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宗元曾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

2020-12-02 19:14:53 字数 6349 阅读 8944

1楼:孤獨の幻想

柳宗元抄曾写下了连续性的山水袭游记多篇,合称《永州八记》

比如: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什么?

2楼:匿名用户

《始得西山宴游记》、《钴鉧潭记》、《钴鉧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渠记》、《石涧记》、《小石城山记》 合称《永州八记》

柳宗元所写的山水游记被称为什么

3楼:百度知道**

柳宗元于代宗大历八年(773年)出生于长安。他的童年时代是在长安度过的。“某始四岁,居京城西田庐中,先君在吴,家无书,太夫人教古赋诗四首,皆讽传之”《先太夫人河东县太君归祔志》。

少年时代,曾随父到过今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其父“守正为心,疾恶不惧”的为人,给柳宗元以很大的影响。他开始立志学习的时候,就“颇慕古之大有为者”。

17岁开始考进士,“四年乃得举”。24岁求博学宏词,越岁乃得中;授集贤殿正字,踏入仕途。29岁调蓝田尉,因其文才被韦夏卿留京府掌文墨,“旦暮走谒于大官堂下”。

这不仅使他结交了许多有志之士,也使他对当时官场的腐败现实有更多地接触和了解。31岁升监察御史里行。33岁为尚书礼部员外郎,积极参加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

革新失败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他在“累郡印而南适”的途中被贬为永州司马。柳宗元在永州时期,严酷的环境磨炼了他,人民群众教育了他,奇山异水陶冶了他,经史诸子著作启迪了他。

他以政治、哲学、文学创作的杰出成就,而成为中唐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正是在永州的这几年里,柳宗元创造了他散文写作的最高峰。柳宗元的散文,无论是讽刺社会病态,揭露封建统治者丑恶灵魂的寓言作品,还是反映人民生活悲惨、控诉人间不平的人物传记;无论是描绘水声山色、记游述怀的山水游记,还是抨击谬说、宣扬正理的论说文章。这些作品常常可以不看柳宗元的名字就能辨认出是他的作品。

因为柳宗元在其散文思想内容上表现的深刻和透辟,是许多文人所望尘莫及的。

他的山水游记更以独特的个性风格,自成一家,对后世文坛影响颇大。山水游记产生于六朝,但六朝的山水游记大多只对自然山水作客观的摹写。柳宗元突破了前人对景物客观摹写的传统,倾注了自己强烈的主观情感,将山水游记的创作推向了高峰。

柳宗元在《禺溪诗序》中自称他善于“漱涤万物,牢笼百态”。特别是他在摹写自然景物方面,博览物象,穷态极研,创造出富于诗情的山水画面。“他高超的形象描绘技巧,成为他对散文艺术的一大贡献”

再如,所写的山水游记《永州八记》中的任何一篇,都可以明显地看到他在行文上的这一特点。比如《袁家渴记》中有这样的描写:“其中重州小溪,澄潭浅渚,间厕曲折,平者深墨,峻者沸白。

舟行若穷,忽又无际”。句句有景,十分生动。其他如对山风激荡溪水的描写:

“冲清旋濑,退贮溪谷”。

《石涧记》对涧水形状和声响的描写:“流若继文,响若操琴”。《石渠记》写溪流的“曲行纡馀,睨若无穷”。也都以优美的文笔,生动刻画出了客观景物的神态。

《钴鉧潭西小丘记》中,首云此丘乃“唐氏之弃地”,继谓“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而“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它如永州龙兴寺之东丘,“奥之宜者也,其始龛之外弃地。” (《永州龙兴寺东丘记》)小石城山工夺造化,却“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 (《小石城山记》)袁家渴林木参差,涧水百态,而“永之人未尝游焉”(《袁家渴记》)。石渠风摇声激,美不胜收,却“未始有传焉者” (《石渠记》)。即使偶尔出州,才行数十步,也可看到“有弃地在道南”(《柳州东亭记》)。

在柳宗元看来,“游息之物,高明之具”,“实际上是苦难生命的温馨依托”。

这类描写,在柳宗元游记散文中还有许多,如《石润记》、《小石城山记》、《石渠记》中均有类似描写。

帮忙出阅读题!

4楼:じ☆ve淩

小石潭柳中原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细读课文,填字词,完成下列句子。

①隔_,闻水声,如鸣_。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_。

③日光下澈,_。

④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为_,为 。

⑤青树翠蔓,蒙络____,参差___

⑦潭西南而望,_折_行,_可见。

⑧_神_骨,_____幽邃。

2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

①青树翠蔓。()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以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⑤明灭可见。()

⑥乃记之而去。()()

3.翻译下列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译:_

②近岸,卷石底以出 译:_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_

④往来翕忽。 译:_

4.本文选自_____,作者_, 朝人,著名的_家。他因为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____。

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l)小石潭的全貌:_

(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__

(3)潭上的景物:_

6.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怎样的?游览到最后的心情又是怎样的?

答:_7.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精彩的句子,说说它的精彩所在。

答:_27课小石潭记1.(见课文,略)2.①翠绿的茎蔓②大约表示数量的③向西步行④因为

停留⑤忽明忽暗③于是、就离开3.①潭以整块石头为底。②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

来露出水面。③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指好像水都没有。④(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4.

《小石潭记》柳宗元唐文学家《永州八记》5.(l)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参差披拂。(2)潭中鱼可百许头……似与游者相乐。(3)潭西南而望……不可知其源。

6.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

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

可知7.本题为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成理即可

小石潭记

自主学习

一、字词积累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 )竹 清洌( ) 佁( )然 翕( )忽

为坻( ) 幽邃( ) 俶( )尔 差 ( )互

2、 熟读课文,补全下列句子

(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______。(2) 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_。

(3)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_____,为______,为_____,为____。

(4)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5) 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

3、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

(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

(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

4、 翻译下列句子

(1) 皆若空游无所依。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语言积累运用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环 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 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

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

(3)可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

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

2、 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

(2)犬牙差互

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 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 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 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三、整体感悟

1、 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

(2) 小石潭的全貌怎样的?

(3) 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4) 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2、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互动学习

一、课内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 佁然不动_________ (2) 俶尔远逝___________________

(3) 悄怆幽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翻译句子

(1) 全石以为底

(2)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3、 第2、3、4段文字依次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潭中气氛。

4、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八个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么氛围,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二、课外阅读

临江之麋

临江之人,畋(tian,打猎)得麋麑(mi ni 小麋),畜之。入门,群犬垂涎,扬尾皆来,其人怒,怛(da,吓唬)之。自是日抱就犬,习示之(经常抱麋给狗看),使勿动,稍使与之戏。

积久,犬皆如人意。麋麑稍大,忘己之麋也,以为犬良(的确)我友,抵触(用头抵撞碰触)偃仆(偃,仰卧;仆,俯卧),益狎。犬畏主人,与之俯仰甚善,然时啖(吃,这里是“舔”的意思)其舌。

三年,麋出门,见外犬在道甚众,走欲以为戏。外犬见而喜且怒,共杀食之,狼藉道上。麋至死不悟。

1、解释加点字

(1)畜之_________________ (2)自是日抱就犬____________________

(3)益狎_________________ (4)见外犬在道甚众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麋”的心理活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家犬为什么把麋当“朋友”?

4、麋被“外犬”“共杀食之”的原因是什么?

5、读了这则寓言,你有什么感想?

**学习

1、试用自己的话改写本课第二段,要充分想像,不拘泥于对原句的翻译。

2、一切景语皆情语。透过观鱼时和游览到最后所描写的景物可看出作者的心情发生了变化,你认为作者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可结合作者当时的处境理解分析) 答案:

自主学习:

一、略二、1、(1)玉环、环绕 (2)清凉、凄清 (3)大约、可能、可以、能够 2、略 3、d

三、1、(1)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2)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3)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4)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游览的先后顺序 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互动学习:

一、1、2略 3、潭中景物、小溪源流 4、凄清寂静 寂寞忧伤

二、1、养、接近、更加、多 2、以为犬良我友 3、主人把它放在犬中,吓唬狗不能动麋 4、习惯地认为犬是好朋友 5、略

**学习:1、略 2、被贬心中愤懑凄苦,只好寄情山水,获得暂时的快乐,一经环境的触发,又忧伤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