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这首古诗的诗意,咏柳这首古诗整首古诗的诗意

2020-11-23 05:18:54 字数 6158 阅读 3907

1楼:苏堤旧事

诗的新向度——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在这一新时期的文学发展中,最值得

我们研究的就是新诗的未来。

——闻一多:《文学的发展历史》

现今,我们写诗不是为了个人的快乐,

而是为了给一个完整的传统奠基。

——吴新华:《今日新诗》

废名(1901-67)在《街头》一诗中抓住了中国现代诗的根本: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驰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的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1)

我相信,谁也不会错把它认作一首传统诗;有几点显著的迹象表明了其现代源起。首先,就诗在纸面上的有形呈现而言,我们看到了直接的断行。中国古典诗歌不直接断行。

这是从二十世纪早期的西方引进的。标点也借自西方。在形式方面,逐行的字数有所变化,多可如第一行的10个字,少可如第

三、七、八行的4个字(在原文中)。确实,《诗经》以降的某些古典诗歌形式,例如词和曲,行行的字数也有所变化,但通常都有固定的格式,而这首诗却没有。其次,虽然guo(“汽车驰过”的“过”)和mo(“寂寞”的“寞”)押韵,却没有读法上通盘的押韵设计。

类似地,在这首八行的中文诗中,“寂寞”一词引人注目地重复出现了5次。尽管在古典诗歌中为了强调或其它效果会有意识地运用重复(例如罗隐[833-909]的著名联句“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伤悲明日悲”(2)),但这首诗的使用频率及其所居有的结构性地位却排除了将其归入传统的可能性。最后是一些相关的意象。

汽车和邮筒、阿拉伯数字和罗马字母都是现代技术、商业和多种文化际会之世界的一部分。

但是比前述形式和主题因素更重要的是感受性,这种感受性显然使诗变得现代。诗起手得漫不经意。诗人废名在街上散步,街头有一只邮筒,这时,由于看见一辆汽车从身边疾驰而过,他的心头突然袭上一种寂寞感。

这首诗有一个自发的触机,几乎是即兴的——一种被简捷的句法和陈述的直接了当所强调的印象。诗人看来不是从一个先定的主题——诸如现代人的异化之类——,而是从寂寞感的形成(由三处“乃”所标志)出发,以此贯穿快节奏的感知过程:由汽车到它的疾速消逝,到寂然伫立的邮筒,到诗人的无力回忆汽车牌号,再到汽车和邮筒、街道和汽车、以及街道和诗人之间实质性联系的缺失。

这种瞬间感知过程的赋予了诗以生命。诗所传达的不是一种主题的蓄意呈现,而是直接而自发的感受。

考虑到这首诗写于1937年,它可以被视为对其时令人迷惑的、迅速变化的中国——在那里,诸如小汽车这样的西方发明相对说来还是新奇和罕见的——的一种应答。诗中的寂寞可以被阐释为一种衍生的感觉,它来自诗人对现代科技(汽车是一种其速度令他感到难以理解的怪物)那种难以言表的疏离;来自汽车消逝的速度和街头邮筒(诗人?)无助的静止之间的对比;最后,来自突然意识到的现代生活的内在悖谬——人类进步(就便利和物质的舒适而言)和丧失(就关联和相通而言)的同时共存。

废名的寂寞和中国古典诗歌中通常觉察到的寂寞迥然不同,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寂寞来自个人交流的匮乏,以及诗人对他是如何有别于他周围人群的强烈意识。这种分离常常被归结为精神癖好和道德信条;因此,寂寞在传统意义上是诗人寻求精神同类(诗意的说法是“知音”(3))而不得的结果。然而,就废名而言,寂寞源自他在现代物质条件下深陷某种悖谬所感到的困惑,这种悖谬在于,外部世界的挤迫和喧嚣灌注于他的,只是深深的孤独和无助的感觉而已。

自我克制和通常构成传统诗人之寂寞的宁静,在现代诗中是异常欠缺的。

把这首诗与唐代诗人李商隐(813?-858)的著名四行诗《乐游原》相比较,可以明显见出现代诗与传统诗之间的区别:

向晚意不适,

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4)

撇开形式上的区别不论(5),这首诗与废名的诗显然存在相似之处。二者都可被称为即兴的,且都表达了某种感受或情绪:废名诗中的寂寞和李诗中的忧郁。

叙述的因素在这两首诗中都提供了相应的背景,但又都保持在最低限度。同时,如同现代诗一样,李诗中的忧郁也呈现为一个过程,据此他表达了超乎倏忽无常的美之上的悲哀。然而,从意象和诗意常规的用法上还是能见出微妙的差异。

虽然二者都使用了具体意象以表达情绪,但李诗中的“夕阳”是一个传统中国诗中频繁使用的、无常的自然象征。我说“自然”,意指是夕阳的内在特性——它的稍纵即逝的美——导致了它成为一个象征。因此不难理解,它适宜于表达悲哀、怀旧或类似的意绪。

夕阳往往关联着分离(例如应(?-217)的“朝云浮四海,日暮归故山”(6))、老年(杜甫(721-770):“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7)),以及时光的迅速流逝(刘琨(271-318):

“功业未及建,夕阳

咏柳这首古诗整首古诗的诗意

2楼:匿名用户

诗意: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

轻柔的柳枝垂下来,

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

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咏柳》

原文: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注释:1、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嫩绿的柳叶。

2、妆:装饰,打扮。

3、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万”,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4、绦(tāo):用丝编成的绳带。这里指像丝带一样的柳条。

5、裁:裁剪。

6、似:如同,好像。

拓展资料《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是一首咏物诗。诗的前两句连用两个新美的喻象,描绘春柳的勃勃生气,葱翠袅娜;后两句更别出心裁地把春风比喻为“剪刀”,将视之无形不可捉摸的“春风”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立意新奇,而且饱含韵味。

3楼:阿沾

诗意: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

诗中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女,形象地描绘出枝条细柔修长的杨柳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风态。二月的春风被诗人比喻成一把剪刀,细细地剪裁出了那些嫩绿的柳叶。

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咏柳》是盛唐诗人贺知章写的一首七言绝句。

名家点评

1、明钟惺《唐诗归》:“奇露语开却中晚。”

2、明黄周星《唐诗快》:“尖巧语,却非由雕琢所得。”

3、清黄叔灿《唐诗笺注》:“赋物入妙,语意温柔。”

贺知章(约659年— 约744年),唐代诗人、书法家。字季真,晚年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人。少时以诗文知名。

武则天证圣元年(695年)中乙未科状元,授予国子四门博士,迁太常博士。后历任礼部侍郎、秘书监、太子宾客等职。

贺知章为人旷达不羁,好酒,有“清谈风流”之誉,晚年尤纵。

86岁告老还乡,不久去世。与张若虚、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与李白、李适之等谓“饮中八仙”;又与陈子昂、卢藏用、宋之问、王适、毕构、李白、孟浩然、王维、司马承祯等称为“仙宗十友”。

其诗文以绝句见长,除祭神乐章、应制诗外,其写景、抒怀之作风格独特,清新潇洒,其中《咏柳》《回乡偶书》等脍炙人口,千古传诵。作品大多散佚,《全唐诗》录其诗19首。

4楼:伟文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文解释】

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如同一位婀娜美人,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不知这绿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词语解释】

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绦,用丝编成的绳带。

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描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诗中把杨柳比作婀娜的美女,形象地描绘出枝条细柔修长的杨柳摇摆于春风之中的迷人风态。

二月的春风被诗人比喻成一把剪刀,细细地剪裁出了那些嫩绿的柳叶。

诗人描绘出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美丽的姿态,并对大自然的神奇发出了由衷的赞颂,表达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

5楼:奕奕

斤斤计较k'k'lo'

6楼:匿名用户

7楼:匿名用户

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滚

《街头》这首诗的意思

8楼:匿名用户

废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声名显赫的作家,与1929年从北大英文系毕业并留校教书,出版了他的第一部短篇**集《竹林的故事》,后又发表长篇**《桥》。他又是中国三十年代有影响的诗人。是智慧诗的代表作家,更是一位“东方化”的现代诗人,融入他的诗的灵魂的是佛道精义,是诗禅传统,是晚唐李商隐温庭筠的“驰骋想象”,“上天下地,东跳西跳”的诗境,是六朝文的风致。

他的诗在“深玄的背景”下,透露出的孤洁感仍是现代人的。

他写过很多的新诗,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诗歌的代表作:

《街头》

行到街头乃有汽车驶过,

乃有邮筒寂寞。

邮筒po,

乃记不起汽车号码x,

乃有阿拉伯数字寂寞,

汽车寂寞,

大街寂寞,

人类寂寞。

三十年代的诗人写的诗是纯然的现代诗,它们是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所感受到的现代的情绪,用现代的词藻排列成的现代的诗形。诗人多用一些比较生疏的古字,甚至是所谓‘文言文’中的虚字来表达一个意义,一种情绪,或甚至是完整一个音节。在亲切的日常生活调子里舒卷自如,敏锐,精确,而又不失它的风姿。

由此发现30年代现代派诗歌与中国传统诗歌主流有深刻的联系。30年代现代派诗歌是“倾向于把侧重西方诗风的吸取倒过来为侧重中国旧诗风的继承,而废名正是代表了30年代诗人的写作特征,在《街头》这首诗中就有着这些体现。

细读这首诗,会发现这首诗有两个十分突出的特征:一个是它的思想上有另人震惊的思想震撼力,另一个是它的艺术上语言的高度凝练。诗人连用“寂寞”一词,在诗中反复出现,而且内涵是不确定的,由邮筒寂寞,阿拉伯数字寂寞,汽车寂寞,大街寂寞,一直写到人类寂寞,街头本来是喧闹的,但用的是反常识的语言,有一种陌生化的效果。

这是大千世界万象内聚,包容与心,思接万仞千里,全凭瞬间顿悟,超越了逻辑,抽去了中介,这又在一定程度上与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某些艺术表达方式暗合或相通。

在艺术上,**著名的文艺思想家**金把它称为“陌生化”。街头是这首诗的情境,街头所看到的事物应该是很多很多的,然而在这首诗中只出现了汽车和邮筒这两个事物,这两个事物显然是被诗人精心挑选过的是现代化的标志,是工业化的标志,写的是现代世界,因此,诗人表达了他对现代社会的批判和否定。

诗人行到街头,看到汽车从眼前驶过,邮筒寂寞,二者是并列的。“汽车驶过”是作者所看到的眼前事物,而“邮筒寂寞”是作者的感觉,是作者感受到的。

他的诗在“深玄的背景”之下透露出的孤洁感仍是现代人的,在这首诗中能深深的体会作者在喧闹中所领悟到的无所不在的寂寞。

整首诗分两个单元,第一个单元由开头到邮筒寂寞。第二个单元由邮筒po到诗歌结束。在整首诗中一个最关键的词是“乃”,它是由第一句汽车驶过而来,邮筒寂寞是由汽车驶过而来,这是静止的邮筒相对运动的汽车而言是寂寞的,这暗示诗人有静止和运动的比较,由运动的汽车看静止的邮筒。

这是诗的第一个单元。

在第二个单元中,诗人由静止的邮筒看运动的汽车。邮筒是静止的,字母“po”看得很清楚,汽车是运动的,记不住号码,邮筒“po”看得清到看不清汽车号码用“x”代替,所以诗人说运动的汽车是寂寞的,诗的内在结构是一正一反再合并的。由此及彼,大街寂寞,人类寂寞,诗的内在逻辑就推理出来了,这首诗是典型的中国道家庄子的思想对策。

在这首诗中,汽车和邮筒都是否定形象,都是寂寞的,诗人由此表达了对现代社会的否定,汽车邮筒都是现代社会的代表,所象征的都是寂寞的,所以大街是寂寞的,人类是寂寞的,所以表达了诗人对现代社会的否定,所以说这首诗的思想是极有震憾力的。

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一直搞现代化,可以说现代化是中国的梦想,但废名在三十年代就表达了思想相反和对现代化的批判。中国近现代思想的主流是进步的,汽车和邮筒都是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是行动的,邮筒是静止的,人类尽管有了汽车和邮筒,但是人类仍会有思念有分离,现代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类的处境,因此说明科学技术上的进步解决不了人类精神上的处境。

总之,在整首诗中诗人用了一连串反常识的语言,起到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由邮筒寂寞,数字寂寞,大街寂寞直到人类寂寞,体会到了一种陌生化的效果。这是诗人的独到之处,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还有就是用现代化的代表事物来表达对现代社会的否定和批判,具有强烈的思想震撼力,在当时的社会有极强的批判效果和敏锐的洞察力。

长相思整首诗诗句是啥意思,长相思的古诗意思

1楼 li小狐狸 意思是 我扈驾赴辽东巡视,随行的千军万马一路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山海关进发。入夜,营帐中灯火辉煌,宏伟壮丽。 夜已深,帐篷外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睡。作者思乡心切,孤单落寞,不由得生出怨恼之意 家乡怎么没有这么烦乱的声音呢? 长相思 山一程 清代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

最简单的古诗50首及诗意,寻找50首描写冬天的古诗和诗意

1楼 狂人横刀向天笑 宿东林寺 经窗灯焰短,僧炉火气深。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别韦苏州 百年愁里过,万感醉中来。 惆怅城西别,愁眉两不开。 遗爱寺弄日临溪坐,寻花绕寺行。 时时闻鸟语,处处是泉声。 感发落昔日愁头白,谁知未白衰。 眼看应落尽,无可变成丝。 吟元郎中白须诗,兼饮雪水茶,因题壁上 ...

草这首古诗苗写了白居易的什么感受

1楼 凉血的雪 你好相传白居易写草的时候是十六岁 这首诗的题目是《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应考的习作 赞扬了草坚强 顽强的精神 全诗如下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及生 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 萋萋满别情 韵译 古原上的野草乱生乱长 每年春来茂盛秋来枯黄 任凭野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