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经》的主要内容、阶级本质和历史意义

2020-11-22 18:56:11 字数 5611 阅读 7433

1楼:虞杨氏邓辰

它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战国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编纂。《法经》早已失传,《晋书·刑法志》保存了它的指导思想和篇目。

《法经》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具法是关于刑罚的加重和减轻的法律。《法经》基本上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典,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对后世封建立法影响深远。

《法经》的主要内容、阶级本质和历史意义?

2楼:多瑙的莱茵

《法经》的主要内容有六篇,即《盗法》

、《贼法》、《网(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李悝的《法经》以《盗法》、《贼法》为首,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盗"是指窃取财货,"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

有财货怕被人窃取,当然是地主阶级为多。侵犯人身,甚至犯上作乱,是对社会秩序的扰乱。这都是统治阶级所大防的。

由此两篇法律可以看出,李悝的《法经》是为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为出发点的。《网法》即囚法,是为了囚捕盗贼而设的,即"盗贼需刻捕,故著《网》、《捕》二篇。"据《唐律疏议》说,《囚法》讲的"断狱",即审断罪案的法律,《捕法》是有关"捕亡",即追捕罪犯的法律。

《杂法》据《晋书·刑法志》记载,是包括对"轻狡、越城、博戏、借假、不廉、淫侈、逾制等七种违法行为的惩罚。"轻狡"是指对轻狂狡诈行为的处罚,"越城"是对不从城门进入而翻越城墙出入城。《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载,梁车为邺令,其姐前去看他,至邺天晚城门闭,"因逾郭而入,车遂别其足。

"梁车姐"逾郭"即翻郭城墙而入,她的弟弟以为犯禁而被刑。"博戏"即是聚众赌博。假即豭,指公猪。

"借假"指男子寄宿于女子家,或称为"妻有外夫"。"不廉"指贪财**。"淫侈"指荒淫奢侈的行为。

"逾制"指器用超过了规定的封建等级制度。这些规定,是为维护封建秩序而设立的。

《具法》是"以其律具为加减",即是根据犯罪情节和年龄情况,对判罪定刑加重或减轻的规定。

《法经》的阶级本质是反映了当时的贵族及新兴的封建士大夫的加强、维护其地位的意志。法经》产生于战国初期,正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型时期,可以认定《法经》及《法经》所代表的法律文化是建立在新兴的封建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其内容是受封建的自然经济关系所制约的。

法经的历史意义是《法经》作为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这一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肯定。

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成文法典的编纂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直接继承,成为秦、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在内容上,《法经》中“盗”、“贼”、“囚”、“捕”、“杂”、“具”各篇的主要内容也大都为后世法典所继承与发展。

最后《法经》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以及汉代的法律,都受到它的极大影响,它为历代封建法典所宗。

3楼:匿名用户

它是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战国李悝总结春秋以来各诸侯国的立法经验编纂。《法经》早已失传,《晋书·刑法志》保存了它的指导思想和篇目。

《法经》分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六篇。李悝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将盗法、贼法列于六篇之首。盗贼需逮捕囚禁,所以囚法、捕法主要是用以惩办盗贼的法律。

杂法是对狡诈、越狱、赌bo、**、yinluan、逾制行为的惩处。具法是关于刑罚的加重和减轻的法律。《法经》基本上是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典,它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的基本原则和体系,对后世封建立法影响深远。

试述《法经》的主要内容及其意义?2,秦代的法律形式有哪些

4楼:大马力拖拉机啊

1、(1)《法经》是我国封建社会最早的一部粗具体系的法典,由战国初期魏国的李悝制定。《法经》共有盗、贼、囚、捕、杂、具六篇。

(2)阶级本质:锋芒指向劳动人民,《法经》开宗明义规定盗、贼两篇,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表明镇压盗贼是地主阶级**的主要任务;维护君主**;维护封建等级制。

(3)《法经》在我国法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首先,《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制的基本原则和体系,是后社封建法典的蓝本;其次,《法经》对当时封建经济的形成和巩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2、(1)律。是经过一定立法程序制定的由朝廷正式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

(2)制、诏。是皇帝针对某事发布的带有规范性质的命令。

(3)式。即格式、程式,是关于国家机关在某些专门工作中的程序、原则及有关公文程式的法律文件。

(4)法律答问。是以问答的形式,利用案例的方式,对法律内容、法律适用及诉讼程序等问题作出具体说明。

(5)廷行事。是一种成例,是司法机关对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先例.它可作为审理判决案件的法律依据。

《法经》的历史背景及其本质是什么?

5楼:匿名用户

《法经》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是李悝为魏文侯师时编纂的,这时正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过渡时期。

其本质和特征是:

简朴性。这是指构成古代法律秩序的法律规范体系并无科学的分类和层次,体现在法典的体例上就是诸法合体,民刑不分、实体法程序法不分。《法经》的主要内容是以罪名为基础的刑法条文,内容上,可以认定整个《法经》是一部民、刑、刑诉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从结构上看,李悝的立法思路也只是从其在魏国变法的最急切之处入手,先规定《盗法》、《贼法》;为了劾捕盗贼,再规定《囚法》、《捕法》;而后又将其他一些罪名统统收入《杂法》,最后将相当于后世的名例篇或刑法总则的《具法》列为尾篇。可见李悝在法典结构上还远未达到中国封建法律体系高峰时的水平,尚处于比较凌乱的阶段。

原始性及野蛮性。《法经》诞生于战国初期,正是中国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时期。虽然《法经》摆脱了《周礼》及《尚书·吕刑》中以刑统罪的刑法体系,改为以罪统刑,但是在对待刑罚的态度上却没有丝毫转变。

《法经》充分体现了法家重刑主义的思想。散发出原始氏族征战与统治的血腥气息。

简述法经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6楼:倾城妃子活宝

《法经》为春秋末期李悝制定的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部系统的法典。《法经》有六篇:《盗法》、《贼法》、《囚法》、《捕法》、《杂法》、《具法》。

李悝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因此将《盗法》、《贼法》列于篇首。从整体上看,《法经》为一部“诸法合体”而以刑为主的法典。

《法经》初步确立了封建法典的体例和基本原则,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比较系统的封建法典,标志着中国古代的立法技术已开始走向成熟,成为后世立/法的滥觞。

《法经》的出现有利于司法的统一,便于司法官准确适用法律和定罪量刑。《法经》的出现有利于立法的系统化,使立法活动在兼顾历史沿革和横向联系的科学环境中进行,避免重复和抵牾。将实体法和程序法大致区分开来,有利于按客观规律指导法律实践活动。

《法经》为李悝在相魏时编纂的。李悝虽然为法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但是其老师却为孔子的嫡传**子夏。在孔子的**之中,子夏精于“务外之学”,为“务外派”的代表人物,其思想核心主要为“重礼”和“博学”。

李悝虽然跳出了其师的儒家门墙,但是却还为继承了其师的“重礼”思想。

7楼:天下相思

内容如下:

1、《盗法》是涉及公私财产受到侵犯的法律;

2、《贼法》是有关危及政权稳定和人身安全的法律;

3、《囚法》是有关审判、断狱的法律;

4、《捕法》是有关追捕罪犯的法律;

5、《杂法》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淫乱等行为的法律;

6、《具法》是规定定罪量刑的通例与原则的法律,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总则部分。其他五篇为“罪名之制”,相当于现代刑法典的分则部分。

意义:1、《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这一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肯定。

2、《法经》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以及汉代的法律,都受到它的极大影响,它为历代封建法典所宗。

扩展资料

《法经》的局限性:

1、《法经》充分体现了法家重刑主义的思想。大量的刑罚使《法经》抹上了浓厚的暴力杀戮的色彩,散发出统治者的无情和暴力冷血。

2、《法经》击溃了奴隶制等级秩序,却又带来封建等级秩序。而法家的“法治”观最终仍是为“人治”服务,毫无民主性、平等性可言。

8楼:名字太难起了

法经的内容:

《法经》的内容有六篇,即《盗法》、《贼法》、《网(囚)法》、《捕法》、《杂法》、《具法》。李悝的《法经》以《盗法》、《贼法》为首,是他认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其律始于《盗》、《贼》。

盗是指窃取财货,贼是指对人身的侵犯,也包括犯上作乱。有财货怕被人窃取,当然是地主阶级为多。侵犯人身,甚至犯上作乱,是对社会秩序的扰乱。

这都是统治阶级所大防的。由此两篇法律可以看出,李悝的《法经》是为地主阶级的利益,以巩固封建统治秩序为出发点的。

《网法》即囚法,是为了囚捕盗贼而设的,即"盗贼需刻捕,故著《网》、《捕》二篇。据《唐律疏议》说,《囚法》讲的断狱,即审断罪案的法律,《捕法》是有关捕亡,即追捕罪犯的法律。

法经的历史意义:

《法经》作为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封建成文法典,在中国封建立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

首先,《法经》是战国时期政治变革的重要成果,也是这一时期封建立法的典型代表和全面总结。《法经》作为李悝变法的重要内容,也是对这一时期社会变革的肯定。

其次,《法经》的体例和内容,为后世成文法典的编纂奠定了重要基础。从体例上看,《法经》六篇为秦、汉直接继承,成为秦、汉律的主要篇目,魏、晋以后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最终形成了以《名例》为统率,以各篇为分则的完善的法典体例。

9楼:阿沾

内容:主要内容是治“盗”“贼”。《盗》法是保护封建私有财产的法规;《贼》法是防止叛逆、杀伤,保护人身安全和维护封建社会秩序的法规。

《囚》是关于审判,断狱的法律;《捕》是关于追捕犯罪的法律;《杂》是有关处罚狡诈,越城,赌博,**,淫乱等行为的法律.《具》是一篇关于定罪量刑中从轻从重等法律原则的规定,相当于近代法律的总则部分,规定定罪量刑的原则。

历史意义:《法经》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统治秩序,保护封建地主阶级利益的第一部成文法典。后来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以及汉代的法律,都受到它的极大影响,它为历代封建法典所宗。

扩展资料

《法经》的产生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在立法精神、法典体例、立法技术等方面开中华法系之先河,可谓成就斐然。但是由于法典的制定都还处于中华法系的启蒙时期,所以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人类早期法律文化的共同特点。

从产生的时代来看,《法经》与《十二铜表法》都产生于公元前5世纪。《法经》是李悝为魏文侯师时编纂的,从李悝的生卒年月(公元前455年至公元前395年)可以推定《法经》诞生于公元前5世纪下半叶。而《十二铜表法》,是于公元前450年制定完毕,在公元前449年公布的。

《法经》与《十二铜表法》虽处于同一时代,但由于两者所处国家的历史、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不同,因此也在背景、渊源上呈现出巨大的差异。

《法经》产生于战国初期,正是中国由奴隶制社会向农奴制社会转型时期,可以认定《法经》及《法经》所代表的法律文化是建立在新兴的封建的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其内容是受封建的自然经济关系所制约的。

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有哪些,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

1楼 天镇人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 为总书记的党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 基...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楼 最出名的刺客 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怎样

1楼 苍洱白子 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 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 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3 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楼 回答 1 目的 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巩固北方新的统一。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