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楼:梦风儿
子产有疾。谓子大叔曰:“我死,子必为政。
唯有德者能以宽服民,其次莫如猛。夫火烈,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水 懦弱,民狎而翫(同‘玩’)之,则多死焉,故宽难。
”疾数月而卒。 大叔为政,不忍猛而宽。郑国多盗,取人于萑苻(读音huan、fu二声。
湖名)之泽。大叔悔之,曰:“吾早从夫子,不及 此。
”兴徒兵以攻萑苻之盗,尽杀之,盗少止。 仲尼曰:“善哉!
政宽**慢,慢则纠之以猛。猛**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以和。
”《诗》曰: ‘民亦劳止,汔(读音qi四声,接近,差不多)可小康;惠此中国,以绥四方。’施之以宽也。
‘毋从(通‘纵’)诡随(放肆 谲诈),以谨无良;式遏寇虐,惨不畏明。’纠之以猛也。‘柔远能迩,以定我王。
’平之以和也。又曰:‘不竞不絿(读音qiu 二声,急,急躁),不刚不柔,布政优优,百禄是遒(迫近,聚集)。
’和之至也。” 及子产卒,仲尼闻之,出涕曰:“古之遗爱也。
” 翻译:郑国的子产得了病。(他)对子太叔说:
“我死(以后),您必定主政。只有道德高尚的人能够用宽厚(的政策) 使民众服从,其次(的政策)没有比刚猛更有效(的了)。比如烈火,民众望见就害怕它,所以很少死(在其中)的。
水柔弱, 民众亲近并和它嬉戏,就很多死(在其中)的,所以宽厚(的政策)难(以实施)。”(子产)病数月后死去。 太叔主政,不忍心采用刚猛(的政策)而用宽厚(的政策)。
郑国(因此)很多盗寇,(他们)从萑苻湖畔招集人手。太 叔后悔了,说:“我早听从(子产)夫子的,不会到此地步。
”发步兵去攻击萑苻的盗寇,将他们全部杀灭,盗寇(才)稍微被 遏止。 孔子说:“好啊!
(子产的)政策宽厚民众就怠慢,(民众)怠慢就用刚猛(的政策)来纠正。(政策)刚猛民众就受伤 害,(民众受)伤害了就施与他们宽厚(的政策)。宽厚用来协助刚猛;刚猛用来协助宽厚,政治这才得以和谐。
《诗》说:‘ 民众也劳累了,差不多可以小憩啦;赐予城中的民众恩惠,用来安抚四方。’(这是)施与民众以宽厚啊。
‘不要放纵奸诈,用 来防范**;遏止盗寇肆虐,恶毒是不害怕美好的。’(这是)用刚猛来纠正啊。‘宽柔对待远方的民众能够使大家亲近,(这 样)来稳定我们的王朝。
’(这是)用和缓(的政策)来使民众平安祥和啊。还有(《诗》)说:‘不争斗不急躁,不刚猛不
《子产为政》全文翻译
2楼:策士吧问道鬼谷
《子产为政》全文翻译如下:
郑国人到乡校休闲聚会,议论执政者施政措施的好坏。郑国大夫然明对子产说:“把乡校毁了,怎么样?
”子产说:“为什么毁掉?人们早晚干完活儿回来到这里聚一下,议论一下施政措施的好坏。
他们喜欢的,我们就推行;他们讨厌的,我们就改正。这是我们的老师。为什么要毁掉它呢?
我听说尽力做好事以减少怨恨,没听说过依权仗势来防止怨恨。难道很快制止这些议论不容易吗?然而那样做就像堵塞河流一样:
河水大决口造成的损害,伤害的人必然很多,我是挽救不了的;不如开个小口导流,不如我们听取这些议论后把它当作治病的良药。”
(郑国的上卿)子皮想让尹何掌管(他自己的)封地(邑)。子产说:“(他太)年轻,不一定行。
”子皮说:“(他很)善良,我喜欢他,不会背叛我的。让他去学着治理,他也就更加懂得治理了。
”子产说:“不行!人要爱护(一个)人,是要(做)利于他(的事)。
如今您爱护(一个)人就让他从政,(这就)犹如还不会拿刀就让他切割,他(将受)的伤肯定很多。您爱人,以伤害他为结果,那谁还敢企求受到您的爱护啊?您有美好的绸缎,不会让人学着做衣服;大的官职、大的封地,身家所托付的东西啊,却让学习的人去治理,那不是为美好的绸缎着想得(比官职、封地)更多吗?
(我)侨听说的是(先)学习然后主政,没听说过用执政来学习的啊。如果一定这么做,必定有所损害。
范宣子当权,诸侯向晋国贡献的负担很沉重。郑国的人把这事看作忧患。二月,郑国国君往晋国,子产(公孙侨,字子产,郑国大夫)委托书信给子西(子西随郑伯如晋),带给范宣子,信上说:
“您为政于晋国,四邻诸侯没听说(您的)的美德(令:善,美),却听说(向诸侯索取的)贡纳很重,我呢,对此很不理解。我听说君子掌管国家的,不是担忧没有财物,而是担忧没有好名声。
好名声,是载德以行的车子;德行,是国家的根基。有基础就不致毁坏,为什么不致力于此呢?(在位者)有美德就能与大家共同享乐,众人快乐就能统治长久。
范宣子很高兴,于是减轻了诸侯的进贡。
子产让城市和乡村有所区别,上下尊卑各有职责,士地四界有水沟、庐舍和耕地能互相适应。对卿大夫中忠诚俭朴的,听从他,亲近他;骄傲奢侈的,依法惩办。子产参与政事一年,人们歌唱道:
“计算我的家产而收财物税,丈量我的耕地而征收田税。谁杀死子产,我就助他一臂之力。”到了三年,又歌唱道:
“我有子弟,子产教诲;我有士田,子产栽培。子产死了,谁来继位?”。
3楼:尔浩端木向秋
子产治理国家,有事情需
要伯石(公孙段)帮忙,贿赂给他一块采地。子大叔说到:“国家是大家的国家,(同为郑大夫,为国家做事是他的责任)为什么要单单贿赂他呢?
”子产说道:“一个人要想没有欲望实在是很困难的。(大家)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来(一起)做这件事情,使这件事办成功。
不是我(们)取得成功,难道还是别人成功了吗?”(古注是这样理解,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这件事能否办成功不在我,而在别人,即伯石。
)对于这个采地有什么好吝惜的呢,采邑还能搬到**去不成?(还是在国内,属于郑国)子大叔说到:“把周围的国家怎么办呢?
”(怕被邻国嘲笑此事)子产说到:“(我们)又不是要违背(道义),是要遵从(道义)。(把采地给伯石,和和气气的解决此事)周围国家又能埋怨什么呢?
郑国史书有这样的话:‘(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先从处理大族事情做起。’我们暂且先安顿较大的,这样来等待他(办完事情)回来。
”不久,伯石感觉害怕归还了采地,但最终还是给了他。伯有死后,让**(太史)任命伯石为卿,他推辞了。太史回来后,(伯石)却又请求任命自己。
又任命他,他又推辞。这样来回三次以后,他才接受策命入(宫)拜谢。子产因为这个原因,厌恶他的为人,让他位置仅仅在自己之下。
(害怕他作乱,故意给他**,让他以为自己十分信任他。)
跪求古文翻译:子产为政,有事伯石,赂与之邑。
4楼:南邕
译文:子产治理国家,有事情需要伯石(公孙段)帮忙,贿赂给他一块采地。子大叔说到:
“国家是大家的国家,(同为郑大夫,为国家做事是他的责任)为什么要单单贿赂他呢?”子产说道:“一个人要想没有欲望实在是很困难的。
(大家)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来(一起)做这件事情,使这件事办成功。不是我(们)取得成功,难道还是别人成功了吗?”(古注是这样理解,我觉得还有另外一种可能:
这件事能否办成功不在我,而在别人,即伯石。)对于这个采地有什么好吝惜的呢,采邑还能搬到**去不成?(还是在国内,属于郑国)子大叔说到:
“把周围的国家怎么办呢?”(怕被邻国嘲笑此事)子产说到:“(我们)又不是要违背(道义),是要遵从(道义)。
(把采地给伯石,和和气气的解决此事)周围国家又能埋怨什么呢?郑国史书有这样的话:‘(要使)国家安定,一定要先从处理大族事情做起。
’我们暂且先安顿较大的,这样来等待他(办完事情)回来。”不久,伯石感觉害怕归还了采地,但最终还是给了他。伯有死后,让**(太史)任命伯石为卿,他推辞了。
太史回来后,(伯石)却又请求任命自己。又任命他,他又推辞。这样来回三次以后,他才接受策命入(宫)拜谢。
子产因为这个原因,厌恶他的为人,让他位置仅仅在自己之下。(害怕他作乱,故意给他**,让他以为自己十分信任他。)
5楼:蓝色狂想曲
子产为政,有事伯石,赂与之邑。子大叔曰:“国,皆其国也,奚独赂焉?
”子产曰:“无欲实难。皆得其欲,以从其事,而要其成。
非我有成,其在人乎?何爱于邑,邑将焉往?”子大叔曰:
“若四国何?”子产曰:“非相违也,而相从也,四国何尤焉?
《郑书》有之曰:‘安定国家,必大焉先。’姑先安大,以待其所归。
”既,伯石惧而归邑,卒与之。伯有既死,使**命伯石为卿,辞。**退,则请命焉。
复命之,又辞。如是三,乃受策入拜。子产是以恶其为人也,使次己位。
子产执政,有事情伯石,赠送给他城邑。子太叔说:“国家,都是他们国家的,为什么单单贿赂了?
子产回答”:“没有打算确实很难。他们都想,因为从这件事,而取得成功。
不是我有成,他在人吗?什么爱在城市,城市将那里去?“游吉说:
“如果四国什么?子产回答”:“不是相违背的,而在一起的,四个国家有什么特别呢?
《郑书中说:‘安定国家,一定要优先。’姑且先安大,以等待他的归宿。
“既然,伯石恐惧而回到城市,最后给他。伯有死后,使**命伯石为你,辞。**退,那么就请命令了。
又命令他,又借口。如此三,于是接受策进拜。子产因此讨厌他的为人呢,使肆意位置。
6楼:战无不胜
子产治理国家,有事情需要伯石帮忙,贿赂给他一块采地。子大叔说到:“国家是大家的国家,为什么要单单贿赂他呢?
”子产说道:“一个人要想没有欲望实在是很困难的。(大家)都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来做这件事情,使这件事办成功。
不是我们取得成功,难道还是别人成功了吗?”对于这个采地有什么好吝惜的呢,采邑还能搬到**去不成?子大叔说到:
“把周围的国家怎么办呢?”子产说到:“又不是要违背(道义),是要遵从(道义)。
”周围国家又能埋怨什么呢?郑国史书有这样的话:”国家安定,一定要先从处理大族事情做起。
我们暂且先安顿较大的,这样来等待他回来。”不久,伯石感觉害怕归还了采地,但最终还是给了他。伯有死后,让**任命伯石为卿,他推辞了。
太史回来后,(伯石)却又请求任命自己。又任命他,他又推辞。这样来回三次以后,他才接受策命入宫拜谢。
子产因为这个原因,厌恶他的为人,让他位置仅仅在自己之下。
7楼:匿名用户
(子产)仁惠却不懂治理政事的方法子产是古代颇受好评的政治家,但孟子却批评他“不知为政”,那为什么?毫无疑问,子产没有能够抓住问题的根源--百姓的难处在于不能够方便地渡河,是渡桥难的问题,而不仅是暂时寻找一个渡河的工具。子产用自己的车载人渡河,只是暂时性地满足了一部分人的需求,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百姓渡桥难的问题。
子产通过这样的行为博得了百姓的称颂却不能够让国家真正的富强起来,自然是难以获得孟夫子好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