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下,馑年是什么意思啊,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什么意思

2020-12-04 22:12:01 字数 5767 阅读 3332

1楼:晓露遥岚

“馑年”就是荒年的意思,有一个词叫“不知饥馑”,直观的解释就是“饿”。

详细字义

〈名〉1. (形声。从食,堇( qín)声。本义:蔬菜和野菜都吃不上)

2. 同本义 [vegetable failure]

馑,蔬不熟曰馑。——《说文》

可食之菜,皆不熟为馑。——《尔雅·释天》李注

或纷扰之际,或荒馑之余;威惠所加,罔不和辑。——唐· 白居易《除李逊京兆尹制》

3. 谷物欠收 [crop failure]

一谷不收谓之馑,二谷不收谓之旱。——《墨子·七患》

二谷不升谓之饥,三谷不升谓之馑。——《谷梁传·襄公二十四年》

4. 通“殣”。饿死。饿死的人 [person starved to death]

夫饿馑流隶,饥寒道路,思有短褐之袭,檐石之蓄。——《文选·班彪·王命论》

2楼:威之微

就是荒年,饥荒之年。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什么意思

3楼:匿名用户

这是赞颂李冰的都江堰的。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一语来自于晋代著名史学家常璩的《华阳国志》,

其实早在东汉末年,诸葛亮就在著名的《隆中对》里这样描述四川了:“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

但是先秦时期的司马错却是这样介绍四川的:“夫蜀,西僻之国也,而戎翟之长也,有桀纣之乱。”

那么是什么使四川在短短几百年时间里从“戎翟之长”变成了“天府之国”了呢?奥秘就在于一个名叫李冰的人。他为四川建起了一座水利工程,成功的驯服了奔腾咆哮的岷江水,成就了一段“膏泽千古”的佳话。

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就是著名的都江堰。

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都江堰修建于2200多年前。其渠首工程主要有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进水口三大部分构成,科学地解决了江水自动分流、自动排沙、控制进水流量等问题,消除了水患。到今天,都江堰,这座全世界至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灌溉面积已达40余县,超过一千万亩。

李冰,这位被后人尊为“川主”的秦国蜀郡太守,堪称人类水利史上的旷世奇才。他跨时代的认识到了人类与大自然的关系,没有采取简单“围追堵截”,而是引导江水加以利用。

都江堰刚好建在岷江的一处急拐弯处。昂于江心的“鱼嘴”把岷江分成内外二江。每逢枯水季节,人们用竹笼装满卵石封锁外江,堰前的鱼嘴恰到好处的将江水导入东侧人工修筑的内江;而当汛期来临,江水暴涨时,人们挖开竹笼,让多余的江水沿外江排出,避免了洪水的危害。

内江直通都江堰后面的宝瓶口,江水经此处流入成都灌溉万千倾良田。宝瓶口开凿在玉垒山上,是一个宽20米,高40米,长80米的山口,因形状酷似瓶口,故名。在人类尚没有发明火药,甚至没有冶炼出铁器的两千多年前,睿智的蜀中先民在李冰的带领下,在岩壁上架起篝火,将岩石烧至灼热,再浇上由岷山冰雪融化而成的岷江水,让岩石遇冷崩塌。

前后历时八年,终于在玉垒山上开凿出了这足以令今人目瞪口呆的宝瓶口。

开凿玉垒山分离的石堆叫“离堆”。在离堆右侧,还有一段低平河道。当内江的水量超过宝瓶口流量上限时,这段平时用来排沙的河道会自动将多余水量排入外江,使流入内江水位始终保持安全水准。

甚至在遇到特大洪水的非常情况时,它还会自行溃堤,让大量江水回归岷江正流。

两千余年来,四川人民精心的保护着都江堰,他们为都江堰总结出的“深淘滩,低作堰”的秘诀已被历史经验所证实。而都江堰也为他们奉献上了两千年的“水旱从人”。大自然与人类在平和中携手度过了两千余年的风风雨雨。

4楼:手机用户

无论气候如何变化,人们都能够避免旱涝灾害

5楼:匿名用户

意思为:(自从李冰修了都江堰后)人们就可以掌握和控制旱涝水情,(百姓们从此)不知道什么是饥饿了。

这话赞扬了建造都江堰能极大地减缓和控制灾害程度,是件造福人民的大好事。

问答无用是什么 馑 2问答无用什么意思问答无用英语

6楼:电表师

问答无用

question and answer is uselessquestion and answer is useless双语对照

重点词汇

重点词汇

问答interlocution;questions and answers

道馑是什么意思

7楼:亚历山大八十八

光绪三年大饥,道馑相望,星聚捐谷千石,又赈本乡数百石。

道馑相望

大概意思就是

在逃荒的路上你看我我看你。

8楼:临沂戴维

清代频繁的旱灾中,最大、最具毁灭性的一次,要数光绪初年的华北大旱灾。 这次大旱的特点是时间长、范围大、后果特别严重。从1876年到1879年,大旱持续了整整四年;受灾地区有山西、河南、陕西、直隶(今河北)、山东等北方五省,并波及苏北、皖北、陇东和川北等地区;大早旱不仅使农产绝收,田园荒芜,而且。

饿殍载途,白骨盈野”,饿死的人竟达一千万以上!由于这次大旱以1877年、1878年为主,而这两年的阴历干支纪年属丁丑、戊寅、所以人们称之为“丁戊奇荒”;又因河南、山西旱情最重,又称“晋豫奇荒’、“晋豫大饥”。 这场大旱灾是光绪元年(1875年)拉开序幕的。

这一年,北方各省大部分地区先后呈现出干旱的迹象,京师和直隶地区在仲春时节便显示了灾情。一直到冬天.仍然雨水稀少。与此同时,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等省,都在这年秋后相继出现严重旱情。

光绪二年(1876年),旱情加重,受灾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以直隶、山东、河南为主要灾区,北至辽宁、西至陕甘、南达苏皖,形成了一片前所未有的广袤旱区。 京师及直隶地区,因旱情加重,全省收成减半。

旱灾引发蝗灾,从天津以北至?南各地,蝗虫遮天蔽日,把枯萎的残存庄稼吞食精光。到夏秋之间,又因阴雨连绵,大清河、滹沱河、潴龙河、南运河、漳河、卫河同时泛滥,致使遭受了旱、蝗之灾的土地又被水淹。

这一年,直隶省遭受水、旱、风、雹的地区达63个州县。 河南省的灾情和直隶相近。从春到夏,旱情日重。

尤其是黄河以北的彰德、怀庆、卫辉三府,早倩更为严峻。入夏以后,旱情稍有缓解,但彰德、卫辉和光州等地又遭水灾,田地被淹。不过,就全省情况而言.仍以旱为主。

全省农业歉收,减产一半左右。因此,“乏食贫民,所在多有”,仅开封一地,靠赈灾粥厂就食的灾民即达7万余人。 这一年,山东省全年皆旱。

除章丘等小部地区有一段时间略遭水灾外,绝大部分地区均遭旱灾,全省收成不到三分。《山东通志》称该年全省“大旱.民饥”。据《申报》载,、由于旱灾,山东各地灾民纷纷逃荒、闹荒或祈雨。

但祈雨无济于事.各处“饥黎鬻妻卖子流离死亡者多,其苦不堪言状”(1876年12月11日 《申报》)。 旱魃向南为虐,祸及苏北和皖北。苏北各地这一年开春到年底,一直末下透雨,海州(今连云港)、棉田等地大片大片的农田减产或绝牧。

旱灾引发了蝗灾,禾苗被吞噬一空。旱蝗交迫之下,灾民“逃亡饿死者不计其数”。一些灾民甚至“饥则掠人食”,致使‘旅行者往往失踪,相戒裹足”。

苏北的社会秧序,因严酷的旱灾而变得动荡不安。为了活命.饥民纷纷渡江南下,由苏南的地方**和土绅在苏、松、太以及江阴、镇江、扬州等地收容的流民达九万余人。 皖北的旱情与苏北相似。

入夏之后,持续干旱;许多地方连禾苗也末能栽插:后虽下过一些雨,但“又复连日烈日。”,连补种的庄核也大多枯死;当年全省收成减半。

有的地方颗粒无收。于是,成群结队的饥民.汇成了四出逃荒的**。 这一年,北方的陕西、山西、辽宁等省.也遭受到旱灾的威胁。

陕西全年乾旱,夏秋歉收,冬春多数地方种不下去。山西因旱灾严重,秋禾收成歉薄.介休、平遥等县几乎颗粒无收。奉天的义州(今辽宁义县),因大旱无雨,饥户多达十万,广大农民在饥饿中痛苦地挣扎著。

经过近两年的大旱之后,华北大部分地区的灾情在丁丑年(1877年)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状态,尤其是山西省.旱荒空前;山西巡抚曾国荃在奏议中说灾区“赤地千有余里,饥民至五六百万之众,大□奇灾,古所未见”(《曾忠襄公奏议》卷8)。毁灭性的旱灾,使山西农村长时间大面积的减产与绝收。连续两年的饥荒,使农户蓄藏一空将愈来愈多的灾民推向死亡的边缘。

饥饿难当的灾民为了“苟廷一息之残喘。,或“取小石子磨粉,和面为食”或“掘现音白泥以充饥”,结果“不数日间,泥性发胀,腹破肠摧,同归于尽。。(1877年6月30日《申报》)。

随著旱情的发展,可食之物的罄尽,“人食人”的惨剧发生了。大旱的第三年(1877年)冬天,重灾区山西,到处都有人食人现象。吃人肉、卖人肉者,比比皆是。

有活人吃死人肉的,还有将老人或孩子活杀吃的……无情旱魔,把灾区变成了人间地狱! 河南的灾情,与山西相似。经过连续两年的大早,富饶的中州平原,已化为千里赤地。

当年的《申报》刊登消息,说河南全省“歉收者50余州县,全荒者28州县”。但是,奉旨帮办河南赈务的刑部左侍郎袁保恒抵豫则宣布:全省报灾者八十七个州县,饥民五六百万。

旱灾的阴影,同时还笼罩著陕西全省。同州府员的大荔、朝邑、邰阳(今合田)、澄城、韩城、白水及附近各县,灾情。极重极惨”。

走投无路的饥民铤而走险,聚众枪粮,有的甚至“拦路纠抢,私立大纛,上书‘王法难犯,饥饿难当’八字”(1877年10月3日《申报》)。 甘肃东部、四川北部,也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南江县志》对川北的旱灾有翔实的记载:

“丁丑岁,川之北亦旱,而巴(中)、南(江)、通(江)三州县尤甚……赤地数百里,禾苗焚稿,颗粒乏登,米价腾涌,日甚一日,而贫民遂有乏食之惨矣:蔬糠既竭,继以草木,面麻根、蕨根、棕梧、枇杷诸树皮掘剥殆尽……登高四望,比户萧条,炊烟断缕,鸡犬绝声。服鸠投环、堕岩赴涧轻视其身者日闻于野。

父弃其于,兄弃其弟,夫弃其妻,号哭于路途…。是冬及次年春,或举家悄毙.**相残食,馑(死部)殍不下数万。” 这一年,包括京师在内的直隶和鲁西北地区以及江苏、安徽的部分地区,依然有较严重的旱灾。

以直隶县为例,仅河间一府就有二百余万灾民。灾荒之年,社会动荡,许多灾民为死里求生而铤而走险。在武强县,有灾民组成的“砍刀会”;霸州、通州等地方也多有灾民组织武装.进行抢粮斗争。

到1878年初,北方大部分地区仍然持续乾旱。山西省自春至夏,旱情未得缓解;到6月间有过短暂的雨水期,之后又连续亢旱,一直延续到次年七月。不过从整个灾区来看,旱情开始减轻,陕西、山东、河南、直隶等省.旱情都趋于缓解。

但是,经过连续三年的特大旱灾,老百姓对于天灾的承受能力已近乎极限,因旱灾带来的各种人间惨剧,并未因旱情的缓解而相应地减少,反而更多更严重了。在山西.越来越多的村庄和家庭毁灭于天灾之中。在河南,侥幸活下来的饥民大多奄奄一息,“既无可食之肉,又无割人之力”,一些气息犹存的灾民,倒地之后即为饿犬残食。

在直隶河间府,一些壮年饥民“竟在领受赈济的动作中倒死在地上。”这一年的春夏之交,一场大面积瘟疫向灾区袭来。河南省几乎十人九病,陕西省“灾后继以疫疠,道馑(死 部)相望;山西省百姓因疫而死的达十之二三。

进入光绪五年(1879年),尽管山西省仍然大旱如故,但在东起直鲁、西迄陕甘的广阔土地上,毕竟已降下甘霖,干涸的河床里重新荡漾起清波,龟裂的土地开始滋润,并重新泛起了绿意。旱灾.已进入尾声,苦难的岁月就要结束。可是,正当死里逃生的人们准备重建家园之时,一场新的灾难骤然而至,这就是7月1日发生在甘肃武都的震级达8级、烈度为11度的大**。

在**中受到破坏或受到影响的地区,大部分在旱灾区域之内。 瘟疫和**,把“丁戊奇荒’推向惨绝人寰的境地!据不完全统计,从1876年到1878年,仅山东、山西、直隶、河南、陕西等北方五省遭受旱灾的州县分别为222、402和331个.共955个。

而整个灾区受到旱灾及饥荒严重影响的居民人数,估计在一亿六千万到二亿左右,约占当时全国人口的一半;直接死于饥荒和瘟疫的人数.在一干万人左右;从重灾区逃亡在外的灾民不少于二千万人(参见李文梅等《中国近代十大灾荒》)。 清代末年这场特大旱灾,是中华民族历史上的一场大劫难!当年清朝**提起这场旱灾,称其为有清一代“二百三十余年末见之惨凄,未闻之悲痛”,说这是。

古所仅见的“大□奇灾”。

道馑:死部

问一下这个电气符号是什么意思,这个电气符号是什么意思?

1楼 最好给出与断路器一起出现的完整截图。 给出的图形似手绘图形,难以判断其中是否有手误成分? 这个电气符号是什么意思? 2楼 匿名用户 这个符号在高压电路表示 手车 ,在低压电路表示 抽屉 。外侧表示固定的插座,内侧表示可以插入或拔出的插头。中间部分表示活动小车 抽屉 里面安装的电气设备,一般有断...

求大神解释一下什么意思,求大神解释一下这是什么意思啊

1楼 匿名用户 提示上看,只是bios设置丢失,倒不一定是主板上的纽扣电池没电了。 先按del键进bios,然后按f10,出来对话框,回车确认,就会自动重启,进入系统后修改一下正确的时间和日期就行了。 如果关机断电后再次出现这个提示,就是电池没电,换个2032的纽扣电池就好了。 求大神解释一下这是什...

解释一下这张图是什么意思,谁能解释一下这张图什么意思啊

1楼 黑啤哈屁 爱是相互的过程,无论是爱还是伤害,总是两个人来一起承受,不会只伤害一个人。如果只有一个人被伤害,那么只能说她爱你极深,你在伤害世界上最爱你的人。 2楼 匿名用户 殉情两人做了某事之后 知道这样的事情会被他们的亲人反对 不愿意面对后来的种种 所以相约互相杀死对方 3楼 无知识分子 决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