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了电影七宗罪但不是很理解它到底想表达什么啊

2020-11-23 10:22:32 字数 5317 阅读 1255

1楼:匿名用户

这是我欣赏的几个导演之一的大卫·芬奇的作品,今年还要上映他的一部新片叫《十二宫》,很期待。

好了,言归正传。

在电影里,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观众:它是宿命的罪与罚。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剧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上帝”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事件。

冷血杀手作为传道者莅临人间,最终以身殉道。从某种角度看,悲剧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渺小的人类,只能接受宿命的审判。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观众对玄学的神秘感和不理解,剑出偏锋的讲一个连环**的故事。 “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

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三节写道:“有一条大红龙,七头,也戴着冠冕……

《七宗罪》想要表达什么?

2楼:匿名用户

主要不是对人性的讽刺 哪种说法也太笼统了 主要说的是社会制度和形态造就了一种人---“***”的人 他们受过良好教育 智商都极高 但是由于社会上的种种原因(原因很复杂的,也有可能是童年经历) 他们的人格开始扭曲 开始异化 精神不正常 就犯罪了 可能是对社会的报复 对人性丑恶的报复 《七宗罪》里那个**就是典型的“***”

这些电影还包括《沉默的羔羊》《美国精神病人》《现代启示录》等

3楼:百计洛克船长

人非圣贤,大家都是罪人。

4楼:匿名用户

想想你的一生,这七宗罪你能保证不犯一条吗?

5楼:玉鳞龙儿

很黑暗的电影。。画面也有点恶心。。。

6楼:骨头出来了一点

s b国家的 s b导演拍的一部sb装电影

七宗罪电影有何寓意,结尾有些看不懂啊?

7楼:孤巷里遇见你

最后的画面:黄昏,威廉独自站立。对应最后的台词,就算世界永远不是美好的,也都值得为之奋斗。

黄昏以后的黑暗和必然到来的黎明,必然永久对立。正是如此,威廉在黄昏中的身影,犹如黑暗中的守护者,让人可以安心在黑暗中奋斗,前行。这也是《七宗罪》最后的精华所在,虽然阴郁充斥全片,希望之光在最后一刻却如此的温暖。

七宗罪,其最初是由希腊神学修道士庞义伐草撰出8种损害个人灵性的恶行,包括暴食、色欲、贪婪、伤悲、愤怒、懒惰、妒忌和傲慢。六世纪后期,天主教将8项罪行减至7项,以对爱的违背程度为准则,将自负并归于傲慢,伤悲归于懒惰,并加入妒忌,将其顺序改为:傲慢、妒忌、愤怒、懒惰、贪婪、暴食及色,欲。

扩展资料

但丁在《神曲》里根据恶行的严重性顺序排列七宗罪,其次序为:

一)淫欲-不合法礼的性欲,例如通奸。(但丁的标准是“过分爱慕对方”,而这样便会贬低了神对人们的爱)

二)暴食-浪费食物,或是过度放纵食欲、酗酒或屯积过量的食物。(但丁的观点是“过分贪图逸乐”)

三)贪婪-希望占有比所需更多为之贪婪。(或是以但丁的观点,贪婪是“过度热衷于寻求金钱上或权力上的优越”)

四)懒惰-懒惰及浪费时间。(懒惰被宣告为有罪是因为:其他人需更努力工作以填补缺失,但应该的事情还没有做好,对自己是百害而无一利)

均衡:一方比另一方付出更多。(从但丁的神学观念上去看,懒惰是“未能全心爱上帝,未能全副精神爱上帝,未能全人之心灵爱上帝”-具体来说包括懒惰、怯懦、缺乏想像力、满足及无责任心)

五)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适当(**的)感觉,复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赋予的权力以外,行使惩罚他人的意欲亦被归作愤怒。

六)嫉妒-因对方所拥有的资产比自己丰富而心怀怨怒(对自己资产的喜爱变质成了忌恨其他更美好事物的拥有者的欲望)

七)傲慢-期望他人注视自己或过度爱好自己。因拥有而感到比其他人优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优秀的存在。

四世纪当时的埃及僧侣伊瓦格里厄斯·泊恩太格司(evagrius ponticus),把这些罪行定为八种“致命的激情”(8 deadly passions),而在东正教方面,这些冲动仍然被描述为“致命的激情”,而不是深藏在他们体内的罪孽。而主动迎接这些“激情”或拒绝与这些“激情”对抗的人在正统**徒道德神学(orthodox christian moral theology)方面是被定位成有罪的。

8楼:一曲明羽

在《七宗罪》的一开始,我认为它只是一部普通的悬疑电影罢了,打着宗教幌子、带着一对明星来骗钱的?但当《七宗罪》的结尾一来,我这个人都被这部电影征服了。摩根·福尔曼不愧是一辈子没拍过烂片的狠角色!

用他饰演的探员william somerset的一句台词就可以回答这个问题:“这是个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同意后半句。

”——somerset.

比起布拉德·皮特在电影中的作用不同,摩根·福尔曼饰演的老探员somerset更像一个事情的讲述者。换句话说,《七宗罪》似乎就像somerset写的一部关于自己退休前的传记。按照电影的内容来说,电影的“七宗罪”为暴食、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

前5位受害者的死法让人不寒而栗,受害者都经历了非人的折磨。问题就是“嫉妒”与“愤怒”这最后两宗罪,正好发生在所谓的“正与邪”两面。

代表正义的一方是布拉德·皮特饰演的探员david mills,他在被不断地激怒下开枪杀掉了仇人。而被mills杀死的,此时只是一个手无寸铁,并且打算全部认罪的犯人。凯文·史派西饰演的john doe真是一位犯罪的天才,在探员mills开枪的那一刻,他便获得了最大的胜利。

如果mills忍住了愤怒没有开枪,那么john将受到无止境牢狱之灾,并且永远也无法完成最后“嫉妒”与“愤怒”这两宗罪的“惩罚”。

而john不但成功了,还获得了最轻松的死法。明明知道自己是代表正义的执法者,明明知道这是个陷阱,明明知道john是在故意激怒自己,无论自己的搭档无数次提醒自己,mills还是选择了开枪杀死眼前的仇人。这便是《七宗罪》最想表现的核心—这个世界不美好。

电影不止一次表达过这个思想。在somerset和mills的女友一次谈话中,他表示自己不想要孩子,因为他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诞生的这个世界是如此肮脏,如此黑暗。于是他居然让自己女友打掉了孩子。

最明显的地方正在片尾,当mills因为杀死罪人被警车带走的时候,somerset说出了文章开头的那句台词:这是个美好的世界,值得我们为之奋斗。我同意后半句。

9楼:茻珃

影片赏析  经验丰富的老探员萨默塞特再过七天就要退休了,年轻的警察米尔斯是他最后一个搭档。凶案发生了,罪犯在现场分别留下了“贪婪”、“暴吃”等字样,这正是《圣经》中所讲的“七宗罪”。一切罪行都出自一个名叫多伊的男子之手,他将米尔斯诱至荒野,但米尔斯没想到在邮包中竟找到了自己爱妻的头颅,狂怒

七宗罪的他开枪射杀了多伊,并最终完成了“七重罪”**。

“暴吃”、“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暴怒”这七项原罪贯穿了整个影片,但担任审判者的却是个为了不留下指纹连自己手指指纹都磨掉的**杀人犯。开场镜头就是寒意凛冽的雨天,而此后那些触目惊心的犯罪现场更是让人感到一种虚无的恐惧。

这部出色的惊险悬疑影片对犯罪心理学也作了详尽的描述,而罪犯通过圣经的道德审判来杀人,更具社会意义。一个警察最后却成为**计划的执行者,这是对社会和人生的讽刺,是对茫茫之中天主那七大信条的不可抗拒,还是象征了这多罪该罚的人世间的混乱的生活秩序?正象影片结束时斯班瑟说的那句话“海明威说:

这个世界如此美好,值得人们为它奋斗。我只同意后半句。”

在电影里,七罪、七罚、七次下雨、故事发生在七天,甚至结局也由罪犯定在第七天的下午七时,无处不在的“7”暗示观众:它是宿命的罪与罚。既然如此,宿命的悲剧是必定要属于人间的,“上帝”作为“授意者”和“观望者”,参与了整个事件。

冷血杀手作为传道者莅临人间,最终以身殉道。从某种角度看,悲剧中没有正邪的区分,作为渺小的人类,只能接受宿命的审判。

摩根·弗里曼m***an freeman

然而《七宗罪》恰好利用观众对玄学的神秘感和不理解,剑出偏锋的讲一个连环**的故事。“seven”在宗教上是个神秘的数字,这一点在旧约中有最充分的表现。上帝用七天造亚当,取出亚当的第七根肋骨造了夏娃。

撒旦的原身是有七个头的火龙(《启示录》第十二章第三节写道:“有一条大红龙,七头,也戴着冠冕……

《七宗罪》向人们呈现了一个**的宗教杀手。芬奇无意用血淋淋的感官刺激和大量的追逐场景来达到使人恐怖的效果。他并非对杀戮场面进行简单的电影**,而意在揭示这种杀戮后后面的东西。

这部电影塑了与以往电影中截然不同的一类杀手。《七宗罪》中的杀手杀人并非是因为嗜血,而是有着强大的理论信条加上妄念来实施他自以为的通过审判和布道来拯救的方法。这才是最可怕的。

这个杀手也许平时连一只鸡也不杀,但是他找到了依据来实施对人的毛骨悚然的**。这种恐怖并非是亲眼看到某种可怕场面时感官的自然反应,而是心理上的恐怖。这使得《七宗罪》这部看起来像是侦探片或类型化恐怖片的电影脱离了这些窠臼,而与美国社会现实生活建立起了心理上的联系。

一个不正常的社会是产生这样的杀手的根源。现实生活中美国持续不断发生的连环**杀手事件也在电影中不断有所反映和体现。然而,现实中以完全相同的手段进行残害的杀手虽然还没有发现,但却有很多在精神气质和思想观念上和他十分接近的人,让我们想想世界各地近年来出现的邪教组织和连环杀手:

太阳圣殿教、奥姆真理教、吉姆·琼斯、邮包连环杀手大卫·卡钦斯基……最终都是以悲剧收场。

《七宗罪》使人们接触的是最黑暗的人性的一面,尽管它是虚构的,可是它的气息已经进入了现实的思绪和情感之中。正像片中老侦探说:“如果我们抓住了john doe (杀手),而他本人就是魔鬼和撒旦的话,那也许是我们所期望的。

但他不是魔鬼,他只是一个人……”有什么能比一个人做魔鬼的行径更为恐怖的吗?但更为恐怖的是,杀手的动机是以宗教为名义的。在杀手的彻底疯狂里似乎还有某种理智,这是最恐怖的事情。

这部电影并非是关于杀戮,并非是关于一个人如何干出魔鬼般的行径的,而是关于那种杀戮的动机,以及这个动机的由来和它后面的东西。

剧情阴暗、主题悲观、手法低调的警匪片,却因为剧本结构的新奇、演员表现的优异以及导演别具一格的叙事风格而变成了一部叫好叫座之作。故事背景是一个整天下雨的不知名城市,摩根·弗里曼饰演一名即将退休的老刑警,而布拉德·皮特则是怀抱理想热情来这里上任的新人。他们碰到了一连串离奇的**案,**故意在现场留下人类的七个罪诫“暴食、贪婪、懒惰、淫欲、骄傲、嫉妒和愤怒”,跟**大玩心理战。

一冷一热的警探组合终于逼到**投案自首,却无法改变既定的悲剧命运。导演戴维·芬彻在银幕上呈现出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社会黑暗面,由凯文·史派西饰演的**在终场前发表了一段自辩之词,更具高度的***煽动力。

让观众希望他活着的人在结局死掉,这永远是让你的电影被人们记住的有效手段之一。于是,年轻警察米尔斯的妻子翠西死了。事实上导演并没有让我们看到翠西被**割下来的头,可是我们都明白,处于极度悲愤下的米尔斯开枪打死了**——这是一个智慧、坚忍、疯狂的罪犯。

于是,罪犯完成了他的罪恶的艺术品。最后两种原罪——罪犯死于嫉妒,而米尔斯因为愤怒杀了罪犯,也背上了原罪,等待审判(来自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