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性思维》武宏志读后感,我想找一本批判性思维的书,哪本比较好? 15

2020-11-25 21:31:17 字数 4725 阅读 6123

1楼:匿名用户

读了美国理查德·保罗的《批判性思维》一书,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现结合历史学科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感受。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可能性

批判性思维是与生俱来的一种特质,任何正常思维的人都有或多或少批判性思维的意识,因为人类具有自我中心、群体中心、自相矛盾的天性,必须进行批判性思考,通过批判性思考,人类是可以进行理性思维的,即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和掌握,任何人或事情自有一套内在逻辑,能够进行批判性思考,只不过他的成熟度不同罢了。这就要求我们历史教师抓住学生的特点,选择一些有助于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资料,锻炼学生的思维,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必要性

无论一个人的知识层次高低,每个人的思想都有自己的局限性。这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决定的,“处处有个我在”,“人的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其所处的时代的局限,即任何人都受到其所处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技术等条件的约束,思想难免受到限制,不可能超越时代,所以需要与时俱进;另外,任何人的思想观点,都带有价值判断,都从一定的利益出发,当然这个“利益”既可以是个人的,也可以是某一团体、阶层的,也可以是全社会、全人类的。因此,作为历史教师,一定要认识到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是非常必要的。

作为知识较少、各方面需要完善的初中生,一定要让他们清楚地认识到以上的观点,只有让他们明白了这些,才能使他们有自己的独立判断能力,从而不盲目相信、盲目否定某些观点,才会尽可能全面的看问题。

三、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清华大学校长顾秉林说:“为什么我们的某些研究生在遇到一些实际问题时,比较缺乏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是我们没有很好地把握批判性思维这一理念”。

试想如果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能接受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到上大学时还会出现这些问题吗?而历史学科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最佳阵地,在美国历史学科之所以最受重视就是因为它对培养一个人的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批判性思维更加重要,因为它能决定一个国家的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没有创新,这个国家就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历史教师一定要清楚自己肩负的重任,意识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时刻牢记自己的使命,为祖国的强大尽一份微薄之力。

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正确思维

正确的思维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一种技艺,需要长期通过科学的办法来培养和训练,这就要求教师的正确引导,不断强化。如在教学中提出关键、清晰的问题,与学生一起搜集客观信息,不要因为主观的因素而对材料的选取有所偏颇,带着学生进行合理的推导,不要让个人的好恶、利益、和坏习惯影响推导的走向和严密性,当遇到棘手的问题时,不妨换一种思维框架试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借鉴别人的想法,发现自己思维过程的不足,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又让他们认识到的合作的重要性。经过不断的潜移默化,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

五、做一个终生不倦的学习者

许多人生活在他人的看法中,如果得不到他人的认同,便对自己也无法认同,要克服这一点,教师就要时常鼓励学生对于自己的信念、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拥有理性的自我原创性,不依赖于他人思想上的指引和控制。而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做一个终生不倦的学习者,吾生也有涯,吾知也无涯,随着知识的不断完善,看问题的角度也会与众不同,就会更为理性地对待自己的信念,从而个人的思想水平也会得到提高。

总之,从《批判性思维》一书中,我学到了许多,不仅了解了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而且知道在历史学科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不可替代性,从而意识到

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在学科教学中更好地完成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任。

我想找一本批判性思维的书,哪本比较好? 15

2楼:千里孤鸿

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 武宏志,周建武

3楼:匿名用户

李万中的《思维的利剑-批判思维让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世界》

怎样理解批判性思维与思想创新的内在关系

4楼:司徒玉蓉朱词

一、概念含义

1、批判性思维就是具有批判精神的思维,是和盲从性思维相对立的。

批判的含义包括:①对错误的言论或行为加以否定,例如,批判自由主义。②对研究对象进行剖析(批)和判定(判),例如,康德的“三大批判”。

批判精神就是怀疑精神、否定精神和肯定精神的统一。

批判性思维的特点:

①独立性;不轻信他人。

②系统性;不以偏概全。

③求真性;不阿谀逢迎。

④反思性;不一劳永逸。

⑤开放性;不固执己见。

2、思想创新一般称为理论创新,属于文化创新。

创新是指发现新的客观对象(科学创新)、推出新的美好事物,包括技术创新(发明)、体制创新(改革)、文化创新(创作)等等。

二、辩证关系

1、批判性思维是理论创新的条件;

2、理论创新是批判性思维的成果。

逻辑学有关书目推荐

5楼:匿名用户

你可以参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用书《形式逻辑》(第四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逻辑学教研室编写。也可以参考全国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教材《形式逻辑》,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蔡贤浩主编。

这两部教材相对比较浅显,也容易自学。

如果你想更深入学习,建议你参考《普通逻辑》(增订本),上海人民出版社,《普通逻辑》编写组编写,这是教育部组织的十几所高校逻辑学专家编写的。

周建武为何人?

6楼:匿名用户

客户评价  在国内逻辑应试辅导界享有盛誉,讲解独到,分析透彻,切中考点,注重实战,辅导效果卓著,深受学员推崇。在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等出版社编著出版有mba、mpa、mpacc、gct等各类硕士专业学位及公务员应试的逻辑辅导用书30余部,其中三部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其主编的系列辅导书已成为逻辑应试经典,每年修订再版,屡次命中当年考题,被考生誉为“史上最牛的逻辑辅导书”。

代表作品有:清华版“gct逻辑应试系列”,人大版“周建武逻辑应试高分系列”,被公认为是历届硕士专业学位考生的必备用书。**著作与成果  先后在逻辑、管理与技术等专业领域进行相关研究,主持(或合作研究)多项课题,编著(合著)出版各类著作三十余部,发表**多篇。

主要著作、**与成果有: 逻辑著作   (1)《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逻辑考前辅导教程》(全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指导委员会组编教材,周建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4;   (2)《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逻辑模拟试题与解析》(周建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04;   (3)《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gct逻辑真题分类精解》(周建武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04;   (4)《非形式逻辑导论》(武宏志,周建武,唐坚主编),人民出版社,2009.4;   (5)《批判性思维——论证逻辑视角》 (武宏志,周建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02;   (6)《mba、mpa、mpacc、gct逻辑推理——高效思维技法与训练指导》(周建武,武宏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    (7)《mba、mpa、mpacc、gct逻辑题典——真题分类精解与模拟试题》(周建武志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   (8)《mba联考逻辑历年真题分类精解》(周建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   (9)《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逻辑习题归类精编》(周建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   (10)《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综合能力考试逻辑精选600题》(周建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   (11)《gct逻辑考点归纳与快解技法速查手册》(周建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1;   (12)《mpa/mpacc联考逻辑往年真题归类精解》(周建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6;   (13)《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逻辑专讲》(周建武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03   (14)《逻辑写作分册-mba》(周建武,罗保华编著),企业管理出版社,2009.

7;   (15)《逻辑推理技法与训练》(周建武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04   (16)《世上最经典的365道逻辑思维名题》,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社科图书   (1)《实习生心态-职场常青之道》,海天出版社,2006.12;   (2)《你该为谁工作-影响你一生的求职宝典》,海天出版社,2006.

6;   (3)《塔木德》,海天出版社,2006.7;   (4)《简单生存》,海天出版社,2007.2;   (5)《水道》,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

1;   (6)《格局》,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8.1;   (7)《草根品三国》,中国三峡出版社,2006.9;   (8)《尘中追忆》(诗集),远方出版社,2005.

1; **成果   在技术与管理等领域发表(或合作发表)的主要**、著作、专利及获奖成果:   (1)《高镍含量二元金属柱撑粘土的性质研究》.《石化技术》.

2002年8月   (2)《劣质原料生产低硫低凝点柴油的工艺研究》.《石油炼制与化工》.1998年第5期    (3)《烯烃催化水合醚化生产高辛烷值汽油方法》.

(中国发明专利)   (4)《计算机应用基础》(二十一世纪中等职业教育教材).中国商业出版社.2007年05月   (5) 作为某信息应用研究课题组成员,研究成果获得第三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

2007年12月   (6)《组织与员工的心理感知与心理契约关系探析》.商业时代.2009年第29期;   (7)《基于社会交换理论的知识型员工激励研究》.

商场现代化.2007年第28期; 社会职务   (1)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生产力发展专业委员会特约专家   (2)北京某管理咨询****独立董事   (3)北京创造学会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