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诗李贺中的沙比作什么,马诗 李贺把什么比喻什么

2020-12-04 17:56:49 字数 6538 阅读 2893

1楼:低调弦音

大漠沙如雪。

将沙比做雪。主要是因为这是月下沙漠的景象,才使沙如雪白。

李白也曾用霜来形容月色之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楼:绿筠

沙比作雪,月夜中的沙漠呈现白色,李贺用雪比拟浩瀚无际的白色沙漠,突出夜间骑马飞驰时那种壮阔寒峻的感觉。

3楼:雅梦

李贺在马诗中把沙比做雪

马诗 李贺把什么比喻什么

4楼:匿名用户

名称:马诗   作者:李贺  年代:中唐

编辑本段作品原文

马诗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其二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其三忽忆周天子,驱车上玉山。   鸣驺辞凤苑,赤骥最承恩。

其四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其五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⑴。   何当金络脑⑵,快走踏清秋。

其六饥卧骨查牙,粗毛刺破花。   鬣(liè)焦珠色落,发断锯长麻。

其七西母酒将阑,东王饭已干。   君王若燕去,谁为曳车辕?

其八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其九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 骏骨折西风。

其十催榜渡乌江⑶,神骓泣向风。   君王今解剑⑷,何处逐英雄?

其十一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其十二批竹初攒耳,桃花未上身。   他时须搅阵,牵去借将军。

其十三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其十四香幞赭罗新,盘龙蹙蹬鳞。   回看南陌上,谁道不逢春?

其十**从桓公猎,何能伏虎威?   一朝沟陇出,看取拂云飞。

其十六唐剑斩隋公,拳毛属太宗⑸。   莫嫌金甲重,且去捉飘风。

其十七白铁锉青禾⑹,砧间落细莎。   世人怜小颈,金埒畏长牙⑺。

其十八伯乐向前看,旋毛在腹间。   只今掊白草⑻,何日蓦青山?

其十九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其二十重围如燕尾,宝剑似鱼肠。   欲求千里脚,先采眼中光。

其二十一

暂系腾黄马,仙人上彩楼。   须鞭玉勒吏,何事谪高州?

其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

编辑本段作品注释

⑴大漠:原指沙漠,这里指北方的原野。燕山:

此指燕然山,是西北产良马之地,现在河北省的北部。大漠、燕山,皆马之故乡。钩:

弯刀,是古代的一种兵器,形似月牙。   ⑵何当:何时才能够。

金络脑:用**装饰的马笼头,说明马具的华贵。汉乐府《陌上桑》:

“**络马头。”   ⑶乌江:一作江东。

  ⑷君王:一作吾王。   ⑸拳:

“拳”下换“毛”。   ⑹锉:用锉磨东西   ⑺金埒:

借指豪侈的骑射场。   ⑻掊:音póu。

编辑本段作品选析

马诗(其一)   龙脊贴连钱,银蹄白踏烟。   无人织锦韂,谁为铸金鞭。   首一个“龙”字已写此马非比寻常,又有背脊连钱图案之外观奇特,银蹄踏烟之体格矫健,终是良马无疑。

可纵是良马,无人赏识,织得锦韂,铸成金鞭,又有何用,徒悲而已。   马诗(其二)   腊月草根甜,天街雪似盐。   未知口硬软,先拟蒺藜衔。

  腊月,无草可食,唯有草根聊以充饥,却也深埋于盐雪之下。饥肠辘辘,哪管得入口是硬是软。如此境地,连草根都变成了甜的,可怎知,衔到的还是带刺的蒺藜。

马之饥,还是人之饥,马之困,还是人之困。   马诗(其四)   此马非凡马,房星本是星。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

  这首诗写马的素质好,但遭遇不好。用拟物的手法写人,写自己,是一种“借题发挥”的婉曲写法。   首句开门见山,直言本意,肯定并且强调诗歌所表现的是一匹非同寻常的好马。

起句平直,实在没有多少诗味。   次句“房星是本星”,乍看起来像是重复第一句的意思。“房星”指马,句谓房星原是天上的星宿,也就是说这匹马本不是尘世间的凡物。

如果这句的含义仅限于此,与首句几乎一模一样,那就犯了重沓的毛病。诗只四句,首句平平,次句又作了一次重复,那么这首诗就有一半索然无味,没有价值。但如细细咀嚼,便会发现第二句别有新意,只是意在言外,比较隐晦曲折。

《晋书·天文志》中有这样一段话:“房四星,亦曰天驷,为天马,主车驾。房星明,则王者明。

”它把“房星”和“王者”直接联系起来,就是说马的处境如何与王者的明暗、国家的治乱息息相关。既然马的素质好遭遇不好,那么,王者不明,政事不理的状况就不言可喻了。这是一种“渗透法”,通过曲折引申,使它所表达的实际意义远远超过字面的含义。

三、四句写马的形态和素质。如果说前二句主要是判断和推理,缺乏鲜明生动的形象,那么,后二句恰恰相反,它们绘声绘影,完全借助形象表情达意。李贺写诗,善于捕捉形象,“状难见之景如在目前”,这两句就是突出的例子。

“瘦骨”写形,表现马的处境;“铜声”写质,反映马的素质。这匹马瘦骨嶙嶙,说明境遇不好。在常人的眼里,它不过是匹筋疲力尽的凡马,只有真正爱马并且善于相马的人,才不把它当作凡马看待。

“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尽管它境遇恶劣,被折腾得不成样子,却仍然骨带铜声。“铜声”二字,读来浑厚凝重,有立体感。

它所包含的意思也很丰富:铜声悦耳,表明器质精良,从而生动地显示了这匹马骨力坚劲的美好素质,使内在的东西外现为可闻、可见、可感、可知的物象。“素质”原很抽象,“声音”也比较难于捉摸,它们都是“虚”的东西。

以虚写虚,而又要化虚为实,的确很不容易,而诗人只用了短短五个字就做到了,形象化技法之高妙,可说已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尤其可贵的是,诗歌通过写马,创造出物我两契的深远意境。诗人怀才不遇,景况凄凉,恰似这匹瘦马。

他写马,不过是婉曲地表达出郁积心中的怨愤之情。   马诗(其五)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

  这首诗看起来是写马,其实的借马来抒情,诗人因热切期望为国建立功业,却又不被赏识而发出了感叹。   此篇写良马出自名地,而边陲天地广阔,正可奋勇奔驰,唯待知遇名主也。何当二字,托出盼望之意。

李贺生活的时代,藩镇割据,战事频频,作者以名马自喻,言虽然生逢用人之时,亦有用才之地,但尚需惜才用才之主。这是李贺马诗的基本意旨。李贺在其短暂的一生中,一直怀有建功立业之心,为此,他甚至宁愿投笔从戎。

但这一理想终难实现,所以他的诗中总会有一股郁郁不平的悲愤之气。   《马诗》二十三首的表现方法总体上属比喻。而此诗在比兴手法运用上却特有意味。

一、二句展现出一片富于特色的边疆战场景色,乍看是运用赋法: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平沙万里,在月光下像铺上一层白皑皑的霜雪。这幅战场景色,一般人也许只觉悲凉肃杀,但对于志在报国之士却有异乎寻常的吸引力。

“燕山月似钩”与“晓月当帘挂玉弓”(《南园》其六)匠心正同,“钩”是一种弯刀,与“玉弓”均属**,从明晃晃的月牙联想到**的形象,也就含有思战斗之意。作者所处的贞元、元和之际,正是藩镇极为跋扈的时代,而“燕山”暗示的幽州蓟门一带又是藩镇肆虐为时最久、为祸最烈的地带,所以诗意是颇有现实感慨的。思战之意也有针对性。

平沙如雪的疆场寒气凛凛,但它是英雄用武之地。所以这两句写景实启后两句的抒情,又具兴义。

三、四句借马以抒情:什么时候才能披上威武的鞍具,在秋高气爽的疆场上驰骋,建立功勋呢?《马诗》其一云:

“龙背铁连钱,银蹄白踏烟。无人织锦襜,谁为铸金鞭?”“无人织锦襜”二句的慨叹与“何当金络脑”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是企盼把良马当作良马对待,以效大用。

“金络脑”、“锦襜”、“金鞭”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此诗与《南园》都是写同一种投笔从戎、削平藩镇、为国建功的热切愿望。

但《南园》是直抒胸臆,此诗则属寓言体或比体。直抒胸臆,较为痛快淋漓;而用比体,则觉婉曲耐味。而诗的

一、二句中,以雪喻沙,以钩喻月,也是比;从一个富有特征性的景色写起以引出抒情,又是兴。短短二十字中,比中见兴,兴中有比,大大丰富了诗的表现力。从句法上看,后二句一气呵成,以“何当”领起作设问,强烈传出无限企盼意,且有唱叹味;而“踏清秋”三字,声调铿锵,词语搭配新奇,盖“清秋”草黄马肥,正好驰驱,冠以“快走”二字,形象暗示出骏马轻捷矫健的风姿,恰是“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杜甫《房兵曹胡马》)。所以字句的锻炼,也是此诗艺术表现上不可忽略的成功因素。   诗文大意:

在燕山大漠(此处为互文),明月如银钩,在月光照耀下,沙尘像雪片纷纷扬扬。何时能够骑上我的铁甲快马,在清秋时节任意驰骋。   马诗(其八)   赤兔无人用,当须吕布骑。

  吾闻果下马,羁策任蛮儿。   果下马高三尺,乘之可于果树下行。奇骏之马,非刚健之人无以驾驭,下乘之马,蛮儿亦可驱使。

此乃奇骏之士的傲世之言,亦有对吕布的思慕之情。   马诗(其九)   飂叔去匆匆,如今不豢龙。   夜来霜压栈,骏骨折西风。

  飂叔喜龙,豢龙,善待龙。如今飂叔匆匆而去,骏马无怙,西风霜重,栈坍骨折。古者,八尺以上为龙马。

以龙喻马,骏马无疑,及其惨状,更痛人心。   马诗(其十一)   内马赐宫人,银鞯刺麒麟。   午时盐坂上,蹭蹬溘风尘。

  盐坂,因千里马拖盐车经过而得名。供宫女享乐的驽马,可以麒麟银鞯加身,甘食美物更不必说,待遇何其优也!而千里马,顶着午时烈日,蹭蹬于盐坂上,奄奄于风尘兮!

对比强烈,意境鲜明。   马诗(其十三)   宝玦谁家子,长闻侠骨香。   堆金买骏骨,将送楚襄王。

  游侠,身佩宝玦,更有侠骨长香。若有千金,换得骏骨,将欲乘之,赴我襄王之梦。   李贺的诗中经常出现吴楚情结,或许有着类似高唐聚散的梦幻经历。

  马诗(其十九)   萧寺驮经马,元从竺国来。   空知有善相,不解走章台。   梁武帝萧衍造佛寺,命萧子云飞白大书曰萧寺。

后世因亦称佛寺为萧寺。章台,秦宫殿。竺国之马,空有善相,驮经已矣,到不得章台。

  马诗(其二十二)   汉血到王家,随鸾撼玉珂。   少君骑海上,人见是青骡。   汉武帝时,方士李少君,死后百余天,有见其乘青骡行走水边。

武帝闻言,开其棺,棺空。青骡,生前伴鸾驾,生后神仙列。   马诗(其二十三)   武帝爱神仙, 烧金得紫烟。

  厩中皆肉马, 不解上青天。   这是一首耐人玩味的讽刺小品。诗人借古喻今,用诙谐、辛辣的笔墨表现严肃、深刻的主题。

  前二句写汉武帝炼丹求仙的事。武帝一心想长生不老,命方士炼丹砂为**以服食,耗费了大量钱财。结果所得的不过是一缕紫烟而已。

“得”字,看似平常,却极有份量,对炼丹求仙的荒诞行径作了无情的鞭挞和辛辣的嘲讽,深得“一字褒贬”之妙。汉武帝痴心于神仙梦,炼丹也只得到缕缕紫烟。他不明白,厩中豢养的终不过是些肉马、凡马,压根就升不了天。

  后两句写马,紧扣诗题。“厩中皆肉马,不解上青天”,迫切希望能飞升成仙的汉武帝,不豢养能够“拂云飞”、“捉飘风”的天马,而让不中用的“肉马”充斥马厩。用“肉马”形容马平庸低劣,非常精当。

由于是“御马”,吃住条件优越,一个个喂得肥大笨重。这样的马在地面上奔跑都有困难,绝不可能骑着它上天。这两句寓意颇深,除暗示武帝求天马上青天的迷梦破灭外,还隐喻当时有才有识之士被弃置不用,而平庸无能之辈,一个个受到拔擢,窃据高位,挤满朝廷。

试问:依靠这些人怎么可能使国家蒸蒸日上,实现清明的政治理想?此诗集中地讽刺了当时最高统治者迷信昏庸,所用非人,颖锋内藏,含蕴丰富,而又出之以“嬉笑”,读来使人感到轻松爽快,这在李贺作品中是很少见的。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李贺 李贺画像

(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

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世称李长吉、鬼才、诗鬼、李昌谷、李奉礼,与李白、李商隐三人并称唐代“三李”。

自称陇西长吉、庞眉书客、唐诸王孙、李长吉。李贺祖籍陇西,生于福昌县昌谷(今河南洛阳宜阳县)。家居福昌之昌谷,后人因称李昌谷.

体貌细瘦,巨鼻,通眉,长指爪.因仕途失意,就把全部精力用在写诗上.外出时背一破囊,得句即写投囊中,暮归足成诗篇.

他的母亲见他作诗辛苦,责怪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

虽家道没落,但李贺志向远大,勤奋苦学,博览群书,顺利通过河南府试,获得了“乡贡进士”的资格。但李贺的竞争者毁谤他,说他父名晋肃,当避父讳,不得举进士。韩愈曾为此作《讳辩》,驳斥无耻奥步,鼓励李贺应试。

但无奈“阖扇未开逢猰犬,那知坚都相草草”,礼部**昏庸草率,李贺虽应举赴京、却未能应试,遭馋落第。一生愁苦多病,仅做过3年从九品微官奉礼郎,因病27岁卒。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又是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期的一个代表者。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他喜欢在神话故事、鬼魅世界里驰骋,以其大胆、诡异的想象力,构造出波谲云诡、迷离惝恍的艺术境界,抒发好景不长、时光易逝的感伤情绪,他因此被后人称为“诗鬼”。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

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在京时,居崇义里,与王参元、杨敬之、权璩、崔植等为密友,常偕同出游,一小奴骑驴相随,背一破锦囊。李贺得有诗句,即写投囊中,归家后足成完篇。母郑夫人常说“是儿要当呕出心乃已尔”。

后辞官归昌谷,又至潞州(今山西长治)依张彻一个时期。一生体弱多病,27岁去世。李贺曾自编其集。

有《李贺诗歌集注》。

《马诗》李贺中"金络脑"借指什么

1楼 鸢 金络脑 锦襜 金鞭 统属贵重鞍具,都是象征马受重用。显然,这是作者热望建功立业而又不被赏识所发出的嘶鸣。 金络脑便是借指,应该说是和良马一体才能成为借指。 指的是理想远大,奇才异质的志士。而何当金络脑,则反映了志士的壮志未酬生不逢时的愤懑。 2楼 回答问题小生 金制的笼头,也就是马嘴上套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