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释没什么保留时间是色谱法的热力学常数

2020-11-25 12:19:02 字数 5466 阅读 5124

1楼:q抠

谱带展宽的机理色谱过程热力学就是从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观点出发,研究溶质保留值随分析条件。

色谱过程动力学研究物质在色谱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如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从而为选择色谱分离条件提供理论指导、分子结构变化的规律

热力学常数有哪些?它们的物理化学意义是什么?

2楼:小牛骑马追火箭

热力学常数有:

1、热力学常数r

物理化学意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

4l p=101325pa,t=273.15k,n=1mol,v=22.4l=0.

0224m^3,r=8.314,单位j/(mol*k)。

2、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理化学意义: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na或l)的定义是一个比值,是一个样本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一般为原子或分子)n,与它所含的物质量n(单位为摩尔)间的比值,公式为na=n/n。

因此,它是联系一种粒子的摩尔质量(即一摩尔时的质量),及其质量间的比例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用于代表一摩尔物质所含的基本单元(如分子或原子)之数量,而它的数值为:6.

02x10^23/mol。

3、玻尔兹曼常量

物理化学意义:玻尔兹曼常量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常量,记为“k”,数值为:k=1.

3806505×10^-23j/k,玻尔兹曼常量可以推导得到,理想气体常数r等于玻尔兹曼常数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

为什么保留时间是色谱法的热力学参数

3楼:baby飒沓啊

如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来分析温度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就是考察分子的热运动了,看看不同温度下分子在色谱柱中的运**况,具体是怎样运动的.色谱的分离理论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呢

如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来分析温度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的重要作用

4楼:幸运的喜帖

如何从热力学和动力学角度来分析温度在气相色谱分离中的重要作用 主要就是考察分子的热运动了,看看不同温度下分子在色谱柱中的运**况,具体是怎样运动的.色谱的分离理论一直没有一个权威的结论呢

什么样的溶液体系适用于气液色谱法测定其热力学函数

5楼:匿名用户

( )溶液体系用适于气液色谱法测定其热力学函数?

色谱法的色谱理论

6楼:百度用户

关于保留时间的理论

保留时间是样品从进入色谱柱到流出色谱柱所需要的时间,不同的物质在不同的色谱柱上以不同的流动相洗脱会有不同的保留时间,因此保留时间是色谱分析法比较重要的参数之一。

保留时间由物质在色谱中的分配系数决定:

tr = t0(1 + kvs / vm)

式中tr表示某物质的保留时间,t0是色谱系统的死时间,即流动相进入色谱柱到流出色谱柱的时间,这个时间由色谱柱的孔隙、流动相的流速等因素决定。k为分配系数,vsvm表示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这个公式又叫做色谱过程方程,是色谱学最基本的公式之一。

在薄层色谱中没有样品进入和流出固定相的过程,因此人们用比移值标示物质的色谱行为。比移值是一个与保留时间相对应的概念,它是样品点在色谱过程中移动的距离与流动相前沿移动距离的比值。与保留时间一样,比移值也由物质在色谱中的分配系数决定:

r_f=\frac

其中rf是比移值,k表示色谱分配系数,vsvm表示固定相和流动相的体积。

基于热力学的塔板理论

塔板理论是色谱学的基础理论,塔板理论将色谱柱看作一个分馏塔,待分离组分在分馏塔的塔板间移动,在每一个塔板内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形成平衡,随着流动相的流动,组分分子不断从一个塔板移动到下一个塔板,并不断形成新的平衡。一个色谱柱的塔板数越多,则其分离效果就越好。

根据塔板理论,待分离组分流出色谱柱时的浓度沿时间呈现二项式分布,当色谱柱的塔板数很高的时候,二项式分布趋于正态分布。则流出曲线上组分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可以表示为:

c_t=\frac} e^}

这一方程称作流出曲线方程,式中ct为t时刻的组分浓度;c0为组分总浓度,即峰面积;σ为半峰宽,即正态分布的标准差;tr为组分的保留时间。

根据流出曲线方程人们定义色谱柱的理论塔板高度为单位柱长度的色谱峰方差:

h=\frac

理论塔板高度越低,在单位长度色谱柱中就有越高的塔板数,则分离效果就越好。决定理论塔板高度的因素有:固定相的材质、色谱柱的均匀程度、流动相的理化性质以及流动相的流速等。

塔板理论是基于热力学近似的理论,在真实的色谱柱中并不存在一片片相互隔离的塔板,也不能完全满足塔板理论的前提假设。如塔板理论认为物质组分能够迅速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建立平衡,还认为物质组分在沿色谱柱前进时没有径向扩散,这些都是不符合色谱柱实际情况的,因此塔板理论虽然能很好地解释色谱峰的峰型、峰高,客观地评价色谱柱地柱效,却不能很好地解释与动力学过程相关的一些现象,如色谱峰峰型的变形、理论塔板数与流动相流速的关系等。

基于动力学的范第姆特方程

范第姆特方程(van deemter equation)是对塔板理论的修正,用于解释色谱峰扩张和柱效降低的原因。塔板理论从热力学出发,引入了一些并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假设,van deemter方程则建立了一套经验方程来修正塔板理论的误差。

范第姆特方程将峰形的改变归结为理论塔板高度的变化,理论塔板高度的变化则源于若干原因,包括涡流扩散、纵向扩散和传质阻抗等。

由于色谱柱内固定相填充的不均匀性,同一个组分会沿着不同的路径通过色谱柱,从而造成峰的扩张和柱效的降低。这称作涡流扩散

纵向扩散是由浓度梯度引起的,组分集中在色谱柱的某个区域会在浓度梯度的驱动下沿着径向发生扩散,使得峰形变宽柱效下降。

传质阻抗本质上是由达到分配平衡的速率带来的影响。实际体系中,组分分子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达到平衡需要进行分子的吸附、脱附、溶解、扩散等过程,这种过程称为传质过程,阻碍这种过程的因素叫做传质阻抗。在理想状态中,色谱柱的传质阻抗为零,则组分分子流动相和固定相之间会迅速达到平衡。

在实际体系中传质阻抗不为零,这导致色谱峰扩散,柱效下降。

在气相色谱中van deemter方程形式为:

h=a+\frac+c\mu

其中h为塔板数,a为涡流扩散系数,b为纵向扩散系数,c为传质阻抗系数,μ为流动相流速。

在高效液相色谱中,由于流动相粘度远远高于气相色谱,纵向扩散对峰型的影响很小,可以忽略不计算,因而van deemter方程的形式为:

h = a + cμ

色谱热力学 色谱动力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 5

7楼:匿名用户

色谱过程热力学就是从热力学和统计力学的观点出发,研究溶质保留值随分析条件、分子结构变化的规律。

色谱过程动力学研究物质在色谱过程中的运动规律,如解释色谱流出曲线的形状、谱带展宽的机理,从而为选择色谱分离条件提供理论指导。

8楼:夏夜

色谱热力学研究溶质的保留

色谱动力学研究分子的迁移

热力学常数有哪些,分别的物理化学意义是什么

9楼:love就是不明白

1、热力学常数r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4l p=101325pa,t=273.15k,n=1mol,v=22.

4l=0.0224m^3   r=8.314,单位j/(mol*k)

2、阿伏伽德罗常数

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na或l)的定义是一个比值,是一个样本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一般为原子或分子)n,与它所含的物质量n(单位为摩尔)间的比值,公式为na=n/n。因此,它是联系一种粒子的摩尔质量(即一摩尔时的质量),及其质量间的比例常数。

阿伏伽德罗常数用于代表一摩尔物质所含的基本单元(如分子或原子)之数量,而它的数值为:6.02x10^23/mol

3、玻尔兹曼常量

玻尔兹曼常量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常量,记为“k”,数值为:k=1.3806505×10^-23j/k,玻尔兹曼常量可以推导得到,理想气体常数r等于玻尔兹曼常数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

10楼:小牛骑马追火箭

热力学常数有:

1、热力学常数r

物理化学意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已知标准状况下,1mol理想气体的体积约为22.

4l p=101325pa,t=273.15k,n=1mol,v=22.4l=0.

0224m^3,r=8.314,单位j/(mol*k)。

2、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理化学意义:在物理学和化学中,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na或l)的定义是一个比值,是一个样本中所含的基本单元数(一般为原子或分子)n,与它所含的物质量n(单位为摩尔)间的比值,公式为na=n/n。

因此,它是联系一种粒子的摩尔质量(即一摩尔时的质量),及其质量间的比例常数。阿伏伽德罗常数用于代表一摩尔物质所含的基本单元(如分子或原子)之数量,而它的数值为:6.

02x10^23/mol。

3、玻尔兹曼常量

物理化学意义:玻尔兹曼常量是热力学的一个基本常量,记为“k”,数值为:k=1.

3806505×10^-23j/k,玻尔兹曼常量可以推导得到,理想气体常数r等于玻尔兹曼常数乘以阿伏伽德罗常数。

色谱法中保留时间越长越好吗

11楼:冬云贯顶

但是要考虑到时间啊,保留时间过长做实验的时间也要相应延长,如果结果差不多就好了,没有必要做太久。

12楼:匿名用户

不是的。这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分析要考虑多方面因素:1,快速分析,就是时间问题。你如果一个样品运行两三个小时,那太影响效率了。

2,准确度。样品保保留时间越短越不利于分离,但时间越长,样品在柱子里扩散越严重,越容易影响分析结果。3,成本。

不只是上面说的时间成本,还要考虑人力成本,还有试剂,用电,仪器损耗等成本。尤其试剂,用乙腈做流动相,时间过长消耗肯定是非常大的。

所以说,做什么都有个度。那对于分离来说,什么是最优化呢?我个人觉得,如果说是理想的分离,那在所有的峰都分离的情况下,前后两个峰分离度都是2左右就是最好的了(药典要求是1.

5),因为1.5的分离度刚好是基线分离,如果再大一点,对于分离还可以有个缓冲,所以选择了2。这样,也会使样品的扩散也最小,时间最快,成本也最低。

当然这要求开发分析方法的时候,要用合适的条件,可能要通过实验选择好流动相和柱子,同时还可能要用梯度才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在方法开发的时候就要考虑一些特殊的物质了。比如反相色谱时,如果检测的是胺基的盐酸盐,因为这类物质基本没太多的保留,色谱柱要选择尽大保留的c18,而不能用c8柱,流动相就可能要选择甲醇水系统,必要时可能要用离子对流动相。而另一些保留太大的物质,比如极性非常弱的苯或蒽,这类物质保留如果太大,可能通过用c8柱,洗脱能力强的流动相来把保留时间提前。

一般来说,在达到合适的分离的情况下,反相色谱主峰保持在3-20分钟内比较合适,最好是5-10分钟出峰。这也同相适合气相色谱。

气相色谱中保留时间有什么作用,气相色谱法中 什么是保留时间

1楼 莱特信息科技 被分离样品组分从进样开始到柱后出现该组分浓度极大值时的时间 也即从进样开始到出现某组分色谱峰的顶点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 称为此组分的保留时间 用tr表示 常以分 min 为时间单位 保留时间是由色谱过程中的热力学因素所决定 在一定的色谱操作条件下 任何一种物质都有一确定的保留时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