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020-12-04 17:57:54 字数 5087 阅读 4919

1楼:阳光文学城

这2个句子对偶.对偶是指2个句子的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从而加强语言效果.“大漠”对“燕山”,“沙如雪”对“月似钩”.

同时各句中分别用了比喻.将大漠的沙比作雪,燕山的月比作钩.

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2楼:科学普及交流

比喻修辞手法。

3楼:酆蓉鲁云淡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修辞手法

1.比喻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4楼:爱单单爱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用了比喻、互文的修辞手法。以雪喻沙,以钩喻月,把大漠的沙子比喻成白雪,把燕山的月亮比喻成弯钩。“大漠”、“燕山”又为互文,实际上指燕山大漠。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燕山大漠,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明月如同银钩。

这句诗出自于中唐诗人李贺所作的一组五言绝句《马诗》的第五首,诗的全文如下: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白话译文】

在燕山大漠,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

5楼:知否

1.比喻

将大漠的沙比喻成雪

将月亮比喻成镰钩

2.对偶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都是5个字,

大漠对燕山(名词)

沙对月如对似

还有雪对钩很工整

6楼:五桂兰焉汝

比喻和对偶,用雪比喻沙的白,用钩比喻月的弯;大漠对燕山,沙如雪对月似钩(赏析: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

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7楼:章佳绿海翟山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修辞手法

1,比喻。将大漠的沙比

喻成雪将月亮比喻成镰钩

2,对仗:对偶这一修辞被特别成为对仗,对偶其实也可以,但说对仗更严密。

补充:本句音律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同一位置平仄相对,符合对仗要求。

8楼:逢玉枝牵戌

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修辞手法。

对偶:1.

大漠对燕山

2.沙对月

3.如对似

4.雪对钩

9楼:匿名用户

这2个句子对偶.对偶是指2个句子的字数相等,结构相似,来表现相关或相反的意思,从而加强语言效果.“大漠”对“燕山”,“沙如雪”对“月似钩”.

同时各句中分别用了比喻.将大漠的沙比作雪,燕山的月比作钩.

使得句子更加生动形象.

10楼:笔有千秋业

这是比喻修辞当中的明喻,把大漠比喻成雪,把燕山的月亮比喻成弓箭。请你参考!

11楼:匿名用户

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用的是比喻。

12楼:匿名用户

比喻的修辞 将沙比作雪 月亮比作钩子

13楼:焦尚受惜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修辞方法:比喻、夸张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你课外积累的这样的诗句还有?

14楼:西贝先生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沙比喻成白雪,把弯月比喻成钩,类似的诗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等等。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5楼:仇智尹丙

这运用了修辞手法。大漠沙如雪,把沙漠中的沙子比作雪;燕山月如钩,作者把燕山上方的弯月比作弯钩。此句是互为,应翻译为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

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16楼:展芙游庚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修辞手法:比喻和对偶。

用雪比喻沙的白,用钩比喻月的弯;大漠对燕山,沙如雪对月似钩。

17楼:礼秋芹己香

比喻和对偶,用雪比喻沙的白,用钩比喻月的弯;大漠对燕山,沙如雪对月似钩

18楼:朦胧泠幻

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比喻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运用了什么的修辞手法?

19楼:若往

大漠沙如雪,

就是说大漠里的沙像雪一样白;

燕山月似钩,

是说燕山上的月亮像一柄弯钩。

每个单句都用了比喻,很明显。

合起来的话,

还用了对偶。

20楼:匿名用户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古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这两句诗中哪些词可以看出这是边塞的景象?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1楼:何春梅的大天地

大漠和燕山两个词语可以看出这是边塞景色。这两句的意思是: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

22楼:垚垚宝宝

1,诗中大漠和燕山可以看出是边塞景象。这两句意思是月光下辽阔的沙漠一望无垠,像铺上了一层白雪;燕山上空挂着一弯秋月,散发着清冷的光辉。

2,作者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用的什么修辞手法

23楼:gxx郭先生

例句是比喻中明喻的修辞手法。并且是两次用到明喻修辞手法。

明喻的公式是:甲(本体)像(比喻词)乙(喻体)。例句完全符合这个公式:大漠沙(本体)如(比喻词)雪(喻体)。燕山月(本体)似(比喻词)钩(喻体)。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应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4楼:大漠孤烟直在哪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修辞手法:比喻和对偶。

用雪比喻沙的白,用钩比喻月的弯;大漠对燕山,沙如雪对月似钩。

25楼:匿名用户

这运用了修辞手法。大漠沙如雪,把沙漠中的沙子比作雪;燕山月如钩,作者把燕山上方的弯月比作弯钩。此句是互为,应翻译为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

全诗为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马诗二十三首-其五)

26楼:宇岑商建中

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如同运用赋的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比喻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7楼:蓉儿

大漠沙如雪 燕山月似钩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连绵的燕山山岭

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是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寻章摘句老雕虫》)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

作者所处的贞元(785年-805年)、元和(806年-820年)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

所以这两句写景,实际上是开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有兴起的意义。

28楼:匿名用户

1.比喻

将大漠的沙比喻成雪

将月亮比喻成镰钩

2.对偶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都是5个字,

大漠对燕山(名词)

沙对月如对似

还有雪对钩很工整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把沙比作雪,把月比作钩.请你再写两

1楼 匿名用户 红雨随心翻作浪 青山着意化为桥 《七律 送瘟神二首》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李白《送友人》 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江流宛转绕芳甸 月照花林皆似霰 绿遍山原白满川 子规声里雨如烟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江楼下水如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