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思想在现代人生活中有何启发

2020-11-24 06:03:53 字数 6349 阅读 1585

1楼:匿名用户

我所知道庄子的主张是 非攻 仁爱

2楼:匿名用户

不要为物质世界所困扰

3楼:匿名用户

乐观向上,主要是这个

庄子思想对于我们现代有什么启示

4楼:尔曹身与名俱灭

庄子“人生得道”“逍遥游”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庄子“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大众人才”观;庄子“因其固然”“游刃有余”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据学生全部实情施教的教育观。庄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意义。

为人生自由而学习的学习目的观是庄子追求自由的人生价值观的反映,“材与不材之间” 的大众人才观,强调根据人及其相关的一切来施教,一切为了人,为了社会绝大多数人的人生自由的教育,是庄子教育思想的本质。这为我们建设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教育提供了历史的借鉴。

5楼:寂静的终结者

记住四个字“顺其自然”

庄子的思想在现实中有什么指导意义

6楼:天风海雨楼主

( 一) 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建构的现状。人文精神主要是指人对自身的关注, 对人的生存意义、价值的思考,对自身的尊严和权利的重视,对人生的终极关怀。其实质是人类对真、善、美的追求,其核心是如何做人,体现人的终极关怀,显示人的终极价值。

具备高尚的人文精神是知识经济时代对当 代大 学生的必然要求。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一样都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的素质。缺乏人文精神, 大学生个体发展就会受到严重的影响和限制。

反之 , 具备这种素质 ,加上良好的心理素质 , 大学生就可以扩大生 存空间 , 获得更多的机会 , 实现人生的目标, 实 现人生的理想,超越自我,最终实现人生的价值 , 抵达人生的最高境界。

人文精神是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高校注重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在探索加强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和 培养的方法、手段和途径上,也取得了一定的 效果。但从当前的现状看,在高校中仍存在着 人文陶冶较弱、专业教育较窄的倾向,大学生 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和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受 到了忽略,致使大学生人文精神缺乏的状况较为严重,如部分学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心理承受能力差,经不起困难和挫折的磨练,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 碍;少数学生行为不文明,道德观念淡薄, 缺乏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也有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 , 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缺乏人 生理想、缺乏成才的动力。

大学生精神上的压力与心灵的苦闷与日俱增,从而导致校园暴力、大学生自杀率和犯罪率的上升已到了严重的程度。

( 二) 庄子人生观的积极思想对建构当代大学 生人文精神的现实意义。对于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缺失的现状,庄子人生观的积极作用表现出极为强大的改造和回归作用,它对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升大学生的人生境界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有利于大学生开阔坦荡胸襟,实现理想人格的塑造。当代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变革及市场经济迅 猛发 展的社会环境中 ,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 发展压力。一方面 ,市场经济物质利益的极大**,使少数大学生心态浮躁,不能安心学习, 狂热地追逐名和利;另一方面,部分大学生面 对学习与就业、人际交往与情感等诸多压力, 加上自身生理和心理不成熟,在现实生活中产生各种心理上的反差,产生心理焦虑,诱发各种心理、生理疾病,甚至轻生。

大学生如何摆脱人生的困境?庄子用自己 的 人 生实践展示了一种摆脱人生困境、进行精 神自救的方法 ,那就是超凡脱俗、笑傲人生。庄子对精神世界的大胆探索,对逍遥境界的执著追求,更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宁静的心灵港湾,给人们一种精神安慰。

庄子崇尚宠辱不惊的处世态度, 这种态度既是一种淡泊名利、持 守节操的高贵品德, 又体现出较强的心理调适能力。他引导人们从更高、更广的角度来看待物质利益和眼前 得失,不要为声名、财货这些世俗的物质利益 而丧失了自我,扰乱宁静的心灵,损害自己的身心健康。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庄子所阐释的人生理论及实践方法有助 于启发大学生思考人生、开拓人 生、追求人生的更高境界,有利于使大学生开阔胸襟,拓展 视野,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能保持良好心态 ,从容坦荡地对待人生历程中的成败得失,从而更好地安身立命,安心立命。

尽管大学生无法回避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矛盾,但只要拥有一颗平常心,拥有坦荡的胸怀,大学生就能在任 何情况下从容自如 ,处乱不惊,临危不惧, 不会为荣辱所困扰, 被祸福所左右, 保持操守,成为独立不移、品格高洁的现代人,始终如一地向理想人格迈进。

2.有利于大学生树立和谐观念,达到自由全面的发展。

现代社会日益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森林面积减少、空气污染等, 以及由此引 发的人类自身的发展问题, 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是人的改造对象, 人改造自然 ,从而推进人类文明进步 , 同时,自然也是人类生存的家园,人以它的存在作为自己存在的环境前提。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庄子反对物质享受的快乐建立在统治和 征服自然基础上的, 主张顺应自然, 谋求人与自然的 和谐, 从而达到“天地与我并生, 万物与我为一”(《齐物论》) 的理想生存状态。

这正好与现代社会 进步要与自然和谐统一的观点相符。

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对于解决现代人所面临的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复杂难题, 深刻 反思传统发展模式, 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这一思想也为大学生个体的 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理想的模式, 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它既有利于大学生个体顺乎本性地发展,避免外物或群体 对个性的压抑和束缚;又引导大学生遵循必然, 追求与他人、与社会的和谐与配合,利他与利己的统一,避免私欲膨胀、损人利己,以自我为中心,从而为个体或群体的和谐发展提供了一个较为合理的模式。

3.有利于大学生加强道德修养, 追求人生完美的境界。

庄子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是 “道”丧失以后的产物,不是最完美的道德,他希望人们跳出以 冀名望利为动机的仁义之举,摒除道德生活 中的形式主义和虚伪现象,将体现“道”之特性 的“抱朴守真”作为价值取向,努力超越当时世俗的社会道德。通过主体的不懈努力,以实现道德上的升华,趋近“上善 ”、“至善 ”的道德境界。可以说, 加强道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是 大学生发展和完善的需要。

庄子思想包括哪些方面,,对当今社会有何作用?

7楼:匿名用户

我觉得“太极”为庄子首创说似难以成立。就空间的最高极限而言,“六极”一词(指三维空间的六个极限,即“六合”之极限)已足可表达。《庄子》书中另有几处说到“六极”,如《应帝王》篇的“以出六极之外”,《天运》篇的“充满天地,苞裹六极”。

“太极”一词在《庄子》书中仅一见,其与“六极”相对而言,意义并不明确。俞樾在《诸子平议》中认为“先”与“高”不相应,故将此句改为“在太极之上”。若谓“六极”之上还有空间的极限,殊难理解;若谓“太极”是指空间最上的极限,则其只是“六极”之一而已。

庄子首创一个意义不明的词,且只用一次,似无此必要。如果说这是针对“易有太极”而发,则符合思想发展的逻辑。

马王堆出土的帛书《易传》中“太极”写为“大恒”,此为《易传》的别本。帛书中的《二三子问》、《易之义》、《要》等篇,则证实了易学与孔子儒学的联系。《论语·述而》篇载“子曰:

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史记·孔子世家》亦云:“孔子晚而喜《易》……读《易》韦编三绝。

”《史记·仲尼**列传》中还载有孔子传《易》的谱系,即:“孔子传《易》于[商]瞿,瞿传楚人馯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这一谱系虽然未必完全可靠,但也不能简单地否定。《庄子·天下》篇在评述儒家思想中写有:

“《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天道》篇中有:孔子“往见老聃,而老聃不许,于是繙十二经以说”,“十二”或为“六”的传写之误。

《天运》篇载孔子对老聃说:“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老聃则说:“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

以前学界大多否认先秦时儒家已有“六经”,但在郭店楚墓出土的儒家著作《六德》篇中已有:“观诸《诗》《书》则亦在矣,观诸《礼》《乐》则亦在矣,观诸《易》《春秋》则亦在矣。”一起出土的《语丛一》也有:

“《诗》,所以会古今之恃(志)也者。[《书》,□□□□]者也。《礼》,交之行述也。

《乐》,或生或教者也。《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春秋》,所以会古今之事也。

”这说明至迟在战国中期,儒家已把《诗》《书》等并列为六部经典,《易》是其中之一。

《语丛一》说“《易》所以会天道人道也”,又云“察天道以化民气”,这说明当时儒家已经根据《易》来建构“天人之学”。《庄子·天下》篇说“《易》以道阴阳”,可证“阴阳”是儒家所发挥之易学的重要范畴。从郭店楚简看,“阴阳”在道家文献中的地位并不是很重要,简本《老子》中无“万物负阴而抱阳”,在《太一生水》中“阴阳”的位置在“太一”、“水”、“天地”和“神明”以下。

那么,“阴阳”在《庄子》书中位置的提升是否为受到儒家易学思想影响的反映呢?

《庄子·天运》篇载有一则孔老对话的寓言: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

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

”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

“吾求之于度数,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

”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老子曰:

“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君……仁义,先王之蘧庐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

这段对话说孔子求道于“度数”、“阴阳”,于是引来老子的一番教训,似正说明了当时儒家对“阴阳”的重视(《易传·系辞》谓“一阴一阳之谓道”),而道家看待“阴阳”——正如其看待“通天下一气耳”一样——认为是“终不近道”的。

8楼:匿名用户

在一个动荡喧嚣的环境中,庄子的思想映射出一片宁静的光辉。

在那乱哄哄的时代时在,人民都处于倒悬状态,庄子极欲解除人心的困惫,可是,现实的无望却使他无法实现心愿。由于他既无法使人类在现实世界中安顿自我,又不愿像神学家们在逃遁的精神情状中求自我麻醉,在这种情形下,惟一的路,便是回归于内在的生活——向内在的人格世界开拓其新境界。庄子所拓展的内在人格世界,乃艺术性及非道德性的(“人格”一词不含伦理判断或道德价值)。

因而在他的世界中,没有禁忌,没有禁地;他扬弃一切传统的形式化,遗弃一切信仰的执迷。

在现实生活中,无一不是互相牵制,互相搅扰的,庄子则试图化除现实生活上种种牵制搅扰,以求获得身心的极大自由。化除的方法之一,即是要虚静其心——通过高度的反省过程,达到心灵虚静,能掌握自身的变化,并洞悉外在的变化,而不拘执于鞭一特殊的机遇或固定的目的。因为外在世界是“无动而不变,无时而不移”的,同时人类本身也受情意的驱使而在万物变化之流中奔走追逐,不能中止,直到形体耗损殆尽,仍属空无所持,这真是人生莫大的悲哀。

面对这样可悲的现象,庄子乃转而对内作一番自觉的工作,在自觉过程中,感悟世界的幻灭无常,于是认定驰心于外物,对于人类的精神实是莫大的困扰。由是导出庄子哲学之轻视物欲的奔逐,而倾向于精神的自由,并求个人心灵的安宁。

庄子对于现象界有深刻尖锐的洞察力。他是个绝顶聪明的人,把一切都看得太透彻了。如茫茫人海,各人也浑浑噩噩像乌龟似的爬来爬去,忙忙碌碌像耗子似的东奔西窜,然而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惊惧结什么,为得着什么。

一旦省悟时,便会觉得自己所作所为是如此地莫名其妙……看开了,一切都不过如此罢了,于是你就会不屑于任何事物,任何行动。然而这样的社群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如果每个人都像庄子笑声下的南郭子綦“隐机而坐”,进入到“每件事焉似丧其耦”的境况,那末个人和社会岂不近于静止?

因而,庄子哲学如何处理及适应这情况,便成为一个严重的问题了。尤其是今日的世界——已被纳入了一个庞大的动力系统中,缓步或停足都有被抛弃的危险。

然而,我们必须了解庄子绝非不食人间烟火的道行者,也非逃离现实生命的乌托邦理想的人。他的见解是基于人类无止境的餍欲与物化的倾向所引起发出来的;同时,鉴于个人的独存性已消失与被吞噬,遂于洞察人类的处境中安排自我的适性生活。没有这种感受的人,自然无法体会庄子。

因而庄子哲学对于读者来说,能感受多少,他的可接受性就有多少;他的看法是无法得到大众一致公认的,同样的一句话,有人会视如智慧之言,有人会以为是无稽之谈。事实上,庄子的哲学不是写给群众看的,庄子的说话也不是说给群众听的,他的声音有如来自高山空谷。

读庄子书确有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感觉,在他眼底里,凡夫俗子就如一窝吱吱喳喳、跳跳跃跃的小麻雀,官僚是一群猪猡,文人学士则有如争吵不休的猴子。看他书中大鹏小鸟的比喻、河伯海若的对话,以及井底虾蟆的设喻,你会觉得他简直是千古一傲人。在人类历史的时空中,孤鸿远影,“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从庄子哲学的恢宏气象看来,也确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他的思想角度,从不拘限于枝枝节节,秋毫之末;但他并不抹杀精细的分析,否则就犯了《秋水》篇中所说的“自大视细者不明”的毛病。他往往从整体处观察事理,从各个角度作面面的透视。

从庄子哲学的对境来说,恢宏的气象乃表现于不以人类为中心(不拘限于人类),不以自我为中心(不拘限于自我),而能推及于广大的自然界。庄子思想的最高境界是“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方面表现出民胞物与的胸怀,另方面又呈现着艺术精神的和谐观照。很显然庄子取消了天地万物和我——客观和主体——的对立关系。

这种主客一体的宇宙观,实为中国哲学的一大特点,和西方哲学主客对立的宇宙观,迥然不同。庄子不仅要打破主客对峙的局面,进而达到二而合一的境界,他还要进一步达致物我(主客)两忘境界。在这里,庄子充分表现出大艺术家的精神

庄子的思想对现代人有什么启示,庄子有什么观点值得我们现代人学习?

1楼 史谈历史 庄子 人生得道 逍遥游 的观点,为我们提供了 为人生自由而学习 的学习目的观 庄子 周将处于材与不材之间 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 大众人才 观 庄子 因其固然 游刃有余 的思想,为我们提供了根据学生全部实情施教的教育观。庄子的教育思想,对于建设 以人为本 的人文主义现代教育具有深远的启示...

老子学说对于现在的人们有何用处,你认为老子的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有何启示

1楼 天风海雨楼主 老子和谐思想的概述 一 老子思想述要 你认为老子的哲学思想对现代人有何启示 2楼 匿名用户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企业界怎样面对挑战与机遇?信息时代的本质是什么?企业家怎样才能找到新的发展契机 面对这些绝对现实的问题,海内外的众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都把目光转向中国古老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