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什么造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怎么造句

2020-12-02 16:41:58 字数 6317 阅读 2914

1楼:厌食是家人

别相信那些风言风语,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让我们亲自去看下他们有没有真待在一起。行吗,会不会太长了。

2楼:匿名用户

谢谢你不长可以非常好非常感谢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怎么造句

3楼:民生为本

1、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人说的靠不住啊!

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们进行了实地参观。

3、起初听到是觉得困难,但是还是得尝试一下真实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

4、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哪怕是亲戚朋友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如亲眼见到更让人信服。

5、下面是我们刘家新发明的铁器展示时间,东西好不好,耳听为虚,大家眼见为实才好。

6、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她的亲自试试,这刘大圣到底是不是真像冷寒霜说的那样,有所藏拙。

7、所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不亲眼看看他心中总有所怀疑。

4楼:匿名用户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有时候亲眼看到的也不一定是真的。

5楼:匿名用户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光听别人说的可不一定靠得住,别让别人的甜言蜜语打动!

6楼:匿名用户

做任何事情都要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7楼:心亿则乐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说的不一定是真的。

8楼:匿名用户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9楼:匿名用户

滚蛋吧肿瘤君必须交定金绝对绝对不

10楼:匿名用户

好厉害欧了给来左边跟我一起画条龙在你又不在画一张来走起

11楼:匿名用户

hhhhbhyhvhhh

12楼:匿名用户

1234567890

用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造句?

13楼:匿名用户

作出判断时,应该遵循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原则。

14楼:高嘉彤巨蟹座

有些人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也有些人说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也不一定为虚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句谚语的道理是什么?

15楼:黑白调子喵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指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也指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读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出自: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造句:1、不要老是轻易相信别人说得话,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嘛,你得自己学会看问题!

2、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何必道听途说呢?

3、玉春娘嘴里虽没有说出,心里可老是相信着那句老话: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4、她想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我何不自己走一趟。

5、这个问题不能笼统地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16楼:ez老婆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意思是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

17楼:匿名用户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造句? 10

18楼:从口从羊咩

造 句: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俗话又说:眼见不一定为实,耳听不一定为虚。从单方面很难明辨是非,要明辨是非就要多方面分析。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可是眼见的就一定是实的吗?

耳闻为虚,眼见为实,不能以耳代目,要以目正耳。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听人说的靠不住啊!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去现场看看也好。

19楼:匿名用户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所以我们准备去看看。

20楼:刺心玻璃

起初听到是觉得有些困难,但是还是要去尝试一下真实的。毕竟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嘛!

21楼:噜阿青

你要知道很多事情“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22楼:用户多好

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去实地走走看看也好。

23楼:匿名用户

你不能耳听为虚,你要眼见为实。

24楼:匿名用户

路ukkkkkkkkkk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这作文怎么写?

25楼:琉璃的绯红之月

俗话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这话是否可信?

如果太阳熄灭了它的光芒,地球上的人要过八分钟才能知道。而在这八分钟里,人们依旧可以看到太阳的光芒,却已不是实实在在的那个太阳——但是,人们不会知道。

因为存在着1.5亿千米的距离,事实动摇了“眼见为实”这个所谓的真理。那么,隔着人与人的距离又会怎样?

早在两千多年前,伟大的思想家孔子就已经发现了“眼见为实”的错误。有次孔子受困在陈蔡一带的地区,七日不尝粒。有一天中午,**颜回讨来一些米煮稀饭。

饭快要熟的时候,孔子看见颜回居然用手抓取锅中的饭吃。孔子故意装作没有看见,当颜回进来请孔子吃饭时,孔子站起来说:“食物要先献给尊长才能进食,岂可自己先吃?

”颜回解释道:“刚才我是因看见有煤灰掉到锅中,所以把弄脏的饭粒拿起来吃了。”孔子曰:

“所信者目也,而目犹不可信。”亲眼所见,未必为真,眼睛有时也会把我们欺骗。

那么,可以作个假设:如果原话是:“眼见非实,耳听为虚。

”在它变成现在所说的“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过程中会有怎样的故事?也许,智者把话传给了**,**在继续传给他的**,于是,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地流传开去,经众人之口,众口之言,“非”便传成了“为”,但依旧这样流传下去。分明听着“耳听为虚”的警示的人们却坚定不移地相信着“眼见为实”这个错误,实为可笑。

但是,虚实不分,人们也是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活。于是,许多人慢慢变得精明起来,利用人们相信“眼见为实”的心理,渐渐学会了伪装。颇有心计的人装成楚楚可怜的弱小模样,以博得大家的关心与同情,脆弱的人却用坚强冷漠的外表把自己包裹起来。

最后,最需要保护的人倍受排斥与冷落,而本应该保护别人的人却得到了精心的关怀与呵护。善于伪装的狡猾之人成了别人眼中的好人,以自己真实面目存在的人却成了“十恶不赦”的坏蛋。只是,人们这些判断仅仅来自他们所见。

如果“眼见为实”,那么“笑里藏刀”又从何而来?

当今这个金钱利益至上的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仿佛隔了一层朦胧的雾气,人世间如同进行着一场盛大的化装舞会。有些人对上级陪笑脸,百般讨好,转过身后便露出一个厌恶的表情;有些人总是亲热地拉着别人的手,说说笑笑,却在背后造谣生事想把别人拖垮;有些人行善时,总是大张旗鼓地宣扬,在别人眼里,这些人富有爱心,奉献社会,而实际上只是用金钱来买取名声……许多人的笑容背面都是一个深渊,我们无法确定我们眼中他们的表现就是他们心里真正所想,又怎能说“眼见为实”呢?

所以说,“眼见未实,耳听为虚。”

那么,真实的世界又在**?请把手放在胸口偏左那块跳动的领域。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什么意思

26楼:哇哎西西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

因此,耳听未必为虚。

(2)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体现。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27楼:哆啦a梦是梦想家

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出处:汉代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段落节选:

魏文侯使西门豹往治于邺,告之曰:“必全功成名布义。”豹曰:“敢问全功成名布义为之奈何?”

文侯曰:“子往矣!是无邑不有贤豪辨博者也,无邑不有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也。往必问豪贤者,因而亲之;其辨博者,因而师之;问其好扬人之恶,蔽人之善者,因而察之,不可以特闻从事。

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人始入官,如入晦室,久而愈明,明乃治,治乃行。”

释义:魏文侯派西门豹去担任邺郡的长官,并勉励他说:你为邺郡长官一定要做到成全大功,广施仁义,名扬天下。

西门豹说:“怎么样做才能成全大功,广施仁义,名扬天下呢?请明示。

”魏文侯说:“你去吧!天下无处不有贤智豪杰善辩博识的人,到处都有喜欢揭人短处,避人长处的人。

你到那里后,一定要访问那些贤智豪杰的人,多亲近他们;多请教那些善辩博识的人,向那些喜欢揭人短处,避人长处的人了解,并根据他们提供的线索去深入调查,不能光根据某个人反映的情况办事。

耳闻不如眼见,眼见不如亲自去走一走,走一走不如亲自动手去做一做。一个人初到一个地方当官,就好像突然进入暗室一样,什么也看不见,待时间长了才逐步看清,看清了就可以定出治理的办法来。有了治理的办法,政令就可以推行了。

扩展资料

哲学含义

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

占有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因此,耳听未必为虚。

2、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

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体现。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28楼:零下七度

释义:形容不要轻信传闻,看到的才是事实。听来

的传闻是靠不住的,亲眼看到才算是真实的。谓亲眼看见的比听说的要真实可靠。

拼音:ěr tīng wéi xū,yǎn jiàn wéi shí。

出处:汉·刘向《说苑·政理》:“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翻译:耳朵听见的,不如眼睛看见的,眼睛看见的,不是自己亲自实践得到的。

例句: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啊,哪怕是亲戚朋友说的天花乱坠,也不如亲眼见到更让人信服。

哲学含义

1、感性认识是 理性认识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前提。占有 感性材料的根本途径是参加实践,就个人而言,也可以使用他人提供的资料。他人提供的资料可以是对事物的如实反映。

因此,耳听未必为虚。

2、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可以凭人们的感官直接感知。事物的现象有真象与假象之分,假象不是对事物本质的如实体现。所以,眼见不一定为实。

29楼:匿名用户

耳听为虚;只听别人说是假的

眼见为实;只有自己捡到,才是真的

30楼:匿名用户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它是说听别人讲和自己看到是不同的,看到的可以是真实情况,而听人讲往往是虚假的,道听途说,没有亲眼所见就不要相信。但眼见是不是一定为实呢?其实不一定。

因为事物有真象和假象之分,如果眼睛看到的是假象,把假象误认为是真象,就会把虚误认为实了。

来历..应该没有把,是根据字面意思来的

31楼:匿名用户

凡是还是要身体力行的,不能道听途说的

有关眼见为实,耳听为虚的名言警句怎么写?

32楼:阿波桑二二儿

1.真相来自探寻,来自我们自身对世界的认识。而这个过程中,平衡是我们的道德责任。——**电视台节目主持人静柴静《话语权的另一半》

2.有时候不了解本质的人,是快乐的。而能够假装不知道真相,不了解本质的人,确实幸福的。——安妮宝贝

3.只有忠实于事实,才能忠实于真理。——周恩来

4.“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5.人类用认识的活动去了解事物,用实践的活动去改变事物;用前者去掌握宇宙,用后者去创造宇宙。——(意大利)克罗齐《美学原理》

6.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工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求实的态度、作踏实的功夫。——李大钊

7.凡是在理论上正确的,在实践上也必定有效。——〔德〕康德《国外黑格尔哲学新论》

8.马克思主义者看问题,不但要看到部分,而且要看到全体。一个虾蟆坐在井里说:

“天有一个井大。”这是不对的,因为天不止一个井大。如果它说:

“天的某一部分有一个井大。”这是对的,因为合乎事实。——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9.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而止矣。——战国·苟况《荀子·儒儿》

10.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汉·刘向《说苑·政理》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的类似名言,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冯梦龙曾说过类似的话, 填成语

1楼 匿名用户 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纸里包不住火,没有不透风的墙。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冯梦龙曾说过类似的话 填成语 2楼 匿名用户 耳听是虚,眼见为实 r t ng sh x ,y n ji n w i sh 解释 虚 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出处 《星火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