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算二十四史之内的资治通鉴算正史吗

2020-11-19 13:49:12 字数 6582 阅读 2671

1楼:最笨哲人

当然是正史。二十四史都是传记体。资治通鉴是编年体,与二十四史体例不相配,但是系司马光奉宋朝皇帝之命编簒,肯定也是官修正史。不能因为体例不同而否认其正史地位。

资治通鉴束不属于正史?

2楼:mijiry宇宙皇

当然是正史了,国家让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正史多了,你

看是哪个朝代的。二十四史都是的,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所以说一般皇帝钦定的才叫正史,否则是野史。

我再给你加个正史---咱们中学是学的中国历史是国家颁布的所以也是正史。哈哈哈

不过正史都是为了统治阶级服务的,对统治阶级不利的是肯定回加以修改。所以说没有绝对安全的,只有相对安全的正史

3楼:匿名用户

资治通鉴以前是献给皇帝看的,不是正史那是不可能的。凡是二十四史之内的都被列为正史!

二十四史包括资治通鉴吗

4楼:小史i丶

二十四史是不包括资治通鉴的,具体分析如下:

1、三国时期社会上已有“三史”之称。“三史”通常是指《史记》、《汉书》和东汉刘珍等写的《东观汉记》。《后汉书》出现后,取代了《东观汉记》,列为“三史”之一。

“三史”加上《三国志》,称为“前四史”。

2、历史上还有“十史”之称,它是记载三国、晋朝、南朝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陈、北魏、北齐、北周、隋朝十个王朝的史书的合称。后来又出现了“十三代史”。“十三代史”包括了《史记》、《汉书》、《后汉书》和“十史”。

3、到了宋代,在“十三史”的基础上,加入《南史》、《北史》、《新唐书》、《新五代史》,形成了“十七史”。

4、明代又增以《宋史》、《辽史》、《金史》、《元史》,合称“二十一史”。

5、清朝乾隆初年,刊行《明史》,加先前各史,总名“二十二史”。后来又增加了《旧唐书》,成为“二十三史”。后来从《永乐大典》中辑录出来的《旧五代史》也被列入正史,经乾隆皇帝钦定,合称“钦定二十四史”。

综上所述可知:二十四史并不包括资治通鉴。

5楼:匿名用户

楼上说的都没问题,我来解释一下《资治通鉴》和《史记》的区别吧。

实际上区别只要翻开书就可以看到,

史记打开后,目录是:***x本纪第几,***列传第几(比如五帝本纪第一)

资治通鉴打开后目录要疯掉:***x王几年(你要是不知道什么事情发生在什么时候还得回过头翻历史书)

所以可以看出,所谓的二十四史实际上是二十四本纪传体史书,像资治通鉴的编年体自然不可能入选。

二十四史是乾隆皇帝御赐的,

即:《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6楼:更无聊的

因为资治通鉴讲述了几个朝代的书,还是编年体史书,而二十四史是纪传体正史,不同的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7楼:泪朱儿

不包括的

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即:《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8楼:福布斯

廿四史不包括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而廿四史是纪传体正史。除史记外廿四史中还有不少通史,如南史、北史等。

9楼:炜烨之辰

不包括史记记载了汉前的历史,24史连起来构成了较为完整的中国古代史

10楼:匿名用户

史记包含的历史,是其他断代史所没有的

资治通鉴包括24史中的多少部正史

11楼:甘肃万通汽车学校

二十四史是乾隆皇帝御赐的

即:《史记》(汉·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晋书》(唐·房玄龄等)、

《宋书》(南朝梁·沈约)、

《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

《梁书》(唐·姚思廉)、

《陈书》(唐·姚思廉)、

《魏书》(北齐·魏收)、

《北齐书》(唐·李百药)、

《周书》(唐·令狐德棻等)、

《隋书》(唐·魏征等)、

《南史》(唐·李延寿)、

《北史》(唐·李延寿)、

《旧唐书》(后晋·刘昫等)、

《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

《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欧阳修)、

《宋史》(元·脱脱等)、

《辽史》(元·脱脱等)、

《金史》(元·脱脱等)、

《元史》(明·宋濂等)、

《明史》(清·张廷玉等)。

二十四史实际上是二十四本纪传体史书,像资治通鉴的编年体自然不可能入选。

资治通鉴算二十四史吗

12楼:血染不周山

不算的。。。因为二十四史里面没有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作者|卷数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 范晔 120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332

13楼:王仕节

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 作者 卷数

1 史记 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宋· 范晔 120

4 三国志 晋·陈寿 65

5 晋书 唐·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张廷玉等 332

14楼:

不算二十四史

序号 |书名|作者|卷数

1 史记 西汉 司马迁 130

2 汉书 东汉 班固 100

3 后汉书 南朝 范哗 120

4 三国志 西晋 陈寿 65

5 晋书 唐朝 房玄龄等 130

6 宋书 南朝 梁沈约 100

7 南齐书 南朝 梁萧子显 59

8 梁书 唐朝 姚思廉 56

9 陈书 唐朝 姚思廉 36

10 魏书 北齐 魏收 114

11 北齐书 唐朝 李百药 50

12 周书 唐 令狐德棻等 50

13 隋书 唐 魏征等 85

14 南史 唐 李延寿 80

15 北史 唐 李延寿 100

16 旧唐书 后晋 刘昫等 200

17 新唐书 宋朝 欧阳修、宋祁 225

18 旧五代史 宋 薛居正等 150

19 新五代史 宋 欧阳修 74

20 宋史 元朝 脱脱等 496

21 辽史 元 脱脱等 116

22 金史 元 脱脱等 135

23 元史 明朝 宋濂等 210

24 明史 清朝 张廷玉等 332

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属于二十四史

15楼:匿名用户

它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不是某一朝代的断代史,这和二十四史有本质的区别.

16楼:匿名用户

那探花说的对^_^

24史都是某个朝代的历史,而且都是记传体的

17楼:匿名用户

因为“十二四史”是继承《史纪》的传统,其写作手法是“纪传体”,也就是“二十四史”的所有作品都是纪传体史书;而《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其体例与“二十四史”的传统写法不相符,因而不属于“二十四史”。

18楼:象江之畔

2楼说的什么东东啊。

那有写得没有他们好惨遭淘汰的,你看过资治通鉴没有。没看就不要乱说。

19楼:匿名用户

因为二十四史只有二十四部,资治通鉴没有它们写的好,惨遭淘汰

20楼:曲終人未散

5楼助理说话要留点面子嘛 人家好歹是个秀才

为什么“二十四史”中没有《资治通鉴》

21楼:匿名用户

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二十四部正史的总称。“正史”之名,始见于《隋书·经籍志》:“世有著述,皆拟班、马,以为正史。

”清代乾隆皇帝钦定“二十四史”,“正史”一称即专指“二十四史”。按《四库全书》的规定,正史类“凡未经宸断者,则悉不滥登。盖正史体尊,义与经配,非悬诸令典,莫敢私增”。

即未经皇帝批准,不得列入正史。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历史著作,历来为人们所重视和阅读学习。这部书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北宋时代,在中唐以来长期混战之后,实现了国家统一,恢复和发展了社会经济,繁荣了学术文化;同时,内政多弊,御戎不力,“积贫积弱”,局势不稳。

这是一个有生气的时代,又是一个很苦闷的时代,是个前进的时代,又是个软弱的时代。当时,君主将相,志士仁人,平民百姓,多在考虑如何生活,寻找出路。于是,有主张以“柔道”治天下,说祖宗之法不可变的;有立志改革,而实行变法的;有生活困苦,被逼铤而走险,起义造反的。

掌握文化知识的人们,特别是历史学家,如欧阳修、司马光、范祖禹等,往往面对现实而回顾历史,企图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借鉴历史,为了有资于治国安邦,更好地解决现实矛盾。在乾隆时没有被皇帝批准列入正史,所以二十四史没有《资治通鉴》。

二十四史有没有资治通鉴,为什么,资治通鉴为什么不属于二十四史

1楼 匿名用户 没有二十四史计3213卷 约4000万字 共记载了4194年的中国历史。 二十四史都是仿照司马迁《史记》所采用的纪传体模式编写成书的 只是从《汉书》以降 就没有采用《史记》中的 世家 体。 《资治通鉴》采用的是编年体 不属于二十四史 2楼 匿名用户 二十四史,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