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瓶装萤火虫
文学革命的主要内容、成就及历史意义:
主要内容:反对封建旧文学,提倡新文学——人的文学、平民文学;
反对文言,提倡白话
介绍外国文学。
成就:1、批判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等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文学革命的成就和意义
2楼:初级提问者
1、文学革命批评了“文以载道”、“代圣贤立言”的旧文学观念,宣传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想。
2、新文学浸透了民主主义、人道主义、个性主义等近代思想。
3、新文学引进了话剧等新的文学体裁,进行了新诗的创建和**形式的个性,以白话代替文言。
4、文学革命使中国文学从束缚状态走向自由开放,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杨绛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哪些成就
3楼:匿名用户
杨绛先生的主要作品有:
4楼:匿名用户
什么是文学创作成就?
杨绛在文学创作上取得哪些成就
5楼:苏模棱
1943、1944年,杨绛的剧本《称心如意》、《弄假成真》、《游戏人间》等相继在上海公演。[2]
1953年,任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研究员。[1]
1956年,作品《吉尔·布拉斯》经大修大改,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第一版。[4]
1965年1月,《堂吉诃德》第一部翻译完毕。[4]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3]
1981年发表的《干校六记》,已有三种英语、两种法语和一种日本译本。
1984年,她写的《老王》被选为初中教材。[3]
1985年,她的散文集《隐身衣》出版了英语译本。[1]
1986年,她出版《回忆我的父亲》、《回忆我的姑母》、《记钱锺书与围城》。[4]
1992年2月,法译本《洗澡》及《乌云的金边》在巴黎出版。[4]
1997年,杂志第5期《方五妹和她的“我老头子”》,《十月》发表。[4]
1997年3月4日,其女钱瑗因患脊椎癌去世。
1998年12月19日,其丈夫钱锺书去世。
2001月,出版《从丙午到流亡》。[4]
2003年,她出版作品《我们仨》。[5]
2007年,出版《走到人生边生——自问自答》一书[1]
“三界革命”的重要收获及其历史局限
6楼:匿名用户
一、诗界:
(一)、诗歌改革的根本在于精神的变革。
(二)、精神变革在作品中的体现是“新意境”的创造。
(三)、新意境的表现离不开“新语句”,即由“古语之文学”变为“俗语之文学”。
(四)、新意境在形式风格上应符合国人的审美传统。按照这样的标准,新意境在新诗中占有核心地位。
二 、文界革命
“文界革命”的提法,最早见于《夏威夷游记》。1899年12月28日,梁启超在由日赴美的轮船上读了随身携带的日本政论家德富苏峰的文章,深受启发。他在日记中写道:
“读德富苏峰所著《将来之日本》及《国民丛书》数种。德富氏为日本三大新闻主笔之一,其文雄放隽快,善以欧西文思入日本文,实为文界开一别生面者,余甚爱之。中国若有文界革命,当亦不可不起点于是也。
”这是梁启超首次提及“文界革命”的设想,他的目标还是较为笼统的。
三、“**界革命”的正式提出,则始自1902年梁启超在《新**》第一号上发表的著名**《论**与群治之关系》。梁启超说:“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
故欲新道德必新**,欲新宗教必新**,欲新政治必新**,欲新风格必新**,欲新学艺必新**,乃至欲新人心、欲新人格,必新**。故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始。
”《论**与群治之关系》是一篇具有纲领性意义的**理**章,被公认为“**界革命”的宣言书。在中国传统文学观念中,**向来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四 、文学革命
是近代政治革命的副产品,但它在客观上催生了文体的变革。文学革新以“革命”相标榜,蕴含了急剧变革现状、破除旧规的强烈欲望。“中国结习,薄今爱古,无论学问文章事业,皆以古人为不可及。
”文学革命最重要的功绩就在于确立了文学进化的新的文学理念,它为破除厚古拟古的守旧文学观打下了思想基础。在“革命”的旗帜下,梁启超推出了新的文体审美观:(一)、宏扬觉世之文,欣赏崇高的美感。
(二)、主张形式与语言的革命,强调自由与多样的表现方式。(三)、重视艺术感染力与读者心理的关系。但是,在本质上,文学革命只是文体改良,而未举“革命”之实。
把作品的社会功效与价值评判直接挂钩,认为社会功效大的作品,艺术价值也高。这在本质上与美善相济的传统文学理想具有难以割舍的联系。文学革命不是一次彻底的文学革命运动,但却是一次自觉的文学革新运动,它预示着新的文艺思想的破土和新的文学观念的涌动。
几千年来,中国文学在自身发展的过程中,也不是没有变革。但是,这些变革都是在自身封闭的系统内寻找典范,修修补补。文学革命第一次将中国文学观念的变革置于东西文化撞击的大背景中,确立了异域文学这一崭新的参照系,从西方文化与域外文学中寻找中国文学新生的现代性质素。
它打开了千百年来儒家思想钳制下的一统局面,吹进了西方哲学、美学、文学思想的新鲜空气,中国文学从此有了新的比对物,中国美学也开始酝酿着新的价值走向与理论形态。因此,尽管文学革命留有旧思想的浓重痕迹,在创作上也缺乏骄人的实绩,但它所给予中国文学发展的观念冲击却是富于革命性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梁启超的文学革命理论构筑了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观念与艺术审美理念由传统向现代演进的必要阶梯,在客观上对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观念与美学形态的建构产生了无法忽视的重要影响。
概括而言,重要收获主要是:重视新诗的意境;开文界改革之风气;突破旧有观念,使得**开始登上“大雅之堂”。梁启超这三界革命关键意义在于发现问题的存在并呼唤改革,开风气、意识之先,是一个启蒙和先驱的位子,并且在文化和政治间有了明显的关系构建、利用的倾向。
但是他只是停留在一种模糊的认知上,对中国的诗歌文学具体的发展方向并没有指出明确的道路,只是为文学革命奠定一些声势基础,影响在当时并不是很大,意义就是提出问题。由于中国处于那样的特殊时期,他的主张既有革新的一面,又难以彻底退除旧有的观念束缚,革命流于形式和口号,没有实际成果。个人的具体文学成就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出相应的呼应。
苏轼在诗词创作上有哪些艺术成就
7楼:霓脦那些
概括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曾自谓:“大略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行于所当行,常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
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鲜矣。一时文人如黄庭坚、晁补之、秦观、张耒、陈师道,举世未之识,轼待之如朋俦,未尝以师资自予也。
黄州词,是苏词的奇观;黄州文,则是苏文的高峰;《赤壁赋》是其高峰之巅。黄庭坚曾批评苏轼说:“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
”陈岩肖说:“坡为人慷慨疾恶,亦时见于诗,有古人规讽体。”
陈师道说:“苏诗始学刘禹锡,故多怨刺,学不可不慎也。”
一、诗风
苏轼工诗,与黄庭坚合称“苏黄”。现存约二千七百多首[26],其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对后人影响最大的也是抒发人生感慨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篇,表现出宋诗重理趣,好议论的特征。
〈饮湖上初晴后雨〉写西湖之美:“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元丰四年暮春三月,东坡写下〈黄州寒食诗帖〉。此帖为两首五言古风,诗句沉郁苍劲,低回长叹,极富感染力。其书法不拘小节,字形章法布局俱佳,颇有右军遗意,唯用笔失之草率,在书法史上影响很大,二十世纪末更被誉为〈兰亭序〉、〈祭侄帖〉之后的“天下第三行书”。
黄庭坚在此帖后题跋:“东坡此诗似李太白,犹恐太白有未到处。此书兼颜鲁公、杨少师、李西台笔意,试使东坡复为之,未必及此。
它日东坡或见此书,应笑我于无佛处称尊也。”朱弁《曲洧旧闻》:“东坡文章至黄州以后,人莫能及,唯黄鲁直诗时可以抗衡;晚年过海,则鲁直亦瞠乎其后矣。
”白称诗仙,古体绝伦;杜诗律圣,拓宇七言;东坡晚出,各体皆能,无题不作,比配诗神。
二、词风
现存三百四十多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定风波》传诵甚广。
苏轼扩大词的内容,抒情写景、说理怀古、感事等题材,无一不可入词。苏轼提高词的意境,扩大和开拓词境,提高格调,豪放词以外,也有清旷飘逸、空灵隽永、以至缠绵妩媚之作。
苏轼词风豪放(王国维曰“东坡之词旷”),将词“诗化”,笔力雄健,个性鲜明,展现出作者旷达、爽朗的个性,多豪情壮语,意气昂扬,感情奔放,想像丰富奇特。
体裁和音律上,苏轼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词的文学生命重于**的生命。苏词作品往往有序,阐明词的内容,或作词的原委、时间、地点,事实分明。
相传苏轼官翰林学士时,曾问幕下士:“我词何如柳七(柳永)?”幕下士答曰:
“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岁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苏轼的词风被归类在“豪放派”,所以与周敦颐的“格律派”大相径庭。南宋时知名的词人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词人,后世将苏东坡与辛弃疾并称为“苏辛”。
简介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眉州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时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医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铁冠道人。
嘉佑二年进士,累官至端明殿学士兼翰林学士,礼部尚书。南宋理学方炽时,加赐谥号文忠,复追赠太师。有《东坡先生大全集》及《东坡乐府》词集传世,宋人王宗稷收其作品,编有《苏文忠公全集》
8楼:雨天后的七彩虹
苏轼在词史上有什么贡献
从苏轼的履历来看,
他做官是不成功的;
他的主要功勋在文学创作上。
他是有名的唐宋
古文八大家之一,同时还是宋代四大书法家(苏、黄、米、蔡)之一。就现存苏轼的作品看
来,他诗词歌赋,
样样精通,
在人才济济的两宋王朝,
他无论诗,
词,还是散文,
都是大家。
说起苏轼不说其诗词就像到了杭州没去看西湖一样。
(一).
苏轼的诗文
苏轼的文学创作,以诗歌的数量最多,现存的诗中,数量最多、艺术价值最高的作品,
是抒发个人情感和歌咏自然景物的诗。
苏轼歌咏自然景物的诗作,
往往能把寻常景物写得精警动人,
极富情趣或理趣。如《惠
崇春江晚景》
,《饮湖上初晴后雨》
等诗作,
笔下描绘的湖光山色,
风姿雨态及江南早春画面,
无不曲尽其妙,具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题西林壁》则由看山引发一个具有深刻哲理意味的
问题。它告戒人们:
由于各自观点立场不同,
困难问题的出发点不一,
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
免有一定的片面性,
要对事物有正确而全面的认识,
就必须超越自己的狭小范围,
摆脱个人
偏见。它也启迪人们在认识复杂事物的过程中,
对整体与部分,
宏观与微观,
分析与综合大
呢个关系的思辩,以及在探索真理的过程中“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警戒。苏轼诗中这种
引人入胜的景色与耐人寻味的诗意以及发人深省的这里融为一体,
就是所谓的宋诗
“理趣”
。反映社会现实,
关心民生疾苦,
是苏轼诗歌的另一主要内容。
苏轼是有志于经世济民的
诗人。他出身寒素,
入仕后累遭贬谪,
接近下层民众,
这为他写作此类诗提供了基础,像《吴
中田妇叹》等诗篇都是此种精神的反映。
苏轼还常常借用历史题材,揭露现实政治弊端。
《荔枝叹》是这类诗的名作。表现了诗
人敢于抗争的精神。
苏轼无事不可入诗,散文化、议论化是苏诗的特点,各种题材,他都能恰当地点染,融
触处生春,无不如意。
苏轼的散文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有“韩如潮水,柳如泉。欧如瀚,苏如海”
之喻。苏轼的论说文包括奏议、进策、经解、杂说等,其中重要的是史论和政论。其中具有代
表性的一篇《教战守策》是论述居安思危、教民武备战之文,
,作者针对北宋苟安的现状,
提出战守策略,非常切中时弊。
苏轼的记叙文包括碑传文、
山水游记和亭台楼堂记等。
数量虽不多,
却在苏文中艺术价
值最高,最具独创性,碑传文代表作有《方山子传》
、《书刘庭式事》
。山水游记《石钟山记》
是一篇带有科学考察性质的文章。
它以探求石钟山得名的原因组织成文,
旨在说明
“事不目
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杂文小品在苏轼散文中也占有重要地位。
数量大,
艺术成就也很高,
它包括随笔、
序跋、书信、杂著等,此类文章大都是随手拈来,信笔写成,展现作者的襟怀和个性,且极富神韵
和情趣。如《日喻》等。
苏轼的赋作,以前后《赤壁赋》名声最著。
《前赤壁赋》写名月秋夜,与友人泛舟赤壁,
在水光月色之中,
借景抒怀,
探索人生与宇宙的哲理,
虽有一定的消极情绪,
但主要表达了
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的情怀。
《后赤壁赋》写作者在东夜月下,登高览物,表现出从清风
明月和挟仙遨游中摆脱苦闷的潇洒和超脱。
两赋语言骈散相间,
声韵铿锵和谐,
主宾问答自
然,是宋代文赋的佳篇。
(二).
苏轼的词
苏轼在中国词史上有着特殊的地位。
他的词在题材内容、
风格意境和语言音律等方面都
有新的突破。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成果推广到词的领域,开创了词的创作的新阶段。
苏轼对词的贡献,
首先在于提高了对词的认识与评价。
他打破诗词有别的人为界限,
促使词成为真正独立的抒情诗作。
在题材内容上,苏轼把词人的视野从传统的“花间”
“尊前”引向了人间社会,以至赢
得了“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评价。苏词众多的题材中,以抒情词、咏物词和田园词
的成就最高。
就抒情词而言,
除了传统的风月柔情之外,
苏轼大胆开拓,
把词体逐渐转化为文人言志
抒情的工具。
他用词表现自我,
用词直接抒发自己的为政、
爱国、怀古以至广泛的人伦之情。
如《沁园春》
(孤馆灯青)抒写“致君尧舜”
“用舍由时”的为政抱负。
《江城子》
(老夫聊发
少年狂)
写密州出猎的盛况,
抒发了自己的爱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