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中地数媒
几乎所有水体中都有种类繁多的生物生存。这些水生生物在水体中占有各自的栖息生境,具有一定的生态习性。根据它们的生态特点可划分为几个大生态类群:
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底栖生物、漂浮生物、着生生物。浮游生物一般个体都很小,多数种类必须借助显微镜或解剖镜才能看清楚其身体构造。这些生物隶属于不同的门类,因此浮游生物这个名词主要指的是生态学上的意义。
本书主要研究浮游生物中的浮游动物 (周晓燕,2005) 。
浮游生物 (plankton) 是指在水流运动的作用下,被动地漂浮在水层中的生物群。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浮游动物在淡水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
(1) 浮游动物在水生生物食物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浮游动物是位于食物链前端的消费者,有的以浮游植物为食物,有的以细菌、碎屑为食物,而它们本身又是其他水生生物的食物,特别是许多经济鱼类的饵料**。因此,浮游动物的种类和数量的变化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其他较高等水生生物的分布和丰度。
同时,利用浮游动物的分布以及季节或年度变化,掌握浮游动物的数量及其变化特征,可为科学发展渔业养殖提供依据。
(2) 浮游动物在水质改善上起着 “水质净化器”的作用。浮游动物还通过排泄和分泌作用,在有机物质的分解和循环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浮游动物对许多物质,特别是外来的污染物质的敏感性以及积累、转移作用,也使它们在研究物质对生态系统的生态毒理影响和生态系统的演替、稳定性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浮游动物在物质循环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对能量、物质循环起调控作用的关键功能群。它们通过摄食及其垂直移动能够有效地将上层的初级生产量主动泵入其他水层,成为真光层颗粒有机物的沉降输出过程中的 “生物泵”。
(3) 浮游动物对于水生态环境质量具有指示作用。环境的影响所引起的季节变化和长期变化迫使浮游动物产生不同程度的响应。一方面,浮游动物与水体质量关系密切,其中不少种类对水环境变化比较敏感; 另一方面,浮游动物特殊的随波逐流的生活方式适应于相应的水文因子,也就是说,它们的种属和数量变化总是与一定的水文状况相联系。
因此,可以根据浮游动物的种属和丰度来评价水环境质量和水文条件。
浮游生物对生态圈有什么作用
2楼:匿名用户
浮游生物种多、量大,是海洋生物的主要成员,其研究对渔业生产和海洋科学基础理论都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经济鱼类的饵料基础,某些种(如桡足类的哲水蚤) 的数量分布可提示鱼类(如鲱形鱼类)索饵洄游的路线,有助于寻找渔场、确定渔期。有的种类本身就是渔业资源,如海蜇、毛虾和磷虾,以及用桡足类和糠虾等加工制作成的虾酱,均可供食用。
许多浮游植物(如骨条藻、褐指藻、扁藻、金藻和螺旋藻等)和浮游动物(如轮虫、桡足类、卤虫等)可以人工大量培养,作为水产动物育苗的饵料。有些浮游生物对环境的污染物具有净化和富集的能力。
一些狭温、狭盐性浮游生物,可作为不同海流的指示种。磷虾类、管水母类等浮游动物在较深水层大量密集,会形成深海散射层,阻碍或干扰声波在水中的传播,使声呐失效。发光浮游生物(如夜光虫等)的大面积密集,可引起海水发光,俗称“海火”,影响海军作战,浮游硅藻、钙板金藻、放射虫、有孔虫和翼足类等遗骸的沉积物可作为地层划分和海底石油资源勘探的辅助标志,有助于了解海洋地质史和古海洋环境等。
一些浮游植物,特别是甲藻和蓝藻,当海域富营养化时会发生过度繁殖,使局部水域变色,形成赤潮,对鱼、虾、贝类及其他经济海产动物危害很大。 对浮游生物的研究,以下一些方面有待深入:①浮游植物光合作用的生理生化机制。
②浮游生物生态系统的现场观察实验(包括提高生产力方法,浮游生物在氮、磷、碳循环中的作用及能量的流动)。③赤潮浮游生物分泌毒素的生理机制和生化组成,以及**和防治赤潮的方法。④浮游生物对污染物质的吸收、富集、解毒、净化的生理生化过程。
⑤浮游生物的大量培养(工厂化)。⑥利用浮游生物作为捕捞经济鱼类及勘探海底石油资源的标志。⑦浮游蓝藻的固氮作用。
浮游生物按大小分类有何生态学意义
3楼:匿名用户
海洋生态系统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海洋中的植物绝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动物种类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动。森林生态系统分布在较湿润的地区,动植物种类繁多,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植物以乔木为主动物主要营树栖和攀援生活,有绿色
浮游植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生产者,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在海洋生态系的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海洋中的生命活动提供了能量。其生长繁殖除主要受到自身生物学特性影响外,还受到周围环境因素如海流、扰动、温度、盐度、营养盐和其他生物因素的影响。
浮游动物是海洋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大生态类群,种类组成繁殖、数量大、分布广,有着极其重要的生态学意义。浮游动物通过捕食作用控制浮游植物的数量,同时作为鱼类等高层营养者的饵料,其数量变化可以直接影响鱼类等的资源量,在海洋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浮游动物既是初级生产的消费者,也是次级生产者,在浮游植物和游泳动物食物链之间扮演重要角色,在海洋生态系统动态变化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浮游动物与海洋生态系统之间是什么联系?
4楼:易书科技
海洋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特征是能量通过食物链不断地单向流动,物质在食物链与无机环境之间不断地反复循环。
海洋生物群落各个种之间的食物关系十分复杂,可连结成链状或网状(食物链或食物网)。过去人们只注意海洋的牧食食物链,但20世纪60年代后发现,在河口、内湾、红树林和浅海水域,碎屑食物链也很重要。碎屑主要包括海洋植物的碎屑、动物没有消化的残渣和陆地注入的碎屑等。
已知有不少海洋动物以碎屑为食物,在河口及浅海水域,估计总的初级生产量大约有50%是通过碎屑食物链的。
浩瀚海洋有复杂的生态系统
食物链的长短不一,长的可有5~6个环节,杂食性动物还可同时占据不同的营养级。
海洋的牧食食物链
海洋动物对食物的选择不如陆地动物严格,能摄食多种食物。在海洋中尚未发现在陆地上见到的那种单食性种类。例如,中国闽南-台湾浅滩渔场的二长棘鲷是底栖鱼,其食料生物种类广泛,包括长尾类(细鳌虾、褐虾)、底栖端足类(钩虾亚目)、瓣鳃类(短齿蛤、鸟蛤、帘蛤)、介形类(尖尾海萤)和多毛类(沙蚕、似蛀虫),还摄食樱虾类(日本毛虾)、糠虾类、辐蛇尾、海胆类、星虫类、腹足类、掘足类、短尾类、海葵类和鱼类。
海洋动物的捕食与**食关系相当复杂。大多数动物的幼体和成体的食性往往不同,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鲱鱼的幼体为箭虫所摄食,而箭虫却是成体鲱鱼的一种重要饵料。
植食动物多是滤食性种类,以浮游植物或有机颗粒为食。植食动物主要包括桡足类等小型甲壳动物、被囊动物、毛颚动物和水母等浮游动物,还有贻贝、牡蛎和扇贝等底栖动物以及植食性鱼类等。浮游动物与浮游植物杂居在同一水层,在水中能作垂直移动,其种群组成和数量也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海洋动物的生产力,指一定时间内一群动物所增加的身体物质总重量。但对浮游动物生产力的测定有相当困难,常只能间接估算。
海洋鱼群
南极磷虾有很高的群聚性和生产量。曾观察到有一群磷虾连绵几平方公里,在水中厚达1800米,总计约有1000万吨。据估计,南极海洋的磷虾现存量约达20亿吨。
次级生产力与个体大小、发育阶段、饵料质量和数量、摄食率、同化效率以及温度等有直接关系。有的动物滤食率很高,比如一个海鳟类个体,每分钟可滤食100毫升,它对饵料没有选择性。海洋植食性动物的同化效率比陆地动物高,可达80%~90%。
除摄食外,有些无脊椎动物以及海洋动物幼虫,还能直接从水环境中吸收溶解的有机物质(氨基酸、脂肪酸、多醣及其水解产物)。无脊椎动物幼虫从溶解有机物质直接吸收的碳可能占其代谢需要量的21%~57%。曾有报道,海岛哲水蚤对无机和有机颗粒有识别能力,能从混合物中选择摄食有机物。
一条食物链: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大鱼-企鹅-虎鲸。物质循环和——是生态系统的重要功能,食物网的总能量
5楼:匿名用户
能量利用;植物(浮游植物);光合作用。
6楼:猿飞日斩
物质做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
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往返.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同时进行,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物质的合成和分解,伴随着能量的储存、转移和释放
海洋细菌的生态作用
7楼:匿名用户
海洋细菌多数是分解者,有一部分是生产者,因而具有双重性,参与海洋物质分解和转化的全过程。在嫌气条件下,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甲烷和硫化氢等;在多氧条件下,有机物质的分解是不完全的。在海洋中,分解有机物的代表性菌群是随着被作用有机物的类别而不同的:
分解有机含氮化合物者,分别有液化明胶、消化鱼蛋白、蛋白胨多肽、氨基酸、含硫蛋白以及分解尿素等细菌;分解碳水化合物者,分别有分解各种糖类、淀粉、纤维素、琼胶、褐藻酸以及甲壳素等细菌。另有降解烃类化合物以及利用芳香化合物(如酚等)的细菌。海洋细菌分解有机物质的终极产物,如氨、硝酸盐、磷酸盐以及二氧化碳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为海洋植物提供营养。
可见,它们在海洋无机营养再生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海洋细菌自身增殖的生物量,也为海洋原生动物、浮游动物以及底栖动物等提供直接的营养。除异养细菌外,某些海洋细菌具有光合作用的能力。
另一类海洋化能自养的细菌,从氧化氨、硝酸盐、甲烷、分子氢和硫化氢等中,取得能量而增殖。如在海底热泉的特殊生态系中,硫磺细菌是利用硫化氢作为能源而进行有机碳的初级生产。由于深海是非光合作用区,其生物区系的构成有其独特性,因此细菌在深海生态系食物链中的作用,已引起重视。
在海洋动物植物体表和动物消化道内,存在着特异的微生物区系,如孤菌等是海洋动物消化道中常见的细菌;分解甲壳素的细菌也能在肉食性动物消化道中发现;利用各种多糖类的细菌常是海藻体表的重要菌群,如褐藻酸降解菌是海带上的优势菌群。细菌的中间代谢产物,如抗菌素、氨基酸、维生素和毒素等,是促进或限制某种海洋生物生存和生长的因素。某些浮游生物与细菌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的营养关系,如细菌为浮游植物提供必需的维生素等营养物质,浮游植物分泌乙醇酸等物质为某些细菌提供能源和碳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