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医学基础理论分析“脾为后天之本”的原因和意义

2020-11-24 14:47:31 字数 5103 阅读 2351

1楼:匿名用户

其实说白了,人是靠水谷来养的,脾胃是处理水谷的

2楼:

中医说"肾为先天之本"因为肾储先天之精,就是来自于父母的精气;而后天之本为脾,因为后天之精是来自于自然的水谷之精,脾主运化水谷,所以说脾为后天之本

3楼:匿名用户

通俗的说就是他把吃动东西变成营养

为何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

4楼:匿名用户

肾为先天之本,是强调肾在人体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

其一,促进人体生殖机能。肾精是人体胚胎发育的原始物质,具有决定生殖能力盛衰的作用。

其二,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肾中精气具有很强的活力,随着肾中精气的由盛衰变化,人体生命活动呈现出生长壮老的规律性变化。

其三,抵御外邪,防止疾病。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机能,而且具有保卫机体,防止邪侵的作用。

脾为后天之本,强调了脾的重要性,如脾胃功能正常,饮食如常,则全身五脏六腑、经络、气血均旺盛,身体常少疾病,易于长寿;否则健康不佳,人体易病,不易长寿。脾运化的水谷精微,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全身。由于脾在人的生命活动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故称脾胃后天之本。

5楼:匿名用户

这是中医中的理论,木、火、土、金、水,对应内脏肝、心、脾、肺、肾,水(肾)生万物,以土(脾)载之……

6楼:乐▼娜

肾位于腰部,故《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腰者,肾之府”。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为“先天之本”。

肾在五行属水,肾与膀胱互为表里,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肾开窍于耳及二阴,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

肾藏精,主生长发育和生殖:精有精华之意,指人体最重要的物质基础。肾所藏之精包括”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

”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与生俱来,有赖于后天之精的不断充实壮大,”后天之精”**于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转输五脏六腑,成为脏腑之精。脏腑之精充盛,除**本身生理活动所需外,其剩余部分则贮藏于肾,以备不时之需。当五脏六腑需要时,肾再把所藏的精气重新供给五脏六腑。

故肾精的盛衰,对各脏腑的功能都有影响。

脾主运化,运即是转运、输送,化有消化、吸收的含义。脾主运化是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吸收、转输至全身的作用

如何理解“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7楼:小红帽菁櫺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脾胃者,仓廪之官。”金元时代著名医家李东垣在其《脾胃论》中指出:

“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可见脾胃不分家,养好脾的同时也要养好胃。巳时是脾经值班,不食用燥热及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伤胃败脾。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讲脾不离胃,讲胃不离脾,常脾胃并称。中医的脾胃不是现代医学解剖学上的脾与胃,就生理和病理而言,中医所讲的脾胃包括了整个消化系统,远远超出解剖学意义上的脾和胃的范畴。

在五行中,脾属土,土位居**,四方兼顾,土能生化万物。脾与胃,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素问·灵兰秘典论》讲到: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将脾胃的受纳运化功能比作仓廪,可以摄入食物,并输出精微营养物质以供全身之用。人以水谷为本,胃主受纳水谷,脾主运化精微营养物质,可见脾胃在人体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

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脾胃摄入的营养物质。先天不足的,可以通过后天调养补足,同样可以延年益寿;先天非常好,如不重视后天脾胃的调养,久之就会多病减寿。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食物进入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将其变成食糜,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为精微营养物质。而要完成上述功能,脾与胃的正常生理功能应相互协调,才能正常发挥。

脾为阴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的运化有赖于胃阳的动力,胃的受纳有赖于脾阴的资助,而且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纳运过程。脾恶湿故多湿证,胃恶燥故多燥证,临床常见脾虚湿困、胃阴不足者。

胃主降浊。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后,必须下行进入小肠,才能进一步消化吸收,故胃以降为和;脾主升清,脾气上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才能输布到全身发挥其营养功能,故脾以升为顺。

脾与胃居于中焦,是升降的枢纽,其升降影响着各脏腑的阴阳升降,因此脾胃健运,脏腑才能和顺协调,元气才能充沛。所以,在调理机体时尤其注意调理脾胃气机。

脾胃居中土,与其他脏腑关系密切,脾胃有病很容易影响其他脏腑,肝、心、脾、肺、肾对应木、火、土、金、水,五脏对五行,很容易出现相生相克的疾病传变现象。所以《慎斋遗书》有言:“脾胃一伤,四脏皆无生气。

”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为化生精、气、血、津液提供足够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百骸,以及筋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反之,若脾的运化水谷精微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机能亦因此而失常,故说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为什么说:“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8楼:嗜血无痕

肾是先天之本——“先天”指禀受于父母,“两神相搏”之精,及先天之精所化生的先天之气,是遗传而来,为人体生命之本源,也可以理解为男性精子与女性卵子结合的受精卵而言。“后天”是指精成以后,既脑髓生,骨为下·······**坚,而毛发长,说白了就是受精卵以后的整个发育过程。中医认为,肾藏精,主命火,命火为生气之源,“就是指肾中阳气,是生命的源动力。

肾的精气亢胜,天葵至,这时男精气易泄,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经按时以下,两神相搏,故能有子。受精以后,整个的生长发育过程,及抗御外邪的能力,都是肾的精气的盛衰起决定作用。因此肾为先天之本。

本人写的秘诀:“肾是人体的发电机,是人体阳气的原动力,是生殖的源泉,是血液的过滤器,是**的保湿器,命门之火就是丹田真气的根本,是人体免疫力的本源,因此肾虚是百病之源”“肾是弹药,肝是抢,子弹打完就下岗”奉劝妙男少女,合房太过,必伤肾中之精气(真气不足,百病众生)何以长寿!!!!!!

脾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是指两精两神相搏(男女受精以后)在母体内的生长发育,以及出生以后的人体生长发育的营养供给,都需要脾胃消化,吸收,水谷精微,运化水谷水湿,升清降浊的作用,而化生气血,因此一有此身,必经饮食入胃,脾胃共同化生气血,为后天之本。又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脾胃内伤,百病丛生,脾胃位居中焦,气血生化之源,是五脏之宗,是六腑之母,脾胃健运整个消化系统就会正常运行,脾与肾,先后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长寿

9楼:匿名用户

肾主藏精:肾藏有先天之精,为构**体胚胎的原始物,是脏腑阴阳之根,故称为"先天之本”;

脾主运化:负责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源,运化水谷是指脾都饮食物得消化吸收和转输精微物质的作用;

脾主升:为升清和升举两方面,升清指将消化吸收的水谷精微物质从中焦上输于心肺及头面五官,通过心肺的作用化为气血,营养全身。故称脾为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

中医中的“脾”,不是指的脾脏,那是指的什么呀?

10楼:郑木欢

首先了解中医学中脾的生理功能主要是主健运,运化水水谷精微而化生

气血**以供养机体。同时还有统摄血液功能,五行属土所谓万物土中生而土中灭,机体一切生命生理活动有依赖于脾的生理功能,故有后天之源所称!可见脾功能一旦失调将会影响全身的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内生疾病也就诞生!

中医学中的脾泛义来讲指的是整个胃肠道的功能,包括消化,吸收及某些活性物质的代谢和吸收,如某些酶肽维生素的产生和激活等等,如胃蛋白酶帮助消化,肠激肽激活其他各种消化酶而起到帮助消化和吸收代谢作用,,维生素类的产生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环境,及影响血液的生理功能和胆红素的循环代谢如维生素k1等,,中西角度略有不同,,中医理论上讲脾是很重要的脏器,,在西医角度来说,脾是个淋巴结器官起到参与免疫功能和杀灭衰老血细胞功能!

11楼:匿名用户

脾在五脏中是一个极受重视的内脏,这主要取决于脾的主运化的生理功能。由于脾主运化水谷精微,是人体摄取营养物质的主要器官(这些营养物质是化生气血津液的物质原料),从而确立了脾为后天之本的特殊地位。然而,由于脾主运化的生理活动是在胃主受纳腐熟的基础上进行的,脾与胃都参与了人体的消化吸收,故历来常把脾与胃合论,而称脾胃同为后天之本。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脾胃的功能并使之运用于临床,历史上甚至出现了“脾胃学说”这样的专门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金元时代的李杲(东垣)。李东垣在其所著《脾胃论》中反复强调脾胃对人体生命活动的极端重要性,并力倡补脾胃,从而被称为“补土派”、“脾胃论派”。本节讨论的重点是脾,但事实上我们也不能完全排除对胃的叙述。

.脾的解剖

近来对脾的解剖位置及形态,基本上是避而不谈,至多说一句“脾位于腹中”。其原因在于,心主血、肺主气、肝主藏血、肾主水等,都与现代解剖学上的同名器官的功能相符,而唯独脾则不然。中医藏象学认为脾主运化,即主管消化吸收,而现代解剖学上的“脾”只是一个淋巴器官,主消化吸收的器官乃是胃肠,所以就觉得对不上号了。

但从古典文献看,脾的解剖又是确实存在的。脾不仅有其具体的位置,还有重量、大小、色泽等记载。

《难经·四十二难》云:“脾重二斤三两,扁广三寸,长五寸,有散膏半斤,主裹血,温五脏,主藏意。”清以来不少人从“散膏”猜想此即胰。

考现代解剖发现,胰藏胃之左后方,与《素问·太阴阳明论》所说“脾与胃以膜相连”相符。《图书编》说:“脾者,土官也,掩太仓,在脐上三寸。

”《类经图翼》认为脾“形如刀镰,与胃同膜而附其上之左”。“刀镰”的描绘与“胰”极相近似。

关于脾的色泽,《医贯》、《图书编》皆云脾之色如“马肝赤紫”,大抵符合“胰”之颜色。至今俗称**胰为“血脾”,可资一证。然《内经》据五行学说,认为脾色黄,《三才图会》亦附和说:

“脾……色如缟映黄。”其实此处“脾色黄”并非是其“形色”,而是脾之“气色”。如云:

“肾色黑”亦然。

“胰”在现代认识中,它是一个具分泌机能的腺体,故称“胰腺”。其外分泌功能主要是产生多种消化酶,通过管道排入小肠,参与消化,与脾主运化功能相一致。存在于胰腺组织中的一些内分泌小岛,即是“胰岛”,分泌胰岛素等物质,参与人体能量代谢,与《难经》所说“温五脏”相似。

现行教科书认为,脾的运化功能是在小肠内进行的,这与胰产生各种消化酶排入小肠中参与消化吸收相符合。

根据上述讨论,我们可以认为,脾在解剖上与现代医学所称之“胰腺”是相关的,但二者不能完全等同,脾的概念应比“胰腺”更大。比如侯灿等人认为中医学中的脾还应包括现代解剖学的“脾”,解剖上的脾和胰都属于中医藏象之脾。当然,脾的概念本来就应大于解剖概念。

诸如脾主统血、主运化水液等,就不是单纯的形态结构所能概括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