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法藏
愿意往生极乐净土,坚持念佛,就是无上菩提心!
2楼:极乐胜境
人身难得,震旦(中国)难生,佛法难闻,末法时期,邪师说法如恒河沙,想要闻到正法,遇到真正的善知识太难太难了,四依法,其中一条要依法不依人,目前很多人是依人不依法,导致一生忙修瞎练,走错路而不知,不能一生了脱生死,那真是可怜悯者。如果您真想真修实干了脱生死,还没遇到真正的善知识,给您推荐一位真正的善知识:佟爱国老师,他把如何念佛、如何诵经、如何听经、如何改变错误的心念心态、如何把佛法落实到生活中、如何与家人大众和谐相处、如何辨别正法邪法、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条件以及修行中遇到的种种问题等等都开示得清清楚楚、明明了了。
当您真正学习,真正落实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佛会越学越法喜,真正在这一生了脱生死,不走弯路。每个人的缘分不一样,是勉强不得的,愿您早日圆成佛道,阿弥陀佛。
念佛时要发菩提心那心里应该怎么想呢?
3楼:aaa**王
念佛要静心念诵 不想其他 菩提心就是慈悲心 做任何事都是为了别人去做的 这时你已经成佛了
4楼:法藏
菩提心是,在佛前首先发好了的,,就像,,,表决心一样。。。告诉你,,愿意往生极乐,,坚持念佛,,就是大菩提心,,,南无阿弥陀佛,,念佛是什么都不想,,自己念,,自己听,就好!
5楼:慧无慧
念佛时你的心什么都不要想想着佛就行了。呵呵
念佛往生需要发菩提心吗
6楼:不止为止
您好,师兄,关于念佛法门,这就牵着到一个问题,您一定要明白。什么叫念佛,背后的究竟义是什么。念佛法门是大乘佛法,是佛慈悲救渡无明众生,所立一个方便手段。
这里您要知道一个最根本性的问题,就是心外无佛,是心是佛。所有功德,我们的自心,本自具足。只因被烦恼业障所蒙蔽而不能现。
我们念佛念的不是外在的佛的相,念的是无上虔诚清静的心。念佛,不在于念佛的声音,也不在于念佛的意识,净土就在我们至纯至诚的那一念清静之中,最后这一念清静心的本身是脱落了佛号的,你当下就在极乐净土之中了,这才是真正的念佛,念的是我们真正的清净心,这样我们才能修行解脱,功德圆满,菩提心本具。佛陀曾说,众生流转生死,不能解脱,只因不能解我所说义,否则当下则如我一般。
所以,修行一定要了义修行。这里推荐一人 谢安朔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念佛者多,成就人少,是出在发菩提心上吗
7楼:匿名用户
念佛法门的宗旨就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修念佛法门的修行人,哪有在发菩提心上处问题的,那岂不是输在起跑线上了。念佛者多,成就人少,是因为每个众生的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
五浊恶世,众生福薄,自然只有少数善根福德因缘具足的修行人往生净土。其他众生,还需要继续修行,圆满自己的善根福德因缘。有朝一日,因缘具足了,就可以往生极乐净土了。
净宗法师:念佛往生需要发菩提心吗
8楼:8万4千法门
「是故愿生彼安乐净土者,要发无上菩提心也。若人不发无上菩提心,但闻彼国土受乐无间,为乐故愿生,亦当不得往生也」。
这个话我们要好好记住,听说那个国土太好,我没有发度众生的心,我只是这个世间太苦,我去享乐,那个世界太好了,非常羡慕,这样能不能去?去不成,跟阿弥陀佛的本愿不相应,跟所有往生极乐世界人的愿望也不相应,所以你去不了。这是说弥陀十九愿重要,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小看;十八愿是十念必生,十九愿是发菩提心。
菩提心,什么叫菩提心?《观无量寿经》上告诉我们,菩提心有三个意思,第一是至诚心,是菩提心之体,真诚。第二个是深心,深浅的深。
深心是自受用,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讲的清净心、平等心、觉心,这三个是自受用的菩提心。换句话说,自己日常修行,也就是说在生活当中、在工作当中,处事待人接物,都要用清净平等觉心,这自受用。第三个是对人,我们用什么心对人?
回向发愿心。
回向发愿就是大慈大悲,帮助一切众生认识净土、了解净土,也跟我们一样发心求生净土,这叫回向发愿心。这三心是一个心,不是讲有三个,是一个心,一心。一心的体,一心的用,用又分两种,自受用跟他受用。
凡是修净土的人,要不是这三种心,他佛号念得再好也去不了,这是要记住的。这里讲得很清楚,如果不发菩提心是不得往生,可见发心重要。蕅益大师讲得好,能不能往生,决定在信愿之有无,你相不相信净土?
你是不是发菩提心?你只要相信净土,发菩提心,你决定得生。念佛功夫浅深,那是你生到极乐世界你的品位,品位高下不一样,念佛功夫深的品位高,功夫差一点的品位就低。
这两样哪一样重要?发心重要。真正发心,古大德告诉我们,你一天修十念法就行。
一生不间断,每天早晚,早晨起来是念十声佛号,晚上睡觉念十声佛号,天天不间断,一生不间断,都是净念相继。你看,这个法门多容易、多简单,真的是善导大师讲的「万修万人去」,一个都不会漏掉的。
9楼:法藏
愿意往生,愿意成佛,,愿意念佛,,就是无上菩提心!
学佛只需要在心里发菩提心吗
10楼:最胜子
◆居士问:**,我已经学佛六年了,虽然没怎么修法,但已经发了菩提心了,请您说说继续修菩提心好么?
◇仁波切:学佛六年,虽然没修什么,但已经发菩提心了!?不要说没修法,就是修了很长时间的人,都不敢轻易说自己已经发了菩提心!
之所以你说自己发了菩提心,其实只是有那么一点点善心,误认为是菩提心而已。然而,什么才是菩提心呢?菩提心就是发自内心地、任运地、彻底地放下对自我的执爱,为解救一切众生,无论是梦里还是行、住、坐、卧,都念念不忘寻求无上正等觉果位的心。
就像一个母亲看到自己独生儿子在刑场上即将被处死的心情一样,生起对一切众生解救的心,此为大悲心。当有了这个心,才可以修增上心,生起了增上心以后,才可以修菩提心。
比如说,当看到了一个萨斯(sars)病毒感染者,或其他非常剧烈的传染病感染者时,心里一点害怕或分别心都没有,以强烈的慈悲心去照顾患者,这还不算是发了菩提心,那只不过是发了大悲心,然后发起解救一切众生的重担由我担当的、没有任何顾虑、也无造作、任运的增上心。有如此的增上心之后,此心进一步的深化,成为利一切有情速疾证得无上正等觉的菩提心,直到生起任运的菩提心为止。发没发这种心只有自己心里是最清楚的。
坐在庙堂之内,自感没有恐惧是不算的,不相信哪天穿上白大衣到医院里面去试一试,当自己要去碰这种病人的时候,没有任何的顾虑,也没有任何恐惧感,并任运生起非常强烈的同情心和救苦之心,这差不多是生起了大悲心了,然后修增上心,继而修菩提心。学佛六年当中什么也没有修,怎么会生起菩提心呢?
11楼:新
1. 看大乘佛经,以尽快地明白佛法的根本,首先明理,先看《楞严经》,都看文言文 、白话文对照的:《金刚经》《大般涅磐经》《法华经》《地藏菩萨本愿经》《圆觉经》《楞伽经》《净土诸经》等。
2. 看修行的书,明理不求实证,则无意义。目前时代,最好最易成就的,就是藏区的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大圆满法,天赐众生福泽,能修习,当累世修的机缘,甚难得!
六祖以后,禅宗已不适合人的根性,能度脱现代人的,最佳的就是大圆满法了。正如莲华士大师所预言:铁鸟(飞机)飞翔时,大圆满法将传遍世界。
推荐修行的两本书:元音老人著《大手印浅释》。
丹贝旺旭仁波切著《金刚密乘大圆满》。
修习大圆满法,须拜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为师,灌顶修行。
有“仁波切”称谓的大师,不仅仅是开悟,且证量足,能够灌顶加持,并非是普通意义上的活佛摩顶。
青海省果洛洲久治县的德合隆寺
或 四川省甘孜洲白玉县阿宗寺
都是修习大圆满法的好去处,修习大圆满法,能即生开悟 !
3.所谓念念修行,就是终生念一佛名,念到一心不乱。从而能往生极乐世界。
(念佛名:一是消业障;二是佛力感应加持)
(当然要持戒、行善、发愿、生菩提心)
(生真信,发切愿,志诚恳切,念佛名号。勿用观心念法,当用摄心念法。楞严经大势至菩萨说,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念佛时,心中(意根)要念得清清楚楚,口中(舌根)要念得清清楚楚,耳中(耳根)要听得清清楚楚。意、舌、耳、三根,一一摄于佛号,则眼也不会东张西望,鼻也不会嗅别种气味,身也不会懒惰懈怠,名为都摄六根。都摄六根而念,虽不能全无妄念,校彼不摄者,则心中清净多矣,故名净念。
净念若能常常相继,无有间断,自可心归一处。
所谓十念记数者,当念佛时,从一句至十句,须念得分明,仍须记得分明。至十句已,又须从一句至十句念,不可二十三十。随念随记,不可掐珠,唯凭心记,若十句直记为难,或分为两气,则从一至五,从六至十。
若又费力,当从一至三,从四至六,从七至十,作三气念。念得清楚,记得清楚,听得清楚,妄念无处著脚,一心不乱,久当自得耳。须知此之十念,与晨朝十念,摄妄则同,用功大异。
晨朝十念,仅一口气为一念。不论佛数多少。此以一句佛为一念。
彼唯晨朝十念则可,若二十三十,则伤气成病。此则念一句佛,心知一句。念十句佛,心知十句。
从一至十,从一至十,纵日念数万,皆如是记。不但去妄,最能养神。随快随慢,了无滞碍。
从朝至暮,无不相宜。较彼掐珠记数者,利益天殊。彼则身劳而神动,此则身逸而心安。
但作事时,或难记数,则恳切直念。作事既了,仍复摄心记数。则憧憧往来者,朋从于专注一境之佛号中矣。
大势至谓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利根则不须论。若吾辈之钝根,舍此十念记数之法,欲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大难大难。
又须知此摄心念佛之法,乃即浅即深,即小即大之不思议法。但当仰信佛言,切勿以己见不及,遂生疑惑,致多劫善根,由兹中丧,不能究竟亲获实益,为可哀也。掐珠念佛,唯宜行住二时。
若静坐养神,由手动故,神不能安,久则受病。此十念记数,行住坐卧皆无不宜。卧时只宜默念,不可出声。
若出声,一则不恭,二则伤气,切记切记。——净土宗念佛法门)
而开悟、明心见性,也就是在念念修行中:
前念已灭,后念未起,一念不生,回光返照,了了分明,当下抓住,觉性显前——《大手印浅释》
《金刚密乘大圆满》:有所谓:“内观心性,向内观!”之口诀。
如是不散以自心自观。
此偈诵的意思是说:使能想、能念之心识,向它自己稍微地内转;稍微地内向;轻微地内收,这样便能认识本觉。华智仁波切说由此不能认识的话,便再也没有其他办法可以认识了。
当以自心稍许向内轻微地观于它自身的时候,会有一种远离一切散乱分别的赤裸明清,这就是觉性。
念:南无(音:那摩)阿(音:a) 弥陀佛
南无(音:那摩)观世音菩萨
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4.修行需要先消业障,在消业障方面《地藏菩萨本愿经》甚佳,读经、念:南无(音:那摩)地藏王菩萨 名号。
《地藏菩萨本愿经》:更能每日念菩萨名千遍,至于千日,是人当得菩萨遣所在土地鬼神,终身卫护,现世衣食丰益,无诸疾苦,乃至横事不入其门,何况及身。是人毕竟得菩萨摩顶授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