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匿名用户
组中值计算方法为:组中值=(该组上限+该组下限)/2在连续变量数列中,其分组一般情况都是等距,存在开口组的情况下在上开口组,其组中值计算方法为:
该组上限-(下组上限-下组下限)/2
在下开口组,组中值:
该组下限+(上组上限-上组下限)/2
所以这道题是这样滴:
50以下:50-(100-50)/2=25;
50-100:(50+100.)/2=75;
100-150:(100+150)/2=125;
150-200:(150+200)=175;
200以上:200+(200-150)/2=225
统计学组距数列开口组怎么编制 5
2楼:暴血长空
组距式变量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的一般水平,有一个假设条件,即各组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组距计算时取组中值作为这一组的平均值,且如果是开区间的分组,第一组与最后一组的组中值是由组距决定的!还有组距计算时,其实是加权平均值。
根据组距数列计算求得的算术平均数是一个近似值。 20对连续时点数列求序时平均数应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方法。 21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是固定不变的不能互相变换.。
关于统计学里组中值的问题
3楼:百度用户
你的计算方法有错误
组中值计算方法为:组中值=(该组上限+该组下限)/2在连续变量数列中,其分组一般情况都是等距,存在开口组的情况下在上开口组,其组中值计算方法为:
该组上限-(下组上限-下组下限)/2
在下开口组,组中值:
该组下限+(上组上限-上组下限)/2
从你给的列出发:
领组组中值=950,可以退出上下限和=1900,根据已知道条件可以推出领组分组为900~1000
开口组组中值=1000+(1000-900)/2=1050这是我的以上推导.
统计 组中值如何计算
4楼:爱夏的你呀
组中值=(本组下限+邻组组中值)/2。
组中值是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组中值并不是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数,各组标志数的平均数在统计分组后很难计算出来,就常以组中值近似代替。
组中值仅存在于组距式分组数列中,单项式分组中不存在组中值。组距数列是按变量的一段区间来分组的,分布在各组的实际变量值已被变量值变动的范围所取代,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往往用组中值来反映各组实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即用各组变量值平均水平的数值来代表。
扩展资料
1、一组数据中居于中间的数,即在这组数据中,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大,有一半的数据比它小。如果这组数据包含偶数个数字,中值是位于中间的两个数的平均值。
2、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其中,每组的起点值称为上限。连续型变量中,上一组的上限同时也是下一组的下限。
3、在分组时,凡遇到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攻福掇凰墀好峨瞳法困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5楼:匿名用户
为什么是 97呢 ,因为是这样算的 ( 95.5+98.5)/2=97这涉及到一个数据实限的问题 比如说 96 就是[95.
5 96.5)的一个下闭上开区间张厚璨老师的书上应该有这个吧,找找看
6楼:匿名用户
有没有更详细的讲解啊,或者说一下在张厚璨老师那本书上哪一页啊
7楼:匿名用户
张版p33哦,还有不清楚的盆友可以再看看书
8楼:匿名用户
是了,楼上是对滴。。。组中值应该用精确下限+组距的一半。。。。
组中值怎么算???
9楼:文子
组中值=(上限+下限)÷2,对于第一组是 “多少以下”,最后一组 “多少以上”的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可参照邻组的组距来决定。即: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例如,可以根据人口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人群分为婴幼儿组(0-6岁)、少年组(7-17岁)、中青年组(18-59)岁、老年组(60岁以上)等。
组距分组掩盖了各组内间的数据分布状况,为反映各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我们通常用组中值来作为该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它是各组上下限数值的简单平均。
10楼:杭幻梅吉名
当上、下限都齐备时,
组中值=(本组上限
+本组下限)/2
当缺下限时,
组中值=本组上限-邻组组距/2
当缺上限时,
组中值=本组下限+邻组组距/2
11楼:匿名用户
1、组中值是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组中值并不是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数,各组标志数的平均数在统计分组后很难计算出来,就常以组中值近似代替。组中值仅存在于组距式分组数列中,单项式分组中不存在组中值。
2、组距数列是按变量的一段区间来分组的,分布在各组的实际变量值已被变量值变动的范围所取代,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往往用组中值来反映各组实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即用各组变量值平均水平的数值来代表。
3、其假定条件是:只有当变量值在各组内成均匀分布或在组距中点值两侧呈对称分布时,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才具有较高代表性。
4、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其中,每组的起点值称为下限。连续型变量中,上一组的上限同时也是下一组的下限。
在分组时,凡遇到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5、例如,可以根据人口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人群分为婴幼儿组(0-6岁)、少年组(7-17岁)、中青年组(18-59)岁、老年组(60岁以上)等。组距分组掩盖了各组内间的数据分布状况,为反映各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我们通常用组中值来作为该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class midpoint)。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它是各组上下限数值的简单平均,即组中值=(下限+上限)/2。
6、若遇到开口组,则上开口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下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7、使用组中值代表一组数据时有一个必要的假定条件,即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现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如果实际数据的分布不符合这一假定,用组中值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就会有一定的误差。
12楼:time哥特式
组中值的计算。有上下组限的情况下。
组中值=(区间上限+区间下限)/2
而对于只有上限或者只有下限的情况
只有上限的组中值=上限-1/2(相邻组的组距)只有下限的组中值=下限+1/2(相邻组的组距)
组中值是组距数列中各组变量值的中间数值,在利用组距数列确定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时,需要用各组的组中值作为各该组的代表值。
关于组中值的计算方法,大部分教材中表述如下:
在假定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的条件下,
当上、下限都齐备时,组中值=(本组上限 +本组下限)/2当缺下限时,
组中值 =本组上限-邻组组距/2
当缺上限时,组中值 =本组下限+邻组组距/2
13楼:胡远洋
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它是各组上下限数值的简单平均,即组中值=(下限+上限)/2。
介绍:组中值是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组中值并不是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数,各组标志数的平均数在统计分组后很难计算出来,就常以组中值近似代替。
组中值仅存在于组距式分组数列中,单项式分组中不存在组中值。
组距数列是按变量的一段区间来分组的,分布在各组的实际变量值已被变量值变动的范围所取代,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往往用组中值来反映各组实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即用各组变量值平均水平的数值来代表。
其假定条件是:只有当变量值在各组内成均匀分布或在组距中点值两侧呈对称分布时,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才具有较高代表性。
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其中,每组的起点值称为下限。连续型变量中,上一组的上限同时也是下一组的下限。
在分组时,凡遇到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例如,可以根据人口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人群分为婴幼儿组(0-6岁)、少年组(7-17岁)、中青年组(18-59)岁、老年组(60岁以上)等。组距分组掩盖了各组内间的数据分布状况,为反映各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我们通常用组中值来作为该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class midpoint)。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它是各组上下限数值的简单平均,即组中值=(下限+上限)/2。
若遇到开口组,则上开口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下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使用组中值代表一组数据时有一个必要的假定条件,即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现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如果实际数据的分布不符合这一假定,用组中值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就会有一定的误差。
14楼:妖祸和迷惑
组中值是组距数列中各组变量值的中间数值,在利用组距数列确定平均数、标准差等指标时,需要用各组的组中值作为各该组的代表值.关于组中值的计算方法,大部分教材中表述如下:
在假定各组变量值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的条件下,
当上、下限都齐备时,组中值=(本组上限 +本组下限)/2当缺下限时,
组中值 =本组上限-邻组组距/2
当缺上限时,组中值 =本组下限+邻组组距/2
组中值怎么算?
15楼:是卡塔库栗啊
组中值=(上限+下限)÷2。
组中值是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一般水平。对于第一组是 “多少以下”,最后一组 “多少以上”的开口组,组中值的计算可参照邻组的组距来决定。即: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
组距式变量数列简称组距数列,是指在变量数列中的每一个组,并不是由一个变量值来表示,而是由表明一定变动范围或表示一定距离的两个变量值所形成的数列。组距式变量数列又可分为:等距式数列与不等距式数列;
开口式数列与封闭式数列等。组距数列中,每个组都有两个端点,这两个端点称为组限。数值小的端点称为组的下限,数值大的端点称为组的上限。
若一组内有上限缺下限,或有下限缺上限称为开口组;若一组内的上限、下限都齐全称为闭口组。组距数列掩盖了组内各单位的实际变量值,通常用组中值近似地代替每组变量值的一般水平
16楼:匿名用户
1、组中值是上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以代表各组
标志值的一般水平。组中值并不是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数,各组标志数的平均数在统计分组后很难计算出来,就常以组中值近似代替。组中值仅存在于组距式分组数列中,单项式分组中不存在组中值。
2、组距数列是按变量的一段区间来分组的,分布在各组的实际变量值已被变量值变动的范围所取代,因此,在统计分析时,往往用组中值来反映各组实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即用各组变量值平均水平的数值来代表。
3、其假定条件是:只有当变量值在各组内成均匀分布或在组距中点值两侧呈对称分布时,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才具有较高代表性。
4、在进行组距式分组时,组距两端的数值称为组限。其中,每组的起点值称为下限。连续型变量中,上一组的上限同时也是下一组的下限。
在分组时,凡遇到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把此值归并到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5、例如,可以根据人口成长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人群分为婴幼儿组(0-6岁)、少年组(7-17岁)、中青年组(18-59)岁、老年组(60岁以上)等。组距分组掩盖了各组内间的数据分布状况,为反映各组数据的一般水平,我们通常用组中值来作为该组数据的一个代表值(class midpoint)。上限与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称为组中值,它是各组上下限数值的简单平均,即组中值=(下限+上限)/2。
6、若遇到开口组,则上开口组组中值=下限+邻组组距/2; 下开口组组中值=上限-邻组组距/2。
7、使用组中值代表一组数据时有一个必要的假定条件,即各组数据在本组内呈现均匀分布或在组中值两侧呈对称分布。如果实际数据的分布不符合这一假定,用组中值作为一组数据的代表就会有一定的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