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因子生态作用的一般规律包括哪几个方面

2020-11-23 19:58:56 字数 5834 阅读 3608

1楼:匿名用户

在生态环境中,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生物也无法完成生长发育的全部过程,这就是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例如光照不足所引起的光合作用的下降可由co2浓度的增加得到补偿生态因子相互联系的表现,但都不可缺少、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如果没有其他因子的配合,如光周期现象中的日照时间和植物春化阶段的低温因子就是主导因子,常常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个特点,但在其后的生长阶段则是有害的.那些对生物的生长,其中不管某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怎样适宜.

例如光照强度的变化必然会引起大气和土壤温度和湿度的改变,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同等的重要. 4.阶段性和限制性 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发育,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 3.不可替代性和可调剂性 生态因子虽非等价.

在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中.主导因子的改变常会引起其他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或使生物的生长发育发生明显变化: 1.综合性 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他因子的相互影响,只有各种生态因子配合在一起才能挥作用,任何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

例如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是必不可少的、繁殖,一个生态因子发生了变化. 2.非等价性 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有1~2个是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

生态因子对生物作用的规律有哪些

2楼:匿名用户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

气候因子

气候因子也称地理因子,包括光、温度、水分、空气等。根据各因子的特点和性质,还可再细分为若干因子。如光因子可分为光强、光质和光周期等,温度因子可分为平均温度、积温、节律性变温和非节律性变温等。

土壤因子

土壤是气候因子和生物因子共同作用的产物,土壤因子包括土壤结构、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生物等。

地形因子

地形因子如地面的起伏、坡度、坡向、阴坡和阳坡等,通过影响气候和土壤,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分布。

生物因子

生物因子包括生物之间的各种相互关系,如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

人为因子

把人为因子从生物因子中分离出来是为了强调人的作用的特殊性和重要性。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和越来越带有全球性,分布在地球各地的生物都直接或间接受到人类活动的巨大影响。

简要说明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有哪些

3楼:匿名用户

1、生态

因子的耦合(综合)作

用特征2、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有直接和间接之分3、生态因子的作用或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具有阶段性4、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具有主次之分

5、生态因子的部分补偿和不可完全替代性

6、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结果取决于相对量最低的因子

4楼:冉艳蕊尚杉

2.2生态因子作用的一般特征

2.2.1

综合性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相互促进、相互制约,任何一个单因子的变化,都可能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及其反作用。因此在进行生态分析时,不能只片面地注意到某一生态因子而忽略其他因子。例如,一个地区湿润程度,不只决定于降水量一个因素,而是诸气象因素相互作用的综合效应。

湿润程度既决定于水分收入(降水),又决定于水分支出(蒸发、蒸腾、径流和渗漏等)。可以认为,蒸散是太阳辐射、温度、大气相对湿度、风速以及地表覆盖等诸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蒸散不便于取得可靠的观测资料,而温度与蒸散的关系极为密切,所以许多气象学家、生态学家常用干燥度来表示一个地区的湿润程度。

2.2.2

主导因子

在一定条件下起综合作用的诸多环境因子中,有一个或几个对生物起决定性的生态因子,称为主导因子。主导因子发生变化会引起其他因子也发生变化。例如,光合作用时,光强是主导因子,温度和co2为次要因子;春化作用时,温度为主导因子,湿度和通气程度是次要因子。

又如,以土壤为主导因子,可以把植物分为多种生态类型,有嫌钙植物、喜钙植物、盐生植物、沙生植物;以生物为主导因子,表现在动物食性方面可分为草食动物、肉食动物、腐食动物、杂食动物等。

生态因子的主次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发生转化的,处于不同生长时期和条件下的生物对生态因子的要求和反应不同

,某种特定条件下的主导因子在另一条件下会降为次要因子。

2.2.3

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依生态因子与生物的相互作用可将生物因子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两种类型,区分其作用方式对认识生物的生殖、发育、繁殖及分布都很重要。环境中地形因子,其起伏、程度、坡向、坡度、海拔高度及经纬度等对生物的作用是直接的,但是它们能够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的作用则是间接作用;而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的作用。

2.2.4

阶段性由于生物生长发育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要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的作用也具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是由生态环境的规律性的变化所造成的。例如,光照长短,在植物的春化阶段并不起作用,但在光周期阶段则是十分重要的。另外,有些鱼类年是终生都定居在某一个环境中,根据其生活史的各个不同阶段,对生存条件有不同的要求。

例如鱼类的洄游,大马哈鱼生活在海洋中,生殖季节就成群结队洄游到淡水河流中产卵,而鳗鲡则在淡水中生活,洄游到海洋中去生殖。

2.2.5

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

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虽然不尽相同,但都各具有重要性,尤其是作为主导因子的因子,如果缺少,便会影响生物的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造成其生病或死亡。所以从总体上来说生态因子是不可替代的,但是局部是能补偿的。例如,在某一由多个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过程中,由于某因子的量上的不足,可以又其他因子来补偿,以获得相似的生态效应。

以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为例,如果光照不足,可以增加二氧化碳的量来补足;软体动物在锶多的地方,能利用锶来补偿钙的不足。生态因子的补偿作用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而不能以一个因子来代替另一个因子,且因子之间的补偿作用也不是经常存在的。

5楼:开开星星

1、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

2、生态因子作用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

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导性

4、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性和间接性

5、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生态因子相互作用的规律有哪些?

6楼:恆

这些规律太多嘞..

你想知道哪些的..

生物生长发育有阶段性,这种阶段性形成是由于生态因子规律变化的结果,如季节性物候,昼夜温差等生态因子的规律性变化,导致了植物生长发育的阶段性。

每一个生态因子对植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作用是不同的,如低温对冬小麦的春化阶段非常重要,但在光周期阶段却成为有害因子。

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规律

一、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

任何一个生态环境,总是多个生态因子的综合,生态因子不可能单独存在。生物生存所必须的因子,对于生物的作用是同等重要的,具有不可代替性。例如,当水分缺乏到足以影响植物的生长时,是不可能通过调节温度、改变光照条件和矿质营养等条件来解决问题的,唯独只有增加水分才能解决问题。

二、生态因子的多变性

生态因子会随时间、空间变化而变化,构成了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自然界中,不存在完全相同的生态环境。光照、温度、湿度、降水等气象因子在一年、一月、一天之内都存在明显的有规律的变化。

即使是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的生态因子也不完全相同。生物与环境长期适应的结果,形成了生态因子的多变性与生物对生态因子的需要的可变性达到一致,也就是说,生物本身对生态因子的需要也是在变化着。

三、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

在生态环境中,各个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是同等的重要,只有各种生态因子配合在一起才能挥作用,其中不管某一个生态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怎样适宜,如果没有其他因子的配合,生物也无法完成生长发育的全部过程。

在生态因子的相互作用中,一个生态因子发生了变化,常常会引起其他因子的变化。例如光照强度增加,会引起气温和土温升高,空气相对湿度降低,水分和土壤蒸发加强,使整个生态环境趋向干热。

四、生态因子的限制作用

各个生态因子都存在量的变化,大于或小于生物所能忍受的限度,超过因子间的补偿调节作用,就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分布,甚至导致死亡。liebig(1840)根据生物所需的最小量提出了最小量定律(law of the minimum),即当一棵植物所需的养分元素,降低到该植物的最小需要量以下时,该营养元素就会限制该植物的生长。后来shelford(1911)将此观念再扩充到生物所能忍受因子的最大量和最小量,提出耐性定律(law of tolerance)。

除最大和最小量之外,还提出了最适度的观念。他认为生物对某项环境因子的需要,有一个最适宜的程度。若超过这些适应范围,达到生物体不能忍受的程度,此即为忍耐的最大限度。

反之,若最适度降降至该生物体不能忍受的程度时,称为忍耐的最小限度。

五、生态因子的主导作用

在生物体所需的生态因子中,其中一个因子对生物的生长发育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这个因子就称为主导因子。对生物而言,主导因子不是绝对的,而是可变的,它随时间、空间,以及生物有机体的不同发育时期而发生变化。

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

7楼:小小猪

生态因子是指一切影响生物生命活动的因子。。。它的作用规律为:1生态因子作用的综合性;2生态因子作用的同等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3生态因子作用的主导性4生态因子作用的直接性和间接性;5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希望采纳

生态因子的综合作用具体有什么规律需要依循

8楼:渊源

生态因子(ecological factor)指对生物有影响的各种环境因子。常直接作用于个体和群体,主要影响个体生存和繁殖、种群分布和数量、群落结构和功能等。各个生态因子不仅本身起作用,而且相互发生作用,既受周围其它因子的影响,反过来又影响其它因子。

综合效应

多种生态因素形成一个整体对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起作用,称为综合效应。生态因素往往是相互关联的,如光照强度的增加会引起温度的提高。生态因素之间还可能出现相互补偿作用,如同样的光合作用强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既可以出现在强光照和低的co2浓度下,也可以出现在弱光照和高的co2浓度下。

也就是说,高的co2浓度在一定条件下对光照的不足有补偿作用。

最低量率

每种植物所能适应的生态因子的范围都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个限度,植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一系列的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引起死亡。如玉米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温度最低不能低于9.4℃,最高不能高于46.

1℃。所谓最低量率就是在不可缺少的有效养分中,数量上接近于临界最低的一个限制植物的产量。这一规律是由德国人李比希(liebig)发现的。他在作物栽培实践中观察到:

作物需要一定种类和数量的矿物养分,当某种矿物养分处于其临界最低值时,它对作物的产量影响最大。

阶段性每一生态因子都是随时间而变化的,植物适应的不是单个生态因子在某一特定时间的量,而是适应该因子随时间变化的过程。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质和量的要求不同。如低温对某些植物的春化阶段来说是必需的生态条件,而这一阶段过后,低温会对植物造成伤害。

空间差异性

生态因子在空间上不是均质的。不同生态因子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性直接影响到植物的空间分布。随着任一生态因子在空间上按顺序增强或者减弱,不同生态类型的植物按顺序排列的现象称为生态序列。

如北京附近的一些水体,在水体中间水深较大的地方出现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等挺水植物,水稍浅时出现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等浮水植物,接近岸边出现香蒲(thypha spp.)等挺水植物,上岸后首先出现苔草等湿生植物,随着地形部位的变化进一步出现中生植物甚至中旱生植物,这就是一个随水分条件控制的生态序列。

种间差异性

不同种、同一种的不同品种甚至同一品种的不同植株,对于同一生态因子的响应并非绝对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