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怎样

2020-11-22 15:16:11 字数 5250 阅读 4281

1楼:苍洱白子

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2楼:回答

(1)目的: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巩固北方新的统一。

(2)内容或措施: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用(讲/写)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仿汉制(管制、律令),学汉礼,尊崇儒孔,以孝治国,尊老养老。

(3)历史意义:维护了统一北方的新政权,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怎样

3楼:苍洱白子

北魏孝文帝改革,其主

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

1、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2、促进了北方经济发展

3、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4楼:婉嫕男

措施:实行管理俸禄制;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旧俗,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5楼:衡水游龙

1、内容:

①前期(471---490)主要由冯太后主持

a、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

b、推行均田制: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

c、设立三长制: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

d、推行新的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

②后期(490---499)主要由孝文帝主持

a、迁 都洛阳

b、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

2、作用:

①经济的复苏和繁荣: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手工业:

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商业: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外**达西方国家。

②政权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③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简介:

北魏孝文帝改革,俗称孝文汉化,是指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孝文帝在位时所推行政治改革。其主要内容是汉化运动,包括推行均田制和户调制,变革官制和律令,迁 都洛阳,改易汉俗等。

孝文帝所推行的汉化改革措施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于曹魏时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在西晋时已经变成了从世家大族中选拔官吏的局面,并演化出了士族与庶族两大社会阶层,“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之名言,便出于此。

由于鲜卑族自身并未得高深的文化素养,没有独立的政治改革思想,导致一味照搬此前的汉族政权政策,也就继承了这一已经严重影响社会发展的门阀制度。《魏书官氏志》记载:“有三世官在给事已上,及州刺史、镇大将,及品登王公者为姓……而有三世为中散、监已上,外为太守、子都,品登子男者为族。

”使门阀制度由魏晋进一步延伸到了南北朝时期,直到隋朝建立科举制度时方才废止。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影响的主要内容和历史作用怎样

6楼:匿名用户

措施:实行管理俸禄制;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旧俗,接受中原先进文化。

意义: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

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哪些方面?有何作用和意义?

7楼:胜寒

北魏孝文帝改革第一期的措施:

1、政治上:

(1)整顿吏治:地方长官的任期按政绩好坏觉定,不固定年限;官吏俸禄由国家统一筹集,不许自筹,并加大反**力度,树立御史台的权威。

(2)下令废除宗主督护制,实行三长制,规定五家为以邻长,武邻为一里长,五里为**长。长官均由办事能力强和谨守法令的人担当,负责管理农民、检查户口、征收租调,征发徭役。北魏的基层机构更加完善。

2、经济上:

发布均田令。有利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保证了赋税收入和徭役的征发。

北魏孝文帝第二次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为加强对中原地区的控制,494年将都城由平城迁到洛阳。

2、学习汉族文化。迁都洛阳以后,孝文帝仿照汉族的典章制度和生活方式,提倡汉人说汉话,以消除民族间交往的语言障碍;改鲜卑复姓为汉字单姓;禁止穿领小袖的胡服,仿南朝的服装制订官吏,妇女的冠服;提倡与汉族通婚。

作用:促进了民族融合,为北方经济的恢**展做出了贡献,也使少数民族生活方式封建化。

评价孝文帝及其改革:

孝文帝改制是西、北各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斗争、融合的一次总结。它以法律的形式肯定了各族融合的成果,反过来又促进了以鲜卑族为中心的北方各族的封建化和汉族为主体的民族大融合的发展。孝文帝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放弃自己民族的旧风俗,冲破重重阻碍,毅然进行改革,对我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不愧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但是,孝文帝在汉化改革中将已腐朽的门阀制度引入北朝,并加以强化,则带来了以后北魏统治者腐败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

8楼:匿名用户

改革措施 第一阶段:创建新制度(主要由冯太后主持)   政治方面采取俸禄制和三长制(设邻长、里长和党长),经济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调制   第二阶段:汉化   1.

迁都洛阳(494年)   2.改变风俗习惯:易汉服、讲汉话、改汉姓、通汉婚、定门第、改籍贯   3.

学习汉族典章制度:尊儒崇经,兴办学校。   恢复汉族礼乐制度。

  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改革的历史意义  有利于我国的民族大融合,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的经济发展,有利于我国少数民族从奴隶制向封建制的过渡,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是鲜卑族最终汇入我国中华民族的大家庭,有利于我国民族的团结。

9楼:匿名用户

魏孝文帝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政权的巩固,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东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推行均田制,并颁布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

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摇役。三长制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集权的巩固。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通过整顿吏治,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

第三,促进民族融合。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穿汉服、断北语、改汉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这是孝文帝改革中最重要的措施。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目的、内容或措施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10楼:百度用户

(1)目的:顺应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巩固北方新的统一。

(2)内容或措施:迁都洛阳,实行一系列“汉化”政策:用(讲/写)汉语(禁用鲜卑语),穿汉服,改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贵族联姻,仿汉制(管制、律令),学汉礼,尊崇儒孔,以孝治国,尊老养老。

(3)历史意义:维护了统一北方的新政权,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加速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进程。

3.孝文帝改革除了所受的教育以外,还有什么更深刻的原因? 北魏孝文帝早年受到的文明太后的教育,对于他积极推行改革,促进民族融合,无疑有着重要的影响。

许多没有充分受到汉族文化影响的鲜卑贵族,反对迁都洛阳,反对汉化,就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但是,孝文帝积极推行改革的更深刻的原因则是当时北方民族大融合的历史发展趋势。

(以下内容请阅课本p114)自从北方地区进入十六国时期以来,少数民族大量进入中原地区,各族人民频繁接触,相互影响,在生产技术上和生活习俗上日益接近,各民族间的差距日益缩小,民族融合已成为历史发展的一种趋势。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11楼:天涯历史

内容:前期(471---490)主要由冯太后主持1、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为澄清吏治,巩固统治2、推行均田制:

为了缓和社会矛盾,发展农业生产,增加国家收入3、设立三长制:为配合均田制的推行,强化对地方的控制4、推行新的租调制:与均田制相适应,保证税收后期(490---499)主要由孝文帝主持1、迁都洛阳

2、移风易俗:易服装、说汉话、改汉姓、通婚姻、改籍贯、行汉制、崇儒学意义:1、经济的复苏和繁荣:

农业:荒地得到开垦,粮食产量提高,人口增加,耕作技术提高,畜牧业发达;手工业:民间和官办手工业发展快,绢布产量增加且工艺精湛,北方青瓷出现;商业:

洛阳出现许多大市场,货源充足,交易活跃,对外**达西方国家。

2、政权封建化的加速:统治者尊儒崇经,兴办学校恢复汉族礼乐制度采纳汉族封建统治制度,对北魏的政治生活乃至整个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3、民族的交流与融合:鲜卑族在生产、生活方式上的转变促使了整个社会习俗的改变,汉族风俗习惯成为整个社会生活习惯的主体。鲜卑族原有文化也融入汉族文化之中。

畜牧业生产经验、服饰、风俗、食物等方面鲜卑族文化精华融入了汉族文化之中,促进了整个中华文明的发展与进步。并为隋唐时期国家重新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12楼:羽压

孝文帝迁都后,便大力推行汉化政策,进行改革,主要内容是:第一,禁止穿鲜卑服装,一律改穿汉族服装;第二,禁止用鲜卑语,改说汉话;第三,改鲜卑复姓为汉姓,孝文帝把自己皇族拓跋姓改为元姓,禁止鲜卑族同姓通婚,提倡鲜卑贵族同汉家世族通婚。第四,在鲜卑中建立门阀制度,把汉族地主的门阀制度推广到鲜卑族当中去。

第五,改鲜卑官制、法律、礼仪、典章为汉制,革除鲜卑旧制。

13楼:匿名用户

内容1 均田令:以计口授田的方法

2 三长制:以5家为邻,5邻为里,5里为党,分设邻长,里长,党长3 迁都:孝文帝迁都洛阳

4 汉化改革

a.禁穿鲜卑服装

b.禁止讲鲜卑语

c.改鲜卑姓为汉姓

d.提倡与汉人通婚

意义:1.均田制和三长制是封建国家与地主争夺农户的良策,也是加强对农民剥削和统治的制度

2.有利于争取汉族地主阶级对北魏政权的拥护,从长远看有利于民族融合。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怎样

1楼 双子茉 内容 孝文帝规定鲜卑族改穿汉族服装,并亲自带头 朝廷上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 改革姓氏,把鲜卑族的复姓改为汉族的单姓 比如说拓跋 元 拔拔 长孙 达奚 奚 丘穆陵 穆等 鼓励鲜卑族与汉族贵族通婚,孝文帝就自己带头娶了汉族女子为妃子,给五个弟弟也娶了汉族女子,并把公主嫁给汉族大姓 采用...

“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1楼 最出名的刺客 商鞅变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崩溃 封建制确立的过渡时期,在这一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广,导致奴隶主的土地国有制,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地主和农民两大对立的阶级的产生。 新兴军功地主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增长,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权利,从而引起了社会秩...

科学发展的重大历史意义有哪些,科学发展观主要内容和意义有哪些?

1楼 天镇人 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以 为总书记的党 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科学回答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1 科学发展观坚持和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 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