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展_烁
国内的还有 时光网,但是水军也挺严重的
国外比较权威的imdb,烂番茄
很多的剧作都在豆瓣上有评分,豆瓣的评分都是真实的吗?
2楼:
如今娱乐产品众多,需要花费大量时间**的影视剧自然要被“精挑细选”,为避免过度占用时间,能“倍速”看完全集就已经是支持的表现了。这样的大环境之下,先查评分再**逐渐成为了一种年轻观众约定俗成的习惯。然而,国内虽然许多票务**都有评分选项,但豆瓣显然是拥有群众基础最广,相对最具公信力的大众评分**。
电影浓缩人生,电视剧展现生活,电影讲求深度,电视剧追求广度。两者区分还是很大的。资深的豆瓣用户基本上以影迷 居多,他们的特点是偏重批判性的理想主义,对于极具个性、有新闻价值、人性深度的小众电影的爱更甚于其他。
这也是这个**用户的固有特点,就像每个论坛都有它可以概括的主要调性一样,一旦形成一种风格,吸纳了一类人群,那么这个基本的调性就很难改变。
在这种情况下,豆瓣用户可以说是最不买大导演账的网友,陈凯歌、张艺谋、冯小刚都分别有低分电影。时代在发展,除了依赖豆瓣之外,电视剧**也应该找回属于自己的自信和专业,找到属于电视剧领域真正具有公信力和专业度的平台,给予每部剧货真价实的质量评判。
3楼:历史天天见
我觉得不是,因为豆瓣的分数确实是可以刷出来的。
4楼:国际大牌
豆瓣评分我觉得都是真实的,经常会选豆瓣评分高的电视剧或者电影,分数高的都非常好看。
5楼:匿名用户
我觉得一点都不可靠,因为一部剧还没播呢就给人家二千的差评你说呢。
6楼:only慧宝儿
应该都是真实的吧,豆瓣评分都是根据大众们的评价和喜爱程度,还是收视率来评分的。
7楼:夏天就要来了了
肯定有啊,而且这两年的豆瓣控评太严重了,我都不相信了。
8楼:jue儿
我觉得一般的人会客观的评价。但是也有一部分人会故意坑人。
9楼:木子李
我自己感觉不真实,毕竟人和人的看法不一样啊,有的人感觉是部烂剧,有的人感觉是部好剧
10楼:神秘格格巫
我也感觉不真实,因为人跟人的看法都是不同的,可能别人觉得很烂的剧,你看起来就感觉你能体会到不一样的感情。
11楼:爽朗的
一直都很喜欢哪吒这部剧的,不管他里面什么情节,有没有被社会所接纳,我都会一直喜欢下去的。
豆瓣评分有什么用
12楼:爱**米
豆瓣评分可以作为一部电
影一部电视剧的标准。一部电影不同的人有不同观影角度以及解读角度,豆瓣官方没有修改评分的权限,豆瓣评分是每一位在豆瓣打分的网友的体现,可以作为选择电影或电视的参考。
豆瓣的用户很多,偏文艺受众,但是整体来说什么人都有。而且短评长评等功能的设置让大家有了一书胸臆的渠道。从中涌现出了许多很能代表广大群众心里所想但碍于文笔有限表达不出的观点。
而且能把观点写出来并得到大家的认可,就证明是有一定水准的。
“ 豆邮”是用户的站内****。“豆列”是个人基于某个特定主题的一系列推荐。这两个是官方性质的独创语言符号。
而在官方之外,**更主动收集推广了用户创意的“豆瓣辞典”,如“豆粉”指豆瓣的粉丝,“豆芽”是新注册用户,“黄豆”是资深用户等,这些亲切又另具新意的词汇,形成了豆瓣独特的语言体系。
关于豆瓣网的评分机制,豆瓣网创始人杨勃曾解释:“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0到10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
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13楼:雪v歌
豆瓣评分
一:豆瓣评分是谁定的?很多评奖的场合有“专家评审团”和“大众评审团”。豆瓣没有专家评审,但有一个一亿多人的大众评审团。
豆瓣的注册用户看完一部电影,心情好的话会来打个一到五星的分(有时候心情不好也会来)。比方说一部电影有42万用户打分。我们的程序把这42万个一到五星换算成零到十分,加起来除以42万,就得到了豆瓣评分。
这个评分会自动出现在豆瓣各处,中间没有审核,平时也没有编辑盯着看。每过若干分钟,程序会自动重跑一遍,把最新打分的人的意见包括进来。
二:豆瓣评分反映文艺青年的喜好吗?
早已经不是了。
早些年可能是的,因为来打分的人里文艺的比例要比街上的比例高些。但是现在每个月有一亿上下的人会用到豆瓣的评分,我不觉得咱们文艺青年的势力变这么大了。基本能确定现在豆瓣评分反映了大众观点。
只是这个“大众”更集中在一二线城市里,和豆瓣用户扎堆的地方一致。换种说法,在所有去电影院看电影的“大众”和所有看电视的“大众”之间,当前(2015年)在豆瓣打分的人更接近去电影院的那个。有些独立电影只有文艺青年会找来看,所以得到的是文艺青年给的平均分。
你又不文艺,就因为分数高也找来看,然后… 这不能怪豆瓣,更不能怪她们。但很多东西都是这样的,评分只是判断用到的一部分,经常更重要的是“听说”和“选择”。这个下面也会说到。
三:为什么我喜欢的/我讨厌的/我拍的/我导的/我投资的电影/电视剧会在豆瓣上的评分低得/高得不正常?
四:水军是怎么回事,豆瓣评分可刷吗?
水军是有的,但豆瓣评分很难刷得动。电影这个行业大了,怪事就多。我们把“老子还就不信了,我就要把这个平均分抬高/拉低”动力之下的打分行为统称为“非正常评分”,或者说打分的目的是为了直接干预平均分数。
我个人印象里,“非正常评分”大致有四类:注册/收购帐号刷高分的,注册/收购帐号刷低分的(这个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过),明星粉丝团“进攻豆瓣”的,铁杆用户“捍卫豆瓣评分公正”反水行动的。应该还有别的,比方说行为艺术什么的。
以上听起来吓人,对豆瓣评分的影响其实没那么大,小影响还是短暂和个别的。因为正常打分的人实在太多了,也因为反刷分早已经是豆瓣电影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不少同事借助更多的程序一直默默在做。豆瓣这两年的原则是“所有能判断属于非正常评分的一概不算”,不分高低贵贱颜色。
(捍卫评分公正的用户,真的抱歉加感激。但这应该是我们的工作,不是大家的,一时没做好是我们失职。)。
“不算”非常简单可操作,但“判断属于非正常评分”不是那么直接。豆瓣一代接一代的算法工程师、程序员、编辑和产品经理在这件事上贡献过才智,最后都落实在二十四小时跑的大小程序上面。这确实是持续的、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事情。
但现在门槛已经很高,声称能刷分的基本是在骗人。刷分基本无效之后,干扰豆瓣评分的努力在向“社会工程”进化:针对具体一部**制造“豆瓣评分有问题”的**,想办法打击豆瓣评分整体的公信力,或者直接对豆瓣的工作人员施加心理压力。
行业变化很快,不知道将来会变成怎样,但豆瓣自己的想法和立场可以是不变的。
五:有没有一劳永逸完全解决水军问题的办法?
一劳永逸的办法可能没有。但当下来说,水军的千军万马跳进来,让评分的湖面一点涟漪都不起的办法是有的,但对正常打分用户的感受可能略有影响。我们在积极地准备,需要的时候可以推出。
六:我可以做点什么让我的**在豆瓣评分高一点?
“找豆瓣的人”是最没用的。不少人试过,大大佬托大佬也直接找到过我。江湖这么大,有用的话早会有人知道,你可以去四处打听一下。
据我所知,整个豆瓣系统里没有“修改电影平均分”的后台功能。刷分上面说过了,越来越没用。所以我确实不知道除了拍好电影,能做什么。
但是最近有转行做电影的老朋友问我同样的问题。直接回答“拍更好看的电影就是了”估计会被他扁。所以我第一次站在片方的立场想了这个问题,答案还是没有。
但我给了些观察希望对他有用,以下是大致的意思。一部电影的豆瓣评分是来评分的人群的平均意见决定的。按道理、平均来说、其他都一样的时候,不怎么宣传就会来看一部电影的人倾向于打高分,但人少;本来不会喜欢、因为大规模宣传建立了高预期来看的,倾向于打低分,但人多。
这也是独立电影为什么有时候评分很高(只有粉丝来打分),而票房奇迹有时候评分很低(把不会喜欢的人也宣传来了)的原因。所以叫好和叫座,高分和票房的确有一些本质的冲突,只有真正广受欢迎的电影能化解这个冲突。除了拍更好的电影永远是王道,把握好宣传的度也比较重要,过度宣传可能会拉低评分。
最后我问这位朋友:口碑还是票房,哪个对你更重要?他的回答比较**,这里就不复述了。
但我觉得,他的电影好的话,到最后这不会是一个纠结的问题。
七:豆瓣电影评分和豆瓣电影商务是什么关系?
简单地说,没有关系,我们也不想有关系。具体可以分现在的商务和将来的商务看。豆瓣目前**于电影行业的主要营收渠道是电影的宣传广告。
形式是广告banner,卖点是“让更多人知道你的电影/电视剧”。经常需要**里澄清“但是卖点不包括更高评分“,我觉得我的同事挺累的。这件事的收入也只是豆瓣整体收入的零头,如果容易起误会我们可以另作打算。
电影行业里更大的商业机会豆瓣会当仁不让地去争取,只要不会影响到公众对豆瓣评分的信任。内部做到真正的独立比较容易,可以用结构、制度和防火墙做到。稍难的是避免市场和公众的认知被轻易误导,或者说避嫌。
只要新的模式依赖于豆瓣整体数据之上的宏观判断,而不是直接依赖评分,我们相信很多事可以做,也想很快开始做。从管理和团队一致性的角度看,我在公司各种内部场合、在几百人的年会上讲过和这篇问答大同小异的东西(要精简一些,因为得站着讲),所以我的同事大都知道和评分中立原则偏离是极端严重的错误。在和评分有关的事情上,到今天我个人没有发现过一例本质的执行错误。
更重要的是如果过去或将来有错误的话,豆瓣作为一个公司有诚意和意志保证发现后能马上得到纠正。
八:你为什么这个时候出来写这个东西?我们以前认为提供评分服务需要保持中立和独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没什么好公开标榜的。
碰到有意无意曲解豆瓣评分原则的,我们也很少出来辩护,我们觉得只要每个月有上亿的人信任豆瓣就够了。但影视行业最近的变化,让我们直接感觉到低调在这个时候可能是不明智的。但我确实看到行业中具体的个人,曾经都是有理想抱负的年轻人,所以除了沟通走样和误会的原因,我也猜测行业正在催生一些结构的问题。
我直觉判断,今天可能是一个岔路口,现在有必要把豆瓣的立场一次表达清楚,以免猜测和误解引发的博弈把行业的一角推向我们最终都不喜欢的方向。豆瓣一直是用户的朋友,我们希望一直也是影视行业的朋友。我很想看到行业能一直健康地发展下去,相信一个满怀诚意的、中立的评分服务对整个行业在结构上是长期有益的,也相信一个透明地传达观众看法的地方对行业里个人的职业成长也有微薄但是长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