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游动、植物间相互关系的研究,求“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的研究意义

2020-11-25 10:38:56 字数 5519 阅读 2745

1楼:中地数媒

淡水养殖对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影响是综合的,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种类数量变动总是密切相关的 (何春贵,2006) 。许多经济鱼类,特别是我国特有的鲢鳙都以浮游生物为食; 不少经济甲壳动物,如各种蟹、虾类在幼虫期以硅藻、裸藻为食。浮游动物更是许多经济鱼类和甲壳动物的优质食物和开口饵料。

drernardi r et al.(1965) 研究罗非鱼在 kinneret 湖中对浮游生物的摄食选择性后指出,罗非鱼对浮游动物和大型的浮游植物的繁衍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brooks j l et al.

(1965) 在研究美国 crystal 湖滤食性鱼类时指出,在鱼种群密度较小的 1#、2#观察站中的桡足类、枝角类浮游动物的数量明显高于种群密度较高的 3#观察站。张国华等 (1997) 发现养殖生物对浮游动物的摄食促进了浮游植物种群的增长,小型藻类大量繁殖,生物量和数量急剧上升,水体 ph 值升高,嗜酸性浮游动物种类减少,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趋于简单,多样性指数下降。滤食性养殖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必将恶化植食性浮游动物的饲料条件,引起植食性浮游动物种群数量降低。

在水平分布上,浮游植物的密集区总是同浮游动物高生物量区的位置一致,而且浮游动物的生物量高峰期总是紧跟浮游植物的数量高峰期,显示了植食性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依存关系。

鱼类的捕食作用对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的数量动态有明显的影响。一般说来,没有选择性和选择性小的鱼类对浮游动物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密度上,而不是在种类组成上 (刘正文,1997) 。捕食作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也是很重要的,既可能提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又可能降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

唐鑫生等 (1999) 研究新溪口江段发现,轮虫的四季数量变化,明显地与浮游植物的数量呈正相关,这可能与轮虫以浮游植物为主食有关。蔡庆华 (1995) 在进行浮游生物间相互关系的多元分析中发现,武汉东湖浮游动物的密度和生物量由叶绿素 a 的含量决定,与叶绿素 a 相关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轮虫、桡足类和原生动物。王春生等 (1998)研究发现,秋季浮游动物丰度与浮游藻类的细胞总密度和浮游硅藻的细胞密度之间有正相关的趋势。

除少数肉食性浮游动物种类外,一般的浮游动物,尤其是甲壳动物主要依靠浮游植物为食。所以,在浮游植物丰富的水体中,滤食性浮游动物一般也较多 (侯来利,2007) 。普遍认为浮游动物滤食浮游植物的效率不是决定浮游植物的种类而是浮游植物的大小。

浮游动物滤食颗粒的大小范围通常为 1 ~15 μm,滤食峰值在 2 ~5μm 之间。所以,当水体中大型藻类大量繁殖之际,由于食物不适口,浮游动物的数量反而下降。杨宇峰等(1998) 的研究认为,近邻剑水蚤能捕获和摄食实验所提供的所有浮游动物,尤喜食小型浮游动物。

郑师章等 (1994) 认为植食性浮游动物的摄食活动导致浮游植物种群数量降低,而当浮游植物数量降低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会影响浮游动物的数量,而随着浮游动物数量的下降,摄食压力减小,浮游植物种群又会再次增加,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双波动的种间数量变动特征。

求“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的研究意义

2楼:匿名用户

主要研究意义:

1)浮游植物是食物链种的初级生产者,维系着生态系统物种能量的输入;

2)浮游植物对所处的水生生态环境变化敏感,可作为指示生物;

3)浮游植物可消纳环境中大量的氮、磷等营养物质;

如果想写这方面的小**,可以参考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2006年第21卷第4期浮游植物生态行为初步研究

3楼:燕青颜

我简单说一下,浮游植物作为一种低等生物,对于环境变化十分敏感,所以能较清晰的体现出当地环境的变化.

4楼:匿名用户

物种多样性原则说明,每种生物都有存在的价值。研究一类生物是探索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5楼:小强

浮游植物的生长情况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生态情况,如水资源的污染程度等,是判断环境变化的重要依据

四年级下一12课中的动植物是怎样互相联系的

6楼:渊源

食物链又称为“营养链”。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以食物联系起来的链锁关系。例如池塘中的藻类是水蚤的食物,水蚤又是鱼类的食物,鱼类又是人类和水鸟的食物。

于是,藻类一水蚤一鱼类一人或水鸟之间便形成了一种食物链。根据生物间的食物关系,叮将食物链分为

(1)捕食性食物链。它是以植物为基础,后者捕食前者。如青草一野兔一狐狸一狼。

(2)碎食性食物链。指以碎食物为基础形成的食物链。如树叶碎片及小藻类一虾(蟹)一鱼一食鱼的鸟类。

(3)寄生性食物链。以大动物为基础,小动物寄生到大动物上形成的食物链。如哺乳类--跳蚤--原生动物--一原生动物--细菌--过滤性病毒。

1水稻→稻螟虫→青蛙→ 蛇   水稻→稻螟虫→麻雀   水稻→麻雀(麻雀是杂食性的,既吃水稻种子又吃昆虫)

2.植物→秧鸡→鹰   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小鱼→白鹭

研究藻类浮游植物的目的及意义

7楼:匿名用户

目的:1.研究藻类浮游植物

的形态构造2.研究藻类浮游植物的生殖方式3.研究藻类浮游植物的生活史4.

研究藻类浮游植物的分类5.研究藻类浮游植物的生态分布及意义研究藻类浮游植物的意义:1.

藻类的渔业和工农业价值

浮游藻类在水体中是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直接或间接的饵料基础,在决定水域生产性能上具有重要意义,与渔业生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但海水中由于某种或多种浮游生物(大多为浮游植物)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暴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的赤潮对渔业有害.随着沿海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海区的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和水污染渐趋严重.

赤潮频频发生,而且规模,持续时间,频次越来越重,赤潮发生后,使海洋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受到干扰,直接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给渔业生产造成巨大损失,海洋生态平衡也受到破坏,且破坏滨海旅游业和危害人类健康.随着水体富营养化的加剧,赤潮现已成为世界性的,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成立了国际性机构,研究和**防治对策.

2. 藻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藻类可作为水污染的指示生物

藻类对有机质和其他污染物敏感性不同,因而可以用藻类群落组成来判断水质状况.由于藻类进行光合作用,能放出氧气,利用水中的n ,p等营养盐,因此,可用作氧化塘法进行污水处理.藻类,细菌和原生动物等组成的生物膜(biofilm),对水体有机物的分解,水体净化和判断水质好坏均具有一定的作用.

3. 藻类的医药和食用价值 关于海藻的医学价值,早在《神农本草经》,《名医别录》,《本草纲目》里都有记载.食用,药用的藻类有紫菜,海带,江蓠,麒麟莱和发菜等.

卡拉胶,琼胶等可作为通便剂和胶合剂等.另外很多微藻含有蛋白质,维生素,糖蛋白,虾青素等.

我有课件,给你邮箱我,可以发给你。

浮游动物间的关系 20

8楼:琪仔の恋

一类经常在水中浮游,本身不能制造有机物的异养型无脊椎动物和脊索动物幼体的总称。浮游动物的种类极多,从低等的微小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栉水母、轮虫、甲壳动物、腹足动物等,到高等的尾索动物,几乎每一类都有永久性的代表,其中以种类繁多、数量极大、分布又广的桡足类最为突出。此外,也包括阶段性浮游动物,如底栖动物的浮游幼虫和游泳动物(如鱼类)的幼仔、稚鱼等。

浮游动物在水层中的分布也较广。无论是在淡水,还是在海水的浅层和深层,都有典型的代表。浮游动物是经济水产动物;是中上层水域中鱼类和其他经济动物的重要饵料,对渔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由于很多种浮游动物的分布与气候有关,因此,也可用作暖流、寒流的指示动物。 (浮游动物)

浮游植物(phytoplankton)是一个生态学概念,是指在水中营浮游生活的微小植物,通常浮游植物就是指浮游藻类,主要包括蓝藻门cyan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phyta,金藻门chrysophyta,黄藻门xanthophyta,甲藻门pyrrophyta,隐藻... ,淡水浮游植物包括蓝藻、隐藻、甲藻、金藻、黄藻硅藻、裸藻、和绿藻八个种类。已知全世界藻类植物约有40000种,其中淡水藻类有25000种左右,而中国已发现的(包括已报道的和已鉴定但未报道的)淡水藻类约9000种。

池塘中浮游植物的种类组成

学校生物小组对某池塘进行科学研究,发现池塘中的一些鱼类能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三者的数量变化关

9楼:最好的幸福

解: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生产着与消费者之间由于吃与被吃的关系而形成的一种联系,题干中的生物所反映出的食物链是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某种鱼类及浮游植物→某种鱼类.(2)根据生态系统中各生物之间的数量关系,生产者最多,随着营养级别的升高数量逐渐减少.所以,图中②起始时数量最多,代表生产者(浮游植物),故图中代表浮游植物的曲线是②.(3)生物群落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的总和.故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构成了一个生物群落.故答案为:(1)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某种鱼类及浮游植物→某种鱼类(2)②

http://****jyeoo.***/bio/ques/detail/82138f73-e82a-4a10-980f-a679841d431c

池塘水里有浮游植物,也生活着水蚤等浮游动物和取食浮游的鱼说说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

10楼:匿名用户

食物链中底栖生 物分别处于不同的营养层次。底栖植物为生产者,处于 食物链的第一级。植食性底栖动物,有的(如藻虾、以大型藻类为食;有的(如双壳类、浮游植物或有机碎屑为食,在食物链中处于第二级。

许 多肉食性底栖种类(如螺类和许多虾、游动物和底栖动物为食,属于食物链的第**。有些底 栖动物是人类食用的对象(如经济虾、有些种类(如小型虾、水蚤是鱼类及其他动物捕食的对象。底栖生物的 数量变动规律及其与海洋生物生产力和资源的关系。

11楼:匿名用户

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食的营养联系形成食物链和食物网,生物间这种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使各种生物种群的数量趋于平衡

12楼:匿名用户

浮游植物→鱼;浮游植物→浮游动物→鱼;能有都来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进入生物圈,这里的绿色植物是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计数公式中视野范围怎么算

13楼:

试题答案:(1)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是生产者,图中浮游植物、水草属于绿色植物是生产者.(2)食物链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以生产者为起点,终点为消费者,箭头表示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方向,该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螺蛳→乌鱼.(3)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有机物中储存着来自阳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不仅养活了植物自身,还为动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和能量.因此该生态系统能量和有机物都**于生产者的光合作用.(4)分解者靠分解动植物的遗体把有机物转化成简单的物质被植物吸收.(5)在生态系统中,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有机物,并将光能储存在有机物中,为自身和其他生物提供了食物和能量,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随着摄食,食物中的物质和能量也进入动物体内,动植物通过呼吸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能量,分解者将动植物的遗体也通过呼吸作用分解为二氧化碳等物质,这些物质又被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利用,因此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的.故答案为:

((1)浮游植物、水草;(2)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螺蛳→乌鱼;(3)光合;(4)分解者;(5)二氧化碳.

浮游植物的研究,求“浮游植物的生态研究”的研究意义

1楼 中地数媒 正如前文所说,遗传性和变异性是一切生物的本质属性 王焕校,2000 ,生物种群对特定污染条件的响应是客观存在的 孙铁珩等,2001 。不论是个体微生物还是微生物群落,其生长发育都严格地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杨京平等,2002 tansley a g,1939 。通过研究矿区塌陷塘和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