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后公私合营合作社是一回事吗,解放后公私合营是什么

2020-11-22 08:22:34 字数 5352 阅读 8633

1楼:阿农小萌

公私合营是这样的:

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①企业由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

②资本家开始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

③企业盈利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解放后公私合营是什么

2楼:血月杀戮

私人企业,由国家收购,私人不再参与企业运营,可以签订合同分红,也可以放弃分红。

公私合营是什么??农业生产合作社又是什么?

3楼:匿名用户

公有制成分和私有制成分都有,公家和私人一起经营

公私合营完成于哪一年

4楼:**鸡取

公私合营完成于1956年。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5楼:寂寞清雨

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在1958年

它的特征是“一大二公,政社合一。人民公社的平均主义和“共产风”

严重脱离了农村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是一种左倾错误。

二者和三者完成于1956年,属于三大改造中的内容。

实现了对农业 手工业 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变,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6楼:窦氏一家亲

1958年10月底,全国74万多个农业生产合作社改组成2.6万多个人民公社,参加公社的农户有1.2亿户,占全国总农户的99%以上,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1958年11月中共**工作会议(第一次郑州会议)后,毛泽东和中共**开始逐步纠正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错误。1961年,毛泽东主持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进一步明确了在现阶段人民公社实行**所有,队为基础的制度,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克服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促进农业的恢复和发展,起了积极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得到了普遍发展。到1953年,全国共组织起手工业生产合作社4700多个,社员达32.6万人。

1957年,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有 7.5万个,占全部手工业合作组织的70.5%;社员377.

15万人,占合作组织成员总数的76.7%;产值74.64亿元,占手工业合作组织总产值的87.

8% 。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的优越性,主要是劳动生产率高,产品质量高,数量多,成本低。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公私合营使国家逐步掌握全部资产.从建国初期的具体国情和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出发,起到了建立公有制的经济体系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目的。

7楼:神彩亿亿

公私合营好像还没有开始吧!力挺私营企业呢!

8楼:西上莲花峰

分别为1958,1956,1956.初步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国有制经济。

9楼:大唐李烈

1958

1956

1956

10楼:匿名用户

1958,人民公社化运动

农村合作社,是什么?近代史:商业公私合营.又是怎么回事? 5

11楼:

国民经济恢复以后,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1953年,中国共产党公布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和总任务。总路线规定,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1953年起,我国开始执行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和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建立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基本上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

三大改造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根据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第一个五年计划,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随着工业建设的发展和城镇、工矿区的发展,国家对商品粮和原料的需要急剧增加。然而,分散的、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粮食问题日益严重。1953年,需由国家**的商品粮食比 1952年增加 31% ,而当年粮食收购计划却难以完成。

粮食**不足,私人粮商、粮贩就乘机操纵市场,投机活动猖獗。有一次,北京一些粮商在两小时内把市场上能抢购的粮食全部抢购去了。粮食供销出现紧张局势。

**经过研究,根据当时的情况,决定基本的办法,只能在农村实行粮食征购,在城市实行粮食配给,以严格控制私商。这就是对粮食实行统购统销,即计划收购和计划**。

国家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广大农民积极参加农业合作社,走社会主义道路。后来,**加快了农业合作化的步伐,全国掀起了农业合作化高潮。

到1956年底,参加农业合作社的农户达到96% 以上。同年,90% 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代销等初级、中级国家资本主义;1954年起逐步发展为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在农业合作化高潮影响下,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全部完成了。

我国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在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前,允许资本家在企业利润中分取20%左右的利润。全行业公私合营以后,按资本家的股金发给股息,年息为5%,共发十年。

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创举。

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这标志着我国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胜利,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

但是,社会主义改造的后期,对农业、手工业和个体商业的改造要求过急,工作过粗;对一部分工商业者的使用和处理不够适当,以致遗留了一些问题。

参考资料:http://222.216.3.117/lishi/jiaocai.htm

中国建国初期,公私合营的具体情形?

12楼:凮起云涌

公私合营:

1954年9月2日,政务院通过《公私合营工业企业暂行条例》。条例规定:对资本主义企业实行公私合营,应当根据国家的需要、企业改造的可能和资本家的自愿。

合营企业中,社会主义成份居领导地位,私人股份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合营企业应当遵守国家计划。合营企业的盈余,在依法缴纳所得税后的余额,应当就企业公积金、企业奖励金和股东股息红利三个方面,加以合理分配。股东的股息红利,加上董事、经理和厂长等人的酬劳金,可占全年盈余总额的25%左右。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

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3楼:匿名用户

中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高级形式。大体上经过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两个阶段。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是在私营企业中增加公股,国家派驻干部(公方代表)负责企业的经营管理。

由此引起企业生产关系在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

①企业由资本家所有变为公私共有。

②资本家开始丧失企业经营管理权。

③企业盈利按“四马分肥”原则分配。

1956年初,全国范围出现社会主义改造高潮,资本主义工商业实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国家对资本主义私股的赎买改行“定息制度”,统一规定年息五厘。生产资料由国家统一调配使用,资本家除定息外,不再以资本家身份行使职权,并在劳动中逐步改造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1966年9月,定息年限期满,公私合营企业最后转变为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

14楼:匿名用户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主要采取赎买政策,开始时实行加工定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1954年逐步发展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义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公私合营的高潮。

对手工业的改造大致采取了跟农业一样的改造步鄹,即采取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

15楼:匿名用户

采用的办法公私合营

政策赎买改行“定息制度”

措施给资本家一定的年息

16楼:匿名用户

公私合营后,需要一个过渡阶段来使得国家获取全部的生产资料,因为国家要建立公有制的经济体系,而这个过渡阶段就是私营资本家的资产股份逐步从原有企业退出,国家逐步掌握全部资产的过程.从建国初期的具体国情和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出发,为达到建立公有制的经济体系和稳定社会秩序,巩固政权的目的,共产党领导人从大局出发对当时还是所谓剥削阶级的资产阶级资本家采取怀柔政策,就是赎买具体来说相当于现在的股份制,区别在于国家入股不是直接的投入资本--其中的定息,是国家在过渡阶段中按资本家所占有的股份支付给他们的报酬,通俗说来就是一种安慰手段,也是对资本家的一种补偿方式--当然咯补偿与付出是大大不成比例的,但在维护人民利益的大的宗旨和前提下,资本家也只有无奈接受以求自保.定息的支付是按照资本比例设置的,即私营资本家所有资本与企业全部资本之比,待到定息支付完以后,企业便在形式上全部归国家所有,实际上在国家决定建立公有制经济后并对全国经济实行管制之时起那些企业便已由国家控制了.

共产党的这些措施客观公正的说是有利于新中国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是对人民有利的,虽然这牺牲了一部分人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