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举例说明符号的任意性和根据性(或称理据性)

2020-12-04 11:24:07 字数 4921 阅读 9549

1楼:迁徙的秋天

符号表达原理ouc,看课件吧

2楼:欢欢花花欢欢

海大的,我也上这门课

3楼:vigor吴

哎,海大童鞋同纠结啊~

怎样理解词汇系统中存在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理据性

4楼:匿名用户

词汇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体现在词汇中,即就词本身看,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任何语言的词汇,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示什么意思都是任意的。

词汇的相对理据性体现在具体语言语素与语素的组合、词与词的组合是非任意的、可论证的。

应当如何理解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论语言符号是任意性和理据性的统一

5楼:梦风刚纶

收藏推荐 自从本世纪初瑞士语言学家索绪尔作出“语言符

号是任意的”著名论断以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获得了普遍的赞同。近年来,国内出版的语言学教科书几乎都对这一原则加以了论述,这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应该指出,不少人对任意性的理解有误,归纳起来有以下两点:

一、定义不当:常可见到对任意性的这样一类表述:“任意性。

人们最初用什么样的声音去标志客观事物或思想,这是任意性的。”①“人们最初用某种声音表示某种意义,完全是任意的。”②我们认为这样表述任意性不够确切。

首先,任意性并不是就人们为事物命名的活动而言的,而是就音义之间的关系而言的,索绪尔在谈到任意性时明确指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我们的意思是说,它是不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它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

”③可见,任意性的真正含义只能是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任何自然联系”,除此而外,别无他意。上述定义却抛开这一关键问题不谈,仅仅强调“人们”“最初”为事物命名时的情况,这就把任意性的对象从名物之间的客观关系转移到人们命名的主观行为上去了。

为什么说语汇既有任意性又有理据性

6楼:正星科技管业

词汇的绝对任意性和相对理据性。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体现在词汇中,即就词本身看,音与义的结合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任何语言的词汇,特别是意义单一的词,发什么音表示什么意思都是任意的。

词汇的相对理据性体现在具体语言语素与语素的组合、

什么是语言发展的理据性?

7楼:匿名用户

【原文出处】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原刊地名】

通辽【原刊期号】199401 【原刊页号】70-75 【分 类 号】h1 【分 类 名】语言文字学【作 者】许光烈【复印期号】199504 【标 题】汉语词的理据及其基本类型【正 文】 内容提要:本文对汉语词的理据进行了初步的**。认为汉语中的大部分词具有理据性,论述了词的理据 性与任意性、词的理据与词源、词的理据与语义结构的关系;同时对汉语词的理据类型做了分析归纳,将汉语词的理据分为摹声、语源、特征、替代、典故、简缩、禁忌等七种基本类型;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汉语词的理据 研究的意义。

词的理据的研究,如果从古希腊的“本质论”和“规定论”的论争算起,至本世纪,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了。苏格拉底(sokrates)等“本质论”者认为,名称和事物之间具有内在或自然的联系,名称取决于事物的本质;亚里士多德(arlstoteles)等“规定论”者认为,名称和事物之间没有内在或自然的联系,名称取决于约定俗成。中国古代的孔子、孟子、班固、刘熙都倾向于本质论;老子、墨子、杨朱、荀子都主张规定论。

经过实践的检验,“规定论”为越来越多的学者所接受和发展。 词是事物的名称和标志。事物的名称既然是人们“规定”的,因而用什么词去称呼什么事物,总要有一定道理(理由或依据)。

所谓词的理据,或称词的“内部形式”、“词源结构”、“词的命名义”(1),指的是 词义形成的可释性,也就是某一语音形式表示某一意义内容的原因或根据。结构主义的“义素分析法”实质上就是利用“义位”筛选法去解说词的理据。研究词的理据,对于阐明事物或现象的“得名之由”,认识词与词之间的联系、词义演变和发展规律,对于创造新词和编纂词典,有着重要的意义。

现代语言学研究中,在理论上有关词的理据的许多问题已经比较明确了。比如:词是语言的符号,具有任意性,名称和事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一般地说,词有理据性,特别是在一定语言基础上产生的再生词尤其如此,原始名称的理据是隐晦的等等。

但是,迄今为止,词的理据研究,还很少深入到具体的语言领域进行系统研究和解说。汉语词的理据研究就处于这种状态。本文就准备对汉语词(主要是再生词)的理据问题进行初步的**。

一、汉语词的理据研究 1.1 在汉语里,除了原始名称,大部分词的内部形式都具有可释性。例如:

“熊猫”又称“猫熊”,因属猫类状似熊而得名。“企鹅”由于“立时昂首如企望状,故名。”(《辞海》)这就是“熊猫”、“企鹅” 两个词的理据。

词所以具有理据性,因为词与其所标志的事物联系着。孙常叙先生说:“……词和它标志的事物的本质是没有必然联系的”,“……但是新词的命名不是和它所标志的事物毫无关系的。

叫做‘自行车’、 ‘脚踏车’,叫做‘取灯’、‘洋火’、‘火柴’是有它的缘由的……”(2)孙先生的看法为我们**词的理 据提供了重要依据。索绪尔指出:“我们是给事物下定义,而不是给词下定义……。

”(3)如果脱离了与事物的联系,词的理据将是无法捉摸的。 1.2 汉语词的理据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其萌芽阶段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

如孔子(前551—前47 9)的“政者,正也”、(4)孟子(前372—前289)的“校者,教也”、(5)墨子(前478—前392)认为名“无固是(实)”(6)、荀子(前313—前328)认为“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 ”;(7)再如,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清代翟灏的《通俗编》、钱大昕的《恒言录》、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王念孙的《广雅疏证》、王引之的《经义述闻》,近人刘师培的《物名溯原》、《物名溯原续补》、章太炎的《文始叙例》、梁启超的《国文语源解》、杨树达的《字义同源于语源同例证》,今人王云五的《新名词溯源》、张维思的《语源蠡测》、俞敏的《古汉语俚俗语源》等等,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或多或少地涉及了汉语词的理据问题,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当然,这些著作主要涉及古汉语词,而关于现代汉语词的理据的研究方面,目前尚无专著问世。近年来,孙常叙先生、张永言先生、张志毅先生等曾先后涉及此领域。

1.3 汉语的词具有理据性,也具有任意性,这是同一事物的两面。“葵花”又叫“向日葵”、“朝阳花 ”、“转日莲”,这是词的任意性问题;而“向日葵”、“朝阳花”皆因其圆盘形头状花序常朝太阳而得名, “转日莲”则因其圆盘形头状花序似莲蓬而又随太阳转动而命名,这是词的理据性问题。

再如,普通话的“花生”,济南称“长生果”、温州称“落花生”、昆明称“花松”、梅县称“香豆”……,也是对理据性和任意性关系的最好诠释。词是个音义结合体,任意性指的是音义结合问题,理据性指的是词义形成的道理或依据问题。声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而用什么声音去称呼什么事物又是有道理的。

词的理据性和任意性就这样矛盾统一在一起。我们不能用词的任意性去否定词的理据性,也不能用词的理据性去否定词的任意性。 1.

4 汉语词的理据和词源有着密切联系。因而词的理据又称“词源结构”。所谓词源,指的是词的起源或历史**。

有的词源研究可以给解说词的理据提供一定的线索,有的就解说了词的理据。例如: 白丁:

《唐书》“衣黄者圣人,衣白者山人。”就是说做官的衣服有各种色彩,平民的衣服是白色的。因此,老百姓被称为“白身”、“白丁”、“白民”。

(胡式钰《语窦》) 虏疮:即天花。据晋葛洪《肘后备急方》载,天花是在汉代的一次战争中,从俘虏中传播来的,为此又称 “虏疮”。

但是,并非所有的词源研究都揭示了词的理据。例如: 纸老虎:

《水浒全传》第25回,潘金莲骂西门庆:“闲常时,只如鸟嘴卖弄杀好拳棒。急上场时,便没些用,见个纸虎,也吓一交。

”这可能是“纸老虎”一词的原形。1904年5月,陈独秀在《安徽俗话报》第4期发表文章,内称“那个腐败的俄鬼,不过是纸老虎,有什么畏惧他呢!”这是最早使用“纸老虎”的一例。

后来,1922年12月,蔡和森发表在《向导》13期上的《革命中的希腊》一文,也称英国及其**人是“被民众业已戳穿的纸老虎。”1946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陕北延安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中谈到,“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此后,这个用以指外表强大**而实际空虚无力的人或事物的“纸老虎”一词便家喻户晓了。

观止:《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载:吴季札在鲁国观乐,见舞《韶shuò@①》者,曰:

“德至矣哉,大矣!如天之无不帱也,如地之无不载也,虽甚盛德,其蔑以加于此矣!观止矣!

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后因以“观止”称赞所见事物尽善尽美,无以复加。 鸡尾酒:

英语cocktail的直译,指几种酒加果汁、香料等混合起来的酒。词的理据研究借鉴词源研究,但二者不是同一的东西。词源一般重在考释词的起源或历史**,而不去解说词的内部形式。

在词源研究中,有所谓“俗词源”或“民间词源”,如“何首乌”,传说一位姓何的老者吃了此药而白发转黑,由此得名。“虎跑泉”,传说一只老虎用爪刨地得此泉,因而得名。俗词源多为牵强附会的推测或传说,不能视为词的理据。

1.5 汉语词的理据与词的性质和词的语义结构密切相关。词是一种音义结合体,声音是它的外部形式,意义是它的内部形式。

声音和意义“合二为一”,缺一不可。石安石、詹人凤说:“语音和语义好比一张纸的两面,不管如何裁剪总有两面。

语音是形式,语义是内容。”(8)所以,任何一个词都必有声音,也必有意义。如“春风”,chūnfēng是声音,“春天的风”是意义。

“阿q”,

语言学概论中语言学符号的任意性是什么

8楼:匿名用户

复合符号、拟声词语都是有一定的理据性的。既然语言符号具有任意性,能指和所指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此,语言符号是可以改变的。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是全社会约定俗成的,不是那一个群体的约定.

9楼:夏王思思

符号的任意性是指符号的能指(形式)和所指(意义)

之间没有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取决于社会的约定俗成。但是一旦进入了社交领域,就会具有强制性了。比如说,苹果这个读音,最初并没有对应苹果这样东西,但是大家都这样说,就约定俗成了,以后听到这个读音就知道是这样东西了。

请举例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举例说明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1楼 匿名用户 心理健康很重要啊。某初中学生,在学校总和其他同学闹矛盾。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他就和人家大打出手。 甚至,和同班同学打架,过于粗野,致使同学受伤,对方家长不依不饶。经过观察,老师建议该生家长带孩子咨询心理医生。经过几次谈话 分析,断定该生有轻微暴力倾向。 已经结合谈话 和药物 。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