多德。
可以说,一部欧洲思想史就是对亚里士多德的诠释史,是他第一个以科学的方法阐明了各学科的对象、简史和基本概念,并把混沌一团的科学分门别类。亚里士多德奠定了经验主义的基本原则,也提出了公理化体系的理想。他的生物学直到19世纪才被改变形式;他的逻辑学在其后两千年之中一直是构成欧洲哲学统一性的基础;他的《形而上学》使他荣膺“哲学家之王”的称号。
亚里士多德对世界的贡献之大,令人震惊。黑格尔曾说:“如果真有所谓人类导师的话,就应该认为亚里士多德是这样的一个人。
”亚里士多德无疑是与这一评价相称的。他徘徊在古希腊的文化史中,游荡在天地人三界的广漠的知识领域中,撰写了百余部大著,开绽出一朵朵绚丽的精神之花。他的成就令他人难以望其项背,他对后世的影响之大无与伦比。
他至少撰写了170种著作,其中流传下来的有47种。当然,仅以数字衡量是远远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他渊博的学识令人折服。他的科学著作,在那个年代简直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内容涉及天文学、动物学、地理学、物理学、生理学等等古希腊人已知的各个学科。
但他的成就远不止于此。他还是一位真正的哲学家,对哲学的几乎每个学科都作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道德、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宪法。
亚里士多德的许多思想,今天看来依然非常先进,如“贫穷是革命与罪孽之母”、“立法者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教育青年上,忽视教育必然危及国本”。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到今天依然广泛流传,它们大多是教科书式的文献,很多甚至是亚里士多德学生的笔记。在中世纪的早期,由于新柏拉图主义的盛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没有被翻译。
但到了12世纪,亚里士多德主义开始兴起,他的著作也被翻译成了各种欧洲文字,并成为中世纪后期的经典哲学,对人类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