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小溪(作者:普里什文)的写作背景

2020-12-02 14:42:05 字数 4774 阅读 7284

1楼:巨蟹默惗

写作背景:普里什文学过农艺,是一名相当出色的农艺师,也是一位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风光为表现对象的作家。丰富的林学知识帮他读懂自然界这本大书,有助于他准确地把握物候变化的每一个细节;同时,作家破解人类心灵的本领,又帮助他从自然界作用于人的每一个感应点中找回了自己,抒写了对自然和祖国的热爱。

本文节选自作者的《叶芹草》,《叶芹草》的主题是写爱的。作者在国外求学时,曾与一个女大学生相爱,但他们只在一起两个星期就分手了。他事后说:

“一个女人伸手拨动了一下竖琴,琴弦发出声乐,我也曾如此:她拨动了一下,我就唱起来了。”在《叶芹草》中,贯穿整篇三部分(《荒野》《岔路口》《欢乐》)的主角是作家本人。

在作者笔下,恋人虽失去了,她的美丽形象却反映在自然界千变万化的事物上,恋人的美和大自然的美融为一体,令作家欣赏不尽,不时触发他的诗情。作家本人也在鉴赏美的过程中,走出孤独,找到幸福,终于“进入百花争艳的世界”。〔教材解析上的。〕

写《林中小溪》的作者普里什文的资料

2楼:匿名用户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又名普里希文,1873-1954)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草虫之音异能的学者,步入俄罗斯文坛的。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虽历经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繁盛,却始终保持了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1873年1月23日(新历2月4日),普里什文出生于苏联奥廖尔省叶列茨县一个破败的商人、地主家庭,童年时代在接近自然世界的乡村度过。他的青少年岁月经历了俄罗斯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主思潮的洗礼,还在上中学时就对当时兴起的马克思主义思想产生兴趣。

1894年他考入拉脱维亚里加综合技术学校,不久开始翻译德国革命家倍倍尔的作品,1897年因传播马克思主义**入狱。出狱后留学德国,在莱比锡大学哲学系攻读农艺学。在此期间,他大量阅读了斯宾诺莎、康德、尼采和歌德的著作。

1902年回国,开始是在莫斯科近郊的克林和卢加地区做农艺师,后受著名民俗学家翁丘科夫委派,到当时很少有人研究的俄罗斯北方白海沿岸的密林和沼泽地带进行地理和人文考察,搜集了大量珍贵的民间文学作品。他从人类学、社会学、民族学角度,对当地的文化历史进行了深入**。根据考察见闻,写成随笔集《飞鸟不惊的地方》,以富有民间文学特色的语言,细致而生动地描绘了该地区的自然地貌和人文景观,描述了尚未被现代文明冲击的农民、渔夫、猎人、妇女和儿童的淳朴生活和风俗习惯,并且寻幽探秘,追寻当地文化和**教派传统汇集而成的独特地域文化,融合了从历史深处延宕而来的凝重而从容的思考。

《飞》的成功使普里什文在俄罗斯文坛崭露头角。   在以后的10多年中,普里什文的多数时间都在路途、山水中度过,行吟漫游成为他一系列探求的开端。在此期间,他又写了《跟随神奇的小圆面包》(1908)、《在隐没之城的墙边》(1909)、《黑阿拉伯人》(1910)等随笔集,分别记述自己的几次旅行经历。

在二三十年代,普里什文相继推出自传体长篇**《恶老头的锁链》(1923-1954)、随笔集《别列捷伊之泉》(1925-1926)、《大自然的日历》(1925-1935)、《仙鹤的故乡》(1929)、中篇**《人参》(1933)等,这些作品的问世标志着普里什文创作风格日臻成熟,尤其是《别列捷伊之泉》,更具转折意义。不仅标志着普里什文“自然与人”创作思想的生成,而且最终使他为年轻的苏维埃文学所接纳。在这部作品中,作家按照自然的时间推进,并应和于自然界的种种变化,从春天的第一滴水写起,直至人的春天,其间穿插着俄罗斯中部乡村的打猎、农事、节庆等生活细节。

在这里,普里什文不仅把自然与具体的日常生活,与人的复杂情感结合起来,而且第一次把“大地本身”当作“故事的主人公”。这表明,在普里什文那里,自然不再仅仅是人生存的外在环境,不再是存在于人之外的特异的东西,它就具体地贯穿于生命活动和生活进程中,成为一种深入人的实际生活和具体进行在人内心世界中的过程。

四、五十年代是普里什文创作的全盛时期,《没有披上绿装的春天》(1940)、《叶芹草》(1940)、《林中水滴》(1943)、《太阳宝库》(1945)、《大地的眼睛》(1946-1950)、《船木松林》(1954)和未完成的《国家大道》都为作家带来更广泛的声誉。他的作品《林中小溪》被选入苏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书。1954年,普里什文卒于莫斯科近郊的林中别墅。

  普里什文不俗的文学成就使他有理由被俄罗斯文学界和读者推为名家。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莫斯科文艺出版社曾分别出版他的6卷集和8卷集,至于作品的单行本也是不断再版。根据近期资料,1999年“竹林出版社”出版了他的《林帐》,2000年“行动出版社”在“经典荟萃”系列丛书中将他和帕乌斯托夫斯基的中短篇作品结集出版,“蜻蜓新闻出版社”再版了《孩子与鸭子》,2001年“奥林巴斯行动”、“卡拉普斯”、“探索者世界”、“儿童文学”等几家出版社分别重印了作家的《太阳宝库》、《刺猬的故事》等,“国家出版社”也出版了普里什文新选集的前两册。

此外,从1998年至今,至少已有19种中、小学生课外阅读书籍中收入了普里什文的散篇作品,这些书籍的总发行量已超过33万册。他时而作为民间故事的写作者与克雷洛夫、托尔斯泰等人并列齐名,时而又作为描写俄罗斯自然的圣手与普希金、屠格涅夫、费特等人同时出现,时而他还作为著名的儿童作家被列入马克·吐温、罗大里一类。

文学常识林中小溪的作者是什么苏联作家

3楼:乐观的才11子

普里什文

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普里什文(又名普里希文,1873-1954)被誉为"伟大的牧神"、"完整的大艺术家"、"世界生态文学和大自然文学的先驱"、"俄罗斯语言百草",是20世纪苏联文学史上极具特色的人物。世纪之初,他是作为怀有强烈宇宙感的诗人,具有倾听鸟兽之语、与树木对话、闻草虫之音的异能者,被俄罗斯文坛称为大自然的诗人与文人。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文学创作中,虽历经俄罗斯文学发展历程中批判现实主义的衰落、现代主义的崛起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繁盛,却始终保持了个性化的艺术追求。

他的创作不仅拓宽了俄罗斯现代散文的主题范围,而且为其奠定了一种原初意义上的风貌,其作品中充满纯净的阳光、水流和蓬勃生长的树木,也是世界文学史上最具代表性的大自然诗人与文人。

《林中小溪》的文章思路(段落划分)。

4楼:深院锁清秋

1. 领略大自然的美和小溪所显示的生命力。

2. 学习文中白描手法的运用。

3. 在情景交融中感悟作者的人生信念。

4. 理解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一. 基础学习

1. 普里什文:苏联作家,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

他依靠自己丰富的林学知识,读懂了自然界这本大书,他的作品抒写了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他曾经当过农艺师,后来发表文学作品《在鸟不受惊的地方》一举成名。主要作品收入《普里什文文集》。

他的作品主要是通过对大自然的诗一般的感受,展示了人的精神生活,歌颂人的创造力。

2. 字词

颤(chàn)动:短促而频繁的振动。

涟漪(lián yǐ):细小的波纹。

潺潺(chán):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簌簌(sù):形容风吹叶子的声音。

萦(yíng)绕:缠绕回旋。

惬(qiè)意:称心,满意。

和煦(xù):温暖。

分道扬镳(biāo):指分道而行。比喻各奔前程,各干其事。

车辙(zhé):车辆经过后车轮在道路上凹下去的痕迹。

二. 整体感知:领会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

1. 本文的作者是一位长期以俄罗斯高加索林区为创作基地,以森林地带大自然美丽风光为表现对象的作家。在本文中作者为我们描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

提问:课文在哪些地方体现了大自然的美丽和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

明确:课文中很多地方都表现了大自然的美丽。比如,课文第7—13段,课文第26—29段,写出了林中的景色非常美丽;写小溪所显示出的生命力,主要是在小溪和障碍物的冲撞中体现出来的,如课文第6段,第32段等等。

2. 我们之所以能感受到小溪和森林的美丽,一方面是因为文章的语言很优美,更重要的是,课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把它们当作有感情、有灵魂,有人格精神的人来表现。提问:

你们能结合文中具体内容来谈谈自己的体会吗?

课文中有很多地方都把小溪当作人来写,比如“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小溪毫不吝啬地将它灌满水,并继 续前进,而留下那水塘过它自己的日子”等,这些句子用拟人的手法,就把小溪写得很活泼,而且带有人的思想感情。文中写小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勇前进,就像是一个人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勇往直前一样。

3. 作者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所以在文章中处处体现了他对小溪和森林的赞美之情。课文在这种感情支配下组织行文,一气呵成,把握作者思想脉络来理清层次。

明确:遇到障碍(第一次冲击)——遇到大的障碍(第二次冲击)——冲刷倒百年云杉(第三次冲击)——分流、合流

4. 提问:溪在林中冲破重重障碍奋然前行,这和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明确:小溪在与障碍搏斗中创造了时间和生活,人生也是如此,如果平平坦坦,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同样不会有真正意义上的生活和时间;溪流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创造了美好的生活,相信我们的人生,同样会如此美丽。

5.提问:作者从自然景观中感悟到了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明确:作者正是因为对大自然充满了热爱,才会在对森林和小溪的观赏中. 感悟出人生的哲理,而且课文处处写景都透露了作者的主观感情。

作家喜欢把自己的文章称作诗体随笔,可见文中诗的因素很浓。这一方面表现在揭示的道理深刻,本文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中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透露了融入自然,亲和自然的感情,表现出自己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6. 文章的语言特色:一,文章带有口语色彩,就像和朋友交谈;二,文中用了白描的手法来写,用拟人的手法把小溪和森林当作有感情有灵魂的人来写;第三,语言睿智深沉,字里行间透露出灵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