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月沙欧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用

2020-12-04 08:09:24 字数 5169 阅读 9013

1楼:冷艺羽

新月 沙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谁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这种情景是真是的吗?为什么?

答:不是真实的,这里诗人化虚为实,将对故乡的赞美用“春天”“花香”“夜香”等形象来寄托,给人以多感官的体验和美的享受。

2.“你睡着了么”中的“你”指什么?

答:你指的是故乡.

3.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答:诗人借助小船,春天,靠岸这样的想象来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的感情表达出来.

乘一弯新月,撷一缕乡音

沙鸥,原名王世达,重庆市人。1940年用沙鸥笔名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参与主编《新诗歌》与《春草诗丛》。

1949年后调北京《新民报》工作,同时和王亚平主编《大众诗歌》。1951年调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工作。1957年在《诗刊》担任编委。

1962年调黑龙江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后主持编辑《北方文学》。出版有《农村的歌》、《故乡》、《初雪》、《梅》、《情诗》、《失恋者》、《寻人记》等诗集31种,诗论4集,散文2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诗人将新月比喻成船,虽浅显但却真挚,它使我们想起那首儿歌“弯弯的月儿像只船”,让人倍感亲切。这句也是全诗的引子,后面依此想像。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身处异地他乡的诗人只能借助这叶扁舟,踏上回乡(思乡)之路。“花香。

夜香。故乡正是春天。”这里诗人化虚为实,将对故乡的赞美用“春天”“花香”“夜香”等形象来寄托,给人以多感官的体验和美的享受。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仿佛故乡的亲人也在做着同样的梦,在欢迎着游子的归来,从而表现诗人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向往之情。

在这首短诗中,诗人将对故乡的眷念和向往之情表达得淋漓酣畅,丰富的想象力无疑是让诗人思绪腾飞的翅膀。两个“你”指的是故乡,在诗中的作用是使表达真切。诗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意境,读了这首诗,我们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低吟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酸楚。

来,就乘一弯新月,去撷一缕乡音,感受诗歌,感受人生。

课文探索

1.“遥望”的意象。

在这首诗中,诗人了对他整个一生的遥望和沉思。诗中的两种“遥望”之间,显示了一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诗人的艺术概括力就在于他从岁月中提取了两种不同的“遥望”:

前一节的“遥望”写出了年轻时代的可爱,而后一节的“遥望”给全诗带来了无尽的重量和感慨。对漫长而充满磨难的一生的超越和感叹都产生在这“回头”的一瞬,正是在这一瞬,“遥望”被改变了方向,漫长的一生变得清晰,年轻时代那个向未来热情遥望的自己又出现在视野里,遥遥在望而又遥不可及,因为在两个自己之间,已隔开了一道茫茫的历史的海洋。

两个不同的“遥望”既连接了此岸与彼岸,写出了一种阔大的人生的沧桑感,同时又使不同阶段的人生呈现出来。因此,两种不同的“遥望”,已在诗中成为一种相互的遥望,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了一种不无艰难的自我辨认和对话。

2.“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之含义。

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口”前面使用了“异国”的字眼,那是因为年轻时遥望未来,颇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对未来充满好奇,好像人生的“六十岁”是一个遥远的“远在异国的港口”。而在第二个比喻中,因为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人生,因为人生发生了巨大的难以置信的变化,所以回头遥望过去时,不免有一种难以辨认之感和迷茫伤感之情,因此“烟雾”一词会出现在诗人的视线中。还可以说,这里有一种人生如梦的至深感叹。

3.朴素又极有功力的语言。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语言朴实无华,但读起来却有惊心动魄、一波三折之感,因为这其间充实着极其艰辛的人生内涵。另外,诗中的两个比喻也非常贴切,它们不仅把时间空间化、把时间意象化了(即通过比喻把时间变成可以遥望、可以看见的具体地点和意象),同时也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彼时”和“此时”内心的情感。

领悟导析

曾卓(1922~2002),祖籍湖北黄陂,生于武汉。是40年代前后“七月诗派”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当时“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办的《七月》(1937年创刊)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它形成在民族危难的年代,强调对现实的“搏击”和“拥抱”,该诗派诗人们的创作大都以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现实郁愤色调著称……没想到早年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与“七月诗派”的关系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不幸,使他遭受到长达二十多年的极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在这难以置信的劫难中,诗人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1970年,他在人生最困难的日子里写下了《悬崖边的树》一诗,它写一棵孤独、寂寞而又倔强的、被吹到悬崖边上的树:“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这首诗成为曾卓的代表作。

这首仅仅十二行的小诗,其容量与重量是巨大的。他用简洁的手法,塑造出了深远的意境与真挚的形象。那棵树,像是一代人的灵魂的形态,从作者以及许多同龄朋友变老变形的身躯上,我们确实看到了悬崖边的树的感人风姿,写出了让灵魂战栗的那种许多人都有过的沉重的时代感,节奏与意象具有逼人的感染力,凄苦中带有一些甜蜜,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的诗句是湿润的,流动的:像泪那样湿润,像血那样流动,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这一切,都是我们理解《我遥望……》这首诗的前

《新月》 沙欧全解

2楼:匿名用户

新月沙鸥

新月弯弯,

像一条小船。

我乘船归去,

越过万水千山。

花香,夜暖。

故乡正是春天。

你谁着了么?

我在你梦中靠岸。

1.“花香,夜暖。故乡正是春天。”这种情景是真是的吗?为什么?

答:不是真实的,这里诗人化虚为实,将对故乡的赞美用“春天”“花香”“夜香”等形象来寄托,给人以多感官的体验和美的享受。

2.“你睡着了么”中的“你”指什么?

答:你指的是故乡.

3.诗人是借助什么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

答:诗人借助小船,春天,靠岸这样的想象来把自己对故乡的思念的感情表达出来.

乘一弯新月,撷一缕乡音

沙鸥,原名王世达,重庆市人。1940年用沙鸥笔名开始发表作品。1946年大学毕业后到上海参与主编《新诗歌》与《春草诗丛》。

1949年后调北京《新民报》工作,同时和王亚平主编《大众诗歌》。1951年调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工作。1957年在《诗刊》担任编委。

1962年调黑龙江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后主持编辑《北方文学》。出版有《农村的歌》、《故乡》、《初雪》、《梅》、《情诗》、《失恋者》、《寻人记》等诗集31种,诗论4集,散文2集。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思念故乡的思想感情。

“新月弯弯,像一条小船。”诗人将新月比喻成船,虽浅显但却真挚,它使我们想起那首儿歌“弯弯的月儿像只船”,让人倍感亲切。这句也是全诗的引子,后面依此想像。

“我乘船归去,越过万水千山。”身处异地他乡的诗人只能借助这叶扁舟,踏上回乡(思乡)之路。“花香。

夜香。故乡正是春天。”这里诗人化虚为实,将对故乡的赞美用“春天”“花香”“夜香”等形象来寄托,给人以多感官的体验和美的享受。

“你睡着了么?我在你梦中靠岸。”仿佛故乡的亲人也在做着同样的梦,在欢迎着游子的归来,从而表现诗人对故乡亲人的眷恋、向往之情。

在这首短诗中,诗人将对故乡的眷念和向往之情表达得淋漓酣畅,丰富的想象力无疑是让诗人思绪腾飞的翅膀。两个“你”指的是故乡,在诗中的作用是使表达真切。诗人为我们创造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意境,读了这首诗,我们会想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低吟和“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酸楚。

来,就乘一弯新月,去撷一缕乡音,感受诗歌,感受人生。

课文探索

1.“遥望”的意象。

在这首诗中,诗人了对他整个一生的遥望和沉思。诗中的两种“遥望”之间,显示了一种高度的艺术概括力。诗人的艺术概括力就在于他从岁月中提取了两种不同的“遥望”:

前一节的“遥望”写出了年轻时代的可爱,而后一节的“遥望”给全诗带来了无尽的重量和感慨。对漫长而充满磨难的一生的超越和感叹都产生在这“回头”的一瞬,正是在这一瞬,“遥望”被改变了方向,漫长的一生变得清晰,年轻时代那个向未来热情遥望的自己又出现在视野里,遥遥在望而又遥不可及,因为在两个自己之间,已隔开了一道茫茫的历史的海洋。

两个不同的“遥望”既连接了此岸与彼岸,写出了一种阔大的人生的沧桑感,同时又使不同阶段的人生呈现出来。因此,两种不同的“遥望”,已在诗中成为一种相互的遥望,在过去与现在之间了一种不无艰难的自我辨认和对话。

2.“一个远在异国的港口”“迷失在烟雾中的故乡”之含义。

诗人在第一个比喻“港口”前面使用了“异国”的字眼,那是因为年轻时遥望未来,颇有点“少年不识愁滋味”的感觉,对未来充满好奇,好像人生的“六十岁”是一个遥远的“远在异国的港口”。而在第二个比喻中,因为经历了漫长而曲折的人生,因为人生发生了巨大的难以置信的变化,所以回头遥望过去时,不免有一种难以辨认之感和迷茫伤感之情,因此“烟雾”一词会出现在诗人的视线中。还可以说,这里有一种人生如梦的至深感叹。

3.朴素又极有功力的语言。

“经历了狂风暴雨,惊涛骇浪/而今我到达了/有时回头……”语言朴实无华,但读起来却有惊心动魄、一波三折之感,因为这其间充实着极其艰辛的人生内涵。另外,诗中的两个比喻也非常贴切,它们不仅把时间空间化、把时间意象化了(即通过比喻把时间变成可以遥望、可以看见的具体地点和意象),同时也恰到好处地传达了“彼时”和“此时”内心的情感。

领悟导析

曾卓(1922~2002),祖籍湖北黄陂,生于武汉。是40年代前后“七月诗派”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当时“七月诗派”是以文艺理论家胡风主办的《七月》(1937年创刊)为主要阵地而形成的一个现实主义抒情诗流派,它形成在民族危难的年代,强调对现实的“搏击”和“拥抱”,该诗派诗人们的创作大都以深重的忧患意识和现实郁愤色调著称……没想到早年的文学活动尤其是与“七月诗派”的关系给诗人带来了巨大的不幸,使他遭受到长达二十多年的极不公正的待遇。

然而,在这难以置信的劫难中,诗人一直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1970年,他在人生最困难的日子里写下了《悬崖边的树》一诗,它写一棵孤独、寂寞而又倔强的、被吹到悬崖边上的树:“它的弯曲的身体/留下了风的形状/它似乎即将倾跌进深谷里/却又像是要展翅飞翔……”这首诗成为曾卓的代表作。

这首仅仅十二行的小诗,其容量与重量是巨大的。他用简洁的手法,塑造出了深远的意境与真挚的形象。那棵树,像是一代人的灵魂的形态,从作者以及许多同龄朋友变老变形的身躯上,我们确实看到了悬崖边的树的感人风姿,写出了让灵魂战栗的那种许多人都有过的沉重的时代感,节奏与意象具有逼人的感染力,凄苦中带有一些甜蜜,极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他的诗句是湿润的,流动的:像泪那样湿润,像血那样流动,感动了无数人的心灵。

这一切,都是我们理解《我遥望……》这首诗的前

《青松》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上世纪男人 《青松》一题,是《冬夜杂咏》中的首篇。作者借物咏怀,表面写松,其实写人。写人坚忍不拔 宁折不弯的刚直与豪迈,写那个特定时代不畏艰难 雄气勃发 愈挫弥坚的精神。 作者写松是把它放在一个严酷的环境中,一个近乎剑拔弩张的气氛中,我们看到了雪的暴虐,感受到松的抗争。我们似乎像松一样承受压迫...

《寒夜》表达了什么的思想感情,《寒夜》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1楼 anlage夕忆 《寒夜》描写的是凡人小事,既无重大事件的惊险曲折 复杂离奇,又无众多的人物 阔大的场面,但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和艺术感染力,令人读来心潮起伏,感叹不已。这与作者卓越的艺术技巧是分不开得。 2楼 匿名用户 《寒夜》表达了对青春的消失 理想的破灭 人生的扭曲,还有中年成熟背后的悲哀...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1楼 宣实庆巳 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前途的乐观主义精神和以天下事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2楼 广增岳箕鹃 诗歌通过两种人的对照 对 俯首甘为孺子牛 的人倾注了无限深情 表达了崇高的敬意 而对高踞人民头上的人 则无情地揭露 表现出满腔的愤懑 诗歌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了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 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