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作品分析《阿Q正传》,如何分析文学作品《阿Q正传》?

2020-12-04 09:18:41 字数 5566 阅读 6009

1楼:骄傲的智者

作品塑造了一个典型人物阿q,阿q是辛亥革命时期的农民典型。他是赤贫的雇农,社会地位低下,受压迫受剥削,被侮辱被损害,生活十分悲惨,阿q的性格十分丰富、复杂。他有农民的优点:

“真能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他身上又有农民的弱点:主观、保守、狭隘、愚蠢。

他还受封建思想的种种影响,严于“男女之大防”及排斥异端等等。阿q的主要性格特征是精神胜利法。所谓精神胜利法,就是在现实生活中处于失败者的地位,但不正视现实,用盲目的自尊自大、自轻自贱、畏强凌弱、健忘、忌讳缺点、以丑为荣等种种手法来自欺**,自我陶醉于虚伪的精神胜利之中。

精神胜利法是一种麻醉剂,它使得阿q不能正视自己的现实处境,不能清醒地认识自己的悲惨命运,虽然受尽欺凌,却并无真正的不平。但尽管如此,阿q作为一个劳动人民,还是表现出自发的革命要求。当辛亥革命爆发的消息传来时,他就想“投降革命党”,希望从此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不过他的“革命观”是与落后农民的私欲和许多糊涂观念联系着的,他并没有真正地觉醒。阿q的精神胜利法,概括了极其深广的社会历史内容,是普遍存在于中华民族各阶层的一种国民性的弱点。所以,阿q又是一个“现代的我们国人的魂灵”。

同时,由于人类各民族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类似的病态心理,因此,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是对人类的一种普遍的精神弱点的形象概括。另一方面,通过阿q这一典型新形象与革命的关系,也深刻地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通过阿q的悲惨结局,鲁迅深刻地揭示了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总结了辛亥革命没有发动和依靠农民而终于失败的历史教训,提出了农民问题在中国民族革命中的重要性。

《阿q正传》的艺术特色

(1)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鲁迅娴熟地运用典型化的创作方法,采用了融现实与历史于一炉的手段,“杂取种种人”,创造典型形象,勾勒出沉默的国民的灵魂,从而使典型具有极大的艺术概括力量。

(2)**采用了悲喜交融的表现手法。作品引起人们的阵阵笑声,但同时又是一出写得异常沉重的悲剧,寓庄于谐,亦庄亦谐,在笑声里隐含着深沉的忧郁与哀痛。

(3)用“传记”式结构,塑造了一个圆满的典型形象。**继承了我国传统**以叙述为主,把情景和场面描写融入叙述的表现手法,来表现人物的复杂命运和性格。

(4)《阿q正传》的基调是悲喜剧相结合与出色的讽刺艺术。其喜剧因素由夸张、幽默、滑稽、讥嘲、反语等多种表现手法构成。讽刺艺术主要分两类:

对赵太爷等重在揭露其贪婪阴毒的丑恶灵魂;对阿q则是含泪的鞭挞,重在显示其虚妄、健忘和耻辱。

(5)现实主义的严峻性与表现主义带来的“间离效果”在**中同时并存。

如何分析文学作品《阿q正传》?

2楼:柠檬玖瑶

《阿q正传》是一部享有世界声誉的作品,它深刻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农村的显示面貌,揭示和批判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不彻底性,尖锐地提出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本质问题。

作品中有艺术描写的高度典型化。作品将阿q放在未庄这样一个典型环境中,从而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产生和滋长找到了合适的土壤。阿q主义在当时虽有很大的普遍性,但表现在作为流浪雇农的阿q身上时却有其特殊性。

这说明,鲁迅笔下的阿q是一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的、极其个性化的落后农民的典型,而不是抽象观念的化身。

这本书有许多精彩的细节描写。关于阿q的肖像画即是突出的例证之一。又如赵府点灯的描写,出现在不同的段落里,使赵太爷的吝啬贪小的性格一层深一层地从三个“例外”里反映出来。

这种精细入微的描写,刻画了地主阶级卑污的灵魂。

强烈的批判与讽刺特色。**不仅有头有尾两部分的议论,其他许多地方也都穿插着议论成分。这些议论诙谐而精辟,给作品涂上了一层浓厚的批判、讽刺色彩,显示了鲁迅作为一个战斗的思想家的特色。

《阿q正传》的语言准确、鲜明、生动、精练,饱含幽默感,有好用反语,喜欢夸张,显示了作者卓越的语言艺术。**表明,只有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启蒙,彻底打碎农民精神上的枷锁,才能使他们真正觉醒,走向反抗和斗争的道路。

阿q正传的作品鉴赏

3楼:桃花飘零了

《阿q正传》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阿q正传》的"现实意义"和"针对性"一点也没有减退,反而日见其浓烈日显其尖锐,"未庄"的国情并无根本改观,"阿q精神"仍然到处可见。《阿q正传》就是一把解剖刀,通过"解剖自己"而剖析中国人的精神危机和国民性格。

扩展资料《阿q正传》,是鲁迅先生于1921—1922年撰写的中篇**。**最初发表于北京《晨报副刊》,后收入**集《呐喊》。《阿q正传》是鲁迅唯一的一部中篇**,共九章,是采用章回体的形式写成的,其中主要人物有赵太爷、阿q、吴妈、假洋鬼子、王胡、小d等。

《阿q正传》向人们展现了辛亥革命前后一个畸形的中国社会和一群畸形的中国人的真面貌,它的发表,有着特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

求《阿q正传》的赏析

4楼:啄b木w鸟

鉴赏《阿q正传》展示阿q心理的手法

【内容摘要】《阿q正传》在“革命”和“不准革命”两章中,对阿q的心理描写:既有直接描述的对话,也有人物自语自唱和独白;既注重幻想、梦境的心理描绘,也注重运用联想回忆。其描写心理活动的手法多种多样,丰富多彩。

鲁迅的名著《阿q正传》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作者成功塑造的阿q形象是世界文学人物画廊中的一个典型。阿q这个封闭落后农村的流浪汉,有农民的憨厚、质朴的一面,但更明显地具有偏狭、愚昧、盲目、无知、落后的一面。

其最突出的性格是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自甘屈辱,而又妄自尊大、自我陶醉、自我麻木的“精神胜利法”。我们截取文中

七、八两章“革命”和“不准革命”,来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心理描写来刻划阿q这一性格特征的。下面就从几个方面来鉴赏作者是如何展示阿q的心理活动,从而成功地塑造了阿q这个艺术形象。

一、运用直接描述,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来刻划性格

直接描述人物的心理活动,就是作者出面直接描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或者剖析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让读者透视到作品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例如,作者为了反映阿q对革命的不理解的愚昧性,对革命党的无知的盲从性,在“革命”一章中,对阿q的心理描写有这样一段直接描述:

阿q的耳朵里,本来早听到过革命党这一句话,今年又亲眼见过杀掉革命党。但他有一种不知从那里来的意见,以为革命便是造反,造反便是与他为难,所以一向是“深恶而痛绝之”的。殊不料这却使百里闻名的举人老爷有这样怕,于是他未免也有些“神往”了,况且未庄的一群鸟男女的慌张的神情,也使阿q更快意。

这段心理描述,写阿q先认为“革命便是造反”而一向“深恶”,后来革命使“举人老爷”怕而“神往”,“鸟男女”慌张而“快意”。这段直接描述心理的文字,直接反映了阿q的落后愚昧和对革命的不理解而盲从得意。

在“不准革命”一章中,阿q在向假洋鬼子“投降”革命而假洋鬼子不准他革命的前后也各有一段直接心理描写。在“投降”之前,阿q心里“不平”“感着冷落”,分析原因“第一要着”是“要和革命党去结识”,“和假洋鬼子商量”。这不仅写出了阿q对革命的自发性和自觉性,而且也反映了他对革命的无知性和盲从性。

在“不准革命”之后,阿q的心里就从“忧愁”“无聊”以至“渐渐的高兴起来”。作者对阿q的这一心理揭示的非常细致、深刻,不仅揭示了阿q被抛弃、被打击后的颓唐,也表现了阿q缺乏对革命和革命党最起码的认识,反映了阿q糊涂、落后和健忘的“精神胜利法”。

这些直接描述人物心理的语句,不仅直接揭示了人物的心理,而且成功地刻划了人物的性格。

二、通过自语自唱和对话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达到刻划人物性格

自语自唱,就是作品中人物的独自的说话和吟唱。阿q宣布“投降”革命之后,有一段自语自唱:

“好,……我要什么就是什么,我欢喜谁就是谁。

得得,锵锵 !

悔不改,酒醉错斩了郑贤弟,

悔不改,呀呀呀……

得得,锵锵,得,锵令锵!

我手执钢鞭将你打……”

这段《龙虎斗》中的戏文写出了阿q飘飘然的心境。其中前面的一句自语揭示了阿q心中革命的目的:“要什么就是什么”“欢喜谁就是谁”,反映了他对革命的不理解;而带鼓点的《龙虎斗》这段戏文吟唱,表现出了阿q内心中的得意和盲目性,也揭示了他对革命的无知和盲目乐观。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阿q的无知、盲目的“精神胜利法”性格是他的精神领域的主导,而且这一性格一时一刻也没有离开他的躯体。

通过文中的对话,来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本文的一个特色。阿q和赵秀才父子的对话,反映了他对革命的认识的幼稚、盲目和自得心理;阿q静修庵革命和老尼姑的对话,他语言的含胡、情态的诧异和错愕,反映了他内心的糊涂和无知;阿q向假洋鬼子“投降”革命时的对话,吞吞吐吐,结结巴巴反映了他内心的自轻和懦弱;阿q和小d的对话,虽然各一句,他的“不平”和心跳,反映了他的欺软而又懦弱的心理以及对革命的糊涂思想。

对话,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划人物性格,是**中常用的手法。鲁迅在这两章中运用对话,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而刻划人物性格,简练、深刻而又有侧重,是我们阅读时不可不注意的。

三、运用幻觉、梦境揭示人物的内心活动从而达到刻划性格

在“革命”一章中,阿q在土谷祠里对革命的设想和愿望,是一绝妙的幻觉描写,也可以说是一段近似梦境的描写。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人物的幻觉、梦境,能够比较直接地反映出人物的追求和目标,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人物的思想和性格。

阿q在土谷祠的绝妙的幻觉或梦境,就是他所追求的目标和内心思想的形象**。

阿q的“革命畅想曲”,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他对革命的理解仅仅停留在“造反”认识上,形式也仅仅只是“结伙”打劫。他设想的革命党的衣饰和兵器等也都反映了他思想意识的落后、对革命理解的荒谬与无知。

二、他认为革命就是报复欺负过他的人,他设想杀人也就不分青红皂白,而把同样受压迫的小d和王胡也包括在其中,说明他根本不知道革命的目的、不明确革命的对象。

三、他把革命当作占有金钱的手段,心目中只有“东西”——钱和物,抢财物是他的目的,而且是自己“不动手”。

四、他另一目的,就是对女人的态度——找女人。他在对女人的选择上:有的嫌丑,有的嫌小,有的嫌作风不正,有的嫌眼上长疤,有的又可惜脚太大,这充分反映了他在得意忘形之后的心理状态,也充分表现了他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这些都是通过阿q如梦般的幻觉描绘表达出来的。在这幻觉中,阿q的得意之态,贪婪之心,敌我不分,荒唐愚昧,都充分地表现了出来。这使我们对阿q的形象“精神胜利法”就有了更充分地认识和了解。

四、描写人物回忆、独白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来刻划性格

在阿q“投降”假洋鬼子遭打击和赵家遭抢劫后,阿q回到他的土谷祠里,作者对他有一段心理活动的描写:

“他躺了好一会儿,这才定了神,而且发出关于自己的思想来:白盔白甲的人明明到了,并不来打招呼,搬了许多好东西,又没有自己的份,——这全是假洋鬼子可恶,不准我造反,否则,这次何至于没有我的份呢?阿q越想越气,终于禁不住满心痛恨起来,毒毒的点一点头:

‘不准我造反,只准你造反?妈妈的假洋鬼子,——好,你造反!造反是杀头的罪名呵,我总要告一状,看你抓进县里去杀头,——满门抄斩,——嚓!

嚓!”这段话,前半部分描写的是阿q的回忆,即刚才赵家遭抢劫的情形,然后是对假洋鬼子的怨恨之情;后半部是阿q的愤愤地自白,表达了他不满、痛恨、诅咒的心情。在这回忆和独白的表露中,说明阿q行为和思想上虽遭到打击而精神上却又是胜利的。这段回忆和独白,再一次突出地刻划了阿q的“精神胜利法”的性格特征。

以上是对《阿q正传》阿q心理活动展示的几个方面的赏析。在这两章中,作者通过回忆、幻想、独白、对话或者直接描述等手法,去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从而达到刻划人物形象的目的。读来可以使你全方位地洞察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到人物的心理性格个性,也可以使你体察到文章刻划人物多姿多彩。

当你在阅读时,作品中的人物却不知不觉地活了起来,走了出来,并且向你畅开了心扉。

一部湖南文学文学作品与一部山西作品的比较分析

1楼 湖科大 晕,等了这么久居然没有一个人能够做出个像样的回答,这分还是自己拿回去算了! 2楼 匿名用户 有没有具体的要求是古代的还是现当代的,如果是现当代的可以选择山药蛋派的一个作家比如赵他们的作品和湘军的作品比较,从地域文化方面入手比较好,还有就是湖南作家的作品多神秘色彩,而山西作家很少有这一特...

如何看待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如何看待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您有什么意见或看法?

1楼 缱莞 可以从几个角度看,第一,受众面,第二,语言艺术与影视艺术的区别影视作品受众面肯定比语言文学作品要广,雅俗共赏,老幼兼益,而文学读者需要鉴赏力等水平要求,因此受众较小。 语言艺术有其独特魅力,通过文字塑造形象,有着无比的想想空间,而影视却可看可听,更直观可感,但缺少了无限想象的空间,俗话说...

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某人物的形象主要从什么方面入手

1楼 流苏倾城 性格 社会角色 现实意义,最后才是塑造的手法 2楼 angel宝宝 主要是性格 动作 和做的事情入手 外貌 是修饰这个人物的 一般文学作品记载外貌也只是说说有威严什么的 只是修饰下性格 阿q主要是分析他的动作和语言 3楼 草上飞 本人觉得应该从他 她 的外貌 形象 动作 言语和性格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