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风险分析
风险分析的第一步是风险识别,其目的是减少项目的结构不确定性。风险识别首先要弄清项目的组成、各变数的性质和相互间的关系、项目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利用系统的、有章可循的步骤和方法查明对项目可能形成风险的诸多事项。
风险估计就是估计风险的性质、估算风险事件发生概率及其后果的大小,以减少项目的计量不确定性。风险估计有主观和客观的两种。客观的风险估计以历史和资料为依据。
主观的风险估计无历史数据和资料可参照,靠的是人的经验和判断。
风险评价就是对各风险事件后果进行评价,并确定其严重程度顺序。评价时还要确定对风险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措施。风险评价方法有定量和定性的两种。
进行风险评价时,还要提出防止、减少、转移或消除风险损失的初步办法,并将其列入风险管理阶段要进一步考虑的各种方法之中。
1.2 狭义的风险管理
狭义的风险管理就是在风险分析之后,针对风险做出决策。一般有规划、控制和监督三阶段。
规划阶段有两个方面。第一,决策者针对项目面对的形式选定行动方案。一经选定,就要制定执行这一行动方案的计划。
为了使计划切实可行,常常还需要进行再分析,特别是要检查计划是否与其他已做出的或将要做出的决策冲突,为以后留出余地。第二,选择适合于已选定行动路线的风险规避策略。选定的风险规避策略要写入风险管理和风险规避策略计划中。
风险控制就是实施风险规避策略的控制计划。该计划的内容就是在必要时向项目提供必要的资源。有时还要修改项目计划,随时对项目的费用和进度重新进行估算,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步骤。
风险控制的关键是采取果断的行动。风险监督是在决策付诸实施之后进行的。
2、建设工程项目中存在的主要风险因素
在建设工程项目的开发实施过程中, 对开发商而言, 项目各个阶段都存在着风险, 而风险的大小,发生与否,发生造成的损失如何都与项目本身有关。由于在建设工程项目中各方所遇到的风险各不相同,以下仅列举项目管理过程中常遇到的主要风险因素来分析。其主要风险有:
**风险。在项目的前期策划阶段,开发商都会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选定不同的指标体系将会有不同的指标结果,如动态指标的净现值、内部收益率,静态指标的投资收益率等,而指标的确定又是通过**的财务报表确定的。
决策风险。开发商根据自身的条件、项目的设计方案、**的结果对项目是否实施、按照什么方案实施、实施时间等进行决策。这其中的可变因素很多,决策者稍有不慎,就会造成决策失误。
高层战略风险。在城市总体规划不变的前提下,开发商面临的主要风险是项目开发权的竞争,而项目开发权的取得是以土地开发权的获得为标志的。土地开发权的获得可通过划拨、招投标、拍卖等方式,而不同的获得方式造成的地价风险不同,如开发者的指导方针、战略思想错误则会造成项目目标设计错误,给自身造成损失。
技术设计风险。主要包括勘察设计风险和施工技术风险。在初步设计阶段,由于开发商的原因其设计委托书过于简单,设计时间紧迫,设计单位与开发商就设计任务未进行细致反复沟通,设计人员业务不熟练,致使设计施工图的设计深度不够。
同时由于采取边设计边施工的方式,其设计的进度过于缓慢,造成施工进度受阻,延误工期,最终造成经济损失。
计划风险。计划是对工程实施过程进行各种策划、安排的总称,是对项目实施过程的设计,是为保证实现总目标而做的各种安排。目标是计划的灵魂,计划必须符合总目标的要求,受总目标的控制。
为此要求计划必须符合环境条件,必须反映项目本身的客观规律性,反映工程各参与者的实际情况,同时必须满足项目的经济性要求,否则将会导致计划的失误, 造成经济损失,形成计划风险。
实施控制风险。在项目实施控制阶段, 开发商所面临的风险更复杂,如合同未履行、合作伙伴争执、责任不明确、产生索赔要求的合同风险,**拖延、**商不履行合同、运输中损坏以及在工地上损失的**风险,项目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的风险,由于分包层次太多,造成计划执行和调整实施控制的困难和风险, 以及各种原因造成的管理人员管理水平低下造成管理失误的风险等。
政策性风险。政策性风险是每个承包商必须考虑的问题,如通货膨胀、原材料的临时紧缺、施工当地的社会治安、地方保护主义等。作为承包商来讲,虽然这些风险往往能够得到一定量的补偿,但由于目前国内的索赔制度尚不健全,施工项目的管理者应该认真考虑这一类风险。
3、风险的识别与方法
3.1 分解原则
就是将项目管理过程中复杂的难于理解的事物分解成比较简单的容易被认识的事物,将大系统分解成小系统,这也是人们在分析问题时常用的方法(如项目工作分解结构)。
3.2 故障树法
就是利用**的形式将大的风险分解成各种小的风险,或对各种引起风险的原因进行分解,这是风险识别的有利工具“该法是利用树状图将项目风险由粗到细,由大到小,分层排列的方法,这样容易找出所有的风险因素,关系明确”与故障树相似的还有概率树、决策树等。
3.3 专家调查法
由于在风险识别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找出各种潜在的危险并作出对其后果的定性估量,不要求作定量的估计,又由于有些危险很难在短时间内用统计的方法。实验分析的方法或因果关系论证得到证实(如市场需求的变化对项目经济效益的影响,同类软件开发商对本组织的竞争影响等)。该方法主要包括两种:
集思广义法和德尔菲法,其中后者是美国著名咨询机构兰德公司于五十年代初发明的它主要依靠专家的直观能力对风险进行识别,即通过调查意见逐步集中,直至在某种程度上达到一致,故又叫专家意见集中法。
4、风险化解策略
风险化解是对项目风险提出处置意见和办法,通过对项目风险识别!估计和评估,把项目风险发生的概率。损失严重程度以及其它因素综合起来考虑,估计项目发生各种风险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确定项目的风险等级,从而确定应采取的措施。
风险化解策略包括减轻、预防、转移、回避、接受等措施。应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风险,采取相应的措施。
4.1 风险回避策略
是指当项目风险潜在威胁发生可能性太大,不利后果也太严重,又无其它策略可用时,主动放弃项目或改变项目目标与行动方案,从而规避风险的一种策略。例如,企业目前正面对一项技术不太成熟的投资项目,如果通过风险评价发现项目的实施将面临巨大的威胁,项目管理组织又没有其它可用的措施控制风险,甚至保险公司也认为风险太大拒绝承保。这时就应当考虑放弃项目的实施,避免巨大的风险事故和财产损失。
4.2 转移风险策略
是指将风险转移至其他人或其它组织,其目的是借用合同或协议,在风险事故一旦发生时将损失的一部分转移到有能力承受或控制项目风险的个人或组织。具体实施时可表现为财务性风险转移(如银行、保险公司或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为项目风险负间接责任)。非财务性风险转移(将项目有关的物业或项目转移到第三方,或者以合同的形式把风险转移到其他人或组织身上,同时也能够保留会产生风险的物业或项目)。
4.3 减轻风险策略
减轻风险策略是通过缓和或预知等手段来减轻风险,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缓风险带来的不利后果,以达到风险减少的目的。这是一种积极的风险处理手段。
4.4 接受风险策略
接受风险策略也是积极化解风险的策略之一,它是指项目组有意识地选择自己承担风险后果的策略。当采取其它风险规避方法的费用超过风险事件造成的损失时, 可采取接受风险的方法。接受风险可以是主动的,即在风险规划阶段已对一些风险有了准备,所以当风险事件发生时马上执行应急计划;被动接受风险是指项目管理组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对风险的存在性和严重性认识不足,没有对风险进行处理,而最终由项目管理组织人员自己承担风险损失。
在实施项目时,应尽量避免被动接受风险的情况,只有在风险规划阶段做好准备工作才能主动接受风险。
4.5 储备风险策略
储备风险策略是指根据项目风险规律事先制定应急措施和制定一个科学高效的项目风险计划,一旦项目实际进展情况与计划不同,就动用后备应急措施,项目风险应急措施主要有费用、进度和技术三种。预算应急费是一笔事先准备好的资金,用于补偿差错、疏漏及其它不确定性对项目费用估计精确性的影响。预算应急费在项目预算中要单独列出,不能分散到具体费用项目下,否则,项目管理组织就会失去对支出的控制。
风险管理的最终目的是要对风险的相关因素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化解和转移风险,或权衡利弊分担和降低风险损失的影响。工程项目投资对于一个企业是很重要的,项目能否成功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企业应该加大项目投资方面的风险管理,做到尽量少失败,这样才能增强企业的竞争力,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长久发展。
指出作业现场存在哪些风险点和危险源?
2楼:说的话
危险源辨识的基本方法对于野外钻探施工这么一个系统工程,要对其系统危险实施有效的控制,首先必须掌握大量的有关系统危险状况信息,否则控制管理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进行野外钻探工程项目中危害因素的辨识与危险评价过程之前,安全管理人员应对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安全教育和客观因素等四个主要方面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分析与评价。在具体开展危险辨识时,应根据分析对象的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系统危险辨识方法。
进行危险辨识应重点从以下几方面问题进行考虑,全面分析主要事故模式:系统了解各评价单元固有危险状况信息:确定各危险因素被触发造成事故的危险严重度,并估计其发生频度:
确定各评价单元的管理级别。常用危险辨识方法有,预先危险性分析((pha):危险度分析法:
故障模式影响及严重度分析(fmeca):事故树分析(fta):事件树分析(eta)等。
事故树分析是典型的逻辑分析法之一,它能对系统的危险性予以辨识和评价,并按照故障事件的逆过程,以演绎的方法**其直接和间接原因,研究各事件间的逻辑关系,把研究结果制成事故树进行定性、定量分析。从而了解生产使用和操作中可能发生的危险,以便采取相应控制措施,对事故进行有效控制。为了深入分析施工过程中潜在的几种重大危险的影响因素及其组合关系,本文特别对施工过程中极易发生的几种事故进行了事故树分析,为系统危险辨识及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当然事故树分析不是必须和唯一的事故分析方法。危险、有害因素的系统发掘是危险辨识的重点和主要工作内容,目的在于全面掌握各种事故发生模式,本质安全化水平,设备、设施、工艺缺陷,作业环境缺陷,危险暴露程度等。实际操作中综合采用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和向有关人员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