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半山树
平流层有臭氧层保护人类免受紫外线的伤害
2楼:匿名用户
有利于飞行;免受紫外线伤害
3楼:匿名用户
能阻挡紫外线,对大气有保温作用
平流层对人类的意义有_____,保护人类,_____
4楼:曾飞非
平流层的波动对地球气候会产生重要影响
并且人类可以利用平流层建立通信平台,目前大部分飞机航空都是飞行与平流层.
平流层对人类的意义有____,保护人类,_____ 5
5楼:爱德蒙哈雷
首先先说平流层的物质组成:氮气、氧气、少量的水汽、臭氧(在22-27千米形成臭氧层)、尘埃、放射性微粒、硫酸盐质点.
由于平流层的高度较对流层高,因此与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相比,平流层的太阳辐射含有更多的短波紫外辐射.一般将来自太阳的紫外辐射按照波长的大小分为三个区,波长在315-400 nm (1nm =10-9 m)之间的紫外光称为uv-a 区,该区的紫外线不能被臭氧有效吸收,但是也不造成地表生物圈的损害.事实上,这一波段少量的紫外线也是地表生物所必需的,它可促进人体的固醇类转化成维生素d,如果缺乏会引起软骨病,尤其对儿童的发育产生不良的影响;波长为280-315 nm的紫外光称为uv-b 区,这一波段的紫外辐射是可能到达地表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最大危害的部分;波长为200-280 nm的紫外光部分称为uv-c 区,该区紫外线波长短,能量高,不过这一区的紫外线能被大气中的氧气和臭氧完全吸收,即使是平流层的臭氧发生损耗,uv-c 波段的紫外线也不会到达地表造成不良影响.
平流层中最重要的化学组分就是臭氧(o3).臭氧是地球大气中的一种微量气体,由三个氧原子组成,是我们熟知的氧气的同素异形体.臭氧在大气中通常分布在两层,即对流层和平流层中.
环绕在地球表面至高空8-16公里范围内的一层大气称为对流层,这一层中的臭氧对人类和生态环境是有害的,它也是当前城市大气光化学烟雾污染的主要物质.对流层向上至大约50公里左右的范围,就是通常所称的平流层.实际上,平流层保存了大气中90% 的臭氧,位于这一高度的臭氧能有效地吸收对人类健康有害的紫外线(uv-b段),从而保护了地球上的生命.
在温带地区,商业客机一般会于离地表10公里的高空,即平流层的底部处巡航.这是为了避开对流层因对流活动而产生的气流.而在客机巡航阶段所遇上的气流,大多是因为在对流层发生了对流超越现象.
同样地,滑翔机一般会在上升暖气流上滑翔,这股气流从对流层上升到达平流层就会停止.这样一来变相为世界各地的滑翔机设定了高度限制.(纵然有些滑翔机会用上背风波来飞得更高,把滑翔机带到平流层之中.
)并且在平流层空间使用准静止的长驻空飞艇作为高空信息平台,与地面控制设备、信息接口设备以及各种类型的无线用户终端构成的天地空一体化综合信息系统产生平流层通信系统.与通信卫星相比,它往返延迟短、自由空间衰耗少?有利于实现通信终端的小型化、宽带化和对称双工的无线接入;与地面蜂窝系统相比?
平流层平台的作用距离、覆盖地区大、信道衰落小?因而发射功率可以显著减少.不但大大降低了建设地面信息基础设施的费用,而且也降低了对基站周围的辐射污染.
对人类的贡献相当大.
而您的第二个问题,水汽、杂质不应当是都在平流层,应该是在对流层.对流层是贴近地面的大气最低层.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水汽、固体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该层是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一层.人类就生活在对流层的底部.
平流层为什么对地球生物的生存有重要意义
6楼:米兰的舍小瓦
平流层(stratosphere),亦称同温层,是地球大气层里上热下冷的一层,此层被分成不同的温度层,当中高温层置于顶部,而低温层置于低部。组成部分包括 氮气、氧气、少量的水汽、臭氧(在22-27千米形成臭氧层)、尘埃、放射性微粒、硫酸盐质点。太阳的紫外线中,有波长为200-280nm的紫外光部分称为uv-c区,该区紫外线波长短,能量高,对地球生物的生存有很大危害,不过这一区的紫外线能被大气中的氧气和臭氧完全吸收。
平流层的波动对地球气候会产生重要影响
并且人类可以利用平流层建立通信平台,目前大部分飞机航空都是飞行与平流层。
7楼:花少烽
大部分臭氧在平流层,而臭氧又能吸收大部分的紫外线,所以~~~
为什么说对流层对人类环境特别重要
8楼:培训找厚学网
1.对流层接近地面,各种气候现象都发生在对流层,因此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由于对流层随着高度的增加,温度反而降低,这样水汽就要以凝结核为核心,凝接形成降水落回地面,这样水汽和凝结核便集中在对流层中,如果温度变化相反的话,水汽就要上升到宇宙空间中去.
2.平流层中存在者臭氧,他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从而保护了地球环境.因此看作生命的天然屏障.
3.地面排放的污染物,比如氟里昂等物质,随着气流的运动,容易在极地集中,因此臭氧空洞出现在两极.
臭氧层的存在对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
9楼:张运乐
大气臭氧层主要有三个作用。
其一为保护作用,臭氧层能够吸收太阳光臭氧层阻挡紫外线中的波长306.3nm以下的紫外线,主要是一部分uv—b(波长290~300nm)和全部的uv—c(波长<290nm=,保护地球上的人类和动植物免遭短波紫外线的伤害。只有长波紫外线uv-a和少量的中波紫外线uv-b能够辐射到地面,长波紫外线对生物细胞的伤害要比中波紫外线轻微得多。
所以臭氧层犹如一件保护伞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得以生存繁衍 。
其二为加热作用,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并将其转换为热能加热大气,由于这种作用大气温度结构在高度50km左右有一个峰,地球上空15~50km存在着升温层。正是由于存在着臭氧才有平流层的存在。而地球以外的星球因不存在臭氧和氧气,所以也就不存在平流层。
大气的温度结构对于大气的循环具有重要的影响,这一现象的起因也来自臭氧的高度分布。
其三为温室气体的作用,在对流层上部和平流层底部,即在气温很低的这一高度,臭氧的作用同样非常重要。如果这一高度的臭氧减少,则会产生使地面气温下降的动力。因此,臭氧的高度分布及变化是极其重要的。
流层中的臭氧吸收掉太阳放射出的大量对人类、动物及植物有害波长的紫外线辐射(240-329纳米,称为uv-b波长),为地球提供了一个防止紫外辐射有害效应的屏障。但另一方面,臭氧遍布整个对流层,却起着温室气体的不利作用。在平流层中臭氧耗损,主要是通过动态迁移到对流层,在那里得到大部分具有活性催化作用的基质和载体分子,从而发生化学反应而被消耗掉。
臭氧主要是与hox、nox、clox和brox中含有的活泼自由基发生同族气相反应。
10楼:张咲帅
1.它是地球的屏障,保护了一切生命。
2.它能吸收日光中波长在2×10^(-7)m——3×10^(-7)m之间的电磁波,因此能过滤掉日光中99%以上的紫外线,对地球表面行成保护层。
为什么说平流层是人类生存环境的天然屏的障?
11楼:匿名用户
平流层中臭氧的存在对于地球生命物质至关重要,因为,它阻挡了高能量的紫外辐射到达地面。阳光中的紫外辐射虽然只占太阳总发射能量的5%左右,但是它对于地球生命系统又有很大的伤害能力,并且,能量越高,伤害越大。能量最高的部分,即euv,在平流层以上就被大气中的原于和分子氧所吸收。
从euv到波长=290nm之间的一般称为uv-c段,被平流层03分子全部吸收。波长为290—320nm的辐射段称uv—b段也有90%被o3分子吸收,从而大大减弱了它到达地面的强度。如果平流层03的含量减少,则地面受到的uv-b段紫外辐射的强度将会增加。
研究表明uv—b能破坏生物蛋白质和基因物质脱氧核糖核酸(dna),造成细胞死亡;使八类**癌发病率增高;伤害眼睛导致白内障而使眼睛失明;抑制植物如大豆、瓜类、蔬菜等的生长;并穿透10m深的水层,杀死浮游植物和微生物,从而危及水中生物的食物链和自由氧的**,影响生态平衡和水体的自净能力。根据美国科学家的近期分析,如果uv—b段紫外线强度增加1%,那么,在美国恶性黑色瘤的死亡率将上升0.8-1.
5%,大豆的产量将减少约25%。因此,臭氧层实际上已成为地球生命系统的保护层。 臭氧层的减薄还会造成地面光化学反应加剧,使对流层o3浓度增高,光化学烟雾污染加重。
臭氧也能吸收可见光及9-10微米的红外光,使大气层加热。所以,臭氧浓度的变化不仅影响到平流层大气的温度和运动,也影响了全球的热平衡和全球的气候变化。 近二十年来,人们逐渐认识到平流层大气中的一些微量成分,如含氯、含氢自由基、氮氧化物等对平流层臭氧的分解具有催化作用,而人类的某些活动能直接或间接地向平流层提供这些物种,致使平流层臭氧的稳定性受到威胁。
十余年来这已成为当前国际上最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尤其在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站的科学家farman等在哈雷湾(halley bay)站观测到了早春时期南极上空臭氧急剧减少,即形成所谓的臭氧洞之后,大气臭氧的损耗问题进一步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对臭氧层损耗的物理或化学的原因;由损耗引起的生态后果;臭氧浓度分布的模式**及控制对策等的研究,已成为大气科学、气象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医学等各界研究的一个重大课题。
人类保护地球的事例
12楼:匿名用户
签《京都议定书》
制定禁渔期
京都议定书
为了人类免受气候变暖的威胁,1997年12月,在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第三次会议通过了旨在限制发达国家温室气体排放量以抑制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
《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0年,所有发达国家二氧化碳等6种温室气体的排放量,要比1990年减少5.2%。具体说,各发达国家从2008年到2012年必须完成的削减目标是:与1990年相比,欧盟削减8%、美国削减7%、日本削减6%、加拿大削减6%、东欧各国削减5%至8%。
新西兰、俄罗斯和乌克兰可将排放量稳定在1990年水平上。议定书同时允许爱尔兰、澳大利亚和挪威的排放量比1990年分别增加10%、8%和1%。
《京都议定书》需要在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55%以上的至少55个国家批准,才能成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公约。中国于1998年5月签署并于2002年8月核准了该议定书。欧盟及其成员国于2002年5月31日正式批准了《京都议定书》。
2004年11月5日,俄罗斯**普京在《京都议定书》上签字,使其正式成为俄罗斯的法律文本。截至2005年8月13日,全球已有14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该议定书,其中包括30个工业化国家,批准国家的人口数量占全世界总人口的80%。
美国人口仅占全球人口的3%至4%,而排放的二氧化碳却占全球排放量的25%以上,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最大的国家。美国曾于1998年签署了《京都议定书》。但2001年3月,布什**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借口,宣布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
2005年2月16日,《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以法规的形式限制温室气体排放。为了促进各国完成温室气体减排目标,议定书允许采取以下四种减排方式:
一、两个发达国家之间可以进行排放额度买卖的“排放权交易”,即难以完成削减任务的国家,可以花钱从超额完成任务的国家买进超出的额度。
二、以“净排放量”计算温室气体排放量,即从本国实际排放量中扣除森林所吸收的二氧化碳的数量。
三、可以采用绿色开发机制,促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减排温室气体。
四、可以采用“集团方式”,即欧盟内部的许多国家可视为一个整体,采取有的国家削减、有的国家增加的方法,在总体上完成减排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