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建国以来的文学思潮及理论论争

2020-11-20 16:03:27 字数 7230 阅读 1494

1楼:匿名用户

50——70年代中期文学思潮

第一次文代会,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思想斗争,

五、六十年代的文艺政策调整

了解建国——70年代中期的文学思潮,掌握“双百”方针及文艺政策调整的三次会议,能运用文艺理论分析重大文艺思想斗争

第二章50——70年代中期**

50——70年代**发展概况,杨沫、柳青、茹志娟、王蒙、赵树理**代表作及特色

了解50——70年代**的发展特点,并能运用文艺理论研究分析作家作品第三章 50——70年代中期诗歌

建国——70年代诗歌发展轨迹,贺敬之、郭小川、闻捷的诗歌代表作及特色了解诗歌发展概况,能运用文艺理论分析作家作品第四章 50——70年代中期散文

50——76年散文发展概况,杨朔、秦牧、刘自羽散文代表作及特色了解本时期散文发展情况与不足,能运用文艺理论分析作家作品第五章50——70年代中期戏剧

50——70年代戏剧发展概况,田汉、郭沫若的历史剧,老舍戏剧代表作及特色

了解本时期戏剧发展情况,能运用文艺理论分析作家作品

求几个中国当代文学思潮期末**题目。。。最好和思潮有关的。。。

2楼:岁月启程

比如“伤痕**”、“寻根文学”、“先锋**”、“女性文学”,个人认为后两个可能更有写头~

简述建国以来上海市蔬菜生产的变化趋势及成因

3楼:匿名用户

建国以来上海农业由乡村农业 向城郊农业和都市农业的发展演变过程、分析当前的发展阶段及演变过程中的主 要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结合现状条件综合评析和国际模式比较借鉴,提出未 来上海都市农业的发展导向、功能定位、产业结构和生产布局调整以及发展对策 的相关构想。该**按照历史、现状、未来的发展主线进行研究,遵从了农业类 型演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存在历史继承性的客观规律,通过发展阶段界定, 可以更为合理地确定今后都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通过历史演变过程中主要影 响机制的分析,可以在未来都市农业发展政策中有所规避,有所改进,有所发扬, 以推进上海的都市现代农业更好更快地向前发展。

中国现代文学史历年试题及答案

4楼:牛奶翘课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c.夭夭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b.“文协”c.中国诗歌会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b.胡适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b.黄遵宪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是(b)。

a.《瓶》b.《漂流三部曲》c.《爱情三部曲》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

a.庐隐b.凌叔华c.苏雪林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是(d)。

a.《还魂草》b.《火》第三部c.《第四病室》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c)。

a.《风波》b.《离婚》c.《在酒楼上》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b.老舍的寓言体**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d.张天翼的讽刺**

14.被誉为“七月”派“**重镇”的作家是(d)。

a.绿原b.鲁藜c.胡风d.路翎

15.话剧最初被称作(a)

a.文明新戏(“新剧”) b.爱美剧 c.歌剧 d.戏剧

16.《金粉世家》的作者是(b)。

a.徐枕亚b.张恨水c.周瘦鹃 d.包天笑

17.新月诗派提倡“新格律诗”的阵地是(b)。

a.《新诗》 b.《诗镌》c.《诗创造》d.《诗》

18.1938年成立的“文协”的全称是(a)。

a.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 b.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敌协会

c.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日协会 d.中华全国文化界抗日协会

19.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的主要是(c )。

a.新月派b.京派c.论语派d.“自由人”

20.无名氏的创作总体上倾向于(b )。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c.现代主义 d.后现代主义

21.田汉创作的以刘金妹、梁若英、李新群三位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是(b)。

a.《三个叛逆的女性》b.《丽人行》 c.《三姊妹》d.《漳河水》

22.老舍笔下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的主人公是(c)。

a.“张大哥”b.张天真c.“老张” d.“张先生”

23.《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是(c)。

a.土改积极分子 b.地主c.赶车老把式 d.小商贩

24.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剧本是(a)。

a.《终身大事》 b.《泼妇》c.《幽兰女士》 d.《咖啡店之一夜》

25.旗帜鲜明地提出文学革命的“三大主义”的理论建设文章是(b)。

a.《文学改良刍议》b.《文学革命论》c.《建设的文学革命论》d.《人的文学》

26.以主人公赵惠明的日记暴露国民党特务统治黑幕的**是(c)。

a.《第四病室》b.《蚀》c.《腐蚀》 d.《灭亡》

27.曾在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编辑《红黑》、《人间》等杂志的作家是(a)。

a.沈从文b.郁达夫c.柔石d.徐志摩

28.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题记的作品是(b)。

a.《原野》 b.《日出》c.《子夜》 d.《骆驼祥子》

29.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为内核的新型浪漫抒情**的作者是(d)。

a.许地山b.郁达夫c.沙汀 d.艾芜

30.艾青到达延安以后创作的诗作是(d)。

a.《火把》b.《吹号者》c.《北方》d.《黎明的通知》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作品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的有(bd)。

a.《幻灭》、《动摇》、《追求》b.《春蚕》、《秋收》、《残冬》c.《惶惑》、《偷生》、《饥荒》

d.《青龙潭》、《香稻米》、《五奎桥》e.《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

2.收入鲁迅所编“奴隶丛书”的作品有(bde)。

a.《八月的乡村》b.《丰收》c.《祝福》d.《生死场》e.《呼兰河传》

3.以下作品中,历史**有(ab)。

a.《采石矶》b.《屈原》c.《大泽乡》 d.《子夜》e.《上海屋檐下》

4.有关“萧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

a.是一种介于**和散文之间的**别体b.力求写真而不浓抹重彩

c.结构严谨、情节紧凑d.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完整e.词藻华丽、文采飞扬

5.以下剧作中,在延安解放区较有影响的戏剧有(bde)。

a.《刘胡兰》b.《白毛女》c.“好一记鞭子” d.《王秀鸾》e.《兄妹开荒》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8分)

1.乡土**:在20年代初、中期,**创作上出现了一种被称为“乡土**”的作品。

“乡土**”指的是20年代初、中期,一批寓居北京、上海的作家,以自己熟悉的故乡风土人情为题材,旨在揭示宗法制乡镇生活的愚昧、落后,并借以抒发自己乡愁的**。这批作家有冯文炳(废名)、王鲁彦、台静农、彭家煌、许杰等

2.东北作家群:是指“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从东北流亡到关内的文学青年在左翼文**动推动下共同自发地开始文学创作的群体。

他们的作品及时反映了处于日寇铁蹄下的东北人民的悲惨遭遇,表达了对侵略者的仇恨、对父老乡亲的怀念以及早日收回国土的强烈愿望。他们的作品具有粗犷宏大的风格,写出了东北的民俗风情,显示了浓郁的地方色彩。“东北作家群”的主要作家有萧军、萧红、舒群、白朗、端木蕻良、李辉英等。

代表作有萧红的《呼兰河传》、《生死场》,萧军的《八月的乡村》等。

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简析《故事新编》的艺术特点。1、 在“博考文献”的基础上,进行艺术想象和虚构,并融进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思想感情2、 创作方法有现实主义,也有浪漫主义

3、 古今交融的艺术特色

2.简析田汉早期话剧的主要特色。充满个性解放思想和对封建思想道德的反抗,表现出五四时代精神;艺术上注重人物内心感情的直接和强烈的抒发,重视戏剧氛围和情境的诗意渲染,在浪漫气氛中流露青春期的感伤和留恋。

3.举例说明丁玲《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人物塑造“不脸谱化”的特点。

在人物塑造上的特色和成就:人物各个性。描写农民既写出他们的革命性,也不回避小生产者思想上的一些弱点;描写地主富农的阶级特征,而不脸谱化。

**中的农民形象主要有张裕民、程仁、老家民侯忠全。张裕民是村党支部书记,土改运动的主要骨干,工作踏实,人很能干土改工作组组长文采真实不信任他,但他能找土改工作组其他成员谈心,主动介绍村里复杂情况他阶级警惕性高,当地主要提前卖果子时,他便于工作将果园管起来,以保护土改成果和农民利益;对被地主拉拢腐蚀的村治安员张正典的异常举动,他看到眼里,指斥他的错误言论。他深入细致地做群众工作,团结广大群众,终于斗坐侄了恶霸钱文贵。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概述第二个十年**创作的巨大成就。

1927年~1937年的文学思潮的总的特点是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和自由主义文学思潮这两大文学思潮的并存和论争。大革命失败后,创造社、太阳社在上海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并与鲁迅、茅盾等开展革命文学论争,这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初期,影响巨大;但以创造社、太阳社为代表的初期革命文学思潮无论是在理论和创作上都存在严重的左倾错误。1930年左联成立,革命文学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团结了广大革命作家和文学青年,不断克服自身的错误倾向,形成强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文**动和思潮。

1936年由于政治形势的变化,左翼文学界发生两个口号论争,革命文**动和革命文学思潮向抗日救亡运动的思潮转化。无产阶级革命文学思潮的特点是强调文学与革命、与政治的联系,文学是革命事业的一部分。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则强调文艺的独立品格,文艺和政治保持距离或强调文艺脱离政治而自由。

这时期的“京派”“论语派”“新月派”“自由人”“第三种人”等文学流派,虽然具体文学主张各有不同,在文学脱离政治而自由这一点上,程度有轻重,却有其一致性,汇成本时期一股不小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潮。其中有些流派和革命文学发生思想论争。以上就是文艺与革命、与政治的关系而区别的新文学的两大文学思潮。

就创作态度、创作道路和艺术方法而言,则这时期新文学仍以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基本是是现实主义的,上一时期最重要的浪漫主义文学团体创造社、这时期提倡革命文学,其主干作家都向现实主义转化,如郭沫若、郁达夫的作品中现实主义成分加重,象征派诗人穆木天成为中国诗歌会的主干人物;浪漫主义戏剧团体南国社转向,主干人物田汉剧作中现实主义的成分加强,茅盾等左翼作家创作了《子夜》等一大批现实主义**。这时期,巴金、老舍、曹禺等民主主义作家创作了《家》《骆驼祥子》《雷雨》《日出》等现实主义杰作;文学研究会叶圣陶、李劼人等作家,创作了《倪焕之》《大波》等现实主义长篇;东北作家群萧军、萧红、端木蕻良等创作了一批以现实主义为基本倾向的抗日救亡文学。

北方的“京派”作家,其创作也多数属于现实主义。这是新文学第一个十年作为文学语法的现实主义文学,在这时期更为发展壮大结出丰硕成果的时期。浪漫主义文学思潮和前一时期相比大大减弱,创造社转向革命文学,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向,湖畔诗社等已停止活动;但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这时期却有所发展。

以戴望传舒为首的现代诗派是本时期诗坛的重要流派,后期新月社向现代主义转化,汇成一股不小现代主义思潮;在**方面,以施蜇存为代表的心理分析派,以穆时英为代表的新感觉派,是这时期具有现代主义特色的**流派;戏剧方面,曹禺的《原野》是本时期具有浓重现代主义色彩的剧作。

2.试分析评价《女神》所表现的“五四”时代精神。

五四时代精神,是一种破旧立新的狂飙突进精神,是民族觉醒的反帝爱国精神。郭沫若《女神》正是充分表现了对一切旧秩序、旧传统、旧礼教彻底否定,呼喊着创造与光明、民主与进步的狂飙突进精神,热烈抒发了爱国情思。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

1)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女神〉的个性解放要求有两个特点。第一是个性解放不仅是个性本身,而是将个性解放作为社会、大众、民族、国家解放的前提,将个体与社会、大众、民族、国家为一体。

因此,〈女神〉中的“自我”不令是诗人自己,而且是包含上述内涵的:大我。《天狗》中天狗的形象,把日月星辰和全宇宙都吞了,“我便是我了”。

这我便是全宇宙了。这里也有着泛神论思想的影响。《凤凰涅磐》中的凤凰形象,《炉中煤》中的炉中煤形象,也类此。

第二个特点:个性解放要求既表现对“自我”的发现和自我价值的肯定,也表现为破坏一切旧物实现新我的精神,《天狗》中的“我是一切星球4 底光”,“我是全宇宙底能的总量”便是对自我价值肯定的夸张的诗意表现;而这具有如此巨大的光和能的得的“我(天狗)在飞奔、狂叫、燃烧,在自毁,要**,这种冲决一切罗网,毁灭一切旧物的强悍形象,正是五四时代个性解放要求的诗意的极度夸张。2)反抗、叛逆与创造精神的歌唱。

这是和上述个性解放要求密切相关的一个内容。对黑暗罪恶的旧世界旧中国及一切旧事物旧礼教的反抗叛逆精神是《女神》的主要精神,在《凤凰涅磐》中,凤凰积午木**,**前的凤歌与凰歌,对旧世界发出了最强烈的诅咒,倾诉了在这黑暗世界中的痛苦、羞辱,并借群鸟歌鞭挞、嘲讽了这黑暗世界同流的各类人等。反叛旧的为了创造新的,凤凰**后更生,不仅凤凰更生,而且是“一切的一切”更生,更生的新鲜、净朗、华美、芬芳热诚、热爱、欢乐、和谐、生动、自由、悠久的凤凰和新世界,表现出诗人的理想和向往。

五四以后的中国,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很英俊的有进取气象的姑娘,她简直就和我的爱人一样。我的那么凤凰便是象征着中国的再生。眷恋祖国的情绪的《炉中煤》便是我对于她的恋歌,在《炉中煤》中诗人就把祖国比为“年青的女郎”而以有着“火一样的心肠”的炉中煤自喻,为“年青的女郎”燃烧,献身。

郭沫若《女神》的主要思想是个性主义、泛神论、爱国主义。这三者交融为一体,郭沫若从泛神论吸取“本体即神,神即自然”不断的破坏和不断的创造是事物发展的法则的唯物主义成分。泛神论思想使《女神》中的自我,常和民族、国家、宇宙成物融汇一体。

因此,我们上面分析《女神》的三个方面的思想内容,也窃相边。《女神》这互有联系的几方面的思想、精神,最充分地体现了“五四”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