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过程中如何做到因人施教,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

2020-11-23 18:24:20 字数 6053 阅读 4719

1楼:匿名用户

一、 确定教育目标,注重差异

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每一个幼儿都来自

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先天素质、周围环境、生活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决定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等都有所不同。面对这样一个“差异”相对较大的幼儿群体,如何才能完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的“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目标,同时又要做到“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

”这是摆在广大幼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我们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差异。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幼儿的个体差异考虑进去。以剪对称图“可爱的娃娃”为例:

老师可以设计三种剪纸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为一般能力幼儿准备的常态对称图;第二种方案是为能力相对较低的

幼儿准备的工艺简单的对称图;第三种方案是为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准备的工艺复杂的对称图,以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来操作。

其次,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差异。促进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户外体育活动为例: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户外体育用品。如:皮球、套圈、彩棒、木鞋、毽子、陀螺、跳绳、手推车、布质用具等等,为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孩子们开通了锻炼身体的渠道。

好动的孩子们选择了皮球、跳绳等用品玩得满头大汗;文静一点的孩子们选择了他们喜欢的套圈、布质用具等也玩得兴高采烈;还有的孩子们对老师提供的用品不感兴趣,他们也会快乐的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在地上写字“猜猜看”、捡几块小石子玩“五子棋”、挖一个土坑玩“虫子汽车过桥......

”每当活动结束的时候,老师会从不同性格的孩子口中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今天玩得真开心呀”!这是一种多么让老师高兴的声音呀。

二、尊重幼儿的选择,扬长避短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教师不

能“将幼儿当作牛羊一样赶进教育工厂,在那里对他们进行无视他们独特性的加工与塑造......”而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在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能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不同特点的幼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如:

老师在准备诗歌“祖国到处是欢乐”的课程中,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把老师教幼儿学诗歌,改为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学诗歌。当老师把诗歌中的角色介绍给幼儿的时候,喜欢朗诵的幼儿兴奋了,喜欢表演角色的幼儿也兴奋了老师则在幼儿最兴奋的时候,巧妙

的“退居”在教学的“外围”。在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与诗歌内容的关系。如:

小燕子说:“祖国有温暖的泥窝”、小山羊说:“祖国有青青的草坡”、小鸭子说,“祖国有可爱的小河”小朋友说:

“祖国到处是欢乐......”从而促使每一个戴头饰的幼儿,都能把自己应该说的那一句诗的意思说明白。在学习中,幼儿如入“无师”之境,自主地去尝试、去体验活动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优势。

而那些没有参与朗诵和表演的幼儿,则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情绪上的感染,也纷纷要求担当朗诵和表演角色。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尊重幼儿的选择和达到了扬长避短的目的。

三、 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做到“因人施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大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因此,教师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大面积”的教学方法,既照顾那些“吃不饱”的幼儿,又要照顾那些“吃不了”的幼儿、既要满足各方面都发展“较好”的幼儿的求知欲,又要调动相对“较差”的幼儿的积极性,使不同情况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发展......例如:在指导幼儿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注意引导幼儿在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

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扮演有利于自己受教育的角色,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辨别是非,了解生活常识,积累生活经验。例如:一个平时不讲卫生的小朋友通过扮演“小厨师”,逐渐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一个平时动作“粗野”、爱打架的小朋友,通过扮演“交通警察”,培养了他的自制力和助人为乐的情感;一个平时爱哭,不喜欢交往的小女孩,通过扮演展览馆里的“解说员”,大大地提高了她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也提高了参与做事的信心......

而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则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用雪糕棍、火柴、瓶盖、糖脂、布头、线绳等材料,粘贴、拼图、组装、搭建各种他们喜欢的“花园”、“高楼”、“娃娃”、“汽车”等。使幼儿在幼儿园里各自都有不同的事情作,各自都有不同的提高。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园教师,你认为应该如何做到因材施教

2楼:新东方**网络课堂

作为一名未来的幼儿园教师,该如何因材施教呢?下面是一些建议,希望对你有帮助。

1、幼儿园施教的对象是3—6岁的幼儿,是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人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中的第二阶段的前运算阶段,作为幼儿园教师要明确懂得这个阶段幼儿的思维和学习特点,幼儿阶段是人生重要的启蒙阶段,幼儿园教师施教的课程就应当注重儿童发展的特点,正所谓幼儿教育的本质在于要唤醒幼儿的创造力。幼儿的天性是爱玩的,而每天让孩子像小学生一样端坐在教室里识字、算数、学英语,这种应试教育会桎梏了幼儿想象力的发展,剥夺了幼儿爱玩的天性,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有别于班级授课制的一种新型教育组织形式。

2、区域活动思想源于19世纪初,是蒙台梭利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点是氛围宽松、活动形式灵活多样,能让幼儿在玩中学,回归了孩子的天性,满足了幼儿的兴趣,激发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探索欲望,正如老子所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施教对象是幼儿,就应该又多一层理解:授之以渔不如授之以欲。

尤其是充满好奇心的孩子,只要激发了他的探索欲望,想阻止他学都难。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正好能满足幼儿自主的探索欲望。

3、开展区域活动的关键就是材料的配备和投放。区域活动不仅需要幼儿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开放性的、多样化的适宜操作的区域材料,而且还需要教师不断地研究和改进。我们身边有很多材料资源可利用,不只是资金投入资源和个别的废旧材料。

只有对材料的安全性、艺术性、目标性、**性、丰富性、动态性等充分把握,才能满足幼儿的兴趣,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进而达到因材施教,使幼儿快乐成长的教育效果。

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

3楼:潭州教育

在幼儿教学中,教师采用因材施教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如何在幼儿教学中因材施教,本文就此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主要充分的了解幼儿之间的差异、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以及重视课堂教学方式的完善等教学策略。

如何实施注重差异 因人施教的策略

4楼:匿名用户

一、 确定教育目标,注重差异

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由于每一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先天素质、周围环境、生活条件以及所受到的教育有所不同,决定了幼儿的智力发展、兴趣爱好、生活经验、知识技能等都有所不同。面对这样一个“差异”相对较大的幼儿群体,如何才能完成《幼儿园工作规程》中要求的“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的教育目标,同时又要做到“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这是摆在广大幼儿教师面前的一道难题。为此,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作了以下的工作:

首先,我们要全面了解幼儿的差异。教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的过程中,一定要把幼儿的个体差异考虑进去。以剪对称图“可爱的娃娃”为例:

老师可以设计三种剪纸方案。第一种方案是为一般能力幼儿准备的常态对称图;第二种方案是为能力相对较低的幼儿准备的工艺简单的对称图;第三种方案是为能力相对较强的幼儿准备的工艺复杂的对称图,以适合不同能力的幼儿来操作。

其次,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差异。促进幼儿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以户外体育活动为例:

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户外体育用品。如:皮球、套圈、彩棒、木鞋、毽子、陀螺、跳绳、手推车、布质用具等等,为不同性格、不同需求的孩子们开通了锻炼身体的渠道。

好动的孩子们选择了皮球、跳绳等用品玩得满头大汗;文静一点的孩子们选择了他们喜欢的套圈、布质用具等也玩得兴高采烈;还有的孩子们对老师提供的用品不感兴趣,他们也会快乐的选择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如:在地上写字“猜猜看”、捡几块小石子玩“五子棋”、挖一个土坑玩“虫子汽车过桥......

”每当活动结束的时候,老师会从不同性格的孩子口中听到一个共同的声音,那就是“今天玩得真开心呀”!这是一种多么让老师高兴的声音呀。

二、尊重幼儿的选择,扬长避短

幼儿虽然年龄小,但是,他们也有着自己的独立人格。教师不能“将幼儿当作牛羊一样赶进教育工厂,在那里对他们进行无视他们独特性的加工与塑造......”而应尊重幼儿的选择,在活动中给他们提供能充分表现自己“才华”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不同特点的幼儿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

如:老师在准备诗歌“祖国到处是欢乐”的课程中,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差异,把老师教幼儿学诗歌,改为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角色学诗歌。当老师把诗歌中的角色介绍给幼儿的时候,喜欢朗诵的幼儿兴奋了,喜欢表演角色的幼儿也兴奋了老师则在幼儿最兴奋的时候,巧妙的“退居”在教学的“外围”。

在以一个“参与者”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理解自己扮演的角色与诗歌内容的关系。如:小燕子说:

“祖国有温暖的泥窝”、小山羊说:“祖国有青青的草坡”、小鸭子说,“祖国有可爱的小河”小朋友说:“祖国到处是欢乐......

”从而促使每一个戴头饰的幼儿,都能把自己应该说的那一句诗的意思说明白。在学习中,幼儿如入“无师”之境,自主地去尝试、去体验活动的快乐;在不知不觉中发挥了自己最大的优势。而那些没有参与朗诵和表演的幼儿,则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情绪上的感染,也纷纷要求担当朗诵和表演角色。

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尊重幼儿的选择和达到了扬长避短的目的。

三、面向全体幼儿,因人施教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怎样做到“因人施教”?是摆在每一个教师面前的大事。教师在教育教学中,教师既要考虑到面向全体幼儿,又要兼顾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

因此,教师就要改变过去那种“大面积”的教学方法,既照顾那些“吃不饱”的幼儿,又要照顾那些“吃不了”的幼儿、既要满足各方面都发展“较好”的幼儿的求知欲,又要调动相对“较差”的幼儿的积极性,使不同情况的幼儿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上的发展......例如:在指导幼儿玩角色游戏的时候,我们注意引导幼儿在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指导幼儿扮演有利于自己受教育的角色,使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学习辨别是非,了解生活常识,积累生活经验。

例如:一个平时不讲卫生的小朋友通过扮演“小厨师”,逐渐养成了讲卫生、爱清洁的好习惯;一个平时动作“粗野”、爱打架的小朋友,通过扮演“交通警察”,培养了他的自制力和助人为乐的情感;一个平时爱哭,不喜欢交往的小女孩,通过扮演展览馆里的“解说员”,大大地提高了她与同伴交往的技巧和能力,也提高了参与做事的信心......而那些动手能力差的孩子,则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会了用雪糕棍、火柴、瓶盖、糖脂、布头、线绳等材料,粘贴、拼图、组装、搭建各种他们喜欢的“花园”、“高楼”、“娃娃”、“汽车”等。

使幼儿在幼儿园里各自都有不同的事情作,各自都有不同的提高。

在教育教学中,我们除了不使“面向全个体,因人施教”成为一句空话 ,我们还很注重引导幼儿“缺什么,补什么。”鼓励幼儿做那些他们不喜欢做,但是,必须学会做的事。如:

自己穿衣、自己吃饭、自己叠被子......促使幼儿增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不断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四、 家园携手,共同教育

在中国,幼儿教育的对象大都是独生子女。在“金字塔”式的家庭结构中,孩子们被捧为“小太阳”,由于家长们对孩子的过分照顾,忽视了孩子们的心理需要,孩子要奔跑、要攀登,家长怕有危险;孩子们要玩泥、要捉虫,家长嫌太脏;孩子们要与同伴们一起玩耍,家长怕孩子受欺负......还有的家长不能随着孩子的年龄增长,教给孩子简单的生活技能,就连穿衣、吃饭这样最简单的事情,也要“一包到底”,严重的束缚了孩子们好奇、好动、好问的“天性”。

导致了幼儿之间的差异很大。面对这一社会性问题,我们加大了与家长之间联系的力度。通过建立《家园联系册》、开办《家教小园地》等方法,引导家长重视对孩子进行教育。

使幼儿园教师的指导、家庭的教育、幼儿自己的努力形成一种“合力”,不断提高幼儿做事的积极性。使幼儿学会了穿衣服、学会了叠被子、学会了系鞋带、学会了洗手绢......更让孩子们学会了关心集体、关心同伴、学会了参与做事。

总之,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每一个幼儿教师必须遵守的原则。我们必须要依据《规程》和《纲要》的要求,更加细致的了解每一个幼儿,根据幼儿的不同差异,因人施教,为每一个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健康的发展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